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西突厥王庭原在龜茲北三彌山,相當於現在新疆裕勒都斯河谷內。也就是說,西突厥的政治統治中心仍偏重在西域塔里木盆地諸國。統葉護可汗時,西突厥北並鐵勒,西扼波斯,南接罽賓,“控弦數十萬,據舊烏孫之地”。它的統治範圍大大向西擴展,統治中心也漸轉向西域西部,“移庭於石國北之千泉”,即現在楚河以南、古代碎葉城以西。昭武九姓中各中亞國家和伊犁河流域都在其勢力範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自統葉護可汗起,西突厥諸可汗曾4次向唐朝請婚,但均未成功。西突厥這樣迫切地請婚,目的只有一個,即利用中國自西漢以來在西域、中亞的聲望以確立自己在絲路地域的統治(包括唐朝的認可),同時通過和親之盟,確保自己自北周、北齊以來源源不斷的絲綢來源,與波斯、東羅馬進行有利的貿易,其政治和經濟貿易的目的十分明確。這是西突厥勃興之始與中國關係的既定國策。

  如突厥沙缽略可汗致隋文帝的一封信中寫道:

  皇帝是婦父,即是翁,此是女夫,即是兒例。兩境雖殊,情意是一。今重疊親舊,子子孫孫,乃至萬世不斷,上天為證,終不違負。此國所有羊馬,都是皇帝畜生,彼有繒采,都是此物,彼此有何異也!

  顯然這是唐朝不能接受的。唐朝拒婚的用意也很清楚,藉此動搖西突厥的統治,以圖西域。所以,當“射匱(可汗)悉以禮資送歸長安,復遣使貢方物,請賜婚”時,唐太宗直截了當地提出條件:“詔令割龜茲、于闐、疏勒、朱俱波、蔥嶺等五國為聘禮。”

  統葉護以後,西突厥內部分裂,國內虛耗,先分裂為五礎六部落、五弩失畢部落,分據碎葉以東以西,後分裂為北庭、南庭,分居鏃曷山西、睢合水北,勢不兩立。唐朝很好地利用了這種形勢,支持五弩失畢部及南庭和五礎六部及北庭鬥爭,大大削弱了西突厥的力量,西突厥內外交困。顯慶二年(657年),唐高宗派大將蘇定方等在碎葉水大破阿史那賀魯叛亂,西突厥遂平。

  唐高宗接受了以往貞觀末年未進行政權建設,僅僅倚重軍事據點,以致突有變故,便無法控制的教訓,廣置羈縻州府,把西域、中亞及西突厥故地置於唐朝的直接行政監護下。

  安西四鎮中的疏勒鎮先在貞觀九年(635年)設都督府。貞觀十四年(640年)破高昌,並設安西都護府。貞觀十八年(644年),郭孝恪破焉耆,設焉耆都督府。貞觀二十二年(648年),郭孝恪又破龜茲,設龜茲都督府,將安西都護府西移至龜茲。(一說據《唐會要》卷七十三記載,安西都護府移治龜茲為顯慶三年,即公元658年。)同年又設碎葉鎮、于闐鎮。顯慶二年大破西突厥於碎葉水後,不僅於其故地置昆陵、蒙池都護府,而且在原西突厥控制的廣大西域天山北路、河中地區昭武九姓國、阿姆河以南,“裂其地以為州縣”,“唐之州縣極西海矣”。

  顯慶五年(660年),蔥嶺以西的西突厥都曼部歸降,唐朝派員至該地調查。龍朔元年(661年),又派遣“吐火羅道置州縣使”王名遠去蔥嶺以西,籌劃在于闐以西、波斯以東分置都督府、州、縣及軍府事。移治龜茲後的安西都護府由於管轄地域遼闊,軍政地位驟然重要,晉升為安西大都護府。武后長安二年(702年),唐朝重新劃分安西、北庭都護管轄區域,以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將昆陵、蒙池兩都護府所轄天山北路、熱海以西的西突厥故地交由北庭都護府管理,安西都護府專力負責南路、蔥嶺以西地區,以對付吐蕃對絲綢之路的北侵。

  這一時間順序可以說明,唐朝內屬西域、向中亞推進、控制絲綢之路的戰略實施,是從安西都護府建立開始的。安西都護府不僅是實施西進戰略的指揮基地,也是建設、管理、保衛絲綢之路的大本營。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是唐朝在西域及河中、中亞、阿姆河以南建立的強大軍事威懾系統,也是唐在該地區的行政系統。

  唐朝對安西都護府的建立給予了特別的重視,並付出了巨大代價。例如平定阿史那賀魯後,在西突厥“通道路,置郵驛,掩骸骨,畫疆界,復生業,凡為沙缽羅掠者,悉括還之”。唐朝授予安西大都護重權:“掌所統諸蕃慰撫、征討、斥堠,安輯蕃人及諸賞罰,敘錄勛功,總制府事。”唐朝在西北邊疆駐軍達到44萬人,馬7700匹,而“自此復於龜茲置安西都護府,用漢兵三萬鎮之”,“烽戍邏卒,萬里相繼”,使“西域五十餘國,廣輪一萬餘里,城堡清夷,亭候靜謐。”這種盛況在絲綢之路史上,也只有大一統的唐和蒙元帝國先後實現過。

  龍朔二年(622年)以後,吐蕃、突騎施曾反覆與唐朝爭奪安西四鎮,四鎮多次易手。但在安西都護府的領導下,唐朝一次次恢復了安西四鎮,控制著絲綢之路。直到貞元六年(790年)以後,安西四鎮才漸次陷落,北庭、安西都護府也失去作用。

  從貞觀十四年(640年)起,安西都護府為保衛、建設絲綢之路存在了150多年,絲路貿易也正是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有史以來的頂峰,其偉大功績是不可埋沒的。即使在安西都護府消失以後,它所奠定的西北貿易路和絲路貿易的事業仍在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僅如此,在西域的長期浴血苦鬥中,安西都護府統率的安西精騎鍛鍊成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安西兵”。安史之亂後,由安西都護府衍生出的“安西行營”奉詔萬里赴難,中原平叛。此後“安西行營”率將士轉戰西北各地抗擊吐蕃入侵,戰功赫赫。“安西兵”實為唐的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