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頁
張學良先生千古!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二00一年十月十五日
台北方面,陳水扁發出唁電,全文如下:
張漢卿先生家屬禮鑒:
驚悉漢卿先生捐館,曷勝震悼,謹電致唁,敬祈節哀。
陳水扁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五日
台“外交部長”田弘茂於10月22日抵達夏威夷,代表陳水扁“總統”頒發褒揚令給少帥張學良的遺屬,表彰張學良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忠心,同時肯定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褒揚令全文如下:
東北耆宿張學良,早預戎行,勇略聿昭,英雋秀髮,蜚聲於時。民國十七年,臨危受命,主政東北。懷民族大義,秉愛國志節,勇拒日人威逼利誘,毅然宣布易幟,擁護中央,促成統一奠定。訓政時期,建設根基,旋於中原大戰期間,通電支持國民政府,調停各方,止息戰禍,厥功至偉。終其生平,愛國情殷,慷慨貞固,淡泊恬靜,壽登期頤。驚聞殂謝,悼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九日
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發言人周守訓說:“國民黨對於張學良將軍的去世感到很遺憾,姑勿論其歷史功過,張學良是中華民國的資產。張學良這位歷史人物如今走入歷史,國民黨希望過去的恩怨也能隨之走入歷史,至於其歷史功過,則留待世人去評價吧。”
10月20日,張學良將軍的親屬在北美洲《世界日報》上刊登了“訃聞”:
女閭瑛男閭琳侍奉無狀禍延顯考
張公漢卿將軍諱學良府君慟於二00一年十月十四日下午八時五十分奉主寵召,壽終正寢於夏威夷史特勞比(STRAUB)醫院,距一九0一年六月一日生得年百有一歲,積閏享壽百有五齡,閭瑛等隨侍在在側,遵禮成服。謹擇於十月廿三日上午十時移靈波扶域殯儀館(BbrthwickMortuary,Honolulu)大殮,並舉行追思禮拜與公祭,旋即發引殯葬於神殿谷紀念陵園墓地(ValleyoftheTemples,MemorialParkCemetery)安息。
叨世鄉戚在學族寅聞誼哀此訃
未亡人 于鳳至 趙一荻
哀孤女 閭瑛 婿 陶鵬飛
哀孤子 閭珣 閭玗 閭琳 媳 陳淑貞
夏威夷時間10月23日上午十時,張學良將軍的親屬、生前友好及中外各界人士聚集在檀香山市博思威克殯儀館附設的禮拜堂內,為張學良舉行隆重的葬禮。禮拜堂外擺滿了各界人士敬贈的花圈。治喪委員會把兩岸領導人的花圈分別安置在棺木兩旁:來自北京的花圈由左方排起,依次是江澤民、李瑞環等人;來自台灣的花圈則由棺木右方排起,依次為蔣夫人宋美齡、蔣方良女士、陳水扁、呂秀蓮等人。宋美齡贈送的花圈是一個由白花編織而成的十字架,象徵著基督徒獲得永生之意。
葬禮由周聯華牧師主持。上午九點開始家祭,張學良的親屬先舉行了親人告別式,十點開放各界賓客進入禮拜堂瞻仰少帥遺容。由於行禮的人士眾多,一直到十點五十分才封棺,然後進行喪禮儀式。
周聯華隨即證道,他從宗教觀點來評述張學良的一生。他最後說:“西安事變之後,張先生受到軟禁,使得他的志業畫上句點,從個人的發展來看是不幸的;但他為國家為歷史盡了一己之力後,從此遠離所有的政治紛擾而安享天年,這又可以說是他的幸了。”
代表宋美齡前來致悼的台灣婦聯總會秘書長辜嚴倬雲女士說:“我與張學良夫婦是在六十年代相識的,當時張學良每周日到台北的凱歌堂做禮拜。如果不談張學良年輕時的歷史,我會認為他是一位學者。”
葬禮之後,張學良遺體旋即移往檀島北方神殿谷紀念公園中的“中國海景”墓地,與趙一荻女士合葬在一起。
與此同時,北京也隆重舉行了張學良先生悼念會,追念這位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悼念會以“民族英雄”的名義高規格舉行。
在張學良將軍的故鄉,10月17日,遼寧省各界在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即大帥府)隆重舉行追悼大會,十七個單位的代表上前人與會,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省政協主席等參加了追悼大會。
在張學良一手創建的東北大學禮堂,師生們精心設置了張學良的靈堂,供各界人士前來祭拜憑弔。
10月18日上午,在張學良的老家遼寧省大窪縣東風鎮馬家村的“張氏墓園”中,舉行了“大窪縣鄉親沉痛哀悼張學良將軍追悼會”。會上,張學良的親堂侄孫張志軍代表老家的各位張學良親屬族人表示,切盼張學良能忠骨還鄉。
現在的“張氏墓園”里,安葬著張學良的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和二伯父張作孚等直系族人。張學良生前得知家鄉社會各界修繕張氏祖墓時,欣然題寫了“張氏墓園”,托人帶回家鄉。現在,這四個字已經勒石為碑,矗立在墓園前面。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江澤民
二00一年十月十五日
台北方面,陳水扁發出唁電,全文如下:
張漢卿先生家屬禮鑒:
驚悉漢卿先生捐館,曷勝震悼,謹電致唁,敬祈節哀。
陳水扁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五日
台“外交部長”田弘茂於10月22日抵達夏威夷,代表陳水扁“總統”頒發褒揚令給少帥張學良的遺屬,表彰張學良對中華民國政府的忠心,同時肯定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褒揚令全文如下:
東北耆宿張學良,早預戎行,勇略聿昭,英雋秀髮,蜚聲於時。民國十七年,臨危受命,主政東北。懷民族大義,秉愛國志節,勇拒日人威逼利誘,毅然宣布易幟,擁護中央,促成統一奠定。訓政時期,建設根基,旋於中原大戰期間,通電支持國民政府,調停各方,止息戰禍,厥功至偉。終其生平,愛國情殷,慷慨貞固,淡泊恬靜,壽登期頤。驚聞殂謝,悼惜良深,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篤念耆賢之至意。
總統陳水扁行政院長張俊雄
中華民國九十年十月十九日
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發言人周守訓說:“國民黨對於張學良將軍的去世感到很遺憾,姑勿論其歷史功過,張學良是中華民國的資產。張學良這位歷史人物如今走入歷史,國民黨希望過去的恩怨也能隨之走入歷史,至於其歷史功過,則留待世人去評價吧。”
10月20日,張學良將軍的親屬在北美洲《世界日報》上刊登了“訃聞”:
女閭瑛男閭琳侍奉無狀禍延顯考
張公漢卿將軍諱學良府君慟於二00一年十月十四日下午八時五十分奉主寵召,壽終正寢於夏威夷史特勞比(STRAUB)醫院,距一九0一年六月一日生得年百有一歲,積閏享壽百有五齡,閭瑛等隨侍在在側,遵禮成服。謹擇於十月廿三日上午十時移靈波扶域殯儀館(BbrthwickMortuary,Honolulu)大殮,並舉行追思禮拜與公祭,旋即發引殯葬於神殿谷紀念陵園墓地(ValleyoftheTemples,MemorialParkCemetery)安息。
叨世鄉戚在學族寅聞誼哀此訃
未亡人 于鳳至 趙一荻
哀孤女 閭瑛 婿 陶鵬飛
哀孤子 閭珣 閭玗 閭琳 媳 陳淑貞
夏威夷時間10月23日上午十時,張學良將軍的親屬、生前友好及中外各界人士聚集在檀香山市博思威克殯儀館附設的禮拜堂內,為張學良舉行隆重的葬禮。禮拜堂外擺滿了各界人士敬贈的花圈。治喪委員會把兩岸領導人的花圈分別安置在棺木兩旁:來自北京的花圈由左方排起,依次是江澤民、李瑞環等人;來自台灣的花圈則由棺木右方排起,依次為蔣夫人宋美齡、蔣方良女士、陳水扁、呂秀蓮等人。宋美齡贈送的花圈是一個由白花編織而成的十字架,象徵著基督徒獲得永生之意。
葬禮由周聯華牧師主持。上午九點開始家祭,張學良的親屬先舉行了親人告別式,十點開放各界賓客進入禮拜堂瞻仰少帥遺容。由於行禮的人士眾多,一直到十點五十分才封棺,然後進行喪禮儀式。
周聯華隨即證道,他從宗教觀點來評述張學良的一生。他最後說:“西安事變之後,張先生受到軟禁,使得他的志業畫上句點,從個人的發展來看是不幸的;但他為國家為歷史盡了一己之力後,從此遠離所有的政治紛擾而安享天年,這又可以說是他的幸了。”
代表宋美齡前來致悼的台灣婦聯總會秘書長辜嚴倬雲女士說:“我與張學良夫婦是在六十年代相識的,當時張學良每周日到台北的凱歌堂做禮拜。如果不談張學良年輕時的歷史,我會認為他是一位學者。”
葬禮之後,張學良遺體旋即移往檀島北方神殿谷紀念公園中的“中國海景”墓地,與趙一荻女士合葬在一起。
與此同時,北京也隆重舉行了張學良先生悼念會,追念這位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悼念會以“民族英雄”的名義高規格舉行。
在張學良將軍的故鄉,10月17日,遼寧省各界在張學良舊居陳列館(即大帥府)隆重舉行追悼大會,十七個單位的代表上前人與會,中共遼寧省委書記聞世震、省政協主席等參加了追悼大會。
在張學良一手創建的東北大學禮堂,師生們精心設置了張學良的靈堂,供各界人士前來祭拜憑弔。
10月18日上午,在張學良的老家遼寧省大窪縣東風鎮馬家村的“張氏墓園”中,舉行了“大窪縣鄉親沉痛哀悼張學良將軍追悼會”。會上,張學良的親堂侄孫張志軍代表老家的各位張學良親屬族人表示,切盼張學良能忠骨還鄉。
現在的“張氏墓園”里,安葬著張學良的高祖張永貴、曾祖張發、祖父張有財和二伯父張作孚等直系族人。張學良生前得知家鄉社會各界修繕張氏祖墓時,欣然題寫了“張氏墓園”,托人帶回家鄉。現在,這四個字已經勒石為碑,矗立在墓園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