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按說三位姑娘出嫁,時間安排得這麼緊也該露出些端倪才是,偏孫家給三個姑娘找的都不是什麼好人家,而且去了也不是做妻,而是做妾了,孫家愛惜名聲,就讓三位姑娘「暴斃」了,其實全都送出去了。

  錢姨娘很得孫老爺疼愛,本人也會經營,她察覺到不對,就想餵女兒爭取一二,但孫老爺是鐵了心了,錢姨娘只好兵行險著,想讓女兒和一個商戶之子成就好事,那樣也好過去做一個糟老頭子的妾。偏偏他們行事不周被發現了,錢姨娘當場被打死,三姑娘也很快被送走。

  三姑娘心裡一直恨著,想方設法找到了已經被發賣出來的親舅舅一家,再通過他們找到了被「嫁」出去的四姑娘和六姑娘,三個人聯合起來,這次都督府的事一鬧出來,她們也跟著跳出來了。

  黃師爺想到三位姑娘計劃中的事,不由的感嘆,果然聖人誠不欺我,寧得罪小人,莫得罪女子啊!

  任武昀就是再不管衙門裡的事,那也不代表他容許別人騎到他頭上來。任武昀第二天就跑去了衙門,帶著黃師爺在各個部門走了一遭,一圈下來,大部分官員這個月的俸祿就被罰了,上班遲到,早退,聊天,竟然還中途離場,全都罰!劉大人被罰得最狠,三個月的俸祿都沒了,理由是上班的時候胡思亂想,辦事效率低下,他處理一件公文的時間,黃師爺都處理了五份了。任武昀指著劉大人的鼻子道:「他不過是一個師爺,你還是同知呢,連一個師爺都比不上,那我還要你幹嘛?還不如就讓黃師爺當就好了。」

  劉同知敢怒不敢言。

  衙門裡的人都知道都督這是在找劉同知的麻煩,眾人也只好自認倒霉,他們不敢埋怨任武昀,卻不約而同的埋怨起劉同知來,你說好好的日子你不過,非要把這個瘟神招來幹什麼?

  接下來的日子,衙門裡的人充分體會了以前的日子是多麼的美好。

  任武昀既然已經答應黃師爺會好好的對待衙門裡的事,自然不會再推脫,他將事情分成兩份,一大早就去軍營處理軍務,中午回家吃一頓飯後就去衙門,將黃師爺批閱好的公文發下去,然後照著黃師爺說的發派任務。

  黃師爺是鐵了心的要弄好安徽的農業,這幾日看了不少的書和找了不少的老農請教,總算是有了些思路。

  安徽有許多的鹽鹼地,那部分糧食的收成非常的低,現在的人們也知道灌溉澆地,但成本太高了,雖然最後地是肥了,但前期的工作量太大,不是一般家庭能夠負擔得起的。可要是朝廷來做……黃師爺皺起眉頭,這事只怕在朝堂通不過。

  黃師爺將自己的為難之處告訴任武昀,任武昀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既然平民百姓負擔不起,不如就先考慮那些家境比較殷實的人家,先從他們身上下手,要真能改善土質,好歹明年秋天就有一大收成。」

  「那樣貧富差距豈不是更大?安徽落草為寇的窮人已經夠多,只怕富的人更富之後會吞併土地,那時只怕窮人更多。」那樣安徽就更加不穩定了。

  「那怎麼辦,總不能讓富人出錢幫窮人的地也給灌溉了吧?」

  黃師爺一愣,繼而想起這件事的可行性來。

  任武昀詫異的瞪眼,這也行?

  晚上回去就將這件事告訴魏清莛,告誡她道:「黃先生的那張嘴可厲害了,以後咱們得離他遠一點,別讓他賣了我們還給他數錢。當年暗五就給他糊弄過,生生的拍了自己五個巴掌,還得給他磕頭道謝。」

  魏清莛的關注點卻不是這個,好奇的問道:「你說黃師爺找到了鹽鹼地的治理方法了?」

  任武昀不在意的點頭,「是啊,是跟幾個老農那兒,還有幾本書裡頭找出來的,說是只要細心灌溉,再將水利安排好,將水排出來,再細細地耕種個五六年就會好轉不少。」

  魏清莛若有所思,她讀高中的時候地理也學過這些的,不過那些都是幾句話的事,純理論,和實踐何止相差千里。不過也許她也可以讓人試試。「我在徽州城附近買了一千畝的地,其中就有三百多畝是鹽鹼地,到時讓底下的管事去和黃師爺說說,讓他們也學學。」

  任武昀就咳了出來,瞪大了眼睛道:「你怎麼在徽州城買地?我們也不過呆個兩三年,與其在這兒買,還不如回京城附近買,就是在江南買也好啊。」

  魏清莛不在意的道:「你以為徽州城都是鹽鹼地啊,那不過是一部分罷了,安徽和江蘇曾有米倉的稱呼,就是因為大部分的地還是很肥沃的,我特意讓人去買那些鹽鹼地也不過是為了試驗罷了,你既然到這兒做了父母官,那就要為他們負責,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年,但人生能有幾個幾年?總要有所作為才是。」

  任武昀已經不是第一次在魏清莛這裡聽到這樣的話了,他若有所思。

  魏清莛就繼續道:「安徽的鹽鹼地多數都是平民在耕種,大部分肥沃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和那些有錢的商戶手中,普通百姓也只有一部分富戶才有,要讓他們出錢治理鹽鹼地很難。」

  都知道鹽鹼地難耕種,這麼多年來,有能力的人都有意識的收購那些肥沃的土地,然後出手鹽鹼地。貧窮的人漸漸的將手中的地換成鹽鹼地,多年下來,安徽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怪圈,富裕的人有很多肥沃的土地,而貧窮的人手握著大部分的鹽鹼地,所以富的人越富,窮的人越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