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唯我獨尊!!!

  執旗四方 第一百節 櫻花依舊燦爛

  若干年後,又是一個萬物生長的春天,

  位於高野山的帝國烈士陵園中,栽種的大片櫻花盡情綻放,夢幻般的粉色宛如翩翩起舞的精靈,將安眠著無數烈士的陵園裝點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與世隔絕,享受王者應得的寧靜和安詳。

  墓園的一角,豎立著一排十幾座高大精美的墓碑,每一方墓碑上都有雕刻大師耗盡心血雕刻著安眠人的名字和他生前的所有事跡。

  滴滴答答~~清澈的酒水均勻地灑落,我慢慢地坐下來,已經老邁的身軀不再適合敏捷而迅疾的動作了,一絲苦笑爬上我的嘴角。放下酒壺,抬起頭看著墓碑上那一個個曾經熟悉的名字,忽然之間,一絲恍惚之感浮起心頭。

  “轉眼間,都已經30過去了啊,都說人生如夢,也許真的是如此呢。。。”自語罷,我舉起酒壺飲了一口,曾經令人感覺爽快的辛烈現在變得難以忍受,我自嘲地笑了笑,放下酒壺,忍著要嗆出來的不適喃喃自語著。“夥計們,真的很諷刺,直到你們都離我而去,生活才變得真實。抱歉,我只能對著你們的陵墓道歉,我沒有勇氣也無法告訴你們真相,我給了你們充滿榮耀同時又充滿虛偽的一生,我欺騙了你們,身為你們最好的朋友,我真的、真的。。。”我囁嚅著緩緩起身上前,“也許我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又或者去懺悔什麼,我為了我的理想奮鬥了一生,不管對錯,我都已經做了,我希望你們在天之靈能夠原諒我。”

  衰老的雙手拂過那些墓碑,我轉過身,帶著肩旁飄落的櫻花緩步離開,只留下最後的聲音隨風而逝:

  “我會信守我們共同的誓言,讓日本變得強大昌盛,不過……是作為華夏的一個省……”

  …………

  日本歷昌盛三十四年(公元1621年),日本國王伊藤徐曄駕崩於天京(今大阪)禁內享年殿,年八十有一,遺詔太子伊藤徐治嗣位。

  執旗四方 大結局 華夏一統

  明朝末年,皇帝昏庸無能、宦官權臣相繼專權,朝廷內部吏治敗壞、黨爭內耗,官員腐化,朝廷外則是天災人禍,道德淪喪、社會墮落、人心思變。各種矛盾紛紛激化,明朝天下一片風雲飄搖。

  公元1628年(崇禎元年),一場爆發於山西最後席捲大半個西北地區的大旱終於成為壓垮脆弱的明朝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陝北人高迎祥自號闖王,連同李自成、張獻忠等人高舉義旗,起兵開始反抗明朝。朝廷聞訊大驚,立即派遣大軍征討,然而由於朝廷內部相互傾軋、權力爭奪大軍統帥連番調換、用人不當,大軍征討一波三折,多有敗績,而義軍卻在艱苦卓絕的鬥爭中提出了“均田免糧”的口號以及採取的每攻下一地必開倉放糧、懲治貪官污吏的措施贏得了農民的信任和擁戴,人數越來越多,戰鬥力越來越強,而且流竄式的作戰方式使義軍影響的區域越來越廣大,形成一片野火燎原之勢。

  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義軍出漢中,折回陝西,謀攻西安不幸於中途遭遇明末名將孫傳庭率軍伏擊,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損失和挫折,闖王高迎祥被俘而死。

  經過緊急商議,眾人復推闖將李自成為闖王。李自成,陝西米脂人,幼為牧童、曾為驛卒,原名鴻基,後加入義軍,作戰英勇、頗為膽略,因而受到擁戴。而李自成繼任闖王后也不負眾望,率領殘部“以走致敵”,採取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策略,連下階州(今甘肅武都),隴州(今陝西隴縣),寧羌(今寧強)。旋兵分三路入川,於昭化(今廣元西南),劍州(今劍閣),綿州(今綿陽)屢敗明軍,擊殺明總兵侯良柱。

  崇禎十年冬,圍攻成都多日未克,後折師梓潼迎戰明總兵左光先,曹變蛟失利。遂分道返陝,移師潼關,遭明軍伏擊,將卒傷亡散失甚眾,率部將劉宗敏、田見秀等18騎隱伏於陝西商洛山中。不久,親赴古城(今屬湖北),獲取為明廷招撫的張獻忠資助。

  崇禎十二年,與復起的張獻忠合兵破竹溪,移師截斷明軍糧道。後協助羅汝才於香油坪擊敗明總兵楊世恩部。

  崇禎十三年,為明總兵左良玉敗於房縣,重入河南,破永寧(今洛寧),斬萬安王朱采。與當地農民軍首領一斗谷合兵,眾至數十萬,攻克宜陽。進至盧氏,得牛金星,寧獻策,用為謀士。納李岩均田免賦建策,深得民眾擁護,有歌謠“迎闖王,不納糧”

  十四年春,移師圍洛陽,得守軍策應破城,執殺福王朱常洵。旋揮師圍開封,數攻不克,南走鄧州,與脫離張獻忠的羅汝才合兵,眾號百萬。後乘明軍四路向河南新蔡,項城調集,遣精兵於途中伏擊,致明軍陣亂敗逃,執殺明總督傅宗龍於項城。

  之後,李自成和張獻忠意見不合,分道揚鑣,張獻忠率部貽害四川,建立大成政權,而李自成則於西安稱帝,國號大順,隨後攻破潼關,占領陝西全省。

  與此內憂同時,明朝外部也是邊患頻頻,公元1616年東北後金崛起,努爾哈赤十三甲起兵,很快統治整個東北地區,與明朝接壤,隨後相互之間屢屢摩擦,直到薩爾滸之戰,明軍全軍覆沒轉攻為守,陷入被動。之後,後金不斷強大,趁明朝虛弱之際屢屢入侵,同時還出兵朝鮮,使明朝附屬國朝鮮歸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