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麼,如果沒有小冰河時期,明朝又會變成什麼樣子?

  或許現在很多都市人看天氣預報,也僅僅是為了決定明天早上上班我是不是要加件衣服、或者要不要帶傘這麼簡單,可是對於農民來說,天氣決定的就不僅僅是衣服問題,而是農作物的生長狀況。

  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決定參加起義軍,首先就是因為自己的親人都死在元軍的手中,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仇恨,才會激發人的鬥志,否則又有哪個農民在酒足飯飽之後,拿著鋤頭和朝廷對著幹呢?

  如果沒有這場意外的天災,明朝的農業絕對不會發生大幅度的倒退,大批大批的農民依舊過著自給自足的滿意生活,老婆孩子熱炕頭,他們不會體會到家破人亡的悲慘,更不會因此而走上起義的道路。那麼李自成還是在家鄉好好地放羊,到了一定的年紀,找媒人給說個媳婦,然後再生下自己的孩子,就這樣過完平凡而穩定的一輩子,甚至歷史上都不會出現李自成這三個字。

  如果沒有闖王李自成,那崇禎皇帝就根本不用跑到山上,拿根白綾就結束自己的生命,他依舊會坐在紫禁城之內,依舊會為了大明王朝而兢兢業業。

  即便是有一些農民因為各種原因成為了流民,至少不會形成數十萬的龐大隊伍,朝廷也不會因為賑災而耗費大量資金,甚至到了最後,因為沒銀子賑災而搞得焦頭爛額。

  即便是女真族崛起,對明朝構成了一定的威脅,那麼原本用於賑災的資金完全可以用到軍費上面。明軍戰鬥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個是沒有良將,另一個就是因為士兵們拿不到糧餉而情緒低迷,軍心渙散。可是如果軍餉充足、按月分發,士兵的鬥志根本不存在問題,那樣一來,後金還能夠輕而易舉地取得戰爭的主動權麼?

  沒有了農民起義軍和後金的威脅,明朝還能夠在風雨之中堅持一段日子,崇禎皇帝是個勤勉的人,如果沒有內憂外患的局面,或許他能夠建立起自己的一片天地,這誰又能說得好呢?

  4.如果,明朝沒有滅亡

  明朝滅亡與宋朝滅亡可以並列為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兩次巨大的倒退。宋朝當時面對著橫掃世界的蒙古騎兵進行了堅決的抵抗,最終還是實力不如人不得不敗下陣來。明朝的滅亡卻不是這樣,而是由無數的意外或者疏忽所累積起來,形成了一個所有人——包括勝利者自己——都感到意外的結局。

  導致明朝滅亡的幾大因素,都顯得那麼滑稽:

  一、後金

  後金崛起於努爾哈赤,大興於皇太極,幾十年爭戰下來,就算是在努爾哈赤與皇太極們最為志得意滿時,也從未想過能夠入關奪取整個天下。後金的大汗阿哥們最大的心愿就是跟明朝和談然後開始邊境貿易,最終入關成功只能說是時也命也,畢竟他們用關寧軍為前鋒拿下北方,再以南明叛軍為前鋒拿下江南,基本都不是靠自己的力量。

  二、起義軍

  明末起義軍鬧得轟轟烈烈,事實上好多次都危如累卵。可是崇禎皇帝是如此的天真或者說善良,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相信那些降了叛、叛了降的起義軍。張獻忠混不下去了就立馬投降受招安,然後恢復實力再舉叛旗;李自成最慘的時候身邊只剩下了18 個人並隨時可能送命。而更為離譜的是,崇禎帝居然連挖自家祖墳的人都可以原諒,打出招安的旗號——天,你還能再找出第二個這樣的皇帝嗎?

  這些還遠遠不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起義軍被打得大敗輸虧隨時可能覆滅的時候,崇禎帝還高舉著招安的旗號。而當起義真正發展起來成為了有資格一統天下的勢力時,他反而不招安了。李自成就很直率地跟崇禎帝說,只要封他做個河南王,那麼他就出兵幫朝廷打後金軍。這種坐山觀虎鬥的事情正常人類都不會放過,玉皇大帝還有封齊天大聖的時候呢?可崇禎皇帝偏偏拒絕了,寧可兩線作戰將最為精銳的部隊放在遼東,然後自己吊死在山上,也絕不跟農民軍談和。好吧,我也不知道這種行為應該稱為骨氣還是傻氣。

  而起義軍中最為強大的一股李自成部,已經打下了北京,眼看就要統一整個天下時,卻莫名其妙地一戰就輸掉了一切——而關鍵之處在於,這決定李自成命運,同時也決定全天下命運的關鍵之戰打響時,他一半的精銳部隊還在山東搶地盤……

  三、南明

  南明為什麼沒有像南宋一樣割據半壁江山?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其中最為人接受的不外乎幾個原因:國家沒有一個合法的繼承人,於是諸王奪位內耗;黨爭內耗;軍閥割據叛變。

  這裡又不得不說到崇禎皇帝,作為天子他認為自己負有守土之責所以堅決不遷都,也不從北京撤退。這姑且可以算得上是氣節,他也比史上許多逃跑皇帝強得多。但當大臣建議將太子送到南京時,他卻也堅決拒絕了,這簡直就已經超越了正常人類的思維範疇。自己死也就算了,還非得拉著兒子陪死,於是讓國家失去了法定繼承人,大臣們也為了擁護哪一個藩王當皇帝內鬥不休。

  要知道南京作為明朝開國時的首都,明太祖朱元璋可是花了大力氣整修的。終明一朝,就算是首都遷到北京之後,南京作為陪都的地方也從未改變,在這裡擁有著一整套的行政班子,就算北京的官員一個都沒有逃出來,太子在這裡也可以很容易地搭起自己的權力框架——然後憑藉江南的富庶,有什麼不可能的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