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貞觀二十年(646年),忍無可忍的唐太宗發了飆,聯合回紇對薛延陀下了死手。薛延陀政權就此從歷史上除名。回紇首領吐迷度主動派人和唐朝接觸,並且發自真心地表達了自己的願望:

  延陀不事大國,以自取亡,其下駭鳥散,不知所之。今各有分地,願歸命天子,請置唐官。

  唐太宗一看,這個吐迷度思想覺悟還挺高,大喜過望之下,居然親自跑到靈武接見了回紇的使者。唐朝在回紇駐地設置了歷史上著名的瀚海都督府,“府置都督,州置刺史,府州皆置長史”。所有的這些官職,全部由回紇人擔任,“以唐官官之,凡數千人”。吐迷度就成為了第一任瀚海都督。他的後嗣婆閏、比栗、獨解支、伏帝匐、承宗等,“皆受都督號,以統蕃州”。

  當然了,友好雖然是主流,但個別不和諧的音符也是存在的。開元十五年(727年),瀚海都督承宗因為遭到涼州都督的誣告,而被唐朝廷流放異域,並最終客死他鄉。承宗的族子護輸為了給承宗報仇,殺了涼州都督。在唐朝的打擊之下,護輸只得“退保烏德山”,投降了後突厥汗國。

  投降了後突厥的回紇也沒過上什麼好日子,備受突厥人的欺凌。天寶三載(744年),新任回紇首領骨力裴羅(吐迷度第六代孫,護輸的兒子)起兵攻滅了後突厥汗國,統一漠北。他自立為骨咄祿毗伽闕可汗,正式建立起回紇封建政權。骨力裴羅主動派使者到到唐朝“上狀”。唐玄宗封他為懷仁可汗,授左驍衛員外大將軍。

  從以上的歷史就可以看出,回紇和唐朝的關係確實非同一般。唐朝沒有壓迫過回紇,回紇也沒有侵略過大唐。就拿現在來說吧,安史之亂發生以後,回紇就沒有像吐蕃那樣趁機侵略唐境。

  雙方關係好,請人家幫忙,就容易成功。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時,回紇汗國正處於極盛時期,其疆域“東極室韋(今額爾古納河一帶),西至金山(今阿爾泰山),南控大漠,盡得古匈奴地”。回紇之所以如此強盛,是因為有一支英勇善戰的雄師勁旅。回紇兵精馬良,悍勇兇狠,弓硬箭疾,安祿山的三鎮叛軍最怕的就是回紇大兵。

  肅宗馬上就採納了郭子儀的奏請,派自己的叔伯兄弟敦煌王李承宷(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所生第二子李賢的孫子)和大將僕固懷恩,組團出使回紇。

  為了儘快收復長安、洛陽,唐肅宗事前曾不惜以犧牲兩京年輕婦女和金銀財寶為代價,求取回紇的幫助,和回紇統帥定下一個可悲更可恥的盟約:“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這句話就相當於說,如果能夠收復長安、洛陽,你隨便搶,搶完之後把城還給我就行了。

  泱泱大唐,竟然開出這樣的條件,就算是最後勝了,恐怕也不能算是勝。

  在唐軍和回紇軍的並肩作戰下,安祿山父子的勢力基本瓦解。乾元元年(758年)六月,回紇可汗以幫助唐政府平叛有功,乘機請求和親。唐肅宗為表示對回紇的感謝,只得答應將公主嫁給他。

  同時,回紇軍也在長安很好地享用了唐王朝開給他們的賞賜,不僅錢帛予取予求,甚至還擄掠了大批女性——這是準備帶回國給自己慢慢享受的,後來發現帶著些女人打仗不方便,就將掠來的女人全部殺光。

  洛陽居民為了怕自己也遭受這樣的浩劫,主動將城中所有的財富集中起來,獻給回紇人,以換取他們對洛陽城網開一面。

  這是整個唐朝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幕。

  同年七月,唐肅宗為了長久地籠絡回紇人,就將寡居的寧國公主獻給回紇王和親當王后。唐肅宗的目的也很明確,繼續向回紇借兵。儘管如此,唐肅宗心裡還是很難過,此前出塞和親的都是朝廷冊封的宗室之女或宮女,唯有這次是大唐的正牌公主,皇帝的親生女兒。看來皇帝也是沒有辦法啊,為了祖宗的基業,捨棄親生女兒也無所謂了。

  寧國公主出塞和親是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為此,唐肅宗頒布了一份詔書:

  頃自凶渠作亂(指安史之亂),宗室阽危。回紇特表忠誠,載懷奉國,所以兵逾絕漠,力徇中原,亟除青犢之妖,實賴烏孫之助。而先有情款,固求姻好。今兩京底定,百度惟貞,奉皇輿而載寧,纘鴻業而攸重。斯言可復,厥德難忘。爰申降主之禮,用答勤王之志。且骨肉之愛,人情所鍾,離遠之懷,天屬尤切。況將適異域,寧忘軫念。但上緣社稷,下為黎元,遂抑深慈,為國大計。是用築茲外館,割愛中闈,將成萬里之婚,冀定四方之業。……宜以幼女封為寧國公主,應緣禮會,所司準式。

  詔書將寧國公主和親的意圖,唐肅宗對寧國公主的難捨難分之情,以及唐對這次和親的重視程度說得淋漓盡致。

  和親之後,回紇兵繼續與唐軍並肩平叛。

  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慶緒殺父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命史思明回守范陽,留蔡希德等繼續圍太原。同年,長安為唐軍收復,安慶緒自洛陽敗逃退據鄴,其部將李歸仁率精銳及胡兵數萬人,潰歸范陽史思明。因契丹、同羅等族組成的精兵大部歸史思明,安慶緒謀除史思明。史思明遂以所領13郡及兵8萬降唐,唐封其為歸義王,任范陽節度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