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起初,義軍將北渡淮河時,宰相豆盧瑑曾議請授黃巢為天平節度使,待其到鎮時再發兵除掉他。另一宰相盧攜執意不從,認為只要發兵守住泗州,義軍不能入關,必還掠江、淮,便無能為力。不久義軍北上,淮北告急,盧攜遂惶愧稱病不出,京師也充滿了恐怖氣氛。十一月,義軍進入汝州(今河南臨汝),黃巢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並傳檄官軍說:“各宜守壘,勿犯吾鋒!吾將入東都,即至京邑,自欲問罪,無預眾人。”

  這時朝廷亂作一團,有人主張調發關內諸鎮兵扼守潼關,大宦官田令孜還自請率兩神策軍弓弩手去守關;有人則認為義軍擁有60萬之眾,潼關又無重兵,難以堅守。但僖宗還是決定讓田令孜率兵東守潼關。十一月十七日,黃巢大軍進抵洛陽城下,唐將齊克讓退守潼關,東都留守劉允章則率眾出城迎接黃巢入城。義軍紀律嚴明,只是“供頓而去,坊市晏然”。

  黃巢軍進占洛陽不幾日,即向關中挺進。十一月二十一日,僖宗以田令孜為汝、洛、晉、絳、同、華都統,將左、右軍東討。就在這一天,黃巢率軍西進,攻占了虢州(今河南靈寶)。並警告據守潼關的官軍說:“吾道淮南,逐高駢如鼠走穴,爾無拒我!”

  田令孜雖名為汝、洛諸州都統,率神策、博野等軍10萬守潼關,但他只是遙領,卻派左軍馬軍將張承范等率神策軍前往拒戰。當時,神策軍士皆是長安豪富子弟,只是為了厚得供給和賞賜才賄賂宦官掛名軍籍的,平日高車大馬,悠然自得,未嘗經歷戰陣。所以一旦聽說出征,嚇得父子抱頭相哭,為了逃避戰事,多以金帛雇商販與貧民代行。十二月一日,黃巢大軍進至潼關,唐守關將士斷炊,士氣低落。義軍奮力攻關,而尚讓又從被稱為“禁坑”的關旁谷中小道迂迴到關後,前後夾攻,官軍潰退,博野亂軍直奔長安,大肆劫掠。

  黃巢一舉破關,又乘勝攻克了華州(今陝西華縣),留部將喬鈐駐守,自己親率大軍直搗長安。十二月五日,百官剛剛退朝,傳聞博野亂兵入城,即各自逃匿。僖宗在田令孜神策軍的護衛下,狼狽逃往成都避難,只有很少人從行,文武百官及諸王、妃多不知皇帝去向。

  當天下午,黃巢前鋒柴存未受到任何抵抗即順利進入長安,唐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文武官數十人至灞上迎接。黃巢乘坐金色肩輿,其將士皆披髮,束以紅綾,身穿錦袍,手執兵器,簇擁黃巢而行。義軍浩浩蕩蕩,“甲騎如流,輜重塞塗,千里絡繹不絕”。黃巢終於實現了“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夙願。黃巢軍意氣風發地進入長安城,長安市民夾道觀看,尚讓一再告諭市民說:“黃王起兵,本為百姓,非如李氏不愛汝曹,汝曹但安居無恐。”義軍將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貧民,“往往施與之”。

  十二月十二日,黃巢進入太清宮。翌日,於含元殿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黃巢封其妻為皇后,尚讓、趙璋等為宰相,鄭漢璋為御史中丞,李儔等為尚書,皮日休為翰林學士,孟楷、蓋洪等為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黃巢下令:唐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則官復原職。可見,大齊是由農民軍文武官與唐官僚混合而成的一個政權機構。

  農民軍憎恨官吏,對唐宗室、公卿士族實行嚴厲的鎮壓政策,“殺唐宗室在長安者無遺”。宰相豆盧瑑、崔沆及左僕射於琮、右僕射劉鄴、太子少師裴諗等藏匿民間,被義軍搜出後“皆殺之”,將作監鄭綦、庫部郎中鄭系拒不投降,“舉家自殺”。投降黃巢的左金吾大將軍張直方因匿公卿於夾壁牆中,事發後被殺。農民軍給唐宗室、公卿士族以巨大的打擊:

  ……

  華軒繡轂皆銷散,甲第朱門無一半。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樓前荊棘滿。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

  詩人韋莊的這些詩句形象地反映了這一歷史事實。

  大齊政權的建立,標誌著黃巢起義軍已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昔日威令天下的公卿貴族已被打翻在地,而倍遭欺壓凌辱的貧苦農民如今卻堂而皇之地做了大齊皇帝,揚眉吐氣,這無疑是一個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當時有人寫詩道:

  自從大駕去奔西,貴落深坑賤出泥。

  邑號盡封元諒母,郡君變作士和妻。

  扶犁黑手翻持笏,食肉朱唇卻吃虀。

  唯有一般平不得,南山依舊與天齊。

  黃巢雖然建立了農民政權,但卻沒有出台什麼改革措施,穩定人心,也沒有及時追擊望風而逃的僖宗朝廷,給敵人以喘息的機會。所以僖宗得以從容地組織力量,大力圍剿起義軍。

  中和元年(881年)正月,詔令鎮東、太原、代州等藩帥各發本道兵並赴京師討伐義軍。三月,以鳳翔節度使鄭畋同平章事,充京西諸道行營都統,與涇原、秦州、鄜延、夏州等節度使“同盟起兵,傳檄天下”。七月,又以宰相王鐸兼滑州刺史,兼充京城四面行營都統,“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徵兵赴關內”。僖宗調兵遣將,各路軍馬陸續向京師進發。黃巢稱帝後,曾遣使調發河中(今山西永濟西)糧餉。唐河中將王重榮拒戰,繳獲糧餉40餘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