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歸家路上,她問及我的家世,我說父親大學教授,母親知識女性,姊妹六個,我排行老二。她朗聲笑說,我們真是有絲。她也姊妹六個,也排行老二。天下的事無巧不成書。

  她想想又說:我們真是有緣。天下怕很少有作傳者和傳主朝夕相處這麼長時間的。

  我想兩者如若原本就是親友師生等關係的話,這實不足為奇,可我們,原本是兩個陌生的女人,這才叫機緣。

  在我的視野中,我並不認為香梅老師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女人,女人的製成點或多或少她也會有一點。歸家路上,夜幕沉沉,正聊天的她忽然發現前邊開道的警車已不知去向!結果車隊停停找找,繞了好一陣才尋到這輛開路先鋒,她這一氣非同小可,定要警車上的人過來說清楚,我只有奔來跑去傳話,直到她息怒。這支小插曲我倒覺得挺豆,如若香梅老師時時刻刻事無巨細都是“有容乃大,無欲剛剛”的完美形象,她當是尊泥菩薩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了。

  在車上,她給我寫了一首詩:

  題贈胡辛教授

  又見江城散柳棉,

  韶華春夢百感牽,

  瓊樓高處愁如海,

  未必樓居便是仙。

  香梅寄意

  九四.九.十七

  成功女人的心田也有悲涼的一隅,她向我完全洞開了嗎?我不知道。

  嘔心瀝血一年整,這部傳記終於殺青。我只期待讀者掩卷後,會嘆息一聲: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這部傳記的寫作過程中,香梅老師提供了口頭和文字資料,同時我還參閱了有關的歷史資料和著作,在此我一併致以真誠的敬意和謝意。

  這部傳記的出版,得到作家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尤其是李玉英女士,做了大量具體細緻的工作,並同我一塊數次與香梅老師見面懇談,這部傳記才得以順利出版。在此我向諸位致以真誠的敬意和謝意。

  南昌大學的領導對這部傳記的寫作給予了無私的幫助,在此亦致以真誠的敬意和謝意。

  胡 辛

  1995.7.4於北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