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一點上,唐朝人是做得非常好的,他們可以接納外族人為官,可以接納國外的宗教,甚至還可以接受女人當皇帝。

  作為中央政府,唐朝一直對四周的所有國家保持著一種開明的態度:如果打算跟我們搞好關係,這沒問題,我們也很樂意;如果打算沒事兒的時候派些人過來撿點便宜,同樣我們也調好軍隊樂意奉陪。所以直到現在為止,唐朝一直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中央王朝為人們所熟知。

  如果跟他們提閉關鎖國,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

  從朝中大臣一直到民間百姓,都會露出一種不可思議的神色。因為閉關鎖國的那些理由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保護自己的文化,不受外來的文化侵蝕;

  (二)保障自己的經濟,以免受到外來的影響;

  (三)從國家安全的角度,防止外國勢力進來搞破壞;

  (四)避免外國間諜竊取國家機密。

  這些理由在唐朝時期能夠說得通嗎?說不通。唐朝本身就是一個文化輸出的大國,唐文化就算是在世界範圍來講,也可以稱得上最為強勢。所以他們完全不用考慮怎麼才能免遭別人的文化侵蝕,往往想的是怎麼去同化別人。當然,這也非常有成果,曾經顯赫一時的突厥就被唐朝又打又拉分為幾部分,其中一部分還永久性地與漢民族融為一體再也無法分離。而最為人所稱道的是,這種融合還是唐朝政府從上到下主動作出的政治選擇,而不是被動地接受。

  而除了唐朝以外,其他時候的民族融合總充滿了許多偶然的因子。要麼是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然後回不去了不得不被同化;要麼是因為民族感情互相攻伐,最後剩者為王——因為漢族在絕大多數時候都具有人數優勢,自然而然就將別人吸收了。唐之後的五代十國與晉之後的南北朝體現得特別明顯。

  至於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要閉關鎖國,在唐朝同樣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首先他們不必太擔心國家的安全,因為動亂的原因都來自於內部而非外部。幾次大規模的叛亂、農民起義對唐朝的傷害,遠遠超過了外部的入侵——以當時來說,別說是周邊的一些長期受到打壓的國家,就算是放眼整個世界,也沒有說能夠穩勝唐朝的存在。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國,也僅僅只靠一個節度使的力量就可以勢均力敵,至於吐蕃等國家與唐軍在邊境展開長期的拉鋸戰,就算占了一時的上風,也會迅速因為國力上的巨大差距而失敗。

  那麼,唐朝人需不需要考慮外國經濟入侵的因素呢?

  說起來中國古代的貿易大概分為民間與官方兩種,官方貿易主要是通過進貢與回賜來達成。即一個國家宣稱自己是中原王朝的屬國,然後就派人送一些土特產過來,中原王朝覺得很高興,你來送禮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於是再賞賜一些東西讓你帶回去。這可以看做一種特殊的貿易形式——時間固定,周期固定,連對象都固定。雖然在大多數時候中原王朝的回賜物品價值總是高於進貢物品,但如果考慮到路途遙遠、物品稀奇所帶來的增值效應,兩方差不多還是對等的。

  民間貿易相對來說就比較複雜,既有外國人來中國經商,也有中國商人主動走出國門。如絲綢、瓷器、茶葉等產品在全世界基本處於有多少賣多少的地步,入超入得每天就數錢玩了。絲綢之路說起來無比的長,但也總有個盡頭,只要在中原內地進一批東西,然後走一遍絲綢之路,再從西方帶來一些香料等產品,一來一回的利潤足夠一個商人躺著吃一輩子。這樣的利潤率,哪怕是往地獄裡闖,都有無數人願意帶頭衝鋒,更何況只是一條走熟的遠路。

  事實上直到清朝末期,中國在世界上的貿易還是長期處於入超的地位——從經濟學上來說,入超並不是對外貿易最好的局面,但國家貴金屬貨幣的不斷增多對於維護自身的統治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清朝時期如此,在唐朝就更加沒有必要去關閉自己的國門以求在經濟上保持獨立,畢竟賺錢的事情誰都想去干也願意去干。更何況從國外進口來的毛皮、香料等屬於奢侈品,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看,影響國家政策最終走向封閉化的一些因素,在唐朝時候基本都是不成立的。這就從政策的根本上規避了滑向鎖國的深淵。至於民間的風氣之開放更是一時無兩,家裡蓄養幾個外國奴隸,沒事的時候去胡人開的酒館喝點小酒,然後再去看胡姬跳舞並打賞,這已經成為唐朝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因此,禁海作為閉關鎖國的一項重要政策,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實行甚至是考慮了。

  中華民族對海洋的認識是不斷變化的。茫茫的大海讓所有人心存敬畏,同時又因為在陸地上已經擁有了無比廣闊的空間,那麼投入到海上的心思自然而然會變得少一些。從剛開始的時候以海洋為天險,到後來以海洋為坦途,最終卻發展為視海洋為妖魔鬼怪,這不得不說令人痛心。

  而唐朝時,中國人正努力地投入海洋事業,並將其作為聚寶盆。大唐的海上貿易逐漸開始興盛起來——這種興盛發展到宋朝成為中國古代海上貿易史的巔峰。跟東亞許多國家的交流與貿易,在當時都離不開大海。雖然因為航海技術的原因,當時的船噸位並不大,速度也不快,同時去海上闖生活是比走絲綢之路更加危險的差事。著名的鑒真東渡一連試了6次才成功,去的還是與我們一水之隔的日本,這充分說明了當時航海的危險性。但這些並不能阻止唐朝人走向大海的欲望。因為海洋讓他們頭一次認識到了天地的廣闊,還有一塊他們從來沒有重視過的地方等待著征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