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解放法國的令人振奮的日子裡,巴頓及其第3集團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擋,他們的名字和輝煌業 績廣為傳頌、家喻戶曉。每到一地,都受到法國人載歌載舞的夾道歡迎,狂熱地捧獻出無數鮮花、美酒和水果,人們高舉著法蘭西的三色旗和美國的星條旗,像孩子一樣歡呼雀躍。

  法國的心臟——巴黎已經是一座孤島,處於大軍圍困之中。8月19日,法國愛國人士和地下武裝力量在警察部隊支持下,發動了武裝起義,占據了市內的一些要害部門,迫使德國占領軍妥協停火,現在,進駐巴黎時機完全成熟了。

  派誰進入巴黎最合適呢?盟軍最高司令部反覆斟酌,在法國統帥戴高樂將軍的干預下,決定第一支進入巴黎的盟軍部隊必須是具有一個師兵力的法國部隊。

  艾森豪和布萊德雷最終選定了第3集團軍所屬的勒克萊爾第2裝甲師,這是一支英勇善戰的法國部隊,由它來完成對巴黎的解放,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政治上都是十分適宜的。

  布萊德雷告知巴頓:艾森豪決定只讓“法國師”進入巴黎,並暗示,解放巴黎的任務已經交給了第1集團軍,由第1集團軍的第5軍軍長傑羅來擔負這一神聖使命。隨後,即將勒克萊爾的第2裝甲師從巴頓屬下抽調出來,劃歸第5軍。

  8月25日,勒克萊爾的第2裝甲師八面威風地開進了法國的千年古都巴黎,隨即便被淹沒在歡迎人 群的鮮花、彩帶和汽球的海洋之中。下午3時15分,在蒙帖納斯車站舉行了盛大儀式,德軍司令馮・肖里茨正式向勒克萊爾交出了這座受盡磨難的歷史名城。

  在將近一個月的浴血苦戰中,巴頓及其第3集團軍的將士們為法國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奮鬥與犧牲,他們向前推進了500英里,解放了47萬多平方英里的土地,殲滅德軍10萬餘人,摧毀和繳獲敵坦克500余輛、火炮200多門。可以肯定地說,假如允許他們在阿讓唐實現合圍的話,他們的戰果將會更加輝煌。如果沒有正確果斷的指揮,沒有平時的艱苦訓練和高昂的士氣,要取得這樣驚人的戰績是不可想像的。

  巴黎的解放實際上標誌著諾曼第戰役正式結束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巴頓為它的到來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而當它到來之際,巴頓卻被完全排斥在外,剝奪了應當享有的榮譽,他心中的不平和痛苦是難以言狀的。但時隔不久,有三件事使巴頓得到了某種安慰和補償。其一,戴高樂親自任命的駐巴黎軍事長官皮矣爾・約瑟夫・柯尼希將軍,在赴任途中專程繞道拜訪了巴頓,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他為解放巴黎所作貢獻的深切感謝,使巴頓為之感動得熱淚盈眶;其二,第5軍軍長傑羅以征服者自居,傲慢地通知戴高樂,說準備把這座城市移交給法國人。柯尼希將軍反唇相譏 :“請你不必費心,自解放之日起,這座城市就已 經收歸法國了。”傑羅討了個沒趣。 巴頓聞聽後幸災樂禍地大叫 :“老柯尼希幹得好 !”其三,勒克萊爾第2裝甲師編入第5軍後,十分懷念巴頓,繼續把自己當成第3集團軍的成員,在進入巴黎後他們逢人便講 :“我們是第3集團軍。” 因此,英國“廣播電台在宣傳中把巴黎解放的功勞完全歸功於巴頓及其第3集團軍,這使巴頓感到極大的安慰和滿足,他頗有感慨地說:“我真是善有善報。如果不是有人橫加阻攔,我本來是可以拿下這座城市的。”

  第十章  最後的戰鬥

  諾曼第戰役結束後,根據戰局的發展,盟軍領導人決定,迅速跨過塞納河,義無返顧地窮追猛打,直搗德國法西斯老巢。

  蒙哥馬利主張渡過塞納河後,採取“一路突擊”戰略,由他統率4個集團軍,向東北方向一路出擊,殲滅加萊地區的德國守軍,在比利時建立龐大的機場網,奪取安特衛普和鹿特丹,摧毀德國的飛彈發射場,占領魯爾工業區,直搗柏林。

  布萊德雷則提出“兩路突擊”的戰略,即蒙哥馬利率兩個集團軍按原定路線從北翼進軍,由美軍向他提供部分地面部隊和空中支援。布萊德雷率兩個集團軍從阿登山南麓進軍。兩軍在“西牆”或萊茵河會合後,繼續向德國腹地發起最後的總攻。

  作為盟國遠征軍最高統帥的艾森豪從實戰維護盟軍團結的目的出發,對兩種主張作了調和,即:派美團第1集團軍和李奇微的第18空降軍支援他向北突擊,並在燃料方面給以優先供應;巴頓的第3集團軍在南路進軍,目的是對蒙哥馬利進行配合策應。

  第3集團軍受領的具體任務是:從塞納河邊的橋 頭陣地出發,沿巴黎向東的兩條公路幹線繼續追擊,目標是梅斯—斯特拉斯堡一線。

  8月26日,第3集團軍從默倫和特魯瓦開始行動了。第3天,巴頓部隊在蒂耶里堡和沙隆渡過馬恩河,大踏步地進入一覽無餘的平原地區。但是,部隊的燃料和物資供應的缺乏日益嚴重。

  8月29日晚,巴頓的先頭部隊在他的帶領下衝過了凡爾登,距離梅斯只有36英里,距離薩爾河70英里,從那裡到萊茵河只有100英里。

  8月30日,巴頓在得到盟軍後勤供給的可憐的32萬加侖汽油後,指揮部隊向萊茵河衝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