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Page 19-----------------------

  基本現實,而且從理論高度提出了 “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的科 學論斷。中國共產黨的 “十三大”政治報告對此進行了科學、細緻的闡述。 報告指出: “我國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是特指我國在生產力落後、商品 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我們在現階段 所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 的矛盾。……為了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須大力發展商品經濟,提高 勞動生產率,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並且為此而 改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部分。” 理論源於實踐,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認識我國的現實的結果。我國社會主義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不是高度發達 的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而是以手工生產為特徵的多層次低水平的生產力, 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而且,生產力的主要因素——人的素質 低下。要改變文化的落後狀態,消除愚昧還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因此,正視中國目前生產力落後,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通過 不懈的努力,實現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飛躍,其意義不僅在於經濟狀況的 改觀,而且必定給民族文化的發展帶來生機,為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建設打下 雄厚的物質基礎。 中國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不僅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特 別是我國人口素質低,約有1/6的人口還是文盲半文盲。相當一部分人受小 農意識、狹隘的小生產意識的禁錮,被落後的封建傳統觀念束縛,還沒有擺 脫愚昧,表現為既缺乏知識又輕視知識;需要層次低,目光短淺;生活空間 ① 狹小,人際交往少;溫飽型消費,文化生活條件差,生活單調。 實現社會主 義由初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飛躍,必將使我國人民的生活狀況、文化面貌大 為改觀。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人享受良好的教 育,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發生變化,舊思想舊風俗舊習慣逐步被克服,人們 普遍有了高層次的需要和追求。不僅勞動時間縮短、勞動條件改善、勞動生 活日趨豐富化,而且閒暇時間增加、業餘文化生活日趨豐富。在文化水平、 思想水平提高的情況下,人們擺脫了生存的盲目狀態,自覺地 “反思”自我 和人生,了解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地位和作用,在日趨豐富的社會交往和社 會生活中觀照自己、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實現個體與社會、物質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同步發展。 當然,我國目前還很落後,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還很多,經濟建設、制 度建設、思想文化建設的任務還很繁重。但是,我們40多年來的經濟建設、 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們相信,全國人民團結一致,進行現代 化建設,一定能夠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實現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向高級階 段的飛躍。 第三章 政治制度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原始社會制度是原始民主制。 原始民主制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正如 《禮記·禮運篇》所說:“大道 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公元前22~21世紀,隨著社會 ① 張開城著 《勞動心理學》,中國商業出版社1991 年6 月版,第209~216 頁。

  ----------------------- Page 20-----------------------

  生產力的發展,氏族公社逐漸解體,原始民主制代之以奴隸制政治制度。我 國進入了奴隸制社會。 第一節 奴隸制世襲制和分封制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它是在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建立起 來的。在禹之前,部落聯盟的首領是按照傳統的民主選舉制度產生的。堯、 舜、禹的 “禪讓”便是如此。禹死後,按傳統應當由伯益繼任,但禹的兒子 啟使用暴力,殺死伯益,繼禹而立。這標誌著王位繼承制度上父死子繼、兄 終弟及的世襲制開始確立,並從此成為剝削階級權力繼承的一個相沿幾千年 的政治制度。夏朝已經建立了行政機關並設置了官吏來執掌國家的權力。夏 朝設的官職,有掌四時的羲氏、和氏,掌政事和生產的牧正、車正、庖正等。 據 《左傳·昭公六年》記載:“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夏朝已制定了法律 並設有監獄。夏朝統治者還擁有一支軍隊,用以鎮壓奴隸和對周圍的一些部 落髮動戰爭。 商朝在夏朝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國家政權機構。在王位繼 承上,商因夏制,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這兩種方式相依為用。到武丁時,確 立了嫡長子世襲王位的制度。商朝的國家形式是以商王為首的奴隸主貴族政 體。商王是最高的統治者。當時的官制, 《禮記·曲禮》云:“天子建天官, 先六太,曰太宰、太宗、太史、太祝、太士、太卜,典司六典。” “天子之 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 “天子之六府,曰 司土、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 “天子之六工,日土工、金 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鄭玄注謂此 “殷時制也”。地 方上實行封邦建國制度。嫡長子以外的王子,庶出的王子以及王族、國王姻 親均享有不同等級的分封權。按照他們各人的等級地位的高低大小,分為地 位不同的爵位。它們都是隸屬於商王的大大小小的侯國。商朝法律繼承並發 展了禹刑,法殘刑酷,同時新創製了司法審判和監獄制度。 西周時期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和機構更為完備,並且分工趨於專精細密。 周王是最高統治者,又是天下的共主,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王下有太師、 太傅、太保三公。論道經邦;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貳公弘化。天官家 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禮,夏官司馬掌邦政,秋官司寇 掌邦禁,冬官司空掌邦工,是為六卿。六卿之下各有屬官,分任職事,等於 後代之六部,構成一套龐大的統治機構。各種官職由大小貴族充任,多世襲, 其采邑即俸祿也是世襲的,這就是所謂的 “世卿世祿”制度。在地方上西周 承襲商朝制度建立並健全了宗法等級分封制。從武王開始,到成王時期,先 後封邦建國71個。王室與邦國之間血緣宗法上是大宗與小宗的關係,在政治 上是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周貴族的子弟、姻親屬、功臣勛將成為大大小小的 諸侯,在其領地內實行領主統治,對周王室則承擔護衛、納貢、朝覲、守疆、 參戰等義務。諸侯在其封地內實行再分封,把土地分給卿大夫,卿大夫再分 封給士。這樣自天子到最基層的士就構成了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套完整統治機 構。其他如禮樂制度、爵位服命制度、貴族普遍教育制度、選士制度以及溢 法制度等等,也都是商朝所沒有的。這時我國奴隸制政治制度發展到了它的 鼎盛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發生了劇烈的社會大變革。政治制度發生了一系列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