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團我們受過很多訓練。”戈爾恰科夫試圖提出異議。

  上將好像就等著他說這句話:

  “必須好好訓練!要在各種時間訓練,冬天也一樣。騎兵要訓練過泥濘地帶、沼澤、峽谷、壕溝、山岡、低地,甚至爬陡坡,最後訓練砍殺動作!步兵訓練刺殺動作!”

  他指著身旁走過的步兵下士和中士說:

  “最正經的人現在都當下級指揮官,而不是享受給他們規定的貴族特權。俄羅斯幅員遼闊,有不少外國人就在俄羅斯服役。需要用我們俄羅斯人把他們換掉。”

  “舅舅,我們普列奧布拉任斯科耶團幾乎沒有外國人!”

  蘇沃洛夫搖著手說:

  “禁衛軍不算數!我本人就曾編入禁衛軍,老老實實服役很長時間,可什麼價值也沒有。禁衛軍的上校都很糟。一連三年他們用宮廷里的那一套做法刺激、嬌慣軍官們,用自己的言行告訴他們怎樣用甜言蜜語向上層鑽營。他們只會奢侈享樂而不能刻苦耐勞,他們使人蔑視榮譽。裝模作樣代替了謙虛樸實,禮貌客套代替了老成幹練。他們調入部隊,就變成給鑲木地板打蠟的將軍。他們這些人應該去領導莫斯科的俱樂部!”

  第十一章  雪姆尼克河大捷

  1. “托帕爾—巴夏”——瘸腿將軍

  89年初,蘇沃洛夫來到彼得堡,去謁見女皇。

  “國母,”他滿面愁容地說,“我是一個掛名的將軍!”“怎麼回事?”葉卡捷琳娜二世問道。

  “哪個地方也不把我和其他將軍同等看待,就連一個班也不讓我指揮。”

  女皇明白蘇沃洛夫的用意,然而也不想觸犯波將金的自尊心,就將這位“掛名將軍”派往魯緬采夫的部隊。是年7月,土軍指揮官奧斯曼-巴夏指揮3萬人的軍團向福克沙尼發起進攻,以求首先粉碎奧軍,然後打擊俄軍。指揮盟軍左翼的奧軍師長弗里德里希-約西亞·科布爾格向蘇沃洛夫求援。他接到奧軍的通報,便命令部隊立即於7月16日午後6時出動。7月18日晚間,科布爾格收到一份命令式的便箋:

  “深夜兩點部隊分三路縱隊出擊,俄軍為中路縱隊。(據說我們前邊約有5萬士軍。)要全力以赴進攻敵人,以求在黎明前到達普特納河,渡河後繼續進攻。”

  薩克森的這位親王,弗里德里希-約西亞·科布爾格胸襟坦白、英勇無畏,卻絕非偉大統帥之才。雖然他的軍銜比蘇沃洛夫高,更有權擔負總指揮的職責,但他不計較職位高低,能配合默契,服從蘇沃洛夫的統一部署。

  後半夜三時,部隊渡過特羅圖什河,分兩路縱隊向福克沙尼推進:右路是18000名奧軍,左路是7000名俄軍,以勇敢的匈牙利男爵安德烈·卡拉恰伊統率的奧地利騎兵為先遣隊。行軍兩晝夜到達梅爾季涅希。蘇沃洛夫始終走在隊伍的前面,進行偵察。

  在普特納河附近,奧斯曼-巴夏率3000名精騎兵支隊迎戰盟軍。一場頑強的搏鬥展開了。土軍三次試圖進攻,但都被擊退到普特納河。

  盟軍“像進行一次出色的演練一樣”,保持一定的距離,向只有12俄里的福克沙尼挺進。

  增援來的土耳其騎兵又開始進攻了,並且攻勢越來越兇猛。盟軍在長達10個小時的戰鬥中耗盡了體力,但是,受到勝利鼓舞的士兵們仿佛並不感到疲勞,不斷地乘勝追擊,從而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時人們見到一位身材修長、穿奧地利白軍服、頭戴三角制帽的美男子跑過來擁抱個頭矮小的蘇沃洛夫。科布爾格親王心裡明白靠誰取得了這樣光輝的勝利。匈牙利男爵卡拉恰伊對這位俄國統帥更是非常敬佩,目不轉睛地看著他,這位統帥成了他終生崇拜的人物。午後4點鐘,士兵們就在緊靠福克沙尼的田野上的聖約安修道院前邊鋪上斗篷,會餐慶賀……

  以往土軍也知道蘇沃洛夫其人。這次大敗使他們覺得他很可怕,就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在攻打福克沙尼前不久,蘇沃洛夫踩上了一根針。針扎進他腳掌折斷了。他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於是土軍就叫他:“托帕爾-巴夏”——瘸腿將軍。

  上將班師回到伯爾拉德後,立即給列普寧公爵寫信,極力勸他利用福克沙尼獲勝之機,出兵攻打現駐守在多瑙河下游伊薩克恰和伊茲梅爾之間的宰相的部隊。

  “要利用這次勝利!向塔巴克進軍!有時間組編……閣下!如果採取進攻性措施,我保證能成功,如果相反,宰相就會來犯!為什麼不用尖頭而用鈍頭去刺殺呢?”

  妄自尊大的列普寧拒不承認蘇沃洛夫具有統帥才能,說他的作戰體系是只宜供原始人或野人採用的“自然主義”。他得知福克沙尼的勝利消息後,急忙向科布爾格發出賀信,把取得勝利的榮譽全部歸於奧國的親王,並口出不遜地說,蘇沃洛夫不過是個“自然主義者的幸運兒”!

  不管別人怎麼說,女皇為福克沙尼之戰的勝利,獎給蘇沃洛夫寶石十字勳章一枚,並在因奪取金布恩要塞而獲得的安德烈·佩爾沃茲萬內勳章上增添了一顆星,而奧皇約瑟夫贈給他一個嵌有寶石的貴重鼻煙壺,授予科布爾格一枚瑪利亞·德利撒勳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