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朝與日本的密切交流,使得自身的影響力遠遠輻射到這個偏遠的小國,從貞觀十九年(645年)開始,日本在各個方面開始系統地學習唐朝。

  在政治方面,日本參考隋唐的均田制和租庸調製,施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製;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參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寶律令》。

  在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時期在京都設立大學,以後學制逐漸完備,各科學習的內容基本上和唐朝相仿。

  在語言文字方面,8世紀以前,日本使用漢字作為表達記述的工具。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在利用中國漢字的標音記意基礎上,創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備真備用漢字楷體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採用漢字草體造成“平假名”。這些新體文字的發明,大大推動了日本文化的發展。同時,日文的詞彙和文法也受到漢語的影響。

  在文學方面,唐代豐富多彩的文學,深為日本人所欣賞。唐朝著名作家的詩文集相繼傳入日本,其中形象鮮明、語言通俗的白居易詩,尤為受到喜愛。而留學生晁衡、吉備真備、橘逸勢等人對中國的詩文都有很深的造詣。

  在藝術方面,唐朝的音樂、繪畫、雕塑、書法、工藝美術等也紛紛傳入日本。日本吸取了唐朝的樂制,並派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唐樂。日本宮廷還請唐樂師教授音樂,唐朝的不少樂書、樂器陸續傳入日本。唐朝的繪畫也深受日本人的喜愛,唐人繪畫經日本畫家仿效摹繪者,稱為“唐繪”。

  在科學技術方面,唐朝先進的生產技術、天文、曆法、醫學、數學、建築、雕版印刷等陸續傳入日本。中國式的犁和大型鋤傳入日本並開始普遍使用。日本仿照唐的水車,製造了手推、牛拉、腳踏等不同類型的水車。唐朝的《大衍曆》《宣明歷》,也被日本所採用。中國著名的醫學著作《素問》《難經》《脈經》《張仲景方》《神農本草》和《諸病源候論》《千金方》等書先後傳入日本,他們結合自己的醫療經驗,創建了“漢方醫學”。7世紀以前,日本沒有固定的都城,延載元年(694年),興建了第一個都城藤原京;景雲元年(710年),修建了平城京;貞元十年(794年),修建了平安京。這些城市的設計、布局都是模仿唐長安城的,建築所用磚瓦的紋飾也和唐代大體相同。

  在生活習慣方面,唐人打馬球、角牴、圍棋等體育活動,亦先後傳入日本。茶葉於奈良時期傳入日本,到平安時已興起喝茶之風。唐服傳入日本,亦為日本人所喜愛。在節令方面,端午節飲菖蒲酒,七月十五日盂蘭盆會,九月九日重陽節,都由唐朝傳入日本。當時中日關係之密切,於此可見一斑。

  除日本外,對東亞其他國家,唐帝國依然發揮了強大的影響力。

  唐初,朝鮮半島上仍然是高句麗、百濟和新羅三國的鼎立局面,他們都遣使和唐朝往來。唐太宗在平定東突厥和高昌後,以高句麗聯合百濟進攻新羅為藉口,於貞觀十八年(644年)出水陸10萬大軍進攻高句麗,第二年敗回。

  唐高宗時,繼續對高句麗用兵。顯慶五年(660年),唐先滅百濟。乾封元年(666年),唐又派兵攻高句麗,兩年後攻下平壤,滅高句麗。唐朝在高句麗設置了都督府、州、縣等行政機構。以後由於新羅的反抗,唐朝的勢力退出朝鮮,新羅於上元二年(675年)統一了朝鮮半島。

  新羅統一以後,和唐朝的友好關係繼續發展。新羅商人來唐貿易的很多,北起登州、萊州(山東掖縣),南到楚州、揚州,都有他們的足跡。新羅商人給唐朝帶來了各種土特產品,從唐朝販回絲綢、瓷器、茶葉、書籍等物品。

  新羅還經常派大批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在唐朝的外國留學生中,以新羅人為最多。公元840年(開成五年),學成歸國的新羅學生一次就達100餘人。新羅留學生不少人參加過唐朝的進士科舉考試,有人進士及第後,還留在唐朝做官。

  唐朝文化對新羅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公元675年,新羅開始採用唐朝的曆法。公元639~749年,新羅相繼設立了醫學、天文和漏刻博士,來研究唐朝的醫學、天文和曆法。8世紀中葉,新羅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建其行政組織。公元788年,新羅也採用科舉制來選拔官吏。朝鮮原來沒有文字,7世紀末,新羅學者薛聰創造了“吏讀”法,用漢字作為音符來標記朝鮮語的助詞、助動詞等,幫助閱讀漢文,對文化的普及起了推動作用。當時,新羅使臣把茶種帶回國,從此朝鮮開始種茶。唐末五代時,雕版印刷術也傳到了朝鮮。

  在長期的友好往來中,朝鮮文化對唐朝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高麗樂繼續受到唐人的歡迎。在長安居住著不少朝鮮音樂家,他們對中朝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當時,在唐朝進口的貨物中,以新羅的數量最大,這都豐富了唐朝人的生活。

  唐朝時,在越南中部立國的還是林邑。公元623年和625年,林邑王范梵志兩次遣使來唐通好。

  公元625年,唐高祖曾舉行盛宴歡迎林邑使者,並贈送使者錦、彩等絲織品。貞觀時,林邑也一再派使者送來馴象、五色帶、朝霞布及火珠等物。高宗、玄宗時期,林邑仍經常遣使來唐。公元749年(天寶八載),曾送來真珠100串、沉香30斤、馴象20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