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於周圍的那些強悍的少數民族政權,唐帝國的態度是怎樣的呢?

  唐朝在對突厥的問題上,採用了恩威並用的策略。如唐太宗先用武力征服了突厥首領頡利可汗,當面數明他的罪狀,最後授予他官爵,賜給他田宅,還時常宴請他。對於突厥的其他首領,唐朝也給予優厚待遇,仍令他們管理舊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貴族為官。唐太宗開明的民族政策,贏得各民族共同愛戴。他們尊奉唐太宗為“天可汗”。

  在對待吐蕃的問題上,採用了和親的策略。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是個有才識的女子,她出嫁時帶去了許多書籍和穀物、蔬菜種子,還帶去了大批手工業工匠。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兩族的友好關係。8世紀初,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又迎娶金城公主,並給唐朝皇帝上書: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親,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樂。

  唐朝在對待回紇、六詔、靺鞨的關係上,採用了冊封的策略。唐玄宗冊封了回紇首領骨力裴羅為懷仁可汗,冊封靺鞨首領大祚榮為渤海郡王,冊封南詔首領皮羅閣為雲南王。

  這種懷柔政策已經超越了漢朝時單一的和親。也正因為如此,當唐帝國陷入危機的時候,他們才能完成向少數民族政權借兵平亂並且完事兒之後讓他們走這樣的高難度動作。

  到了唐朝中後期,手握重兵的往往已經是外族將領,因為他們能征善戰,心性淳樸並且忠心——當然,很快就會有人出來證明這種理論是胡扯。這些外族將領權力越來越大,不僅可以自行任命屬下官吏,甚至還可以自行決定對外發動戰爭。當一個人的權力大到一定地步,而約束小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萌生出本來沒有的貪念。

  這是人性,跟個人無關,也跟民族無關。

  很快的,唐朝君臣就會為他們的這种放縱付出代價——他們的成功與興盛都得益於外族人的使用,那麼,他們的衰敗,外族人也脫不了關係。

  第二節盛世:霓裳羽衣掩危機

  大唐的發展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時期,已經如日中天。經過幾代人的辛苦與勤勞之後,唐朝終於能夠向世界展示它最為華麗的樂舞。

  唐玄宗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公元685年,他出生於洛陽城,性格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按照現在的觀點來說,他就是那種典型的“多才多藝高富帥”。這樣的人,能夠將唐朝推向頂峰,也就不足為奇了。

  玄宗即位後,先起用姚崇、宋璟為相,其後又用張嘉貞、張說、李元紘、杜暹、韓休、張九齡為相。他們各有所長,並且盡忠職守,使得朝政充滿朝氣。而且玄宗在此時亦能虛懷納諫,因此政治清明,政局穩定。

  玄宗採納張九齡的建議,制定官吏的遷調製度。他選取京官中有能之士,將其外調為都督、刺史,以訓練他們的處事才能及培養行政經驗。同時,又選取都督、刺史中有作為者,將其升為京官。這樣內外互調,增進了中央與地方的溝通、了解和信任。玄宗亦將全國分為15道,於各道置採訪使,以監督地方州縣的官員,並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績。而在選拔人才方面,玄宗亦對科舉制度作出改革,限制了進士科及第的人數,以減少冗官的出現,提高官吏整體的素質。

  開元時期,土地開闢,許多“高山絕壑,耒耜亦滿”。據杜佑《通典》所記:

  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齊谷斗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東至宋(今河南商丘)汴(今河南開封),西至岐州(今陝西鳳翔),夾路列店肆待客,酒饌豐溢。每店皆有驢賃客乘,倏忽數十里,謂之驛驢。南詣荊襄(今湖北荊州、襄陽),北至太原、范陽(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涼府(今甘肅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遠適數千里,不持寸刃。

  可見當時糧食布帛產量豐富,物價低廉,商業繁茂,道路暢通,行旅安全。到開元二十年,全國有民戶7861236(最多時逾千萬),人口45431265,比之唐初戶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社會經濟的繁榮必然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唐詩最為後世稱道。著名詩人高適、岑參、王維,特別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這個時代,而唐代中期的著名詩人(所謂大曆十才子)也是這個時期培育出來的。其他如音樂、繪畫、雕刻、塑造等藝術也無不有顯著成就。

  國力強盛是開元之治的另一重要標誌。自唐高宗以後,吐蕃強大,成為唐朝西方的嚴重威脅。武后時期,東突厥復興於漠北,契丹崛起於東北,又造成唐朝北方形勢的緊張。許多在貞觀、永徽年間(627~655年)歸屬唐朝的地區重又脫離控制。

  唐玄宗加強鄰接地區的軍隊,開立屯田,大大充實了防務;又從東北到西北和南方設立了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伊西北庭、劍南等9個節度使和1個嶺南五府經略使,以統一指揮戰守軍事。於是在開元五年,收復陷於契丹21年的遼西12州,於柳成(今遼寧朝陽)重置營州都督府;漠北的同羅、拔也古等都重新歸順唐朝;西突厥與唐之間的戰爭也逐漸停止而代之以友好往來;唐又在西域設置安西國鎮節度經略使,阻止吐蕃勢力的北上;在隴右、河西之西設置軍鎮,鞏固河西走廊的安定,保證了中國和中亞、西亞的交通順暢。當時唐朝的聲威遠達西亞,各國使者和商人往來不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