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亞菲心疼地輕輕摸了摸他的傷處,意外地認出來人,不覺訝然道:“唐小姐,你這個表妹是真是假?”
八哥笑了起來,伸臂攬過唐小姐來,一副親密的樣子,說:“表妹是假的,女朋友是真的。為這個不知道吃了我多少乾醋呢。現在好了,一切都已經過去,我們都可以恢復過去的生活了。”
黎帆看看亞菲,正待說話。不料亞菲搶先開口說:“你最好去醫院看望樊小姐。她受傷不輕,險些丟了性命。人家一個千嬌百媚的女子,為了查明父親的死因,跟你纏綿那麼久,總得對人家有個交待吧?”
黎帆一愣,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眼看著亞菲轉身離去,八哥不禁啞然失笑,在他的耳邊低聲說:“兄弟,你的清白雖然找回來了,但未婚妻卻丟了。幸好,老天還是給你機會的。唉!也算是艷福不淺啊。左手亞菲,右手樊小雲,夠你喝一壺的。咱們雖然是老同學,老朋友,但是,我幫不上你的忙了。”
(八)
李、范兩個家族圍繞著李宅密室所進行的一系列違法案件,很快就水落石出了。一切大致都在黎帆所知曉的範圍內。這宗涉及兩個家族世怨血仇,綿延數百年之久的爭鬥,終於在20世紀末的年份里,得到全部的清算。
資料里所記載的李家先祖李默庵,明天啟年間,在吳陵縣令任上曾經參劾過當權太監魏忠賢貪污不法,並牽連累及了趁丁憂在家之便,替閹黨藏匿江南鹽道稅銀贓款的本地宦紳范某人。被閹黨反誣入獄,險些喪命。囚獄數年後,天啟帝駕崩,崇禎帝即位,誅殺閹黨,恢復了李默庵的職位,並攫升為江南道監察御史。吳陵范某則因為受閹黨牽連,而舉家逃亡,易姓為樊出塞投金。後來,范氏族人為清兵嚮導,屢次攻入關內,助紂為虐。
第341節:第十一章生死終結
十幾年後,明朝覆亡,李默庵正在吳陵城中致仕養老,范某人隨多鐸興兵南下,兵鋒直抵吳陵。他自恃本地土著,對地理環境了如指掌,爭為先遣引兵攻城。不料,李默庵親冒矢石協助守城,攻守激烈時,一炮擊斃了城下督戰的范某人。范某之子悲慟欲絕,奮力登城攻陷吳陵,李氏自默庵以下,幾乎全數被屠戮殆盡,只有一個幼子逃脫了厄運。
天下局勢大定後,范氏重新在吳陵立業,恢復本姓。而李氏遺孤為免遭禍,改姓為黎,刻苦攻讀詩書。康熙年間,得中三甲,入翰林,後外放江南,做到巡撫要職,退職後,在吳陵擇地安家。又兩代後,家風綿延,累出名宦,在乾隆年間,複姓為李。至此,李、范兩家在吳陵勢均力敵,開始了互相傾軋的歷史。
百餘年後,洪楊亂起,本已漸趨式微的范氏後人誤判形勢,暗中投了太平軍,裡應外合獻城成功,一場屠掠又起。李氏家族十去七八,剩餘子弟逃得性命後,加入李鴻章的淮軍,清剿征戰。又數年後,收復吳陵,復戮范氏。自此,范氏家族殘餘改姓為樊,潛在鄉間杳無訊息。李氏重振家業,勢力在吳陵如日中天。
數十年後,樊氏以富商身份重歸吳陵,雖然廣有錢財,但已不復當年的威風了。辛亥年後,返家後不再懼怕附賊的罪名,重新恢復了祖姓,倚仗財力,大有東山再起之勢。抗戰前夕,李、范兩家都想趁著這個時局動盪的機會再度毀滅對方。本來,范家先走一步,重金聘請了外縣的自衛團。準備借著吳陵城中空虛時,夜屠李宅。不料,長房兒媳董雪君與李三少爺早有私通,泄漏了這個消息。李家索性先下手為強,先期一天將只有害人之意卻喪失了防人之心的范家屠沒。只剩下范應初應叔一人出逃在外。
後來抗戰爆發,日本人占領吳陵,這段往事也就被更加重大的歷史事件掩蓋殆盡,不復為世人所知了。1949年之後,李、范兩家子弟飄零海外,各有發展,但都念念不忘重振祖業,找尋那些傳說中引發血仇的財寶。80年代末,就逐步回歸大陸,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最終,他們在李宅密室里折戟沉沙,功虧一簣。
黎帆坐在報社自己的辦公室里,聽著以省公安廳刑偵處高級警員身份的八哥娓娓細談,介紹了整個事件的由來曲折,嘆了口氣,說:“可惜,白白死了那麼些人。不過,剩下的那些寶藏還在嗎?”
八哥笑了笑,說:“范家祖祠的找到了,隱藏在朱家鎮後山祠堂外側的懸崖峭壁里。是個天然的山洞,外面偽裝了,再砌了一座祠堂阻攔住探訪者的去路,實在是萬無一失了。不使用大功率的金屬探測器,根本沒辦法找。不過,這份財富實在不算小數目,銀子除外,更多的是黃金和珠寶玉石,專家初步估算了一下,按照國際通行價格,至少值億萬美金。難怪,他們這樣膽大妄為了。可是董雪君那份遺書上說,財寶當年分為四份藏匿,一份被李三少爺得悉了下落,一份在祖祠。其餘兩份,看來已經被動用了。”
第342節:第十一章生死終結
黎帆說:“范氏兩次幾乎覆亡,是依靠這兩筆財富重新起家興旺的。”
八哥坐下來,點起根煙,說:“李家那個老頭,被警方解救出來之後,死活不肯透露真相,裝聾作啞。現在,把他的老底子一鍋端了,自然就撬開了他的嘴巴。這老人家果然是李三少爺生前的心腹隨從,是李姓的旁門散支,自幼就跟在李三少爺的身邊,鞍前馬後地效勞。不錯,范家在溱南鎮藏了財,但是,這裡是黃金水道,太過熱鬧,一直沒法子下手。直到1949年初,解放軍渡過淮河南下,駐守的國民黨軍棄守了吳陵一線,渡江走了,這裡成為真空地帶。李三少爺帶著他的手下,假冒土匪占領鎮子,可惜子彈沒長眼睛,一下子把他給打死了。這夥人是他多年的黨羽,又興沖沖奔著銀子而來,一下子希望破滅,就此喪心病狂,在鎮子裡殺了個血流成河。後來,他們帶了劫掠來的錢財呼嘯散去,只有這位老先生心念故主,又牽掛著這筆財富,夥同了少數幾個人留了下來,冒充附近鄉里的學徒和僱工。再往後,溱南鎮的鬧鬼事件,也是他們一手炮製的傑作,弄得這裡陰氣沖天,令人聞之色變,好端端的繁華集鎮,成為蘆葦盪里被人遺忘了的荒村野地了。”
八哥笑了起來,伸臂攬過唐小姐來,一副親密的樣子,說:“表妹是假的,女朋友是真的。為這個不知道吃了我多少乾醋呢。現在好了,一切都已經過去,我們都可以恢復過去的生活了。”
黎帆看看亞菲,正待說話。不料亞菲搶先開口說:“你最好去醫院看望樊小姐。她受傷不輕,險些丟了性命。人家一個千嬌百媚的女子,為了查明父親的死因,跟你纏綿那麼久,總得對人家有個交待吧?”
黎帆一愣,不知道她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眼看著亞菲轉身離去,八哥不禁啞然失笑,在他的耳邊低聲說:“兄弟,你的清白雖然找回來了,但未婚妻卻丟了。幸好,老天還是給你機會的。唉!也算是艷福不淺啊。左手亞菲,右手樊小雲,夠你喝一壺的。咱們雖然是老同學,老朋友,但是,我幫不上你的忙了。”
(八)
李、范兩個家族圍繞著李宅密室所進行的一系列違法案件,很快就水落石出了。一切大致都在黎帆所知曉的範圍內。這宗涉及兩個家族世怨血仇,綿延數百年之久的爭鬥,終於在20世紀末的年份里,得到全部的清算。
資料里所記載的李家先祖李默庵,明天啟年間,在吳陵縣令任上曾經參劾過當權太監魏忠賢貪污不法,並牽連累及了趁丁憂在家之便,替閹黨藏匿江南鹽道稅銀贓款的本地宦紳范某人。被閹黨反誣入獄,險些喪命。囚獄數年後,天啟帝駕崩,崇禎帝即位,誅殺閹黨,恢復了李默庵的職位,並攫升為江南道監察御史。吳陵范某則因為受閹黨牽連,而舉家逃亡,易姓為樊出塞投金。後來,范氏族人為清兵嚮導,屢次攻入關內,助紂為虐。
第341節:第十一章生死終結
十幾年後,明朝覆亡,李默庵正在吳陵城中致仕養老,范某人隨多鐸興兵南下,兵鋒直抵吳陵。他自恃本地土著,對地理環境了如指掌,爭為先遣引兵攻城。不料,李默庵親冒矢石協助守城,攻守激烈時,一炮擊斃了城下督戰的范某人。范某之子悲慟欲絕,奮力登城攻陷吳陵,李氏自默庵以下,幾乎全數被屠戮殆盡,只有一個幼子逃脫了厄運。
天下局勢大定後,范氏重新在吳陵立業,恢復本姓。而李氏遺孤為免遭禍,改姓為黎,刻苦攻讀詩書。康熙年間,得中三甲,入翰林,後外放江南,做到巡撫要職,退職後,在吳陵擇地安家。又兩代後,家風綿延,累出名宦,在乾隆年間,複姓為李。至此,李、范兩家在吳陵勢均力敵,開始了互相傾軋的歷史。
百餘年後,洪楊亂起,本已漸趨式微的范氏後人誤判形勢,暗中投了太平軍,裡應外合獻城成功,一場屠掠又起。李氏家族十去七八,剩餘子弟逃得性命後,加入李鴻章的淮軍,清剿征戰。又數年後,收復吳陵,復戮范氏。自此,范氏家族殘餘改姓為樊,潛在鄉間杳無訊息。李氏重振家業,勢力在吳陵如日中天。
數十年後,樊氏以富商身份重歸吳陵,雖然廣有錢財,但已不復當年的威風了。辛亥年後,返家後不再懼怕附賊的罪名,重新恢復了祖姓,倚仗財力,大有東山再起之勢。抗戰前夕,李、范兩家都想趁著這個時局動盪的機會再度毀滅對方。本來,范家先走一步,重金聘請了外縣的自衛團。準備借著吳陵城中空虛時,夜屠李宅。不料,長房兒媳董雪君與李三少爺早有私通,泄漏了這個消息。李家索性先下手為強,先期一天將只有害人之意卻喪失了防人之心的范家屠沒。只剩下范應初應叔一人出逃在外。
後來抗戰爆發,日本人占領吳陵,這段往事也就被更加重大的歷史事件掩蓋殆盡,不復為世人所知了。1949年之後,李、范兩家子弟飄零海外,各有發展,但都念念不忘重振祖業,找尋那些傳說中引發血仇的財寶。80年代末,就逐步回歸大陸,開始了新一輪的角逐。最終,他們在李宅密室里折戟沉沙,功虧一簣。
黎帆坐在報社自己的辦公室里,聽著以省公安廳刑偵處高級警員身份的八哥娓娓細談,介紹了整個事件的由來曲折,嘆了口氣,說:“可惜,白白死了那麼些人。不過,剩下的那些寶藏還在嗎?”
八哥笑了笑,說:“范家祖祠的找到了,隱藏在朱家鎮後山祠堂外側的懸崖峭壁里。是個天然的山洞,外面偽裝了,再砌了一座祠堂阻攔住探訪者的去路,實在是萬無一失了。不使用大功率的金屬探測器,根本沒辦法找。不過,這份財富實在不算小數目,銀子除外,更多的是黃金和珠寶玉石,專家初步估算了一下,按照國際通行價格,至少值億萬美金。難怪,他們這樣膽大妄為了。可是董雪君那份遺書上說,財寶當年分為四份藏匿,一份被李三少爺得悉了下落,一份在祖祠。其餘兩份,看來已經被動用了。”
第342節:第十一章生死終結
黎帆說:“范氏兩次幾乎覆亡,是依靠這兩筆財富重新起家興旺的。”
八哥坐下來,點起根煙,說:“李家那個老頭,被警方解救出來之後,死活不肯透露真相,裝聾作啞。現在,把他的老底子一鍋端了,自然就撬開了他的嘴巴。這老人家果然是李三少爺生前的心腹隨從,是李姓的旁門散支,自幼就跟在李三少爺的身邊,鞍前馬後地效勞。不錯,范家在溱南鎮藏了財,但是,這裡是黃金水道,太過熱鬧,一直沒法子下手。直到1949年初,解放軍渡過淮河南下,駐守的國民黨軍棄守了吳陵一線,渡江走了,這裡成為真空地帶。李三少爺帶著他的手下,假冒土匪占領鎮子,可惜子彈沒長眼睛,一下子把他給打死了。這夥人是他多年的黨羽,又興沖沖奔著銀子而來,一下子希望破滅,就此喪心病狂,在鎮子裡殺了個血流成河。後來,他們帶了劫掠來的錢財呼嘯散去,只有這位老先生心念故主,又牽掛著這筆財富,夥同了少數幾個人留了下來,冒充附近鄉里的學徒和僱工。再往後,溱南鎮的鬧鬼事件,也是他們一手炮製的傑作,弄得這裡陰氣沖天,令人聞之色變,好端端的繁華集鎮,成為蘆葦盪里被人遺忘了的荒村野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