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注釋

  ① 案耶律楚材的一生事跡,除《元史》卷一百四十六《耶律楚材傳》外, 可參閱劉曉《耶律楚材評傳》( 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杉山正明《耶律楚材及其時代》( 白帝社1996 年, 日文)。

  ② 他的著作有《湛然居士集》十四卷, 除卷十三和十四為文集外, 其餘皆是詩集( 四部叢刊本)。

  ③ 案“長髯”的蒙古語名稱,據《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傳》為“吾圖撒合里” ( 就是“長髯人”的意思)。這就是成吉思汗賜給耶律楚材的美稱。

  ④ 本譯文裡這一段對白,是直接根據《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傳》而來的。案原文乃是根據多桑《蒙古史》里所引證的法譯《通監綱目》, 所以和《元史》里所記的不免有些出入, 現在把原文譯出來寫在下面, 以供參考:成吉思汗說:“遼室和金室乃是世仇, 現在朕已經替你復了仇。”耶律楚材答道:“臣的祖父, 臣的父親, 和臣自己都做過金朝的臣僕,假使臣告訴陛下‘臣對於臣的君父抱著敵對的感情’, 那末臣就是一個可卑的說謊者了。”

  ⑤ 蒙古帝國把異族人分成了三個等級, 這就是“色目人”、“漢人”和“南人”。耶律楚材是屬於漢人一級的。但是在成吉思汗時代,“南人”的名稱還沒有成立。詳閱箭內亘《元代三階級考》(《蒙古史研究》所收)。

  從征伐金國到西域的侵入(1)

  成吉思汗滿載著種種金銀財帛,尤其是緞絹、牲口、奴隸等的巨額戰利品, 和相當數目的各色工匠技師等,從征討金人的戰役里凱旋。所有這些巨額的財貨, 除較好一部分外, 當然不是歸成吉思汗一個人完全獨占的,因為其餘部分, 還須分給他的僚友、萬戶長、千戶長和百戶長等, 此外一般兵士們也需要去得到一些分享的。從這時候起, 奢侈品、豪華的織物、許多馴良的中國家畜、各色各樣的工匠和手藝匠等, 在成吉思汗的帳殿裡,已經成為必需的附屬物了。他的帳殿和戰車的華麗, 使曾經到過他帳殿裡的中國旅行家們都覺得驚奇。他們認為這樣的壯麗豪華, 就是在古代匈奴(Hiung-nu) ①的王廷里也從來沒有見過。但是成吉思汗決沒有考慮過要想採用那些頑固的宮廷禮儀, 所以在他帳殿裡的日常規律, 還是保守著那種古老式的草原習慣, 並沒有模仿過漢人的任何方式。漢將孟珙②曾經把款待宋使的珍貴記錄保存下來:“某日帝遣人來請我使人, 當後者至, 彼乃曰:‘今日吾儕打, 你如何不來?’答曰:‘不聞鈞旨相請, 故不敢來。’帝乃曰:‘你來我國中, 便是一家人。凡有宴聚, 打, 或打圍出獵, 你便來同戲, 如何又要人來請喚?’因大笑, 而罰我使人六杯酒。終日必俟後者大醉而罷。??我使人相辭之日,帝戒伴使曰:‘凡好城子多住幾日。有好酒與吃, 好茶飯與吃。好笛兒鼓兒, 吹著打著與玩。’”③一般地說, 成吉思汗並沒有被中國文明的諂媚所誘惑。在征討金人的戰役里,成吉思汗雖然長時期駐營在漢地那裡, 並且還直接跟這種文明接觸過, 可是他依然認為畏兀兒的文化是最適合於蒙古人的需要的, 所以他不僅繼續去採用它而且還去鼓勵它。實際上, 在十二世紀時和蒙古民族相接觸的一切文明民族裡面, 無論從哪一方面講都得推畏兀兒人最為接近。他們仍舊保守著許許多多的遊牧民族的習慣和思想, 因此使他們對於蒙古民族便特別相近了。基督教、摩尼教、佛教、伊斯蘭教都是畏兀兒人所信奉的宗教,但是在他們裡面卻沒有發現過任何宗教上的衝突或狂熱。常常用民族意識去控制著宗教信仰的成吉思汗, 對於所有宗教的眷顧是一視同仁的,但是他自身卻仍舊是一個忠實於民族傳統的良好“珊蠻”教徒。經過征金戰役以後,關於國家的性質和它的組織,並沒有改變他向來的見解,因為他還是維持著舊日的貴族制度的, 並且他只關心著實際上為貴族制度所支持的氏族統治。他的帝國的發展,迫使他延納了許許多多成為他臣下的文明國人士, 並且委任他們以蒙古人所不能勝任的官職。但是他希望在不久以後,等到受過畏兀兒教育的那些宗室子弟們長大成人後, 那末這種官職便可減少了。他確信帝國的基本原則必將永久不變, 假使他的子孫能夠堅定地固守著他的“ 札撒黑” 里的定律, 那末光輝的前途必定在等待著他們。他並不認為畏兀兒的教育有能力去破壞貴族的氏族統治, 並且有能力去破壞他們對於“長生天”、“珊蠻”和其精靈的信念, 或者有能力去破壞草原的任何習慣和信仰。

  成吉思汗從漢土凱旋後, 便轉移其目光注向西域。在那裡他的宿敵乃蠻人古出魯克( 屈出律) 和篾兒乞惕人脫黑脫阿的兒子們迄今還健在。後者在阿勒台山( 即金山) 的最險要位置,結集了若干軍力, 成吉思汗於是便派遣速別額台· 把阿禿兒前去征討他們, 徹底剿滅了這些頑敵們的殘餘。同時還俘虜了脫黑脫阿諸子裡面的一個④ , 並把他帶到諸王朮赤跟前, 朮赤愛惜他擅長箭術, 便向他的父親乞求赦免這個熟練射手的性命。但是成吉思汗卻給他來上一個嚴酷的回答, 說他自己已經為其氏族征服了許多土地和人民, 仇敵部落的後裔決不可留。遂下令將脫黑脫阿的兒子處以死刑。

  者別那顏被派遣前去證討乃蠻部統治者塔陽罕的兒子古出魯克⑤。從乃蠻部破滅以後, 古出魯克便率領著少數部隊逃到七河地方, 利用伊斯蘭教徒反抗“古兒罕”⑥運動〔古兒罕就是哈剌契丹(Kara-Khitai) ⑦國的皇帝,本來是從中國遷移到這裡來的, 在十二世紀的上半期便在西域創建了他的帝國〕的情緒, 隨後便在東突厥斯坦建立起他的霸權來。不久以後, 古出魯克暴露出他自身是一個比“古兒罕”還要兇惡的伊斯蘭教徒的仇敵。尤其是當他聽從了其後哈剌契丹公主的話以後, 便把基督教廢棄而去轉信佛教, 因為佛教是被伊斯蘭教徒區別做崇拜偶像的宗教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