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

  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現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也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都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徵、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下面的《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說紛紜。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此外,李商隱的詩詞藻華麗,並且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他最為著名的則是那些“無題詩”,也就是沒有題目的詩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李商隱一生不得志,但他的詩歌地位卻是極高,甚至喜歡他這些“無題詩”的人,比喜歡李白、杜甫的更多。我想,這也是對他最好的安慰吧。

  杜牧(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學創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詩、賦、古文都可以稱得上名家。他主張凡為文義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關係有比較正確的理解,並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長處,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風格。

  在詩歌創作上,杜牧與李商隱齊名,並稱“小李杜”。他的古體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題材廣闊,筆力峭健。他的近體詩則以文詞清麗、情韻跌宕見長。七律《早雁》用比興托物的手法,對遭受回紇侵擾而流離失所的北方邊塞人民表示懷念,婉曲而有餘味。《九日齊山登高》卻是以豪放的筆調寫自己曠達的胸懷,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晚唐詩歌總的趨向是藻繪綺密,杜牧受時代風氣影響,也有注重辭采的一面。這種重辭采的共同傾向和他個人“雄姿英發”的特色相結合,風華流美而又神韻疏朗,氣勢豪宕而又精緻婉約。比如《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在看到晚唐時期民不聊生的慘狀之後,杜牧的詩歌不可避免地帶上對現實的批判與指責。比如《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但可惜,歷史的進程,卻不是這些詩歌所能改變的。

  除了享有盛名的詩歌之外,唐朝時的“傳奇”同樣也大放異彩。

  傳奇本是傳述奇聞異事的意思,唐傳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說。它遠繼神話傳說和史傳文學,近承魏晉南北朝志怪和志人小說,發展成為一種以史傳筆法寫奇聞異事的小說體式。唐傳奇內容更加豐富,題材更為廣泛,藝術上也更成熟。唐傳奇“始有意為小說”,標誌著中國古代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

  唐代經濟繁榮,特別是城市經濟迅速發展,使市民的文化生活豐富,各種民間藝術得以發展,為傳奇小說創作奠定了社會基礎。唐代各種文學形式的繁榮,並相互借鑑,相互融合,互相促進,也為唐傳奇在題材內容和寫作技巧上提供了營養。唐代科舉考試中的“溫卷”之風,也推動了傳奇的發展。魏晉南北朝以來,志怪及志人小說的創作則是唐傳奇產生的文學淵源。

  唐傳奇的發展大體可分3個階段:

  初、盛唐是唐傳奇的發展時期,也是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傳奇的過渡。作品數量不多,現存有王度的《古鏡記》、無名氏的《補江總白猿傳》、張的《遊仙窟》,內容近於志怪,藝術上也不夠成熟。

  中唐是唐傳奇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不僅作家和作品數量最多,而且頗有名家名作湧現。如陳玄祐的《離魂記》、沈既濟的《任氏傳》、李朝威的《柳毅傳》、元稹的《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蔣防的《霍小玉傳》、陳鴻的《長恨歌傳》等。內容涉及到愛情、歷史、政治、豪俠、志怪、神仙等,但大多作品體現了較強的現實精神,創作方法與藝術技巧更加成熟。

  晚唐是唐傳奇的衰落時期。雖然作品數量不少,並出現了專集,如牛僧孺的《玄怪錄》、皇甫枚的《三水小牘》、裴鉶的《傳奇》等,但內容較為單薄,藝術上也較為粗俗。唯有豪俠題材的作品成就較高,如傳為杜光庭的《虬髯客傳》就是最著名的作品。

  唐傳奇題材廣泛,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其中數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描寫婚姻愛情題材的作品,如《柳毅傳》《鶯鶯傳》《李娃傳》《霍小玉傳》等。這類作品表現了對婚姻愛情生活自由的嚮往和追求,抨擊了封建禮教、婚姻制度和門第等級觀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