第283頁
“恐怕是得了孔明恐懼症了。”部下們不解地竊竊私語。
其實,孔明得病的消息,仲達是最在意的。因為對手是孔明,這場以五丈原為舞台的大戲才能夠順利地演下去。如果孔明死了,不知道他的後繼者是否能擔負得起扮演仲達對手的角色。“傳司馬進。”仲達命令侍從道。司馬進是仲達的弟弟。
此時孔明已經不能再乘車出入戰場了。陰曆七月算是到了秋天,然而殘暑依舊難熬。以他的身體,已經抵抗不住這樣的酷熱了。丞相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成都的朝廷也接到了這樣的急報。在成都,一向不太露面的皇帝得知丞相病重的消息後,坐立不安。
“如果沒有丞相,朕該如何是好!朕實在是不放心,要馬上去問問丞相。”皇帝劉禪說完,便派遣急使前往五丈原。
聽敕使說明來意後,孔明苦笑了一聲:“皇上想問,若是丞相不在了,以後的事情該如何處理吧?”“這樣的事情,陛下自己不會決定嗎?身為蜀漢的天子,難道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嗎?”孔明本想這樣回答,不過他自己也知道,即使說了也沒有什麼用。人的資質很難改變啊……劉備劉玄德這樣的傑出人物,為什麼會生下如此平庸的兒子?“魏國的天子——曹操的孫子,是個非常英明的君主,他親自帶兵來到合肥,逼走了吳國的孫權——同樣是天子,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孔明無力地想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在白帝城的遺言,又清晰地迴蕩在耳際。這件事諸葛孔明已經想了多次——也就是由他來登基即位的事情。為了天下百姓,自己登基稱帝也許是對的。有一個庸君是不幸的,有一個明君則是幸運的。“還是再等等吧。”每次想到這件事,孔明都不想下結論。他今年才五十四歲,本以為來日方長,然而為時已晚。
敕使李福雙膝併攏跪坐在孔明的病床邊。孔明不緊不慢地託付後事,目的是讓李福聽明白。李福拿著紙筆,一絲不苟地記錄著。“四次北伐,國家元氣大傷。今後至少十年之內,蜀漢不能再興遠征之軍。”這是孔明說話的重點。把重點放在內政上,重用人才——孔明不厭其煩地把這句話重複了幾遍。如果是個敏銳的人,則會反問道:“既然對外征討不可行,丞相為何還要發動四次北伐?”如果有人這樣提問,孔明打算如實回答:“是人才不足的問題。”並不是對外征戰本身不可取,而是因為蜀國除了諸葛孔明之外,沒有能夠指揮大軍的人才。這樣說也許對蜀國的群臣很失禮,但這確是事實。
然而,李福並沒有反問,他雖然官至尚書僕射,但思維不敏銳,或許可以說愚鈍。他聽完丞相的話之後,便離開五丈原踏上返回成都的旅途,走了兩天,突然反應過來,“糟糕!我忘了詢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隨即又匆忙返回了五丈原。
在五丈原的大營中,孔明躺在病床上道:“李福正在急急往回趕吧……”
果然,敕使李福一邊擦著汗,一邊走進孔明的病房說道:“不小心忘了一件事情……我這個人,怎麼會……”
“我一直在等著你回來,”孔明微笑道,“我現在就回答。依我所見,公琰不錯。”公琰是蜀漢的撫軍將軍蔣琬的字。
李福吃驚地瞪起了眼睛。他忘記問的問題是,孔明死後誰能成為掌管國政的中心人物。孔明好像已經知道他要問這個問題了。
“那麼,公琰之後呢?”李福問道。
“文偉可以繼之。”孔明回答道。
文偉是中護將軍費禕的字。費禕雖然年輕,但在當今天子還是皇太子的時候,他就作為舍人侍奉在旁,很擅長調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我死後,大臣之間的矛盾少不了。”之所以將費禕指定為第二個繼任者,是因為孔明預料到不久後蜀國朝中可能會發生內訌。不過,李福根本想不到這些。
“那麼,費禕之後還有誰可以勝任?”李福一邊奮筆疾書,一邊問道。
諸葛孔明沒有回答。他的沉默其實是在說:“蜀漢之中,還有什麼人才?”
“我明白了。繼任者和他們之後的人,這些應該足夠了吧……”李福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五
眼前都是熟悉的面孔。孔明難得心情不錯,他在床上直起上半身。五斗米道的教母少容和愛徒陳潛坐在一起,旁邊是一些佛教僧侶。碧眼的景妹那一頭栗色的頭髮已經變得全白,畢竟是過了六十歲的人。不過,她和已經年過八旬的少容站在一起,絲毫看不出年齡上的差距,因為少容看起來實在是太年輕了。
“都已經八十歲了,精神還這麼矍鑠……世上還真有教母大人這樣的人存在啊。我不過才五十歲,就已經老態龍鍾了。就像僧人說的那樣,我很快就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大千世界,真是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孔明微笑著讚嘆道。
“以佛教的永劫時間來看,八十歲和五十歲沒有什麼區別,充實忙碌的一年要遠勝過茫然若失的一百年。”景妹靜靜地答道。
“話雖如此……”孔明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在每個角落……不論蜀、魏、吳,到處都建有寺廟。人們是不是對現世已經絕望了……我一直以為,現世沒有能夠令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所以才想要為世人創造一個安居之處。我與你們一路競爭走到了現在,這場勝負不知最終如何?”
其實,孔明得病的消息,仲達是最在意的。因為對手是孔明,這場以五丈原為舞台的大戲才能夠順利地演下去。如果孔明死了,不知道他的後繼者是否能擔負得起扮演仲達對手的角色。“傳司馬進。”仲達命令侍從道。司馬進是仲達的弟弟。
此時孔明已經不能再乘車出入戰場了。陰曆七月算是到了秋天,然而殘暑依舊難熬。以他的身體,已經抵抗不住這樣的酷熱了。丞相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成都的朝廷也接到了這樣的急報。在成都,一向不太露面的皇帝得知丞相病重的消息後,坐立不安。
“如果沒有丞相,朕該如何是好!朕實在是不放心,要馬上去問問丞相。”皇帝劉禪說完,便派遣急使前往五丈原。
聽敕使說明來意後,孔明苦笑了一聲:“皇上想問,若是丞相不在了,以後的事情該如何處理吧?”“這樣的事情,陛下自己不會決定嗎?身為蜀漢的天子,難道不能保衛自己的國家嗎?”孔明本想這樣回答,不過他自己也知道,即使說了也沒有什麼用。人的資質很難改變啊……劉備劉玄德這樣的傑出人物,為什麼會生下如此平庸的兒子?“魏國的天子——曹操的孫子,是個非常英明的君主,他親自帶兵來到合肥,逼走了吳國的孫權——同樣是天子,差距為何如此之大?”孔明無力地想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劉備在白帝城的遺言,又清晰地迴蕩在耳際。這件事諸葛孔明已經想了多次——也就是由他來登基即位的事情。為了天下百姓,自己登基稱帝也許是對的。有一個庸君是不幸的,有一個明君則是幸運的。“還是再等等吧。”每次想到這件事,孔明都不想下結論。他今年才五十四歲,本以為來日方長,然而為時已晚。
敕使李福雙膝併攏跪坐在孔明的病床邊。孔明不緊不慢地託付後事,目的是讓李福聽明白。李福拿著紙筆,一絲不苟地記錄著。“四次北伐,國家元氣大傷。今後至少十年之內,蜀漢不能再興遠征之軍。”這是孔明說話的重點。把重點放在內政上,重用人才——孔明不厭其煩地把這句話重複了幾遍。如果是個敏銳的人,則會反問道:“既然對外征討不可行,丞相為何還要發動四次北伐?”如果有人這樣提問,孔明打算如實回答:“是人才不足的問題。”並不是對外征戰本身不可取,而是因為蜀國除了諸葛孔明之外,沒有能夠指揮大軍的人才。這樣說也許對蜀國的群臣很失禮,但這確是事實。
然而,李福並沒有反問,他雖然官至尚書僕射,但思維不敏銳,或許可以說愚鈍。他聽完丞相的話之後,便離開五丈原踏上返回成都的旅途,走了兩天,突然反應過來,“糟糕!我忘了詢問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隨即又匆忙返回了五丈原。
在五丈原的大營中,孔明躺在病床上道:“李福正在急急往回趕吧……”
果然,敕使李福一邊擦著汗,一邊走進孔明的病房說道:“不小心忘了一件事情……我這個人,怎麼會……”
“我一直在等著你回來,”孔明微笑道,“我現在就回答。依我所見,公琰不錯。”公琰是蜀漢的撫軍將軍蔣琬的字。
李福吃驚地瞪起了眼睛。他忘記問的問題是,孔明死後誰能成為掌管國政的中心人物。孔明好像已經知道他要問這個問題了。
“那麼,公琰之後呢?”李福問道。
“文偉可以繼之。”孔明回答道。
文偉是中護將軍費禕的字。費禕雖然年輕,但在當今天子還是皇太子的時候,他就作為舍人侍奉在旁,很擅長調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我死後,大臣之間的矛盾少不了。”之所以將費禕指定為第二個繼任者,是因為孔明預料到不久後蜀國朝中可能會發生內訌。不過,李福根本想不到這些。
“那麼,費禕之後還有誰可以勝任?”李福一邊奮筆疾書,一邊問道。
諸葛孔明沒有回答。他的沉默其實是在說:“蜀漢之中,還有什麼人才?”
“我明白了。繼任者和他們之後的人,這些應該足夠了吧……”李福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五
眼前都是熟悉的面孔。孔明難得心情不錯,他在床上直起上半身。五斗米道的教母少容和愛徒陳潛坐在一起,旁邊是一些佛教僧侶。碧眼的景妹那一頭栗色的頭髮已經變得全白,畢竟是過了六十歲的人。不過,她和已經年過八旬的少容站在一起,絲毫看不出年齡上的差距,因為少容看起來實在是太年輕了。
“都已經八十歲了,精神還這麼矍鑠……世上還真有教母大人這樣的人存在啊。我不過才五十歲,就已經老態龍鍾了。就像僧人說的那樣,我很快就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大千世界,真是什麼樣的事情都有……”孔明微笑著讚嘆道。
“以佛教的永劫時間來看,八十歲和五十歲沒有什麼區別,充實忙碌的一年要遠勝過茫然若失的一百年。”景妹靜靜地答道。
“話雖如此……”孔明微微皺了一下眉頭,“在每個角落……不論蜀、魏、吳,到處都建有寺廟。人們是不是對現世已經絕望了……我一直以為,現世沒有能夠令百姓安居樂業的地方,所以才想要為世人創造一個安居之處。我與你們一路競爭走到了現在,這場勝負不知最終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