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那……劉大爺,你要給我們看什麼啊?”我又坐了下來。
劉安靜老人沖一本書里抽出一張紙,紙張過塑了,看得出老人很珍惜這張紙片。老人拿在手上,問我:“你叫什麼名字來著?黃千山是吧?”
“對啊,老人家,你記性真好。”我恭敬地接過紙張,答應道。
然後,劉安靜老人又問琳達:“你祖父也是那時候的飛行員,你是美國人?現在要為紀念駝峰航線的活動找資料?”
琳達點頭,微笑道:“是啊,劉大爺。今天能見到你,我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那你們看看這張紙,上面寫的是什麼?”劉安靜老人有意要考我們。
我和琳達在昏暗的帳包里,掃了那張紙,上面寫了一首詩——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陰雨
勾起你憂傷滿懷
等到大雪紛飛
等到酷暑難耐
等到別人不再把親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
一股腦兒拋開
等到遙遠的家鄉
不再有家書傳來
心灰意冷
都已倦怠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們口口聲聲地說
算了吧
等下去也是枉然
縱然愛子和慈母認為
我已不在人間
縱然朋友們等得厭倦
在爐火旁圍著
啜飲苦酒
把亡魂追念
你可要等下去
千萬不要同他們一起忙著舉起酒盞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敗
就讓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說我僥倖
感到意外
那些沒有等下去的人不會理解
虧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
是你把我從死神手中拯救出來
我是怎樣死裡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兩人明白
只因為同別人不一樣
你善於苦苦等待
“老人家,這是……”琳達看完後,不明白地問。
“黃千山小伙子,你看得明白嗎?”劉安靜老人笑著問我。
我把紙片還回去,然後說這是一首叫作《等著我吧》的詩歌,寫於蘇聯衛國戰爭初期。1942年1月,許多文學家和音樂家準備撤往大後方,暫住莫斯科旅館,詩歌的作者西蒙諾夫把他的詩集送給了作曲家勃蘭切爾。勃蘭切爾為此詩感動,隨後即譜了曲。
當時,蘇聯面臨德國法西斯軍隊進攻,國家處在艱難之中,這首詩描寫了戰士的希望和妻子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愛和信念,一經發表爭相傳抄,給了戰士以極大鼓舞,有的戰士特意把此詩抄在信中寄給妻子。有位戰士在戰後寫信給西蒙諾夫說:“您的詩,以及您在詩中所表達的對親人深切的愛,支持我們度過戰爭歲月。”
戰後,西蒙諾夫以此詩為題,寫了一出多幕話劇,導演戈爾恰可夫特意要求由勃蘭切爾譜曲的《等著我》要保留在劇中。
我把這首詩歌的來歷都講了一遍,劉安靜老人就對我鼓掌:“小伙子,不錯啊,真是個好翻譯!做翻譯啊,就是要懂得很多文化,光懂外語可不行。”
“您過獎了。”我不好意思道。
琳達好奇地問:“劉大爺,你拿這張紙片考我們,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這時候,劉安靜才告訴我們,在C-54殘骸墜落十五年後,也就是
1958年7月5日,有一個人留了一張紙片在劉安靜的帳包里。紙片的隻言片語都在透露等待的辛苦與甜蜜,這讓劉安靜老人有了個很虛幻的希望,他認為是當年某一位“死”去的戰友偷偷送給他的。可是,在我們聽到的故事裡,劉安靜的戰友應該全都死了,不可能還有人活下來,或許那只是無聊人隨地亂扔的紙片罷了。
“我就知道你們不信,其實我也不信,但這首詩寫得太入我心了!”劉安靜老人很珍惜地收起來,笑著說,“所以啊,我留在這裡幫助別人,順便等待那些戰友們,說不定誰真的活了下來。”
“是嗎?”琳達答腔。
“那當然,小姑娘,世界上有太多奇妙的事情,你不信,它就不存在,如果你信了,那至少還有一個希望。”劉安靜老人十分樂觀。
我不忍打破劉安靜老人的幻想,但如果當年真有人活下來了,肯定會去雲南與戰友們回合,或者是來見劉安靜。可是,兩邊都沒信,看來人真的死了。只不過,楊寧在飛機上看見了什麼文件,她臨終交給劉安靜的那個包里是什麼機密呢?蒙面人已經不見了,他們留下的資料全在飛機上,敵對勢力本來要運著東西去國外,但卻被劉安靜搶在前頭了。
我問了劉安靜老人,難道不想知道那些文件里有什麼內容,楊寧死前交給他是何用意。可是,劉安靜老人卻說,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後,很多事情已經沒興趣再知道了。他只想等待某個戰友來找他,所以他一直住在新疆,哪裡都不肯去。
那天,我們聊到很晚,直到劉安靜老人打了個哈欠,我和琳達才和老人家告別。走出帳包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問自己,劉安靜老人這麼堅定地等待,他會等到某個戰友來找他嗎?
劉安靜老人沖一本書里抽出一張紙,紙張過塑了,看得出老人很珍惜這張紙片。老人拿在手上,問我:“你叫什麼名字來著?黃千山是吧?”
“對啊,老人家,你記性真好。”我恭敬地接過紙張,答應道。
然後,劉安靜老人又問琳達:“你祖父也是那時候的飛行員,你是美國人?現在要為紀念駝峰航線的活動找資料?”
琳達點頭,微笑道:“是啊,劉大爺。今天能見到你,我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那你們看看這張紙,上面寫的是什麼?”劉安靜老人有意要考我們。
我和琳達在昏暗的帳包里,掃了那張紙,上面寫了一首詩——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
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
等到那愁煞人的陰雨
勾起你憂傷滿懷
等到大雪紛飛
等到酷暑難耐
等到別人不再把親人盼望
往昔的一切
一股腦兒拋開
等到遙遠的家鄉
不再有家書傳來
心灰意冷
都已倦怠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
不要祝福那些人平安
他們口口聲聲地說
算了吧
等下去也是枉然
縱然愛子和慈母認為
我已不在人間
縱然朋友們等得厭倦
在爐火旁圍著
啜飲苦酒
把亡魂追念
你可要等下去
千萬不要同他們一起忙著舉起酒盞
等著我吧,我會回來
死神一次次被我挫敗
就讓那不曾等待我的人
說我僥倖
感到意外
那些沒有等下去的人不會理解
虧了你的苦苦等待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
是你把我從死神手中拯救出來
我是怎樣死裡逃生的
只有你和我兩人明白
只因為同別人不一樣
你善於苦苦等待
“老人家,這是……”琳達看完後,不明白地問。
“黃千山小伙子,你看得明白嗎?”劉安靜老人笑著問我。
我把紙片還回去,然後說這是一首叫作《等著我吧》的詩歌,寫於蘇聯衛國戰爭初期。1942年1月,許多文學家和音樂家準備撤往大後方,暫住莫斯科旅館,詩歌的作者西蒙諾夫把他的詩集送給了作曲家勃蘭切爾。勃蘭切爾為此詩感動,隨後即譜了曲。
當時,蘇聯面臨德國法西斯軍隊進攻,國家處在艱難之中,這首詩描寫了戰士的希望和妻子對丈夫忠貞不渝的愛和信念,一經發表爭相傳抄,給了戰士以極大鼓舞,有的戰士特意把此詩抄在信中寄給妻子。有位戰士在戰後寫信給西蒙諾夫說:“您的詩,以及您在詩中所表達的對親人深切的愛,支持我們度過戰爭歲月。”
戰後,西蒙諾夫以此詩為題,寫了一出多幕話劇,導演戈爾恰可夫特意要求由勃蘭切爾譜曲的《等著我》要保留在劇中。
我把這首詩歌的來歷都講了一遍,劉安靜老人就對我鼓掌:“小伙子,不錯啊,真是個好翻譯!做翻譯啊,就是要懂得很多文化,光懂外語可不行。”
“您過獎了。”我不好意思道。
琳達好奇地問:“劉大爺,你拿這張紙片考我們,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嗎?”
這時候,劉安靜才告訴我們,在C-54殘骸墜落十五年後,也就是
1958年7月5日,有一個人留了一張紙片在劉安靜的帳包里。紙片的隻言片語都在透露等待的辛苦與甜蜜,這讓劉安靜老人有了個很虛幻的希望,他認為是當年某一位“死”去的戰友偷偷送給他的。可是,在我們聽到的故事裡,劉安靜的戰友應該全都死了,不可能還有人活下來,或許那只是無聊人隨地亂扔的紙片罷了。
“我就知道你們不信,其實我也不信,但這首詩寫得太入我心了!”劉安靜老人很珍惜地收起來,笑著說,“所以啊,我留在這裡幫助別人,順便等待那些戰友們,說不定誰真的活了下來。”
“是嗎?”琳達答腔。
“那當然,小姑娘,世界上有太多奇妙的事情,你不信,它就不存在,如果你信了,那至少還有一個希望。”劉安靜老人十分樂觀。
我不忍打破劉安靜老人的幻想,但如果當年真有人活下來了,肯定會去雲南與戰友們回合,或者是來見劉安靜。可是,兩邊都沒信,看來人真的死了。只不過,楊寧在飛機上看見了什麼文件,她臨終交給劉安靜的那個包里是什麼機密呢?蒙面人已經不見了,他們留下的資料全在飛機上,敵對勢力本來要運著東西去國外,但卻被劉安靜搶在前頭了。
我問了劉安靜老人,難道不想知道那些文件里有什麼內容,楊寧死前交給他是何用意。可是,劉安靜老人卻說,在經歷了那麼多事情後,很多事情已經沒興趣再知道了。他只想等待某個戰友來找他,所以他一直住在新疆,哪裡都不肯去。
那天,我們聊到很晚,直到劉安靜老人打了個哈欠,我和琳達才和老人家告別。走出帳包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問自己,劉安靜老人這麼堅定地等待,他會等到某個戰友來找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