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您是被警察帶走的?我問閔先生。
不是。閔先生說,我是投案自首的。
您自己?
和G先生一起到的公安局。當時G先生知道了這件事,說,你既是為我報仇,我必須和你一起去自首。
後來呢?
後來公安局一看是G先生來了,都驚呆了。杭州誰不認識G先生?
您被宣布無罪釋放了?
不光宣判無罪,公安局的人還說,你應該把他的鼻子割掉,為什麼只知道割耳朵?還說要求G先生畫一幅畫。誰給他們畫呀。
再後來,那被割了耳朵的人據說給送去勞改了。
閔先生的故事是發生在中國「文革」後期。「文革」時,公、檢、法①已被「砸爛」,執行公務者多是臨時機構,且存有派性。因此,閔更燦的結局便也成了幸運的偶然。
晚飯結束時,閔先生再次提到請吃海鮮的事,還告訴我們他在家裡只聽中國歌,我想起他汽車裡的CD也都是中國歌曲。但我還是從現有的印象中看出了閔先生骨子裡的韓國性格:進攻的,性急的,好打抱不平的。他那講到興奮之處扭動著肩膀的樣子,還使我忽然想起在一本研究韓國國民的書中讀到過,韓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說這麼一句話,叫做「肩膀颳起神風」。意指一個人興奮時舞動雙臂和肩膀的樣子。這無疑是一個充滿感性煽動力的身體動態,同時也是對韓國人某種外露性格的形象比喻。中國漢族男性是不會用肩膀來表達興奮的情感的,中國男性的肩膀大多時候是靜態的、平穩的——即使面對著一件讓他激奮不已的事。
據說,韓國的「肩膀颳起神風」已被上升為一種精神,一種名為「辛巴辣慕」的精神,我想這精神大約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這樣的狀態有關吧。
今天,看上去有著中國風度的閔先生最終還是個地道的韓國人,他的激情和他的動態,都使我越發鮮明地感受到這一點。
①公、檢、法是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簡稱。 早晨醒來有些不舒服。這種不舒服來自某種心理。我睜開眼盯著朦朧中的屋頂,心想房間怎麼這樣高啊。也才找到了不舒服的原因:昨晚我是睡在了有 溫突 的房間。
溫突 就是熱地鋪,這是韓國傳統臥房形式,至今有些飯店仍然設有一些帶 溫突 的客房,通常價錢要高於普通標準間。當然,今天的 溫突 早已不是靠燒柴取暖,它是電熱式,由房間的中央空調控制,地面溫度可自由調節。韓國人特別喜愛有 溫突 的睡房,我們這套房子裡也有一間 溫突 房,便是我占有的這間。昨晚分配房間時,向陽的帶一張大床的主臥自然屬於父親;雪子堅持請我睡這間朝北的 溫突 房;她自己選擇了客廳的大沙發。她說她喜歡在豁亮的房間睡覺,午睡時人讓太陽明亮地照著,會睡得很舒暢 也算是一種奇特習慣吧。
我接受了雪子的好意,走進 溫突 房,光腳感受著微溫的地面。這地面略帶彈性,由一種絕緣的複合材料鋪就。5月中旬的奧克貝利,早、晚溫差大,中午悶熱,可穿短裙;晚上在戶外就要加一件羊絨衫了。在春風尚寒的晚上,光腳踩在臥房暖融融的地面上,的確很愜意。後來雪子從壁櫥里搬出寢具幫我在 溫突 上鋪好,我蓋上散發著乾淨棉布清香的薄被,開始了第一個 溫突 之夜。
早晨醒來所以感覺不適,可能在意識里總覺得是睡在了地上。我對天亮的感知也不是從窗戶上,而是從門fèng底下she進來的光亮上。我的降低了的視線使我側身即可看見門與地面的空隙。當我從地鋪上坐起來,滾爬著穿衣服時,還有一種不安定的、被趕出家門的狼狽感。如果我把這感覺講給韓國人,他們一定會覺得荒唐可笑。和床相比,地面雖更為牢靠、穩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中的多數最終還是睡到有高度的床上去了。當我們逐漸習慣了在床上接受臥室的高度,有一天忽然把身體降至地面看天花板時,可能會發現自己既渺小又無所適從。其實,這純粹是民族習慣的問題;或者,人類慢慢 進化 到床上,也說不定是一種退化呢。
每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固執的習慣。前幾天我和雪子在街邊一個流動貨車上買烤魷魚,就發現這輛輕型貨車也被改造成了溫突式的售貨小屋。一位面相厚道的老闆娘盤腿坐在一隻煤氣爐前邊烤邊賣,她靈活自如、前後左右地滑動著自己,收錢、取貨、打招呼 宛若中國北方那些常年在炕上活動著的農村婦女。
地面對韓國婦女總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比方同是面向大地的勞作,韓國婦女和中國婦女在體態上就有不同:中國婦女的彎腰一般是含胸底頭的彎腰,從側面看更像半弧形;韓國婦女的彎腰勞作除了腰彎下去,胸和頸部還呈現出向前撲的姿勢。這種彎腰且 前撲 的姿態,就顯出她們一種對大地的更加親近和投入。又仿佛,她們整天盤腿於 溫突 之上, 溫突 減輕了她們下肢的活動量,她們的腰和手臂動作起來幅度和靈活度就格外大。這種形體特徵在50歲以上的韓國勞動婦女中比較普遍。漢城教育文化飯店我們樓層的一位上了年歲的服務員就是以這種前探的姿勢,敏捷地小跑著聽候客人的吩咐。這姿態使她們的目光必然是低垂的,對正在履行的職則也顯得更為虔敬。年輕一代的韓國女性身上已沒有這種痕跡。 元京子館長是奧克貝利的常客,今天雖然天氣悶熱,但她還是興致勃勃地帶我們熟悉奧克貝利的環境。在韓國的城市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差不多都有雕塑,這也許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審美追求的具體體現吧。奧克貝利也有一片雕塑園,建在別墅區的一個小山丘上。園中展示著一些青銅的、大理石的和不鏽鋼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總體水平不高,一些女人體多從歐洲雕塑中模仿而來。但有一組作品還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在一塊修剪整齊的糙坪上,散放著一片沖天撅起的屁股——臀部。走近了才看出每一件「屁股」都是由兩塊圓石對接而成。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構思,只是那些「屁股」和開闊的糙地、四周的群山相比,比例上顯得過於小巧了,如果換一些體積更加碩大的圓石,那麼對人的視覺就能產生更具震撼力的效果。想到前些年我在散文《河之女》中描寫過的,中國拒馬河灘上那些一望無垠的大「屁股」(石頭),這裡的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父親和元館長還是輪流坐在那些「屁股」上拍照。有些上了年紀的人玩起來比年輕人更加天真。
坐在樹下休息的時候元館長和我談起老人的話題。她有一個觀點:年紀大了要少買東西多旅行。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買;可去可不去的地方,要去。我基本同意她的觀點,補充說,實施這觀點還需兩個前提:第一身體好;第二經濟條件允許。這兩條元館長夫婦無疑都是具備的,所以他們的生活讓很多人羨慕。其實,他們的讓人羨慕之處還不在於可以自由旅行,而在於最近元館長的丈夫郭先生蓋起了一幢7層公寓樓。
元館長和郭先生都出身富裕家庭,他們的婚姻雖是經人介紹,但婚後一直幸福。看60年代他們的結婚照片,是可以用「郎才女貌」來形容。用郭先生自己的話說:「50年代,韓國人生活還很困難的時候,我就有了自己的纖維公司,我手下管理的人,光幹部(郭先生也用了「幹部」一詞)就有60多位。那時候汽車還不發達,我有兩輛,元館長有一輛……」的確,在上世紀50年代,韓國人生活水準普遍低下的條件下,一個年輕的公司老闆擁有兩輛汽車,當然是很顯赫的。生活發展到了21世紀,郭先生和元館長事業有成,兒孫滿堂。他們卻賣了公司,把興趣投入到不計報酬的社會文化福利事業上,在漢城市區一個好地段買下一塊地皮,蓋起一棟7層的小公寓樓。除去部分出租外,他們的願望是把已經成家的三個子女邀回來同住,每一家住在不同的樓層,加上郭先生90多歲的老母,郭先生一家真要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了。
我對元館長說,孩子們搬回來住父母提供的新房,一定會高興的。
元館長卻說,開始他們還猶豫呢,都說和父母住在一個樓里多拘束啊——你看,我們準備好了房子,還得求他們來住。
我說,這也是他們撒嬌的一種表現吧。
元館長說,是吧。其實說到底他們還是願意和我們一塊兒住,這樣互相照顧起來也方便。記得兒子搬過來之後給我打電話說:這樣每天見面太沒意思了,咱們最好一個月見一次面。我說好啊,我也不願意老看見你們。誰知放下電話沒一個小時,兒子就來敲門了,他有事急著出門,媳婦又沒在家,要求在我這裡吃飯。
在韓國,像元館長家這樣四代同住一棟樓的家庭很少見。元館長夫婦努力成就的這種居住格局是真正令人羨慕的,這種局面的實現,除了血緣那強有力的感召,也需要有協調家庭關係的智慧。作為那棟樓房的女主人,元館長是富有這種智慧的。我們去過元館長的新樓和新家,還應邀看了住在不同樓層的他們的子女的家。從目前的狀況看,元館長夫婦給予子女乃至孫輩的關照,比子女給予他們的關照更多一些。
因為話題涉及到老人,元館長還向我介紹說,韓國的養老制度基本令人滿意,全體國民,60歲以上者,政府每人每月發30000元零用錢(相當180元人民幣)。此外,整個社會對老人也是重視的,比方一些皮薩餅店就有一種優惠營銷法。這裡是年輕人喜歡的地方,但如果你帶老人來,就會享受打折待遇,那折扣幅度據說很大,白送一般。意在鼓勵年輕人多陪老人出來。
當然,我也聽說過一些淒涼的故事:有一對生活困難、又不想為老人交養老院費用的年輕夫婦,有一天對母親說:「媽媽,我們帶您去濟州島旅遊吧。」兒子兒媳把老人帶去濟州島,就丟在那裡不管了。後來事情傳到社會上,一些老人最害怕聽見的就是兒女對他們說「媽媽,我們帶您去濟州島旅遊吧」。 在奧克貝利,通常是我負責做飯,雪子負責洗碗和打掃房間。雪子干起活兒來既快樂又不惜力氣。特別當她清潔地板時,我便從她身上再次窺見到朝鮮族女性在委身地面時的那種自如勁兒。那時你好像看不見她的腿在動作,只看見她舞動毛巾,全身好像是用兩條纖細卻有勁的胳膊帶動起來的,利落得如同小旋風一般。雪子洗碗也洗得很乾淨,被她洗過的碗、盤和刀叉們在餐具架上閃著光。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會做家務事有一個標準,就是看她(他)洗碗是否洗得乾淨。雪子的洗碗水平讓我相信她是很會做家務的。果然。雪子還會煎豆腐。煎五花肉和做湯,還是我更拿手。說到煎肉,我以為工具的稱手是很重要的。比方韓國的煎鍋就很好用,鍋底材料厚,當屬於捨得用 料 吧。凹凸的網紋設計也很便於肉類的均勻受熱。不僅是炊具,韓國的日用品也都具有結實、耐用的特點。我觀察他們的廚房用具、衛生間潔具,包括櫃櫥上的一隻拉手,都製作得沉實安穩,很容易讓我想到民俗村那些幾百年也住不壞的民居。一隻抽屜拉手其實真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職業道德以及對 標準 的嚴謹意識。我在漢城街上走路,眼前不時會出現一組救火用的應急水龍頭。多為三個一組,幾十公分高,直徑20公分粗細,頂部呈彎頭狀,材料是黃銅。這種水龍頭本來如同下水井蓋、路邊垃圾桶什麼的,屬於實用性的公共設施,我所以格外注意到它們,是因為它們的材料是那麼堅實可靠,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它們被擦拭得又是那麼光亮,使你會誤認為它們本是精美的雕塑:幾把正在演奏著的金色小號吧。閃閃發光而又神氣十足地矗立在那裡。我想,這便道上的水龍頭可以叫做一個城市的細節吧,這細節所蘊含的情趣是令人起敬的。吃飯了,我們就打開電視。雪子頻繁地換著頻道,有一個頻道正在播放海鮮製作,我說: 就這個吧。 好像就是仁川海邊的露天餐館,閔先生介紹過的月尾港一帶的海鮮吧,一個婦女正在為顧客表演冷拌生蟹。她先把剛從海里撈上來的活蟹剁成小塊,盛在大碗裡,澆上海鮮醬油、米酒,再輔以芝麻、辣醬之類,然後直接下手在碗裡翻騰著攪拌,最後直接用手抓起一小塊餵進顧客的嘴。從表情上看,餵人的人和被餵的人都有一種滿足感。但從衛生習慣上考慮,下手拌食物而且直接餵進人的嘴,看上去總有點彆扭。我問雪子生蟹為什麼一定要下手去拌?雪子說,這裡很有講究。韓國的冷拌菜一般都講究直接用手拌,韓國人認為手指本身是有味道、有溫度的,不同的手拌出來的菜有不同的味道。切生魚時則多由男性來切,因為生魚對溫度很敏感,過熱就會失去鮮味。而男性手的溫度是低於女性的。那麼,戴上薄手套不是更好嗎?又衛生又隔溫,我問雪子。她說戴上手套的手感覺是麻木的,切時心裡沒底,切出的魚片肯定不均勻。我明白了。有意思,中國的烹飪學問博大精深,可還沒聽說關於手指的溫度、氣味與菜餚的關係,倒是在國內見過合面用腳踩的,那是為了面的柔韌有勁和人的相對省力,與腳的氣味肯定無關。這樣想來,韓國的冷拌菜其實是融入了皮膚的暖意的。一隻人手究竟有多麼獨特的氣味可為菜餚增色,暫且放在一邊不說,單是這種講究的本身便是一種浪漫的文化了。這是一個感覺的民族,這個民族何以對音樂如此迷戀便也不難理解了。如果說手拌冷菜是詩意的,那麼餵人吃東西似乎是男權主義在韓國的遺風了。聽元館長說起過,從前的大戶人家,有威嚴的男人吃飯是要妻妾餵進嘴的,典型的是在吃 小包袱 時。 小包袱 實際就是芝麻葉包飯,一片小孩巴掌大的芝麻葉包一口米飯,再包進一點辣醬呀五花肉什麼的,四邊合攏,一個核桃大小的小包袱就成了。包袱取的是 包福 的諧音,所以,包袱包得越大,福氣也就越大。那些一心要討男主人歡心的女人爭相比賽著把手中的 包袱 包大,餵進男人的嘴。手巧的女人能夠包得大而不漏,這樣的女人得寵的機會便多。我們一邊議論著 包袱 ,一邊也在飯桌上實施芝麻葉包飯。雪子包了一個雞蛋般大的 包袱 餵進我的嘴,噎得我喘不過氣來。因為沒有咀嚼的空隙,我知道自己在滿臉亂動,那表情定是一種痛苦中的難看。雪子忍不住笑起來,一邊叫著 鐵老師,鐵老師 ,顯然希望父親響應她的笑。父親卻表情平靜,只顧對他碗中的肉湯細嚼慢咽。他這種假裝看不見周圍事物的狀態更是引人繼續發笑的由頭。雪子笑得更厲害了,筷子也被碰到地上。好不容易我才把 包袱 咽下去,騰出嘴來說,這種強迫性的被 餵 ,真可稱做優待的虐待啊,一個正常的人怎麼可以接受這種完全沒有自主權的進餐方式呢?飯後稍事休息,父親接著出去畫畫,雪子拎著畫具將父親送至他選好的地方,返回來和我一起去自助洗衣房洗衣。我喜歡這種自助別墅,喜歡它的家庭氣息和無人打擾。需換毛巾、被單時打電話即刻便有人送來,洗衣則要自己去洗衣房。此外,垃圾也要自己去倒。為此廚房設置了分類垃圾桶,食品垃圾和可回收物分放。有一天雪子不小心把剩菜倒進了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這下可麻煩死了,她乾脆把那隻垃圾桶扣個底朝天,再從倒出的垃圾里一點點往外擇剩菜。我知道,韓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推廣垃圾分類成功的國家之一。中國講入鄉隨俗,我們入了這個 鄉 ,必須隨這裡的 俗 。對待垃圾我們必須認真。自助洗衣房在一樓,但我和雪子不知怎麼走到地下室去了。在走廊里問一個工人,這人非常熱情,從地下室把我們帶上一樓,送我們到洗衣房,又為我們詳細演示洗衣機和烘乾機的操作法,直到我們把衣服放入洗衣機,機器開始操作他才離開。我想,一方面這位員工的確訓練有素,另一方面,他們可能隨時都怕得罪客人。在韓國,旅遊業人士被投訴是非常嚴重的威脅,很可能為此丟掉飯碗。在我們的房間裡,就放著一些韓國旅遊觀光公社印製的遊客申訴卡。上書英、韓、日、中四種文字。中文名稱叫做 遊客申訴卡 ;日文名稱很有意思,叫做 觀光苦情申告 。我感覺這個 苦情申告 比中文的 遊客申訴卡 更具強烈的感情色彩,單看 苦情 二字,你馬上就會愁眉苦臉那麼一下子,姿容再做誇張,就接近 聲淚俱下了。這樣,即使你在卡上申訴的苦情不能立刻得到回覆,只因有了這麼一張善解人意的卡,蒙受了 苦情 的你的心情似乎也能得到一點安慰。不是麼?我和雪子暫無 苦情 可訴,我們洗好衣服去接父親回來。在夕陽西下的山坡上,一些戴著長長遮檐白頭巾的婦女正在糙坪上拔雜糙,是這裡雇用的附近村子的農民。她們那把身子 撲 在糙坡上的姿勢讓我感到有幾分親切。一個精瘦的穿藍色工作服的男性工人正在小路上擺弄一輛電瓶車,他見到父親後立刻停下活計向父親鞠躬致意,對我們則視而不見。我知道在韓國,男人一般是不向女人致意的,這不算什麼過錯,可我還是忍不住對雪子說,這個男人一定是幻想著在吃飯時被老婆餵 大包袱 的那種人。
不是。閔先生說,我是投案自首的。
您自己?
和G先生一起到的公安局。當時G先生知道了這件事,說,你既是為我報仇,我必須和你一起去自首。
後來呢?
後來公安局一看是G先生來了,都驚呆了。杭州誰不認識G先生?
您被宣布無罪釋放了?
不光宣判無罪,公安局的人還說,你應該把他的鼻子割掉,為什麼只知道割耳朵?還說要求G先生畫一幅畫。誰給他們畫呀。
再後來,那被割了耳朵的人據說給送去勞改了。
閔先生的故事是發生在中國「文革」後期。「文革」時,公、檢、法①已被「砸爛」,執行公務者多是臨時機構,且存有派性。因此,閔更燦的結局便也成了幸運的偶然。
晚飯結束時,閔先生再次提到請吃海鮮的事,還告訴我們他在家裡只聽中國歌,我想起他汽車裡的CD也都是中國歌曲。但我還是從現有的印象中看出了閔先生骨子裡的韓國性格:進攻的,性急的,好打抱不平的。他那講到興奮之處扭動著肩膀的樣子,還使我忽然想起在一本研究韓國國民的書中讀到過,韓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常說這麼一句話,叫做「肩膀颳起神風」。意指一個人興奮時舞動雙臂和肩膀的樣子。這無疑是一個充滿感性煽動力的身體動態,同時也是對韓國人某種外露性格的形象比喻。中國漢族男性是不會用肩膀來表達興奮的情感的,中國男性的肩膀大多時候是靜態的、平穩的——即使面對著一件讓他激奮不已的事。
據說,韓國的「肩膀颳起神風」已被上升為一種精神,一種名為「辛巴辣慕」的精神,我想這精神大約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這樣的狀態有關吧。
今天,看上去有著中國風度的閔先生最終還是個地道的韓國人,他的激情和他的動態,都使我越發鮮明地感受到這一點。
①公、檢、法是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簡稱。 早晨醒來有些不舒服。這種不舒服來自某種心理。我睜開眼盯著朦朧中的屋頂,心想房間怎麼這樣高啊。也才找到了不舒服的原因:昨晚我是睡在了有 溫突 的房間。
溫突 就是熱地鋪,這是韓國傳統臥房形式,至今有些飯店仍然設有一些帶 溫突 的客房,通常價錢要高於普通標準間。當然,今天的 溫突 早已不是靠燒柴取暖,它是電熱式,由房間的中央空調控制,地面溫度可自由調節。韓國人特別喜愛有 溫突 的睡房,我們這套房子裡也有一間 溫突 房,便是我占有的這間。昨晚分配房間時,向陽的帶一張大床的主臥自然屬於父親;雪子堅持請我睡這間朝北的 溫突 房;她自己選擇了客廳的大沙發。她說她喜歡在豁亮的房間睡覺,午睡時人讓太陽明亮地照著,會睡得很舒暢 也算是一種奇特習慣吧。
我接受了雪子的好意,走進 溫突 房,光腳感受著微溫的地面。這地面略帶彈性,由一種絕緣的複合材料鋪就。5月中旬的奧克貝利,早、晚溫差大,中午悶熱,可穿短裙;晚上在戶外就要加一件羊絨衫了。在春風尚寒的晚上,光腳踩在臥房暖融融的地面上,的確很愜意。後來雪子從壁櫥里搬出寢具幫我在 溫突 上鋪好,我蓋上散發著乾淨棉布清香的薄被,開始了第一個 溫突 之夜。
早晨醒來所以感覺不適,可能在意識里總覺得是睡在了地上。我對天亮的感知也不是從窗戶上,而是從門fèng底下she進來的光亮上。我的降低了的視線使我側身即可看見門與地面的空隙。當我從地鋪上坐起來,滾爬著穿衣服時,還有一種不安定的、被趕出家門的狼狽感。如果我把這感覺講給韓國人,他們一定會覺得荒唐可笑。和床相比,地面雖更為牢靠、穩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中的多數最終還是睡到有高度的床上去了。當我們逐漸習慣了在床上接受臥室的高度,有一天忽然把身體降至地面看天花板時,可能會發現自己既渺小又無所適從。其實,這純粹是民族習慣的問題;或者,人類慢慢 進化 到床上,也說不定是一種退化呢。
每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固執的習慣。前幾天我和雪子在街邊一個流動貨車上買烤魷魚,就發現這輛輕型貨車也被改造成了溫突式的售貨小屋。一位面相厚道的老闆娘盤腿坐在一隻煤氣爐前邊烤邊賣,她靈活自如、前後左右地滑動著自己,收錢、取貨、打招呼 宛若中國北方那些常年在炕上活動著的農村婦女。
地面對韓國婦女總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比方同是面向大地的勞作,韓國婦女和中國婦女在體態上就有不同:中國婦女的彎腰一般是含胸底頭的彎腰,從側面看更像半弧形;韓國婦女的彎腰勞作除了腰彎下去,胸和頸部還呈現出向前撲的姿勢。這種彎腰且 前撲 的姿態,就顯出她們一種對大地的更加親近和投入。又仿佛,她們整天盤腿於 溫突 之上, 溫突 減輕了她們下肢的活動量,她們的腰和手臂動作起來幅度和靈活度就格外大。這種形體特徵在50歲以上的韓國勞動婦女中比較普遍。漢城教育文化飯店我們樓層的一位上了年歲的服務員就是以這種前探的姿勢,敏捷地小跑著聽候客人的吩咐。這姿態使她們的目光必然是低垂的,對正在履行的職則也顯得更為虔敬。年輕一代的韓國女性身上已沒有這種痕跡。 元京子館長是奧克貝利的常客,今天雖然天氣悶熱,但她還是興致勃勃地帶我們熟悉奧克貝利的環境。在韓國的城市裡,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差不多都有雕塑,這也許是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和審美追求的具體體現吧。奧克貝利也有一片雕塑園,建在別墅區的一個小山丘上。園中展示著一些青銅的、大理石的和不鏽鋼的雕塑作品。這些雕塑總體水平不高,一些女人體多從歐洲雕塑中模仿而來。但有一組作品還是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在一塊修剪整齊的糙坪上,散放著一片沖天撅起的屁股——臀部。走近了才看出每一件「屁股」都是由兩塊圓石對接而成。我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構思,只是那些「屁股」和開闊的糙地、四周的群山相比,比例上顯得過於小巧了,如果換一些體積更加碩大的圓石,那麼對人的視覺就能產生更具震撼力的效果。想到前些年我在散文《河之女》中描寫過的,中國拒馬河灘上那些一望無垠的大「屁股」(石頭),這裡的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父親和元館長還是輪流坐在那些「屁股」上拍照。有些上了年紀的人玩起來比年輕人更加天真。
坐在樹下休息的時候元館長和我談起老人的話題。她有一個觀點:年紀大了要少買東西多旅行。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不買;可去可不去的地方,要去。我基本同意她的觀點,補充說,實施這觀點還需兩個前提:第一身體好;第二經濟條件允許。這兩條元館長夫婦無疑都是具備的,所以他們的生活讓很多人羨慕。其實,他們的讓人羨慕之處還不在於可以自由旅行,而在於最近元館長的丈夫郭先生蓋起了一幢7層公寓樓。
元館長和郭先生都出身富裕家庭,他們的婚姻雖是經人介紹,但婚後一直幸福。看60年代他們的結婚照片,是可以用「郎才女貌」來形容。用郭先生自己的話說:「50年代,韓國人生活還很困難的時候,我就有了自己的纖維公司,我手下管理的人,光幹部(郭先生也用了「幹部」一詞)就有60多位。那時候汽車還不發達,我有兩輛,元館長有一輛……」的確,在上世紀50年代,韓國人生活水準普遍低下的條件下,一個年輕的公司老闆擁有兩輛汽車,當然是很顯赫的。生活發展到了21世紀,郭先生和元館長事業有成,兒孫滿堂。他們卻賣了公司,把興趣投入到不計報酬的社會文化福利事業上,在漢城市區一個好地段買下一塊地皮,蓋起一棟7層的小公寓樓。除去部分出租外,他們的願望是把已經成家的三個子女邀回來同住,每一家住在不同的樓層,加上郭先生90多歲的老母,郭先生一家真要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了。
我對元館長說,孩子們搬回來住父母提供的新房,一定會高興的。
元館長卻說,開始他們還猶豫呢,都說和父母住在一個樓里多拘束啊——你看,我們準備好了房子,還得求他們來住。
我說,這也是他們撒嬌的一種表現吧。
元館長說,是吧。其實說到底他們還是願意和我們一塊兒住,這樣互相照顧起來也方便。記得兒子搬過來之後給我打電話說:這樣每天見面太沒意思了,咱們最好一個月見一次面。我說好啊,我也不願意老看見你們。誰知放下電話沒一個小時,兒子就來敲門了,他有事急著出門,媳婦又沒在家,要求在我這裡吃飯。
在韓國,像元館長家這樣四代同住一棟樓的家庭很少見。元館長夫婦努力成就的這種居住格局是真正令人羨慕的,這種局面的實現,除了血緣那強有力的感召,也需要有協調家庭關係的智慧。作為那棟樓房的女主人,元館長是富有這種智慧的。我們去過元館長的新樓和新家,還應邀看了住在不同樓層的他們的子女的家。從目前的狀況看,元館長夫婦給予子女乃至孫輩的關照,比子女給予他們的關照更多一些。
因為話題涉及到老人,元館長還向我介紹說,韓國的養老制度基本令人滿意,全體國民,60歲以上者,政府每人每月發30000元零用錢(相當180元人民幣)。此外,整個社會對老人也是重視的,比方一些皮薩餅店就有一種優惠營銷法。這裡是年輕人喜歡的地方,但如果你帶老人來,就會享受打折待遇,那折扣幅度據說很大,白送一般。意在鼓勵年輕人多陪老人出來。
當然,我也聽說過一些淒涼的故事:有一對生活困難、又不想為老人交養老院費用的年輕夫婦,有一天對母親說:「媽媽,我們帶您去濟州島旅遊吧。」兒子兒媳把老人帶去濟州島,就丟在那裡不管了。後來事情傳到社會上,一些老人最害怕聽見的就是兒女對他們說「媽媽,我們帶您去濟州島旅遊吧」。 在奧克貝利,通常是我負責做飯,雪子負責洗碗和打掃房間。雪子干起活兒來既快樂又不惜力氣。特別當她清潔地板時,我便從她身上再次窺見到朝鮮族女性在委身地面時的那種自如勁兒。那時你好像看不見她的腿在動作,只看見她舞動毛巾,全身好像是用兩條纖細卻有勁的胳膊帶動起來的,利落得如同小旋風一般。雪子洗碗也洗得很乾淨,被她洗過的碗、盤和刀叉們在餐具架上閃著光。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會做家務事有一個標準,就是看她(他)洗碗是否洗得乾淨。雪子的洗碗水平讓我相信她是很會做家務的。果然。雪子還會煎豆腐。煎五花肉和做湯,還是我更拿手。說到煎肉,我以為工具的稱手是很重要的。比方韓國的煎鍋就很好用,鍋底材料厚,當屬於捨得用 料 吧。凹凸的網紋設計也很便於肉類的均勻受熱。不僅是炊具,韓國的日用品也都具有結實、耐用的特點。我觀察他們的廚房用具、衛生間潔具,包括櫃櫥上的一隻拉手,都製作得沉實安穩,很容易讓我想到民俗村那些幾百年也住不壞的民居。一隻抽屜拉手其實真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職業道德以及對 標準 的嚴謹意識。我在漢城街上走路,眼前不時會出現一組救火用的應急水龍頭。多為三個一組,幾十公分高,直徑20公分粗細,頂部呈彎頭狀,材料是黃銅。這種水龍頭本來如同下水井蓋、路邊垃圾桶什麼的,屬於實用性的公共設施,我所以格外注意到它們,是因為它們的材料是那麼堅實可靠,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它們被擦拭得又是那麼光亮,使你會誤認為它們本是精美的雕塑:幾把正在演奏著的金色小號吧。閃閃發光而又神氣十足地矗立在那裡。我想,這便道上的水龍頭可以叫做一個城市的細節吧,這細節所蘊含的情趣是令人起敬的。吃飯了,我們就打開電視。雪子頻繁地換著頻道,有一個頻道正在播放海鮮製作,我說: 就這個吧。 好像就是仁川海邊的露天餐館,閔先生介紹過的月尾港一帶的海鮮吧,一個婦女正在為顧客表演冷拌生蟹。她先把剛從海里撈上來的活蟹剁成小塊,盛在大碗裡,澆上海鮮醬油、米酒,再輔以芝麻、辣醬之類,然後直接下手在碗裡翻騰著攪拌,最後直接用手抓起一小塊餵進顧客的嘴。從表情上看,餵人的人和被餵的人都有一種滿足感。但從衛生習慣上考慮,下手拌食物而且直接餵進人的嘴,看上去總有點彆扭。我問雪子生蟹為什麼一定要下手去拌?雪子說,這裡很有講究。韓國的冷拌菜一般都講究直接用手拌,韓國人認為手指本身是有味道、有溫度的,不同的手拌出來的菜有不同的味道。切生魚時則多由男性來切,因為生魚對溫度很敏感,過熱就會失去鮮味。而男性手的溫度是低於女性的。那麼,戴上薄手套不是更好嗎?又衛生又隔溫,我問雪子。她說戴上手套的手感覺是麻木的,切時心裡沒底,切出的魚片肯定不均勻。我明白了。有意思,中國的烹飪學問博大精深,可還沒聽說關於手指的溫度、氣味與菜餚的關係,倒是在國內見過合面用腳踩的,那是為了面的柔韌有勁和人的相對省力,與腳的氣味肯定無關。這樣想來,韓國的冷拌菜其實是融入了皮膚的暖意的。一隻人手究竟有多麼獨特的氣味可為菜餚增色,暫且放在一邊不說,單是這種講究的本身便是一種浪漫的文化了。這是一個感覺的民族,這個民族何以對音樂如此迷戀便也不難理解了。如果說手拌冷菜是詩意的,那麼餵人吃東西似乎是男權主義在韓國的遺風了。聽元館長說起過,從前的大戶人家,有威嚴的男人吃飯是要妻妾餵進嘴的,典型的是在吃 小包袱 時。 小包袱 實際就是芝麻葉包飯,一片小孩巴掌大的芝麻葉包一口米飯,再包進一點辣醬呀五花肉什麼的,四邊合攏,一個核桃大小的小包袱就成了。包袱取的是 包福 的諧音,所以,包袱包得越大,福氣也就越大。那些一心要討男主人歡心的女人爭相比賽著把手中的 包袱 包大,餵進男人的嘴。手巧的女人能夠包得大而不漏,這樣的女人得寵的機會便多。我們一邊議論著 包袱 ,一邊也在飯桌上實施芝麻葉包飯。雪子包了一個雞蛋般大的 包袱 餵進我的嘴,噎得我喘不過氣來。因為沒有咀嚼的空隙,我知道自己在滿臉亂動,那表情定是一種痛苦中的難看。雪子忍不住笑起來,一邊叫著 鐵老師,鐵老師 ,顯然希望父親響應她的笑。父親卻表情平靜,只顧對他碗中的肉湯細嚼慢咽。他這種假裝看不見周圍事物的狀態更是引人繼續發笑的由頭。雪子笑得更厲害了,筷子也被碰到地上。好不容易我才把 包袱 咽下去,騰出嘴來說,這種強迫性的被 餵 ,真可稱做優待的虐待啊,一個正常的人怎麼可以接受這種完全沒有自主權的進餐方式呢?飯後稍事休息,父親接著出去畫畫,雪子拎著畫具將父親送至他選好的地方,返回來和我一起去自助洗衣房洗衣。我喜歡這種自助別墅,喜歡它的家庭氣息和無人打擾。需換毛巾、被單時打電話即刻便有人送來,洗衣則要自己去洗衣房。此外,垃圾也要自己去倒。為此廚房設置了分類垃圾桶,食品垃圾和可回收物分放。有一天雪子不小心把剩菜倒進了可回收物的垃圾桶,這下可麻煩死了,她乾脆把那隻垃圾桶扣個底朝天,再從倒出的垃圾里一點點往外擇剩菜。我知道,韓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推廣垃圾分類成功的國家之一。中國講入鄉隨俗,我們入了這個 鄉 ,必須隨這裡的 俗 。對待垃圾我們必須認真。自助洗衣房在一樓,但我和雪子不知怎麼走到地下室去了。在走廊里問一個工人,這人非常熱情,從地下室把我們帶上一樓,送我們到洗衣房,又為我們詳細演示洗衣機和烘乾機的操作法,直到我們把衣服放入洗衣機,機器開始操作他才離開。我想,一方面這位員工的確訓練有素,另一方面,他們可能隨時都怕得罪客人。在韓國,旅遊業人士被投訴是非常嚴重的威脅,很可能為此丟掉飯碗。在我們的房間裡,就放著一些韓國旅遊觀光公社印製的遊客申訴卡。上書英、韓、日、中四種文字。中文名稱叫做 遊客申訴卡 ;日文名稱很有意思,叫做 觀光苦情申告 。我感覺這個 苦情申告 比中文的 遊客申訴卡 更具強烈的感情色彩,單看 苦情 二字,你馬上就會愁眉苦臉那麼一下子,姿容再做誇張,就接近 聲淚俱下了。這樣,即使你在卡上申訴的苦情不能立刻得到回覆,只因有了這麼一張善解人意的卡,蒙受了 苦情 的你的心情似乎也能得到一點安慰。不是麼?我和雪子暫無 苦情 可訴,我們洗好衣服去接父親回來。在夕陽西下的山坡上,一些戴著長長遮檐白頭巾的婦女正在糙坪上拔雜糙,是這裡雇用的附近村子的農民。她們那把身子 撲 在糙坡上的姿勢讓我感到有幾分親切。一個精瘦的穿藍色工作服的男性工人正在小路上擺弄一輛電瓶車,他見到父親後立刻停下活計向父親鞠躬致意,對我們則視而不見。我知道在韓國,男人一般是不向女人致意的,這不算什麼過錯,可我還是忍不住對雪子說,這個男人一定是幻想著在吃飯時被老婆餵 大包袱 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