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代的私營手工業,首先是大量個體農民經營的家庭副業。他們生產的產品,在自用和納稅有剩餘時,也拿到市場出賣。當時手工業者所經營的作坊,諸如織錦坊、紙坊、染坊、冶成坊(冶鑄手工業)、銅坊(鑄造銅器)等,比以前有顯著增加。私營作坊有的規模相當大,定州(河北定縣)富豪何明遠“家有綾機五百張”,即是明顯的例證,但一般說來規模都比較小。各類作坊大多集中在城市,作坊主多是技藝熟練的師傅,傳習技藝。由於國家徵調手工業者到官營作坊輪番服役,私手工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阻礙。

  在唐前期,紡織、冶鑄、燒瓷等幾個部門的手工業生產都有較顯著的發展。

  首先是紡織業。北方善織絹,江南盛產布,唐前期大體上還是如此。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亳縣)生產的絹帛質量最高。定州的綾絹產量最多,每年要向皇帝進貢1500多匹。江南的絲紡織也有了很大發展。江南東道(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的絲織物品類繁多,很多列為貢品,在產量上已僅次於河南、河北道而躍居於全國的第三位。當時的絲織物品種和花式都很多,爭奇鬥豔,十分精美。當時的麻紡織也很發達,黃州(湖北黃岡)的貲布被列為第一等。棉紡織在唐代也有較顯著的發展,當時西北的吐魯番和南方的雲南、兩廣、福建等地,各族已愈來愈普遍地種植棉花和生產棉布。這時,印染技術有明顯提高。

  同時冶鑄業也有很大的進步。唐朝規定,除西、北邊州禁置鐵冶和採礦外,其餘諸州出銅鐵之所,聽人私采,官收其稅。據記載,唐前期有銀銅鐵錫之冶168所,在陝(河南陝縣)、宣(安徽宣城)、潤(江蘇鎮江)、饒(江西波陽)、衢(浙江衢縣)、信(江西上饒)諸州有銀冶58,銅冶96,鐵山5,錫山2,鉛山4。這是一個很粗略的統計,要比實有數少得多。唐宣宗時曾一次增鐵山71,可見全國產鐵處極多。

  這時,金屬鑄造技術達到了新水平。近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了一處盛唐時期的窖藏文物,其中有碗、盤、壺、罐等金銀器皿270件,造型優美,紋飾精緻富麗。從其切削工藝來看,可能已採用手搖足踩的簡單車床,這突出地反映了當時製造技術的進步。

  武德四年(621年),唐朝開始鑄造新幣,名“開元通寶”,直徑8分,10枚錢重1兩。自唐以後10枚重1兩的錢開始流行,相沿至清基本不變。天寶末年,分散在全國的鑄錢爐共99處,每年鑄錢達327萬貫左右。

  唐帝國的瓷器生產也有重大發展。唐前期已大量燒制白瓷,邢州窯(河北臨城縣境內)生產的白瓷“類銀”、“類雪”,質量很高。李肇《國史補》稱:“內丘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可見邢州窯白瓷的產量是很大的。四川的大邑窯也以生產白瓷著名。江西昌南鎮(景德鎮)以產瓷聞名始於唐前期,它燒制的白瓷和青瓷當時有“假玉器”之稱。

  唐代專燒青瓷的窯多在南方,以越州窯的產品為最佳。越窯燒制的青瓷,胎質薄,雅致瑰麗,光澤晶瑩。唐詩有“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之句,把越瓷的精美形象地描繪了出來。

  唐代還出現了施黃、綠、白、赭、藍等彩釉的陶瓷,稱為“唐三彩”。用這種方法燒制的人像和馬、駱駝等動物,色彩鮮艷,造型生動,是中國古代藝術中的珍品。

  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則不富。與後世一說起經商則認為是“不務正業”不同,唐朝對於商業非常重視。

  城市的發展是商業繁榮的一個標誌。西京長安是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周圍達70多里。全城呈長方形,分為宮城、皇城和廓城3部分。宮城是宮殿區,皇城是中央官署所在地。廓城占地廣闊,劃分為108個坊,遍布寺院、府第和民宅;還有2個市——東市和西市,各占兩坊之地。據考古勘查,西市長、寬各約1000米,市內有兩條南北和東西大街,寬度都在15米左右,相交成“井”字形。東市的構造大概也是如此。東市有220個行業,邸(貨棧)、肆(店鋪)鱗次櫛比,“四方珍奇,皆所積集”。西市的繁榮不亞於東市,許多西域胡商及波斯、大食等外國商人都聚居在這裡。

  東京洛陽是僅次於長安的第二大城市,城內設有南市、北市和西市,大致與長安的市相同。據記載,兩京的市都是在四面立邸,中間是絹行、衣行、肉行、藥行、鐵行、秤行、鞭轡行等各類行業的店肆,同類業的店肆都集中在同一區域,設有行頭來進行管理。

  長江北岸的揚州,當南北交通的要衝,商業也十分繁榮,“多富商大賈、珠翠珍怪之產”。天寶十載(751年),一場大風吹翻了揚州碼頭上的數千艘船隻,可見在這裡停泊的商船之多。當時的各州治縣城,也多設有一個或兩個供商業貿易的市。

  除都市城郭內有市的設置外,農村集市貿易也有了發展。這種集市當時稱做草市、墟市,多分布在水陸交通的要衝。中唐以後,這種草市和墟市日益增多起來,也更加繁榮,有些後來還發展成為重要的市鎮。

  唐前期,由於統治者採取了一系列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政治措施與經濟措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從而調動了他們的生產積極性。加上社會相對安定,江南(長江流域)乃至遼河流域、新疆地區都得到開發,使唐代的封建經濟很快地恢復與繁榮,遠遠超出以前各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