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直到最近數百年之間,工業化和都市化使得人類的配偶關係又重新轉向一夫一妻制,或連續性的一夫一妻制。不過,就算是到了今天,女性還是喜歡聚集在最富有、最有地位的男性身邊。

  就這個場景里的女人來說,她從來不曾發生過外遇行為,這對她是個很好的抉擇。如果我們在場景中所見正確,女人的配偶不但是最理想的一家之主,也是最佳基因提供者,從繁衍的角度來看,女人在這種狀況下發生外遇行為將不會獲得任何利益,相反的,她甚至還可能失去自己已經擁有的一切。女人和她那個性生活形態更多采多姿的好友比起來,她所擁有的繁衍成果只不過比好友略勝一籌。女人的好友很可能從一開始就沒有遇到一個理想的配偶。而從繁衍成果的角度來看,如果女人的好友選擇對配偶保持忠貞,也許她這一生獲得的成就會更少。但這兩位女性一生的繁衍成果如何,主要在於她們是否有能力吸引理想的配偶,至於她們是否採取外遇作為自己的繁衍策略倒在其次。而事實上,這兩個女人確實曾經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做過最大的努力。

  場景37里的男人也從來沒有進行過外遇,這對他來說,也是一個很好的決斷。他雖然能從外遇行為當中獲得繁衍利益,但相同的,他也可能因此損失甚多。尤其在他所處的地域,男人隨時都有因外遇而患上致命疾病的風險,另一方面,他也可能能因為外遇而失去他那珍貴的配偶。他的配偶不僅具備繁殖力、忠貞等優點,同時她也是一個理想的母親和理想的祖母。

  儘管大多數人並非終生貫徹純粹的一夫一妻制關係,但一般人主要還是通過長期配偶關係而獲得其大部分的繁衍成果。只要我們能夠根據時機與狀況做出正確判斷,諸如外遇、強姦、群交(團體性交)、性交易、或是交換伴侶等性策略,都比單獨的伴侶關係能提供更多的繁衍機會。但如果個人無法處理得當,或其本身缺乏體能及性格的要件,上述各種性策略相對的都會給個人帶來風險。

  例如場景37里的這對伴侶,特別是這個男人,如果他曾經有過外遇行為並因此加入精子戰爭,也許他就能獲得更高的繁衍成果。但這種推論只是一種假設。因為事實上,男人和他的配偶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判斷之後決定避免外遇。他們都選擇以忠貞的一夫一妻關係作為自己的繁衍策略,而從結果來看,他們顯然都得到了完全成功。

  然而,即使場景里這對伴侶始終遵行一夫一妻制,並且彼此都對伴侶保持忠貞,但他們仍然無法躲避精子戰爭的陰影。從外表看來,精子戰爭和這對伴侶似乎毫無關係,但實際上,他們的身體卻始終都對這場永遠不會來臨的精子戰爭處於警戒狀態。

  不只是場景里的這對伴侶,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毫無例外地永遠對精子戰爭採取警戒態勢。事實上,在整個生殖年齡期間,人類的身體自始至終都一直針對精子戰爭的可能性有所準備,以便隨時做出適當的對應。當精子戰爭的可能性較小時,身體則採取最低限度的備戰措施。然而,有時每個人的身體還會表現出預期精子戰爭的行為,這時,預期外遇的情緒便會提高身體的備戰程度。在大部分情況下,這種預期通常只不過是一種幻想,真正的精子戰爭並不會發生。不過,即使在今天這個時代,絕大多數的男性在其一生當中,至少都能有一次機會將這種夢想付諸行動,並因此涉入精子戰爭。相同地,絕大多數的女性在其一生當中,至少都能有一次機會表現和男性同樣的行為,並因此主導精子戰爭。而當精子戰爭一旦發生,每個人的身體早已做好萬全的準備,這時精子戰爭反而可能成為增加繁衍利益的機會。

  相信讀者們在讀到這本書之前,很少有人曾對精子戰爭及其結果認真地思考過。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了精子戰爭,人類的性生活一定會失色不少。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要是沒有精子戰爭,那麼人類現在只會有一個小小的性器,同時只會製造很少的精子,而且,女性將不會有性高cháo,性交過程中也不會有前後抽動,所有與性有關的夢想、幻想,甚至自慰行為都不會存在。而每個人終其一生只需要性交十幾次。因為,只有在必須且有可能受精時,我們才需要進行性交。事實上,如此一來,連整個人類文化(其中包括性與社會、藝術與文學等)都將大為改觀。

  在過去幾千年之間,精子戰爭曾對社會構造做出貢獻。而相對的,在最近數年之間,我們也看出精子戰爭從兩方面發生了變化。這兩種變化分別是社會方面與科學方面的變化。首先是社會方面的變化。各國政府都陸續地成立了兒童保護機構,這表示政府企圖將支持單親子女的經濟責任從社會轉移到那些不肯負起責任的親生父親身上。事實上,這實在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因為不論在什麼地方,都有些男性為了避免負起扶養子女的責任,而拿精子戰爭做藉口,表示懷疑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到目前為止,這類否認自己是親生父親的聲明都只好不了了之。然而,隨著科學的進步,DNA比對鑑定針對這類糾紛提供了比較決定性的檢驗手段。而我們比較有興趣的是,今後上述的兒童保護機構及父子關係鑑定測驗,究竟會對人類的性策略及精子戰爭所扮演的角色發生怎樣的影響?

  我們認為主要影響可分兩方面來說:第一,男性今後想要到處播種會變得比以前困難。即使他們想否認自己是親生父親,而把孩子丟給母親去養育,也不再像從前那麼容易。第二,女性今後想要矇騙男性養育別人的孩子,也會變得比較困難。我們不難想像,將來男性碰到可能被迫負擔養育責任的子女出生時,他們就會按照慣例要求(或甚至將這種要求變成男性的權利!)孩子接受父子關係的鑑定。

  綜上所述,上述兩種傳統的性策略今後將逐漸失去其原有效力,而相對地,另有一些目前並不普及的性策略反而更能帶來繁衍成果。例如說,女性將比目前更自由地為多數的男性生下子女。她們不僅可能從多數男性身上獲得遺傳的利益,同時也可能獲得長期的經濟支持。在女性為數名男性生下子女的過程中,為了使她的男性後代也能擁有極具競爭力的精子,她仍會企圖挑起精子戰爭。但從策略的結果來看,女性已不需要冒險去靠政府給予的微薄補助來養育子女(即男性不肯承認自己是孩子的親生父親)。當然,對女性來說,她們會發現,要對數名伴侶隱瞞自己的行為,即使並非不可能,但也會比從前更為困難。不過,事實上,今後女性將越來越不需要隱瞞自己同時擁有多數伴侶這件事。老實說,今後女性可能連配偶的必要性都會感到越來越淡薄。而就算女性擁有一名配偶,配偶對她的遺棄也不會像過去那樣給她帶來損傷。從另一方面來看,男性反而能夠利用女性這種潛在的經濟能力。今後他們也不再需要矇騙其他男性幫自己養育子女。而今後他們即使扶養別人的子女,也將在明了一切的狀況下進行,同時他們也能判斷,這種養育子女的方式將是利多於弊。男性甚至可能會覺得,自己的配偶為其他男性生育子女也能給他們帶來額外收入,這對他們養育自己的子女也有幫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