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黎帆從她手裡接過這玩意兒來,有點沮喪地垂下眼瞼,聽天由命般說:“知道就知道了,我現在就是這模樣,總不成死在他們手裡吧?我告訴你,還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直接去公安局自首,說出自己知道的一切。李櫓之死,也並沒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我是兇手吧?他們也得去查。這叫做魚死網破,大家都豁出去了。誰怕誰?”
第313節:第十章意亂情迷
亞菲默然半晌,再次勸說道:“還是走吧,找個偏僻的地方住上幾年,他們折騰不下去了,你再回來。”
黎帆堅決地搖頭拒絕了。亞菲霎時間淚水盈眶,嗓音淒涼地說:“我,我作出了這樣的努力,難道,你就不理解、體諒我,聽我一次嗎?”
黎帆咬咬牙,說:“算了吧,我們既然已經分手,你也嫁給了范黎,咱們之間分得清清楚楚,何必這樣糾纏不清呢?我,黎帆,不是個和別人老婆弄得不清不楚的人。”
亞菲驀然起身,甩手清脆地打了他一記耳光,掉頭便走了。黎帆站在門口,沒有追趕,也沒有言語,帶著幾分憂鬱望著她的背影在剛剛降臨的夜幕中姍姍離去。好一陣後,才嘆了口氣,喃喃自語說:“我的心思,你們都明白不了。一切,都走著瞧吧。”
與亞菲不歡而散後的次日,黎帆悄然收拾了行囊,離開了樊家書坊。臨行之際,他將板壁上那幅基本上填充完畢的藍圖取下來,對摺成巴掌大小一塊,塞在自己上衣內兜里。他提起筆來,在臨窗小桌上,用樊先生生前遺留下筆墨,在一張泛黃的舊報紙上寫道:悟緣見三生,亂世血濺痕,誰料生死事,俱在冥冥中。寫完之後,他顧盼自賞一番,取過鎮紙來,將它壓覆得平整,將包囊扛在肩頭,揚長自去了。至於這一幅字,是寫來用以自勉,還是留給樊小雲或是其他什麼人的,除了他自己外,誰也不知道。
又三天後,黎帆登門,拜訪了伯祖父李純中。李翁見了他,神態正常,沒有查問他這些天的行蹤,吩咐身邊人沏茶,滿臉的慈祥笑意。黎帆坐下來,想了想,告訴他自己近日來閉門面壁,稍有所得,所以到老爺子這裡來驗證驗證。
李翁點點頭,請他一一道來。黎帆便依據那幅藍圖的內容,講了自己的新發現。
首先,是李家和范家世仇結怨的詳細由來。這一點,雖然不曾親口聽長輩講過,但大致可以從坊間搜集到的默庵先生劾魏忠賢文中可以看出端倪來。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先祖默庵公平生所結的只有魏閹奸惡這個巨仇,也只有這樣的仇怨,才能使他名揚天下,成為李氏家族的驕傲。但是得罪閹黨的下場是危險的。他本人為此被逮入獄,險些丟了性命。魏忠賢倒台死後,他的危險消除了,不但倖免於死,而且還屢有升遷。後來遭逢國勢劇變,明朝覆亡,終於做了殉國的英烈。李、范兩家的仇怨,大約就是在這段年份里。那麼,是怎樣的仇恨才足以導致子孫後代綿延不絕地相互殘殺呢?事情還得轉回到參劾魏忠賢的事情上來。細細翻閱劾章內容,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就是劾文居然有兩種版本。彼此大致仿佛,細微的差別在於一種版本里,刪去了一行字。而黎帆先從圖書館和樊家書坊得到的都是這一版本。後來,因為坐困樊家書坊內,他無意中從一本康熙早期的版本中讀到了這些被刪除的內容:
第314節:第十章意亂情迷
閹賊走犬范某,假稱疾隱家之便,助貯魏閹銀兩不計其數,實為江南鹽稅未及轉運京師之賄金。
至於這一行字為何被康熙之後的版本刪去,所有的資料都沒有顯示其中的隱情。也許,范氏先祖就是那個閹黨中人,曾經幫助魏忠賢藏匿過受賄錢財。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指明,但是李氏和范氏結仇,決不會是細微小事構成的。聯想到民國時期李三少爺對范家那一次驚世駭俗的滅族之舉,再望李氏家族在清兵入關時那一次慘烈的滅族之禍。兩宗事件隔著三百年的事關,遙遙相對。滅族對滅族,這中間已大有玄機可探了。也許,當年李氏蒙難就有范氏先人的功勞。從此之後,李、范兩家勢不兩立,一方得勢後,必是逼殺對手。落敗的一方往往會改名易姓。李、黎,范、樊,就是這種危急情形的證明。
說到這裡,黎帆收住口,望著凝神傾聽的李翁,說:“我的猜測,有些地方不很嚴謹,但苦於條件限制,只能這樣了。伯祖是歷經世故的老人,對於李、范兩家結怨的根源,一定比我清楚,還望賜教。”
李翁笑道:“不錯,不錯,年輕人會動腦子,又學識淵博,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是李、范兩家後輩子弟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哈哈,他們真的是看走眼了。你說的這個問題,我幼時聽長輩提過,怨仇結在默庵老祖宗身上,但是原因並不太明白。你這樣引經據典地一解釋,就全部算是水落石出了。那年頭,大概只有這種事才會結下這樣的深仇大恨,才會累積數百年而不能化解。唉!真是造化弄人。造孽呀!錢財這東西,又攀扯上魏忠賢這樣的巨奸大惡,不害人才怪。”
黎帆聽他如此說,心中有了幾分底數,喝了口淡淡的茶水,冷不丁問道:“李、范兩家長者都已現身吳陵了。你們想在這裡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嗎?”
李翁臉色微變,說:“湊巧而已。也有可能是他見我回來了,不甘寂寞,也跟著回吳陵來亮相。我才懶得理他。不瞞你說,我正在辦理收回祖宅的相關手續。用美金買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讓李家在吳陵有個根。到時候,你可以住在李宅那幢洋樓內。有興趣吧?和你那位三叔祖在夢中相會,可是件有意思的事。”
第313節:第十章意亂情迷
亞菲默然半晌,再次勸說道:“還是走吧,找個偏僻的地方住上幾年,他們折騰不下去了,你再回來。”
黎帆堅決地搖頭拒絕了。亞菲霎時間淚水盈眶,嗓音淒涼地說:“我,我作出了這樣的努力,難道,你就不理解、體諒我,聽我一次嗎?”
黎帆咬咬牙,說:“算了吧,我們既然已經分手,你也嫁給了范黎,咱們之間分得清清楚楚,何必這樣糾纏不清呢?我,黎帆,不是個和別人老婆弄得不清不楚的人。”
亞菲驀然起身,甩手清脆地打了他一記耳光,掉頭便走了。黎帆站在門口,沒有追趕,也沒有言語,帶著幾分憂鬱望著她的背影在剛剛降臨的夜幕中姍姍離去。好一陣後,才嘆了口氣,喃喃自語說:“我的心思,你們都明白不了。一切,都走著瞧吧。”
與亞菲不歡而散後的次日,黎帆悄然收拾了行囊,離開了樊家書坊。臨行之際,他將板壁上那幅基本上填充完畢的藍圖取下來,對摺成巴掌大小一塊,塞在自己上衣內兜里。他提起筆來,在臨窗小桌上,用樊先生生前遺留下筆墨,在一張泛黃的舊報紙上寫道:悟緣見三生,亂世血濺痕,誰料生死事,俱在冥冥中。寫完之後,他顧盼自賞一番,取過鎮紙來,將它壓覆得平整,將包囊扛在肩頭,揚長自去了。至於這一幅字,是寫來用以自勉,還是留給樊小雲或是其他什麼人的,除了他自己外,誰也不知道。
又三天後,黎帆登門,拜訪了伯祖父李純中。李翁見了他,神態正常,沒有查問他這些天的行蹤,吩咐身邊人沏茶,滿臉的慈祥笑意。黎帆坐下來,想了想,告訴他自己近日來閉門面壁,稍有所得,所以到老爺子這裡來驗證驗證。
李翁點點頭,請他一一道來。黎帆便依據那幅藍圖的內容,講了自己的新發現。
首先,是李家和范家世仇結怨的詳細由來。這一點,雖然不曾親口聽長輩講過,但大致可以從坊間搜集到的默庵先生劾魏忠賢文中可以看出端倪來。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先祖默庵公平生所結的只有魏閹奸惡這個巨仇,也只有這樣的仇怨,才能使他名揚天下,成為李氏家族的驕傲。但是得罪閹黨的下場是危險的。他本人為此被逮入獄,險些丟了性命。魏忠賢倒台死後,他的危險消除了,不但倖免於死,而且還屢有升遷。後來遭逢國勢劇變,明朝覆亡,終於做了殉國的英烈。李、范兩家的仇怨,大約就是在這段年份里。那麼,是怎樣的仇恨才足以導致子孫後代綿延不絕地相互殘殺呢?事情還得轉回到參劾魏忠賢的事情上來。細細翻閱劾章內容,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那就是劾文居然有兩種版本。彼此大致仿佛,細微的差別在於一種版本里,刪去了一行字。而黎帆先從圖書館和樊家書坊得到的都是這一版本。後來,因為坐困樊家書坊內,他無意中從一本康熙早期的版本中讀到了這些被刪除的內容:
第314節:第十章意亂情迷
閹賊走犬范某,假稱疾隱家之便,助貯魏閹銀兩不計其數,實為江南鹽稅未及轉運京師之賄金。
至於這一行字為何被康熙之後的版本刪去,所有的資料都沒有顯示其中的隱情。也許,范氏先祖就是那個閹黨中人,曾經幫助魏忠賢藏匿過受賄錢財。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指明,但是李氏和范氏結仇,決不會是細微小事構成的。聯想到民國時期李三少爺對范家那一次驚世駭俗的滅族之舉,再望李氏家族在清兵入關時那一次慘烈的滅族之禍。兩宗事件隔著三百年的事關,遙遙相對。滅族對滅族,這中間已大有玄機可探了。也許,當年李氏蒙難就有范氏先人的功勞。從此之後,李、范兩家勢不兩立,一方得勢後,必是逼殺對手。落敗的一方往往會改名易姓。李、黎,范、樊,就是這種危急情形的證明。
說到這裡,黎帆收住口,望著凝神傾聽的李翁,說:“我的猜測,有些地方不很嚴謹,但苦於條件限制,只能這樣了。伯祖是歷經世故的老人,對於李、范兩家結怨的根源,一定比我清楚,還望賜教。”
李翁笑道:“不錯,不錯,年輕人會動腦子,又學識淵博,我真的沒有看錯人,你是李、范兩家後輩子弟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哈哈,他們真的是看走眼了。你說的這個問題,我幼時聽長輩提過,怨仇結在默庵老祖宗身上,但是原因並不太明白。你這樣引經據典地一解釋,就全部算是水落石出了。那年頭,大概只有這種事才會結下這樣的深仇大恨,才會累積數百年而不能化解。唉!真是造化弄人。造孽呀!錢財這東西,又攀扯上魏忠賢這樣的巨奸大惡,不害人才怪。”
黎帆聽他如此說,心中有了幾分底數,喝了口淡淡的茶水,冷不丁問道:“李、范兩家長者都已現身吳陵了。你們想在這裡做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嗎?”
李翁臉色微變,說:“湊巧而已。也有可能是他見我回來了,不甘寂寞,也跟著回吳陵來亮相。我才懶得理他。不瞞你說,我正在辦理收回祖宅的相關手續。用美金買回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讓李家在吳陵有個根。到時候,你可以住在李宅那幢洋樓內。有興趣吧?和你那位三叔祖在夢中相會,可是件有意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