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說牛根生是「大陸第一摳」,大概並不為過。
牛根生給人的印象是非常樸實的。一點都沒有富豪的架勢。人們在公眾場合經常能看到的是他戴的是18元錢的「蒙牛領帶」,雖說家裡有車,但也只是小排量的奧迪。而他的下手坐的是奔馳、寶馬、沃爾沃。他平時吃飯是在員工餐廳,他常用一碗麵條、一小碟鹹菜打發午餐。作為一個大富豪有必要這麼節省嗎?有人會說他是在作秀,但牛根生回應說,人一時作秀可以,但人不能作秀一輩子。
牛根生算是摳到「家」的。他家裡每個月的預算只有3000元。如果超過「預算」,就要查明清楚,只有確屬合理,才會報銷3000元以外的支出。牛根生曾發表聲明說,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專項基金」,家人不能繼承,妻子、一兒、一女每人只可領取不低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
牛根生節約的個人生活習慣已經變為整個蒙牛工作中的慣性。到過蒙牛的人都會記得蒙牛食堂門口的這樣一句口號:「如果你打算剩飯,請不要在這裡就餐。」這種節約的作風滲透到了企業的各個方面,企業也因此贏得了利潤的最大支點。
牛奶屬同質化產品,價格比拼生死攸關,先行一步的關鍵在於降低採購成本,我們銷售額賣50億元的時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採購成本。要將價格多賣出一個百分點,都非常困難,因為此時人家是上帝;然而,要將採購成本再少付出一個百分點,卻相對容易,因為此時我們是上帝。我們的供應環節,對應的正好是別人的銷售環節。人家把最優秀的人員推到銷售環節了,所以我們也要把最精明的人派到採購環節。
蒙牛的產業性質,決定了蒙牛是一個工業用水大戶。蒙牛大力宣傳節水觀念,把污水進行了回收再利用;專門開挖人工湖,把雨水也進行了回收;在全國生產基地全部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蒙牛每年可以節水300多萬噸。以和林生產基地常溫生產三廠為例,技改前全年總耗水量為92萬噸,節約率為25%。
在微利時代,只有節約的企業才有生存發展的機會。節約就是創造利潤。在現今社會,要贏得一塊錢,可能比較難,而要節約一塊錢卻是一件容易的事。與其辛苦地想辦法去賺那一塊錢,還不如在節約上下工夫。節約並不需要從大處著眼,只要每位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就可以為企業節省開支,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牛根生顯然並不反感「摳門企業家」這個稱號,他說道:
摳門才叫企業家,不摳門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守門人」,該花的錢不花,那叫缺位;不該花的錢亂花,那叫越位;把錢花在刀刃上,那才叫責任。
牛根生對自己摳門、對家人摳門,對別人、對社會卻是超乎尋常的大方。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把自己和家人的股份全部捐到了「老牛專項基金」,其市值目前已經突破30億元,所有收益全部用於公益事業。
小地方逼出大思維
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天性,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稟賦,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補償機製作用下,小地方反而容易逼出大思維。
牛根生以可口可樂、奔馳等著名公司為例,來說明這一觀點。
像可口可樂公司,地處美國的亞特蘭大;像阿拉·福茲公司,地處丹麥的奧胡斯;像奔馳公司,地處德國的什麼地方?是柏林嗎?是法蘭克福嗎?不,是斯圖加特。像利樂公司所處的是什麼地方呢?——「聾得」(隆德)聽不見!美國IT行業的中心,既不在紐約,也不在華盛頓,而是在矽谷。所以,世界級的大公司,往往出在小地方。大家看看世界五百強,算算規律。雷德蒙德,因為微軟公司而聞名;斯圖加特,因為奔馳公司而傳名;舉母,因為豐田公司而更名。三國時,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是當時的大城市嗎?不是。因此,古人留下一句話:「宰相必取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
至於為什么小地方容易出大企業,牛根生這樣解釋道:
因為小地方想做大事的時候,思維上往往想的是全局!你想,東京的企業只要占領了東京,就可以是日本老大;北京的企業只要占領了北京,就可以是中國老大;而我們呼和浩特的企業,只有占領了全國市場,才可能排得上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辦法。
「小地方,大智慧」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處於小地方,競爭環境就不會那麼激烈,因為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風浪,就如「初生牛犢」一般,思想與行動不會有太多的顧慮,失敗的成本很低。這是小地方的好處。在大城市,人們見慣了企業的興衰成敗,在大城市裡摔上一跤都要比小城市的更痛。因此,大城市的企業,製作企業發展藍圖時更是小心翼翼。
「小地方,大智慧」,更是牛根生的一種謙虛的說法。「大智慧」靠的是長遠的布局,靠的是企業領導人遠見卓識的布局策略。只有站在一個高的角度去從長計議,謀劃企業未來,才能保證企業搶占到行業制高點,適應市場的需求,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蒙牛創立那天起,我們就立志為父老鄉親建立一個「百年老店」,為國家民族打造一個世界品牌。
蒙牛是站在「百年老店」的角度對產品進行設計的。
牛根生給人的印象是非常樸實的。一點都沒有富豪的架勢。人們在公眾場合經常能看到的是他戴的是18元錢的「蒙牛領帶」,雖說家裡有車,但也只是小排量的奧迪。而他的下手坐的是奔馳、寶馬、沃爾沃。他平時吃飯是在員工餐廳,他常用一碗麵條、一小碟鹹菜打發午餐。作為一個大富豪有必要這麼節省嗎?有人會說他是在作秀,但牛根生回應說,人一時作秀可以,但人不能作秀一輩子。
牛根生算是摳到「家」的。他家裡每個月的預算只有3000元。如果超過「預算」,就要查明清楚,只有確屬合理,才會報銷3000元以外的支出。牛根生曾發表聲明說,股份全部捐給「老牛專項基金」,家人不能繼承,妻子、一兒、一女每人只可領取不低於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平均工資的月生活費。
牛根生節約的個人生活習慣已經變為整個蒙牛工作中的慣性。到過蒙牛的人都會記得蒙牛食堂門口的這樣一句口號:「如果你打算剩飯,請不要在這裡就餐。」這種節約的作風滲透到了企業的各個方面,企業也因此贏得了利潤的最大支點。
牛奶屬同質化產品,價格比拼生死攸關,先行一步的關鍵在於降低採購成本,我們銷售額賣50億元的時候,其中有很大部分是採購成本。要將價格多賣出一個百分點,都非常困難,因為此時人家是上帝;然而,要將採購成本再少付出一個百分點,卻相對容易,因為此時我們是上帝。我們的供應環節,對應的正好是別人的銷售環節。人家把最優秀的人員推到銷售環節了,所以我們也要把最精明的人派到採購環節。
蒙牛的產業性質,決定了蒙牛是一個工業用水大戶。蒙牛大力宣傳節水觀念,把污水進行了回收再利用;專門開挖人工湖,把雨水也進行了回收;在全國生產基地全部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蒙牛每年可以節水300多萬噸。以和林生產基地常溫生產三廠為例,技改前全年總耗水量為92萬噸,節約率為25%。
在微利時代,只有節約的企業才有生存發展的機會。節約就是創造利潤。在現今社會,要贏得一塊錢,可能比較難,而要節約一塊錢卻是一件容易的事。與其辛苦地想辦法去賺那一塊錢,還不如在節約上下工夫。節約並不需要從大處著眼,只要每位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就可以為企業節省開支,同時也會創造更多的價值。
牛根生顯然並不反感「摳門企業家」這個稱號,他說道:
摳門才叫企業家,不摳門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企業家是社會財富的「守門人」,該花的錢不花,那叫缺位;不該花的錢亂花,那叫越位;把錢花在刀刃上,那才叫責任。
牛根生對自己摳門、對家人摳門,對別人、對社會卻是超乎尋常的大方。2005年1月12日,牛根生把自己和家人的股份全部捐到了「老牛專項基金」,其市值目前已經突破30億元,所有收益全部用於公益事業。
小地方逼出大思維
大地方有大地方的天性,小地方有小地方的稟賦,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在補償機製作用下,小地方反而容易逼出大思維。
牛根生以可口可樂、奔馳等著名公司為例,來說明這一觀點。
像可口可樂公司,地處美國的亞特蘭大;像阿拉·福茲公司,地處丹麥的奧胡斯;像奔馳公司,地處德國的什麼地方?是柏林嗎?是法蘭克福嗎?不,是斯圖加特。像利樂公司所處的是什麼地方呢?——「聾得」(隆德)聽不見!美國IT行業的中心,既不在紐約,也不在華盛頓,而是在矽谷。所以,世界級的大公司,往往出在小地方。大家看看世界五百強,算算規律。雷德蒙德,因為微軟公司而聞名;斯圖加特,因為奔馳公司而傳名;舉母,因為豐田公司而更名。三國時,劉備請諸葛亮,三顧茅廬,是當時的大城市嗎?不是。因此,古人留下一句話:「宰相必取於州部,猛將必起於卒伍。」
至於為什么小地方容易出大企業,牛根生這樣解釋道:
因為小地方想做大事的時候,思維上往往想的是全局!你想,東京的企業只要占領了東京,就可以是日本老大;北京的企業只要占領了北京,就可以是中國老大;而我們呼和浩特的企業,只有占領了全國市場,才可能排得上號。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沒辦法。
「小地方,大智慧」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處於小地方,競爭環境就不會那麼激烈,因為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風浪,就如「初生牛犢」一般,思想與行動不會有太多的顧慮,失敗的成本很低。這是小地方的好處。在大城市,人們見慣了企業的興衰成敗,在大城市裡摔上一跤都要比小城市的更痛。因此,大城市的企業,製作企業發展藍圖時更是小心翼翼。
「小地方,大智慧」,更是牛根生的一種謙虛的說法。「大智慧」靠的是長遠的布局,靠的是企業領導人遠見卓識的布局策略。只有站在一個高的角度去從長計議,謀劃企業未來,才能保證企業搶占到行業制高點,適應市場的需求,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從蒙牛創立那天起,我們就立志為父老鄉親建立一個「百年老店」,為國家民族打造一個世界品牌。
蒙牛是站在「百年老店」的角度對產品進行設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