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田島知道昌子出生在熊狸頻頻出沒的東北山村。在十九歲赴東京之前,一直都在家鄉生活,當然可能懂得如何在山中設下捕獸的餡餅。而且憑她的聰明程度,想要將之改造成一組殺人的陷阱並非不可能之事。
或許昌子真的殺了久松。
然而,陷阱又是如何裝設的呢?
是假借小石頭跑進鞋內,趁著蹲下之際設好的嗎?應該不可能,因為蹲下來的時間只有兩、三分鐘,不可能夠用來裝設一組殺人用的陷阱。
陷阱是事先就設好的。
田島當天十點跟昌子在新宿碰頭,只要昌子早點起床,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前往三角山裝設陷阱,或許她也順便將路標的指示弄反。
當田島走過時,既無刺刀飛來,腳下也未碰觸到任何東西,因為在那個時刻,扳機的部分並未套上去。
等田島通過之後,昌子假裝小石頭跑進鞋內,蹲下來將扳機裝置,也就是那根線張掛在膝蓋的高度。因為只是如此簡單的動作,所以有兩、三分鐘也就夠了。
結果是久松中了那個陷阱。
田島再度將視線投向銀幕。昌子為了拍照之事而嬌嗔,直說要討回底片,原因並非是嫌拍照的姿勢不雅,而是擔心陷阱會被攝人照片中。
然而,在久松實遇害後,南多摩警署的眾刑警應該也曾仔細搜索過林蔭隧道,可是並未發現任何陷阱的痕跡,甚至連根繩子也沒撿到。
(為什麼呢?)
答案立即就解開了。
田島攀下山崖到久松跌落處的那段時間,只有昌子獨自一人在崖頂,那段時間應該夠她處理掉陷阱了。何況還有那個袋子,那個袋子除了裝三明治及海苔壽司之外,再裝些繩子、鐵絲等,應該還綽綽有餘。
田島關掉幻燈機,但卻沒心情拉開窗簾,只是抱著頭,一動不動地坐在優暗的房中。
7
翌日,田島再度前往聖跡櫻丘,他覺得非去不可。
跟昨天的陰沉天氣恰好相反,今天是個晴朗的冬日,但寒風冷冽。
三角山依然靜寂如常。
懷著比昨天更沉重的心情,田島走進林蔭隧道,腳底下的枯葉依然發出沙沙聲。
糾纏交錯的樹枝再加上僅容一人通行的窄路,令田島有一種後見之明,覺得此處正是裝設殺人陷阱的絕佳場所。頭上全是濃密的枝葉,若不用手撥開,簡直寸步難行,一不小心,又有柔軟的枝條反彈到身上,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既無暇注意陷阱,通路又狹窄得連避開刺刀的空間也沒有。
問題是,如何調整陷講,使得刺刀剛好能刺中心臟部位呢?究竟是以什麼當基準來裝設陷講的呢?
由於解不開這個謎題,所以田島才想再度赴現場調查。
或許某一樹枝或樹幹上會留下繩子的磨痕,他想查明這一點。
一面受反彈回來的枝條所惱,田島一面仔細地查看茂密的雜木林。
有了!在一株細而堅韌的村幹上有一處繩子的磨痕,若非刻意尋找,絕對不會有人注意到這道輕微的繩痕。
沒有發現後的喜悅,取而代之的卻是無比的絕望。殺死久松的兇手果然是昌子。就像課長及中村副警部所說的,那天的約會全是昌子津心策劃的。
田島又憶起,久松邊淌著血邊以游泳般的姿勢出現時的情景。他記得清清楚楚,久松的臉孔因痛苦而扭曲,兩手就像求救似地向他伸出,那雙求救的手——不,或許並非在向田島求救。久松在當天被昌子誘至三角山,原本以為昌子會單獨前來,不料卻帶著田島一道出現,依常理判斷,當然會想尾隨。
尤其久松是一個喜歡挖掘他人秘密的男人,而且性格又陰沉。昌子顯然早就將這些計算在內,因而在該處設下了陷阱,久松果然被誘進了陷阱,在刺刀刺入胸前的那一剎那,久松必然明白自己中了昌子的圈套。如此看來,向前伸出的雙手並非是向田島求救,而是想抓住跟田島在一起的昌子。
田島穿過林蔭隧道,來到久松當時滾落的崖頂,跟當時一樣,山白竹依然濃密。
田島茫然地從崖頂往下望。
就在此時,底下的山白竹叢中突然傳來巨響,田島驚駭地睜大了眼睛。
從搖晃的山白竹叢中出現了一張男人的面孔,那是身穿一襲舊雨衣的中村副警部。對方瞧見田島,似乎也略感驚訝,但隨即露出笑容,緩緩地攀上崖頂。
中村副警部的雙手滿是污泥,他邊拍落泥巴邊望著田島。
“見到你出現在此處,就知道你大概明白山崎昌子是兇手了吧。”中村副警部說道。
“她設下陷阱殺了久松。由於兇器是塗黑的刺刀,加上她的家鄉有熊出沒,所以讓我聯想到陷阱。再者,岩手所流傳的民間故事‘獵人萬三郎’也是一道提示,那是一則獵人用矛殺熊的故事,那把刺刀就是矛。正如同獵人萬三郎將熊驅入無路可逃的竹材小徑一般,她將久松誘入這林蔭隧道中——”
“陷阱之事我知道。”田島用乾澀的聲音答道。“所以我才會到這裡來。”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必多說了,雖然同情你——”
“不必同情我,倒是你剛才在山崖下做什麼?”
“我在尋找稻草人。”
或許昌子真的殺了久松。
然而,陷阱又是如何裝設的呢?
是假借小石頭跑進鞋內,趁著蹲下之際設好的嗎?應該不可能,因為蹲下來的時間只有兩、三分鐘,不可能夠用來裝設一組殺人用的陷阱。
陷阱是事先就設好的。
田島當天十點跟昌子在新宿碰頭,只要昌子早點起床,應該有足夠的時間前往三角山裝設陷阱,或許她也順便將路標的指示弄反。
當田島走過時,既無刺刀飛來,腳下也未碰觸到任何東西,因為在那個時刻,扳機的部分並未套上去。
等田島通過之後,昌子假裝小石頭跑進鞋內,蹲下來將扳機裝置,也就是那根線張掛在膝蓋的高度。因為只是如此簡單的動作,所以有兩、三分鐘也就夠了。
結果是久松中了那個陷阱。
田島再度將視線投向銀幕。昌子為了拍照之事而嬌嗔,直說要討回底片,原因並非是嫌拍照的姿勢不雅,而是擔心陷阱會被攝人照片中。
然而,在久松實遇害後,南多摩警署的眾刑警應該也曾仔細搜索過林蔭隧道,可是並未發現任何陷阱的痕跡,甚至連根繩子也沒撿到。
(為什麼呢?)
答案立即就解開了。
田島攀下山崖到久松跌落處的那段時間,只有昌子獨自一人在崖頂,那段時間應該夠她處理掉陷阱了。何況還有那個袋子,那個袋子除了裝三明治及海苔壽司之外,再裝些繩子、鐵絲等,應該還綽綽有餘。
田島關掉幻燈機,但卻沒心情拉開窗簾,只是抱著頭,一動不動地坐在優暗的房中。
7
翌日,田島再度前往聖跡櫻丘,他覺得非去不可。
跟昨天的陰沉天氣恰好相反,今天是個晴朗的冬日,但寒風冷冽。
三角山依然靜寂如常。
懷著比昨天更沉重的心情,田島走進林蔭隧道,腳底下的枯葉依然發出沙沙聲。
糾纏交錯的樹枝再加上僅容一人通行的窄路,令田島有一種後見之明,覺得此處正是裝設殺人陷阱的絕佳場所。頭上全是濃密的枝葉,若不用手撥開,簡直寸步難行,一不小心,又有柔軟的枝條反彈到身上,在注意力分散的情況下,既無暇注意陷阱,通路又狹窄得連避開刺刀的空間也沒有。
問題是,如何調整陷講,使得刺刀剛好能刺中心臟部位呢?究竟是以什麼當基準來裝設陷講的呢?
由於解不開這個謎題,所以田島才想再度赴現場調查。
或許某一樹枝或樹幹上會留下繩子的磨痕,他想查明這一點。
一面受反彈回來的枝條所惱,田島一面仔細地查看茂密的雜木林。
有了!在一株細而堅韌的村幹上有一處繩子的磨痕,若非刻意尋找,絕對不會有人注意到這道輕微的繩痕。
沒有發現後的喜悅,取而代之的卻是無比的絕望。殺死久松的兇手果然是昌子。就像課長及中村副警部所說的,那天的約會全是昌子津心策劃的。
田島又憶起,久松邊淌著血邊以游泳般的姿勢出現時的情景。他記得清清楚楚,久松的臉孔因痛苦而扭曲,兩手就像求救似地向他伸出,那雙求救的手——不,或許並非在向田島求救。久松在當天被昌子誘至三角山,原本以為昌子會單獨前來,不料卻帶著田島一道出現,依常理判斷,當然會想尾隨。
尤其久松是一個喜歡挖掘他人秘密的男人,而且性格又陰沉。昌子顯然早就將這些計算在內,因而在該處設下了陷阱,久松果然被誘進了陷阱,在刺刀刺入胸前的那一剎那,久松必然明白自己中了昌子的圈套。如此看來,向前伸出的雙手並非是向田島求救,而是想抓住跟田島在一起的昌子。
田島穿過林蔭隧道,來到久松當時滾落的崖頂,跟當時一樣,山白竹依然濃密。
田島茫然地從崖頂往下望。
就在此時,底下的山白竹叢中突然傳來巨響,田島驚駭地睜大了眼睛。
從搖晃的山白竹叢中出現了一張男人的面孔,那是身穿一襲舊雨衣的中村副警部。對方瞧見田島,似乎也略感驚訝,但隨即露出笑容,緩緩地攀上崖頂。
中村副警部的雙手滿是污泥,他邊拍落泥巴邊望著田島。
“見到你出現在此處,就知道你大概明白山崎昌子是兇手了吧。”中村副警部說道。
“她設下陷阱殺了久松。由於兇器是塗黑的刺刀,加上她的家鄉有熊出沒,所以讓我聯想到陷阱。再者,岩手所流傳的民間故事‘獵人萬三郎’也是一道提示,那是一則獵人用矛殺熊的故事,那把刺刀就是矛。正如同獵人萬三郎將熊驅入無路可逃的竹材小徑一般,她將久松誘入這林蔭隧道中——”
“陷阱之事我知道。”田島用乾澀的聲音答道。“所以我才會到這裡來。”
“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必多說了,雖然同情你——”
“不必同情我,倒是你剛才在山崖下做什麼?”
“我在尋找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