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頁
蜀主孟昶聽得宋軍大至,嚇得手腳無措。此時後蜀承平已久,開國時的宿將悍卒已先後凋零,孟昶派了一個只會說大話的書生王知遠為統帥禦敵。王全斌等一路拔興州,破西縣,修棧道,越葭萌關,然後奪利州,克劍門,遂至魏城,生擒王知遠;劉全義一路入峽路,連破松木、三會、巫山等寨,燒漅江浮梁,過白帝城,入篗州,萬、施、開、忠、遂等州迎風而降。到這地步,孟昶已知再也無力抵抗了。於是叫宰相李昊寫了降表,送到王全斌大營,王師遂入了成都。劉全義、曹彬這一路路遠得多,也不過只遲了幾天到達成都。眾人商議了,立即送孟昶及其家屬、大臣幾百船人去開封。後蜀自此滅亡。
從王全斌等出師離京,到孟昶投降,前後只用了六十六天,行軍路程約三千多里,共得州四十六,縣二百四十,民五十三萬四千又二十九戶。王師當真可以說是“勢如破竹”了,難怪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寫詩記此事道:君王城上樹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後蜀亡得這麼快,難道是因為蜀人懦弱,不善戰鬥,當真是“更無一個是男兒”麼?只因此時天下分崩離析已久,人心思安,人心思統一,後蜀政亂主昏,百姓不堪虐政,這才不願抵抗王師而已。
蜀亡後,王全斌等因宋太祖有言:“府庫財帛,悉以勞軍,朕所欲者,土地而已。”所以大肆劫掠,劫了官庫又劫大戶、再劫百姓,人人自肥,全軍上下除曹彬一人以外,人人成了盜匪,因此,引發蜀地民變,戰禍綿延至一年後方定,這件事,後來受到宋太祖追究,主帥王全斌、王仁瞻以下,人人受了處分,只曹彬一人受了封賞。
此時是乾德三年,孟昶至京後只有幾天,便被宋太祖毒死,那個貌美多才的花蕊夫人也被宋太祖收入後宮,十分寵愛。
【注】①宋太祖雪夜訪趙普,事見《資治通鑑長編》。
②慕容延釗、李處耘平荊南、滅楚國事,見《宋史·太祖本紀》。
③花蕊夫人詩,見《全唐詩》。
第二十七回 一世愚忠 至死張瓊不負君(1)
大宋乾德三年秋天,這一年又是大豐收。這時大宋國力鼎盛,天下無事,百姓漸漸擺脫了貧困,戶口漸繁。宋太祖從藩鎮手中收回了地方財權,收入大增,滅了荊、楚、蜀三國,又得了不少財寶,於是在正庫之外,又在講武殿後修了個大庫房,取名叫做“封椿庫”,將多年豐余都存放在此庫中,庫中存細帛達千萬匹。宋太祖曾驕傲地對左右言道:“契丹精卒不過十萬人,我今以二十匹絹購買一顆契丹人頭,大不了費我二百萬匹絹耳,契丹精銳也就完了!”——這真叫做“財大氣粗”,此後,大宋雖然沒有能消滅契丹,可是這封椿庫中的財物是用來養兵強國的,這是毫無疑義的了。
這時,宋太祖才三十八歲,正是精力旺盛時期,他仍是滿懷雄心壯志,因為南方還有南漢、南唐、吳越還未翦滅,北方還有北漢、契丹兩個大敵須得對付,他日日夜夜仍在籌劃這些大事,更何況改進吏治、健全法律、加強河防、疏通漕運……無數大事要他殫精竭慮呢!他是決心成為一代明君的啊!
可是,形勢卻是與立國之初大大不同了,他此時已知皇室已經大大地鞏固了,他沒有了危迫感,因此每天晚上覺也睡得熟了,寵幸的后妃也漸漸多了。他有些發胖了,這使他顯得更是威武雄壯。是的,宋太祖作為一個男人來說,是自有一種雄健的美的,他頭髮漆黑,一部濃須垂在胸前,濃黑的雙眉斜飛入鬏,雙目甚大,顧盼電閃,臉色微紅黑。他自知自己的容儀威武,他也暗暗地為此自豪。這日,天氣極好,說得上是天高雲淡,不冷不熱。宋太祖豪興忽起,心想此時定必林密草茂,於是約了晉王光義一起去郊遊——他確實是好久好久沒有暢快地玩一玩了。於是他吩咐張瓊點起二百名騎卒伺候,吩咐御馬監牽過“白雲飛”來,自己便換了箭衣勁服,帶了良弓、箭筒,佩了長劍,興沖沖走出宮來。只見光義也一身勁裝伺候多時了。張瓊及禁卒當然更是早已列隊伺候。
那白雲飛極具靈性,一見主人出來,立即奮蹄搖尾長嘶,把頭來向宋太祖身上挨挨擦擦,極是親熱。宋太祖見它一身銀光閃亮,膘肥體壯,雖然口齒漸老,卻仍是雄健如昔,於是用手撫著馬兒的鬃毛,對光義道:“朕多日忙於政事,卻有幾年不曾乘馬了,不知還能騎不?”將手在鞍上略略一按,飛身一躍上馬,乾淨利落、身手靈動,竟是絲毫不減當年。
眾侍從很多人是從來沒見過宋太祖本領的,見太祖馬上功夫如此了得,齊聲高呼“萬歲”,太祖心中得意,回頭對光義道:“這就走吧!”策馬正待起步,眾軍中閃出一個軍校來,他手捧一根三尺木杖,高舉過頂,當道跪下奏道:“微臣陳策謹獻上龍杖一件,願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左右便有人接過杖來,遞給太祖。太祖仔細一看,見那杖乃烏木削就,打磨得十分光滑,杖身雕刻了二條五爪金龍,盤在木杖上,杖柄正是兩條相對的龍頭。做工倒是十分精緻的。太祖不悅道:“朕難道老了,須得扶杖行走了麼?”陳策道:“陛下試將杖首拔出來看看。”太祖依言用力一拔,只見寒光閃閃,一柄利劍現在眼前。陳策道:“此劍無事時韜藏在杖身中,一遇變故,拔出來便是一件防身的利器,是以臣謹獻之。”太祖聽了,呵呵大笑,眼光中卻透出怒意,說道:“待得朕需要用劍近身搏鬥時,大局還堪問麼?”把那劍杖隨手一擲,擲在地上——這陳策拍皇帝馬屁,拍到馬腳上去了。
從王全斌等出師離京,到孟昶投降,前後只用了六十六天,行軍路程約三千多里,共得州四十六,縣二百四十,民五十三萬四千又二十九戶。王師當真可以說是“勢如破竹”了,難怪孟昶的愛妃花蕊夫人寫詩記此事道:君王城上樹降旗,
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後蜀亡得這麼快,難道是因為蜀人懦弱,不善戰鬥,當真是“更無一個是男兒”麼?只因此時天下分崩離析已久,人心思安,人心思統一,後蜀政亂主昏,百姓不堪虐政,這才不願抵抗王師而已。
蜀亡後,王全斌等因宋太祖有言:“府庫財帛,悉以勞軍,朕所欲者,土地而已。”所以大肆劫掠,劫了官庫又劫大戶、再劫百姓,人人自肥,全軍上下除曹彬一人以外,人人成了盜匪,因此,引發蜀地民變,戰禍綿延至一年後方定,這件事,後來受到宋太祖追究,主帥王全斌、王仁瞻以下,人人受了處分,只曹彬一人受了封賞。
此時是乾德三年,孟昶至京後只有幾天,便被宋太祖毒死,那個貌美多才的花蕊夫人也被宋太祖收入後宮,十分寵愛。
【注】①宋太祖雪夜訪趙普,事見《資治通鑑長編》。
②慕容延釗、李處耘平荊南、滅楚國事,見《宋史·太祖本紀》。
③花蕊夫人詩,見《全唐詩》。
第二十七回 一世愚忠 至死張瓊不負君(1)
大宋乾德三年秋天,這一年又是大豐收。這時大宋國力鼎盛,天下無事,百姓漸漸擺脫了貧困,戶口漸繁。宋太祖從藩鎮手中收回了地方財權,收入大增,滅了荊、楚、蜀三國,又得了不少財寶,於是在正庫之外,又在講武殿後修了個大庫房,取名叫做“封椿庫”,將多年豐余都存放在此庫中,庫中存細帛達千萬匹。宋太祖曾驕傲地對左右言道:“契丹精卒不過十萬人,我今以二十匹絹購買一顆契丹人頭,大不了費我二百萬匹絹耳,契丹精銳也就完了!”——這真叫做“財大氣粗”,此後,大宋雖然沒有能消滅契丹,可是這封椿庫中的財物是用來養兵強國的,這是毫無疑義的了。
這時,宋太祖才三十八歲,正是精力旺盛時期,他仍是滿懷雄心壯志,因為南方還有南漢、南唐、吳越還未翦滅,北方還有北漢、契丹兩個大敵須得對付,他日日夜夜仍在籌劃這些大事,更何況改進吏治、健全法律、加強河防、疏通漕運……無數大事要他殫精竭慮呢!他是決心成為一代明君的啊!
可是,形勢卻是與立國之初大大不同了,他此時已知皇室已經大大地鞏固了,他沒有了危迫感,因此每天晚上覺也睡得熟了,寵幸的后妃也漸漸多了。他有些發胖了,這使他顯得更是威武雄壯。是的,宋太祖作為一個男人來說,是自有一種雄健的美的,他頭髮漆黑,一部濃須垂在胸前,濃黑的雙眉斜飛入鬏,雙目甚大,顧盼電閃,臉色微紅黑。他自知自己的容儀威武,他也暗暗地為此自豪。這日,天氣極好,說得上是天高雲淡,不冷不熱。宋太祖豪興忽起,心想此時定必林密草茂,於是約了晉王光義一起去郊遊——他確實是好久好久沒有暢快地玩一玩了。於是他吩咐張瓊點起二百名騎卒伺候,吩咐御馬監牽過“白雲飛”來,自己便換了箭衣勁服,帶了良弓、箭筒,佩了長劍,興沖沖走出宮來。只見光義也一身勁裝伺候多時了。張瓊及禁卒當然更是早已列隊伺候。
那白雲飛極具靈性,一見主人出來,立即奮蹄搖尾長嘶,把頭來向宋太祖身上挨挨擦擦,極是親熱。宋太祖見它一身銀光閃亮,膘肥體壯,雖然口齒漸老,卻仍是雄健如昔,於是用手撫著馬兒的鬃毛,對光義道:“朕多日忙於政事,卻有幾年不曾乘馬了,不知還能騎不?”將手在鞍上略略一按,飛身一躍上馬,乾淨利落、身手靈動,竟是絲毫不減當年。
眾侍從很多人是從來沒見過宋太祖本領的,見太祖馬上功夫如此了得,齊聲高呼“萬歲”,太祖心中得意,回頭對光義道:“這就走吧!”策馬正待起步,眾軍中閃出一個軍校來,他手捧一根三尺木杖,高舉過頂,當道跪下奏道:“微臣陳策謹獻上龍杖一件,願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左右便有人接過杖來,遞給太祖。太祖仔細一看,見那杖乃烏木削就,打磨得十分光滑,杖身雕刻了二條五爪金龍,盤在木杖上,杖柄正是兩條相對的龍頭。做工倒是十分精緻的。太祖不悅道:“朕難道老了,須得扶杖行走了麼?”陳策道:“陛下試將杖首拔出來看看。”太祖依言用力一拔,只見寒光閃閃,一柄利劍現在眼前。陳策道:“此劍無事時韜藏在杖身中,一遇變故,拔出來便是一件防身的利器,是以臣謹獻之。”太祖聽了,呵呵大笑,眼光中卻透出怒意,說道:“待得朕需要用劍近身搏鬥時,大局還堪問麼?”把那劍杖隨手一擲,擲在地上——這陳策拍皇帝馬屁,拍到馬腳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