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宋朝邵博的《河南邵氏聞見後錄》卷十七中曾經提到,若說殺黃巢於狼虎谷,獻首於徐州,兩地相距約五六百華里,快馬也要3天路程,而徐州至成都馬不停蹄,日夜兼程,也需20天。當時又值盛暑,“函首”恐怕早已腐臭不堪了,更何況黃巢兄弟六七人,難言其中就沒有與黃巢狀貌類似者。

  如此看來,很有可能在狼虎谷中被林言殺死的只是黃巢的替身。

  宋人劉是之的《劉氏雜誌》中有這樣的記載,五代時有一個高僧法號翠微禪師,這個人就是黃巢。更為傳奇的是張端義在《貴耳集》中記載說,“黃巢後為緇徒,曾主大剎,禪道為叢林推重,臨入寂時,指腳下有黃巢兩字”。

  在這些史料中,雖然黃巢起義軍在山東狼虎谷幾乎全軍覆沒,但此時黃巢並未身死,他用金蟬脫殼之計瞞過唐朝追兵的眼睛,在逃出狼虎谷的殘軍中依然有黃巢的身影。

  還有傳說,黃巢後來出家為僧。

  王明清的《揮麈錄後錄》卷五說:張全義為西京留守,識黃巢於群僧中。西京是河南省洛陽市,那麼張全義為何會在眾多的僧人當中認出黃巢呢?

  那一天,篤信佛教的張全義到寺廟中禮佛,他無意中發現對面來的僧人十分眼熟,定睛看去,他大吃一驚。四目相對,黃巢的眼神中並沒有流露出張全義臉上的驚奇,而是面色平和,拂袖而去。

  也許此時張全義的心中既驚詫又疑惑,但對於黃巢的身份,作為太守的張全義不難確定。難的是性格複雜的張全義始終保守這個秘密,直到把它帶進墳墓。

  也許如《新唐書》《舊唐書》記載,公元884年黃巢已經死於狼虎谷,一代梟雄的傳奇就此畫上了句號。

  也許如後世的傳說,黃巢從狼虎谷僥倖逃脫後,數年之後,他從洛陽來到寧波雪竇寺,潛心修習佛法,並成為一代高僧。年邁的他在明州的望春橋上獨倚欄杆,細細品味著風雲歲月,冷眼旁觀著紛亂的天下,等待著唐朝嘆出最後一口氣,然後落日一般融入東去江水的盡頭。

  第三節大唐,積重難返,輝煌不再

  唐代後期,長年藩鎮割據使唐王朝的統治名存實亡。在全國各地,藩鎮節度使掌有地方政權與大部分兵權,也大都成為世襲制,不受唐王朝的統治。故而,晚唐的政權主要以平息叛亂為主,而無暇顧及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加之安史之亂的原因,使唐朝的國力每況愈下,一蹶不振。李唐王朝因此再未恢復往日的盛世景象。肅宗(756~762年)及其之後的代宗(762~780年)、德宗(780~805年)等皆昏庸無能,寵信奸臣,疏遠賢良,致使唐帝國的統治更加惡化,吐蕃、回紇等外族不斷對唐帝國構成威脅,此時的唐王朝內憂外患重重。

  公元806年,憲宗(806~821年)劉純即位,在朝臣的幫助下,奪回了由藩鎮割據的淮西等地,暫時使唐朝恢復統一。但憲宗自認有功,專斷獨行,寵信宦官,最終為宦官所害;之後,宦官的地位甚至與皇帝不相上下,成為了唐帝國的真正掌權者。

  自穆宗即位後,唐皇多信服食長生藥,在以後的9代皇帝中,僅因服食丹藥而死的就有3人,更加速了李唐王朝的滅亡速度。直至公元874年,黃巢、王仙芝等人起兵反對唐朝,其中有些堅持了數年之久,沉重地打擊了唐王朝的統治。自此,唐朝被封鎖在一個以長安為中心的小圈子裡,唐帝國的統治已岌岌可危。公元907年,曾為黃巢部下後歸降唐朝的梁王朱全忠,逼迫唐哀帝退位,自己代唐稱帝,建立了梁朝。至此,李唐王朝對中國的統治宣告結束,中國從此進入了另一個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唐朝後期,由於北方的連年戰亂,致使土地荒蕪,人口稀少;而相對比較穩定的南方,逐漸成為唐朝的經濟中心。與北方不同的是,在南方經濟中手工業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中唐以後的手工業,是在前代的生產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造船、鑄造、絲織業而言,在技術上都超越了初唐,並且隨著手工業的進步與提高,商業貿易也得到了蓬勃發展。長江中下游的新興城市大多以商業為主,如洪州、蘇州都是當時的商業貿易中心。

  唐朝前後共289年,其與漢朝並稱為中國歷史上兩大強盛王朝之一。唐王朝的前期,由唐太宗李世民直至玄宗開元年間國家一直處於大發展階段,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面都空前繁榮。在此期間出現的“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構成了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盛唐氣象。從而,使中國的世界地位顯赫一時。一直到現在,一些國外的某些地方仍然稱中國為唐山,稱華人為唐人。唐玄宗後期出現的安史之亂,使唐王朝逐漸沒落。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最後,各方紛紛脫離唐王朝的統治而成為各自獨立的政權。

  大唐,經過多次戰亂、起義、宮廷政變之後,終於積重難返。但最讓人痛心疾首的,卻是大唐的風骨也隨著國家的衰退而再不重現。

  唐朝那種開明的民族政策被認為是失敗的,不僅帶來了唐帝國的衰弱——其根據大概就是安祿山是胡人——同時也帶來了五代十國的混亂。當然,持有這種觀點的人完全無視就算沒有安祿山這樣的胡人,其他的朝代內部叛亂也是此起彼伏,當一個國家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幾乎就是不可避免的。當然,他們也會完全無視晉亡之後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其持續時間與破壞性絲毫不亞於五代十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