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九、背信棄義 南京雞鳴寺宋子文公館。這是一座二層小樓,室內幽雅別致,富麗堂皇, 處處顯示出主人的情趣和富有;屋外松槐參天,雞鳴可聞,一派田園風光。 可暫住在這兒的張學良卻無心欣賞那中西合壁的樓宇、亦城亦鄉的景致。一 會兒,他就要去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軍法處大法庭接受 “審判”了。當他接 到軍事法庭一位副官送來的拘押犯人的 “傳票”時,不禁怒火中燒,他狠狠 地把傳票摔在了地上。張學良已意識到,蔣介石開始變卦了,事情並不像他 想像的那樣簡單。 26日中午,蔣介石飛返南京。第二天就公開發表了由陳布雷代擬的所謂 《對張楊的訓詞》。這份煞費苦心杜撰出來的“訓詞”,掩蓋了他對西安方 面所做的團結禦侮的承諾,把他的被釋放說成是他的 “偉大人格”感召的結 果,標榜自己一向以 “精誠團結,統一國家以救國”,指責張、楊發動西安 事變是 “受反動派之煽惑,要負“毀壞綱紀”之責。 張學良26日一到南京,就被軟禁在宋子文公館。當天,蔣介石通過宋子 文轉告張學良寫份請罪書。張學良立即寫了請罪書給蔣介石,表示: “凡有 利於吾國者,學良萬死不辭,乞鈞座不必念及私情,有所顧慮。”蔣介石將 張學良的請罪書轉給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及南京政府。29日,國民黨中央 決定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依法 “辦理”,並內定組織高等軍法會審,李烈 鈞為審判長。 12月31日上午10點,軍事法庭開庭。主審李烈鈞、審判官朱培德、鹿 鍾麟以及軍法官、書記官依次坐開。張學良由宋子文陪同出庭。 李烈鈞問: “你知道你犯了什麼罪嗎?” 張學良答: “我不知道。” 李烈鈞問: “你何以竟敢出次舉動?” 張學良答: “完全出自團結禦侮,抗日救國的要求。” 李烈鈞問: “你脅迫統帥,是受人指使呢,還是你自己策劃的呢?” 張學良答:“我自己的主意。一人做事一人當,我所做的事,我自當之, 我豈是任何人所能指使的嗎?”接著問道: “我有一句話,請教審判長,可 以嗎?” 李烈鈞答: “當然可以。” 張學良問:“民國二年(1913年),審判長在江西起義討伐袁世凱,有 這回事嗎?” 李烈鈞答: “是的。” 張學良問: “審判長在江西起義討伐袁世凱,為的是反對袁世凱的專制 與稱帝,對嗎?” 李烈鈞答: “是的。” 張學良理直氣壯地說:“我在西安的行動,為的是諫止中央的獨斷專行。” 張學良提到李烈鈞湖口起義倒袁的經歷,使李烈鈞無言以對,只好強詞 奪理: “胡說!那袁世凱怎能與蔣委員長相提並論?” 整個審判不到20分鐘,最後宣布了判決書:“張學良首謀伙黨,對於上 官為暴行脅迫,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褫奪公權五年。” 1937年1月4日,南京政府頒布命令:“張學良處十年有期徒刑,特予 赦免,仍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從此,張學良便在 “嚴加管束”的名義

  下,先後被軟禁於南京孔祥熙別墅、奉化溪口、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 郴州、永興、沅陵及貴州修水、桐梓、貴陽等地,1946年11月被押送台灣。 1961年,蔣介石宣布恢復張學良的自由,但行動仍受約束。蔣介石死後,蔣 經國繼承了這份 “遺產”,對張學良仍“嚴加管教”。直至1991年,張學良 才被批准赴美探親。1995年,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移居美國。一位戎馬倥傯 了半生的軍人,就這樣在特務的監視下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幽禁生活。這是 世界罕見的幽禁,這是令人嗟嘆的幽禁。 不論是審判,還是特赦,都不過是蔣介石玩弄的把戲。他翻手為雲,覆 手為雨,背信棄義,不僅迫害張學良,而且對西安大軍壓境。1937年1月5 日,南京政府通過“陝甘善後整理辦法”,並任顧祝同為軍事委員會西安行 營主任,楊虎城、于學忠撤職留任。 蔣介石、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使西安軍民群情激憤,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危急時刻,周恩來及中共中央代表團做了大量艱苦工作,一方面做好必 要的軍事準備,一面與南京政府重開談判,嘔心瀝血,宵衣肝食,終於避免 了內戰的爆發。 西安事變後不久,蔣介石就逼迫楊虎城辭職出洋。1937年6月29日, 楊虎城與夫人謝葆貞、兒子楊拯中離開上海,前往歐美考察。七七事變後, 他兩次急電蔣介石,要求回國,疆場抗敵,卻沒有得到答覆。11月26日, 楊虎城回國,抵達香港,即在國民黨特務監視下,隨後被囚禁於南昌,又輾 轉於湖南長沙、益陽、貴州息烽與四川重慶渣滓洞中美合作所等地。1949年 9月6日,重慶解放前夕,蔣介石終於下了毒手,罪惡的匕首刺向了楊虎城 將軍和他那兩個未成年的孩子。 為抗日救國,他冒死發動 “兵諫”; 為抗日救國,他一路風塵趕回祖國; 然而,他卻沒有能把最後一滴血拋灑在抗日的戰場上。但是,他的 “犧 牲是光榮的,他的英名,將為全國人民所永遠紀念。”

  十、抗戰爆發 儘管蔣介石對張學良進行了報復,但西安事變使他險些丟掉了性命,他 不得不接受教訓,不得不面對現實:他的反共內戰政策必須停止,如果再繼 續打內戰,他的統治就會垮台。迫於形勢,1937年2月5日,蔣介石確定了 關於時局的五項方針: “(一)對內避免內戰,然一遇內亂,則不放棄戡亂 安內之責任。 (二)政治、軍事應漸進,由近及遠,預定三年至五年內為統 一時間。 (三)不說排日,而說抗戰。(四)加強軍隊之訓練。(五)各省 物色品行方正之人才。”1937年2月,國民黨召開五屆三中全會,討論結束 內戰和國共關係問題。 為了 “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2 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國民黨三中全會,提出了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五項 要求是: (一)停止一切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二)保障言論、集 會、結社之自由,釋放一切政治犯; (三)召集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代表會 議,集中全國人材,共同救國; (四)迅速完成對日抗戰之一切準備工作; (五)改善人民的生活。 如果國民黨能夠實現上述要求,中國共產黨願意做出以下保證: (一) 在全國範圍內停止推翻國民政府之武裝暴動方針; (二)工農政府改名為中 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與軍事委員 會之指導; (三)在特區政府區域內,實施普選的徹底民主制度; (四)停 止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堅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共同綱領。 經過激烈鬥爭,國民黨五屆三中會全終於在2月21日通過了一個實際上 停止內戰的決議案。這次會議表明了國民黨由內戰到抗日轉變的開始和全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9月22日,國民黨公布《中國共產黨為公 布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承認中國共產黨合法地位和兩黨合作 的談話,全國抗日民族戰線正式形成。從此,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這面旗幟 下,中華兒女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滔滔江河,奔騰著復仇的巨浪,巍巍群 山,迴蕩著殺敵的怒吼。一場偉大而神聖的民族救亡戰爭開始了。 如果說,中國人民的八年抗日戰爭是一首激昂的音樂詩篇,西安事變就 是它的序曲。毛澤東同志曾經這樣評價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 “西安事變 和平解決,兩黨實現停戰以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各黨各派各軍各界進入了前 所未有的團結狀況。”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了時局轉換的樞紐:在新形 勢下的國內合作形成了,全國的抗日戰爭發動了……這在中國革命史上開闢 了一個新紀元。” 張學良、楊虎城為了實現“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付出了鮮血、 生命和自由。他們是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歷史將永遠記住他們, 人民將永遠記住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