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由余這段話,到底想表達什麼呢?其實他只是點出一個最根本的道理,無論法律有多麼齊全繁多,制度有多麼冠冕堂皇,只要主政者沒有德,什麼都是假的。如果不能從良知出發,所謂的法度,只不過就是懂法律的人欺騙不懂法律的人,決定製度的人去剝削不能決定製度的人罷了。其實法度只是一種工具,而且永遠都有漏洞,其結果好壞往往要看使用它的人是誰。《易經》說“苟非其人,道不虛行”,正是這個道理。

  由余說的這段話,讓穆公聽了十分害怕,因為敵國中竟然有這樣的人才!

  於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孤聞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

  穆公只好問他的臣子內史廖:“我聽說過‘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由余如此賢能,必將成秦國之大害,該怎麼辦?”

  “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這句話說得實在太好了!國家的興亡往往決定於人才,能知人用人者興,不能知人用人者亡,歷史上已有無數的例子。

  袁紹為何會敗給曹操?其中可能有無數的原因,但中國人看事情有著獨特的角度。曹操的兩大軍師荀彧和郭嘉,原本投奔的都是袁紹,袁紹卻根本留不住人才。最後兩人轉投曹操,幫助他以弱勝強,反過來打敗了強大的袁紹。

  項羽為何會敗給劉邦?張良也曾經跟隨在項羽身邊,但項羽既不能用張良,又不能殺張良,最後還把他拱手讓給敵人去用。從這裡就可以知道,項羽絕不能成就大業。

  請問,如果你是秦穆公,現在你的敵國擁有由余這樣的人才,你該怎麼辦?

  殺了他?這真是最蠢的做法。不要忘了,由余不是個普通人,他是代表戎王前來訪問的使者。如果殺了他,接下來就會是兩國的大戰,不論是勝還是負,強敵環伺的秦國絕對不會有好結果。那麼內史廖建議秦穆公的辦法,會是什麼呢?

  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間;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於政。”繆公曰:“善。”

  內史廖提出了一個計策,他說:“戎王生活在偏僻蠻荒的地方,沒有聽過中原文明世界的美妙音樂。我們可以針對這一點想辦法,送他極為美麗的歌舞女郎,讓他沉迷享樂,玩物喪志。”

  各位或許會覺得奇怪,音樂歌舞有這麼大的作用嗎?在古代,確實是有的。現代由於錄音和數位技術的發達,使音樂的取得非常容易,成本也極為低廉。但在上古絕非如此,美好的音樂除非靠自彈自唱,否則就只能養專門的樂團來為主人和賓客演奏,這隻有文明世界的貴族才辦得到。

  當年魯國用孔子而國勢大興,齊國便感到恐懼,為什麼呢?原因就是“鄰國有聖人,敵國之憂也”。齊魯兩國相鄰,齊國過去又不斷侵犯魯國,因此害怕魯國報復。

  怎麼辦呢?於是齊國決定送魯國美麗的歌舞女郎八十人(秦國後來才送了十六人,你看齊國比秦國大方多了),而且先在魯城城門外舉行公演。結果魯國大夫季桓子偷偷跑去看了好幾次,喜歡得不得了,回來連忙向魯定公推薦。魯定公也跑去看,果然不愧是國君,他只去了一次,就乾脆整天不回來了。孔子看到君臣都沉迷女樂,不理國事,只好傷心地離開了魯國。

  齊國如何對付魯君?送女樂。秦國如何對付戎王?送女樂。難道戎王不知道沉迷女色會影響國政嗎?他當然知道,只是忍不住而已。難道他不知道由余說得對嗎?他當然知道,但他不願拒絕這樣的享受啊!請再跟著我默念一次:“一個人會上當,往往不是因為他笨,而是因為他貪。”因為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所以計策不在新舊,有用就好。什麼樣的計策最有用?能夠抓住人性弱點的計策,永遠都是最有用的。

  接著內史廖還有第二步,他說:“我們一方面派使者向戎王請命,表示由余想在秦國多留一些日子;一方面再將由余強留在秦國,讓他不能在指定的期限回去。這樣一來,戎王想不通由余為何不回來,必然會懷疑他有二心。一旦戎王對由余生出疑心,君臣間便有了裂痕,這樣才可能讓由余為我國所用。而且戎王沉迷女樂,就會怠惰於政事。”

  穆公聽了之後十分高興,因為這真是一個好辦法!

  為什麼這個辦法好呢?因為內史廖看出了由余最大的弱點。他有智慧,有才華,但他終究不是戎人。不論由余再怎麼努力,只要他沒有戎人的血統,戎人就永遠不會真正相信他。如果由余真的想在西戎發展,就必須認清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果他不明白這一點,而把自己當成真正的戎人大臣,回去後阻止戎王的享樂,那麼由余的悲劇就會來臨。

  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察,而後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終年不還。於是秦乃歸由余。由余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

  秦穆公為了籠絡由余,做到什麼地步呢?他和由余兩人“曲席而坐,傳器而食”。什麼叫“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在先秦時代,中國人還是分食制,也就是一人或兩人一席,每席都有單獨的一份食物,而不是像現在共圍著一張桌子吃飯。而各席的位置和距離,往往就代表彼此的地位和關係。秦穆公與由余雖然分坐兩席,卻彼此相連猶如曲尺狀,因此能將盛著食物的器具直接傳給對方,這就可以看出兩人關係之親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