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90 年代,資本主義在俄國迅猛發展,它在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向人們展現了隨之而來的災難和罪惡。作為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契訶夫不可能不關注和表現這一題材。在1897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農民》中,他無情而又真實地描寫了資本主義:影響下的農村面貌和農民生活。1900年的另一部中篇小說《在峽谷里》一方面揭露了籠罩在富農、商人和高利貸者齊布金家中的露骨的、可怕的“黑暗勢力”,另一方面反映了善良、純樸而又默默無聞的人們的悲慘命運。在90 年代後期和20 世紀初期,契訶夫的創作重點轉向戲劇,這種體裁使他更便於表現時代的矛盾和衝突,塑造典型形象。1896年完成並隨即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的《海鷗》是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第一次巨大成功。接著,他又相繼發表了《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等劇本。契訶夫的劇作在構思、人物、語言和性格表現方面都十分鮮明和生動,並突破了傳統的戲劇形式,例如.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全劇由一連串對事情的感受和一些插曲構成,對白往往是表面看來沒有聯繫的話。這些曾被人們認為是他劇作中缺點的東西在《海鷗》獲得成功後被承認是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貢獻。
契訶夫對普通人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難有著深切的同情,同時又擅長於細膩的心理分析,善於以幽默、超然的風格表現人們的內心世界。他的劇作色彩豐富多變,以至於人們難以斷定它們是悲劇還是喜劇。對他的劇作常常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認為其基調是悲觀主義的,是對生活的辛酸的嘲笑;另一些人則認為作家通過劇中人某些富有朝氣的預言表達了作家的樂觀主義。
契訶夫最後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劇作《櫻桃園》也引起了人們同樣的深深的思考。《櫻桃園》的主題是貴族及其文化的衰落和資產階級的興起。破落貴族加耶夫家的莊園——櫻桃園未能保住,他們家過去的農奴、現在的商人洛帕欣買下了這塊領地。契訶夫在劇本中讓櫻桃園舊主人“悲傷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和結局,在進行諷刺的同時也表現出同情。他以審慎的態度塑造了洛帕欣這類人物:他讓洛帕欣具有他所敬重的薩瓦·莫羅佐夫的某些品質,但並未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甚至對於劇中嚮往新生活的大學生特羅菲莫夫,作者雖然表現出好感,但也沒有過於樂觀的幻想。契訶夫在《櫻桃園》中思考得很多、很深,但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他把結論留給讀者和觀眾去做了。20世紀初,契訶夫注意到了俄國生活中正在醞釀劇變。他的最後一部短篇小說《未婚妻》塑造丁一個為崇高理想而同自己的生活環境決裂的姑娘娜佳。對娜佳離開縣城時感覺的描寫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她的面前展開了一種巨大的、寬廣的未來,這在以前她是很少知道的。”契訶夫相信,人民將把握自己的未來,新的俄國將在巨大的苦難中誕生。但他沒有能看到人民力量爆發的那天:第一次俄國革命前夜,1904年7 月1 日,他走完了44 年的生命旅程。契訶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後一位大師,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了卓越的俄羅斯語言修養、簡練和純熟的寫作技巧以及對生活的深入探索和真實感受。在契訶夫逝世前不久,一位朋友給他來信,由衷地表達了對他的欽佩和讚賞。信中特別提到了契訶夫具有對於一個天才來說最重要的品質:“您直視生活,全神貫注而不是浮光掠影。您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生活,既不去聽別人如何議論它,也不只看那些內心希望看到的東西。這在藝術中是最難做到的,在作家中也是少見的。”這也正是契訶夫的創作的主要特色。
無產階級文學的興起
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一些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作品中,已經存在著對資本主義俄國的深刻揭露和對工人生活的描繪。但反映無產階級的鬥爭和追求、表現人民群眾革命情緒的文學,是從高爾基開始的。
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身低微,從小飽嘗生活的艱辛,青年時曾兩次飄泊漫遊俄羅斯各地,對俄國人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在步入文壇並確立自己文學地位的過程中,他曾得到科羅連科、契訶夫、列夫·托爾斯泰等名作家的幫助和支持。在高爾基的早期創作中,革命浪漫主義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如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長詩《少女與死神》、寓言式作品《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海燕之歌》等。同時,他也發表了不少反映下層人民生活和精神狀況、抨擊“被資本家統治和支配”的社會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1895年發表在科羅連科主持的《俄國財富》上的《切爾卡什》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者的困境以及這個社會對他們的腐蝕,作者在表現剛進城的農民加夫里拉身上那種野獸般的貪慾時,也刻畫了流浪漢切爾卡什的叛逆精神和不甘沉淪的品質。這篇現實主義傑作為高爾基贏得了聲譽。與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不同的是,高爾基的現實主義作品不僅暴露和批判,還著力表現生活中的新生力量,頌揚和呼喚對官方社會和傳統道德的反抗。
1899年,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出版,意味著高爾基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水平。作者以資產階級社會的醜惡現實為背景,塑造了一群個性鮮明的資本家形象。福瑪·高爾傑耶夫置身於資產階級之列,但對這個階級貪婪和殘酷的本性卻無法忍受,並最終發出了強烈的抗議和警告。福瑪叛逆的結果是被關進了瘋人院。在俄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他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但他的預言卻也是要應驗的。小說的主角之一對工人說:“未來是你們的……未來將屬於真正的勞動者……偉大的工作擺在你們面前!這就是你們必須創造新的文化。”在這部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中,高爾基還努力探索了新的現實主義藝術原則。
契訶夫對普通人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難有著深切的同情,同時又擅長於細膩的心理分析,善於以幽默、超然的風格表現人們的內心世界。他的劇作色彩豐富多變,以至於人們難以斷定它們是悲劇還是喜劇。對他的劇作常常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認為其基調是悲觀主義的,是對生活的辛酸的嘲笑;另一些人則認為作家通過劇中人某些富有朝氣的預言表達了作家的樂觀主義。
契訶夫最後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劇作《櫻桃園》也引起了人們同樣的深深的思考。《櫻桃園》的主題是貴族及其文化的衰落和資產階級的興起。破落貴族加耶夫家的莊園——櫻桃園未能保住,他們家過去的農奴、現在的商人洛帕欣買下了這塊領地。契訶夫在劇本中讓櫻桃園舊主人“悲傷地”思考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和結局,在進行諷刺的同時也表現出同情。他以審慎的態度塑造了洛帕欣這類人物:他讓洛帕欣具有他所敬重的薩瓦·莫羅佐夫的某些品質,但並未把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甚至對於劇中嚮往新生活的大學生特羅菲莫夫,作者雖然表現出好感,但也沒有過於樂觀的幻想。契訶夫在《櫻桃園》中思考得很多、很深,但並沒有明確的答案,他把結論留給讀者和觀眾去做了。20世紀初,契訶夫注意到了俄國生活中正在醞釀劇變。他的最後一部短篇小說《未婚妻》塑造丁一個為崇高理想而同自己的生活環境決裂的姑娘娜佳。對娜佳離開縣城時感覺的描寫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她的面前展開了一種巨大的、寬廣的未來,這在以前她是很少知道的。”契訶夫相信,人民將把握自己的未來,新的俄國將在巨大的苦難中誕生。但他沒有能看到人民力量爆發的那天:第一次俄國革命前夜,1904年7 月1 日,他走完了44 年的生命旅程。契訶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最後一位大師,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現出了卓越的俄羅斯語言修養、簡練和純熟的寫作技巧以及對生活的深入探索和真實感受。在契訶夫逝世前不久,一位朋友給他來信,由衷地表達了對他的欽佩和讚賞。信中特別提到了契訶夫具有對於一個天才來說最重要的品質:“您直視生活,全神貫注而不是浮光掠影。您用自己的眼睛來觀察、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生活,既不去聽別人如何議論它,也不只看那些內心希望看到的東西。這在藝術中是最難做到的,在作家中也是少見的。”這也正是契訶夫的創作的主要特色。
無產階級文學的興起
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一些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的作品中,已經存在著對資本主義俄國的深刻揭露和對工人生活的描繪。但反映無產階級的鬥爭和追求、表現人民群眾革命情緒的文學,是從高爾基開始的。
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謝·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出身低微,從小飽嘗生活的艱辛,青年時曾兩次飄泊漫遊俄羅斯各地,對俄國人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在步入文壇並確立自己文學地位的過程中,他曾得到科羅連科、契訶夫、列夫·托爾斯泰等名作家的幫助和支持。在高爾基的早期創作中,革命浪漫主義作品占有重要位置,如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長詩《少女與死神》、寓言式作品《伊則吉爾老婆子》、《鷹之歌》、《海燕之歌》等。同時,他也發表了不少反映下層人民生活和精神狀況、抨擊“被資本家統治和支配”的社會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1895年發表在科羅連科主持的《俄國財富》上的《切爾卡什》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者的困境以及這個社會對他們的腐蝕,作者在表現剛進城的農民加夫里拉身上那種野獸般的貪慾時,也刻畫了流浪漢切爾卡什的叛逆精神和不甘沉淪的品質。這篇現實主義傑作為高爾基贏得了聲譽。與傳統的批判現實主義不同的是,高爾基的現實主義作品不僅暴露和批判,還著力表現生活中的新生力量,頌揚和呼喚對官方社會和傳統道德的反抗。
1899年,長篇小說《福瑪·高爾傑耶夫》出版,意味著高爾基的創作達到了一個新水平。作者以資產階級社會的醜惡現實為背景,塑造了一群個性鮮明的資本家形象。福瑪·高爾傑耶夫置身於資產階級之列,但對這個階級貪婪和殘酷的本性卻無法忍受,並最終發出了強烈的抗議和警告。福瑪叛逆的結果是被關進了瘋人院。在俄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期,他的悲劇是不可避免的,但他的預言卻也是要應驗的。小說的主角之一對工人說:“未來是你們的……未來將屬於真正的勞動者……偉大的工作擺在你們面前!這就是你們必須創造新的文化。”在這部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中,高爾基還努力探索了新的現實主義藝術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