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好。我帶他進宮待一段時間。”抱著人往外走,在江自修面前立住,誠懇道:“謝謝東家。”
“為了這麼一點事,讓陛下親自跑一趟,實在過意不去。”心裡卻想:“一家人麼,不用客氣。”
承安只帶了幾個親近高手,微服而來。把丹青安頓在車裡,又聽海懷山叮囑了幾句,就要離開。
江自修遞過來一個套著絲囊的畫軸:“這樣東西,是去年柜上的夥計無意中收進來的。王先生在世時,認出應是丹青父母的遺物。自從師傅生病,他心情一直不好,我也沒敢拿給他,就做主送給陛下吧。”
坐在車裡,把畫軸拿出來展開一看,是一幅金粉觀音圖。
丹青身世,承安這些年也清楚了。想到命運在那麼遙遠的地方,已經開始醞釀這一段糾纏,忽然覺得,也許這糾纏能生生世世繼續下去。
畫中人和懷裡的人,竟生出重疊之感,一時如痴如醉。
兩個月後,丹青有一天對承安道:“你不是說等到小煦十八歲?”
“怎麼?”
“也沒幾年了。你給我找點事做,我在宮裡陪你。”
承安含著眼淚仰天長嘆:感謝師傅在天之靈保佑啊。
這一日下了朝,往御花園而來。忽聽假山前頭大樹底下有人說話。揮揮手叫跟著的人遠遠站住,自己悄無聲息的踱過去。
“小煦,照你這個爬法,是爬不上去的。”
“啊?丹青哥哥,你會爬樹?”
“略知一二。”
兩人嘀咕一陣。
“哎,先把外衣脫下來,省得不小心哪裡掛壞了,讓你大哥知道。”
“對對對。丹青哥哥,你真是深得我心啊深得我心。”
“沒大沒小——我可跟你說了,上去看看就好,別把鳥蛋掏下來,那東西沒御膳房的芙蓉蛋好吃,還害人家斷子絕孫。”
不一會兒,上樹的那個下來了。
“你今天怎麼不用上朝?”
“我這個不是……病還沒好麼……”
“你大哥也真是,哪有叫十幾歲的孩子天天陪著五鼓上朝的,換了我也裝病。這麼辛苦,不用裝也病了。”
“是啊是啊,大哥真的好恐怖。”承煦露出心有餘悸的表情,“我十歲那年,楚州大水,大哥離京一個月。走之前,逼著我立軍令狀,保證如常上朝,替他監國。還說……還說,萬一他回不來,叫我馬上做皇帝,留下一大堆人名給我……”承煦嘆口氣,“害我做了差不多半年噩夢。”
“小煦,你覺得上朝有意思麼?”
“沒什麼意思。反正上了這麼多年,也習慣了。”
丹青想一想,正色道:“你父親駕崩那年,本該傳位給你哥哥。”
“我知道,哥哥從小身體不好……”
“你又只有八歲……”
“我那時候真是什麼都不懂。”
“你大哥沒有辦法,只好把皇位接過來。他以前在蜀州,可不知道有多滋潤。”丹青萬分誠摯的看著承煦,“所以,你有沒有想過,不是你替他上朝,是他在替你上朝。本來就是該你做的事情啊。”
承煦呆住。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再說,你不是長子,偏偏輪到了你。這說明,你是上天選中的人,天將降大任,怎麼能辜負蒼天的厚愛呢?”
啊?還有這麼一說?承煦一顆熱血少年心頓時澎湃起來。
“唉,說實話,上朝也不是完全沒有意思。有些事情,慢慢懂了,能聽出門道,就不那麼無聊了。而且……
“而且……那些大臣們都好好玩哦。比如吏部尚書印宿懷印大人,一跟大哥說話眼裡就熱情似火。而戶部尚書舒至純舒大人卻正好相反,總是冷冰冰的,跟大哥說話的時候,比平時還要冷上三分……”
丹青一腦門黑線。
“更有意思的是,我看大哥反而欣賞冷冰冰的那個,著實信任倚重……你說他是不是受虐狂?”
越說越不像話,承安再也忍不住衝出來:“小煦!從今天開始,把《前四史》從頭到尾給我抄一遍!”承煦嗷嗷慘叫著落荒而逃。
丹青笑得直不起腰。
“‘丹珠碧樹樓’就要竣工了,去看看吧。”
丹青一直幫著整理內府字畫。這些年宮中收藏日豐,承安乾脆新蓋了一座三層閣樓。不顧丹青反對,起了這麼一個惡俗的名字。
“你最近怎麼變得這麼有錢?”
“還不是你那個戶部尚書的哥,撈錢的本事一套又一套。”國庫一年比一年充盈,而且不傷民生。就算整天對著一張棺材板臉,又有什麼關係?
“你最近好像也閒了不少啊。”
“這個就要感謝你那個替我把著御史台的義兄了,百官都被他盯得死死的,誰敢不用心幹事?”——丹青和俞明溪,早已重逢相認。
一路大笑。
洪正十年年底。
承安退位,承煦即位。
丹青笑道:“你這皇帝幹得不錯,多干幾年也無妨。”
“天下事,哪裡幹得完?要陪的人,卻只有一個。兒孫自有兒孫福,叫他們自己干去吧。”
阿堵挾著一把三弦上場,坐穩了,叮叮咚咚一番撥弄,開唱:紅塵有幸識丹青,
幾番魂夢不回身。
白玉何辜刀斧鏤,
碧血怎經水火侵。
風流再造出嫵媚,
繁華落盡現真淳。
世事每能難刻意,
人間自是苦多情。
痴心只共天地老,
傲骨可同日月新。
江山無恙極目賞,
風月依然側耳聽。
素尺結緣摹錦繡,
紅塵有幸識丹青。
……
鞠躬,謝幕。
餘韻
千載之下。
藍錦夏從首都國際機場出來,攔了一輛車回京師博物院。
他剛剛應國外幾個最知名的博物館的邀請,去修復重裱一些館藏的東方字畫。以前是爺爺去,現在爺爺年紀太大,這差使就落到他頭上了。差不多隔一兩年,就要跑一趟。
是的,藍錦夏有一份非常特別的工作。爺爺和他,祖孫二人都是京師博物院的字畫裝裱師。
穿過氣派輝煌的大廳,來到博物院後頭的老樓。別看房子老,這裡才是博物院書畫部的核心地帶。庫房都在這裡。由藍爺爺一手設計,充分利用天時地利,比很多現代的通風照明設施都管用。
走進工作間,爺爺正靠在躺椅上,手裡拿著那部常年看不厭的《錦夏通鑑》。
錦夏一朝,是大夏國五千年歷史上最最繁盛的時代。不僅政治經濟繁榮昌盛,文化上的成就更是讓後世無法企及。在這樣一個時代里,上演了無數多姿多彩、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藍氏的家族史,本身就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個。
所以,藍爺爺把一脈單傳的孫子起名為“錦夏”。
看見孫子,藍爺爺坐起來:“咦,錦夏,你這次出門,空著手?”
藍錦夏的習慣,也喜歡隨身帶著《錦夏通鑑》,時不時翻看。
從口袋裡把MP4掏出來:“換電子版了。爺爺,你落伍了。”
“如今復古是時尚,懂不懂?我還琢磨著弄一部竹簡的來看呢。”藍爺爺對孫子手裡的金屬盒子表示不屑,“說說看,又有什麼心得?”
“在飛機上重讀了從元武帝到顯昭帝這一段,確實有些新的想法。”
“哦?願聞其詳。”
“縱觀錦夏朝前幾任皇帝,除了元武帝,無不是青年登基,壯年退位或駕崩,都可以說奮發有為。因此,整個國家持續蒸蒸日上,到顯昭帝趙承煦手裡,終於達到頂峰,成就了最輝煌的時代。”
“你說這話,不算新鮮,早有公認。”
“但是,歷來學界都喜歡把研究的重點放在開國的元武帝和實現輝煌的顯昭帝身上。我倒覺得,趙承煦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太平聖主,完全是因為睿文帝趙承安給他打的底子好。”
“此話怎講?”
“趙承安在位十年,行善政,除流弊,這些且不說。他最大的功勞,莫過於一個‘養’字。接班人趙承煦由他一手教養;各項政策都著眼於富民養民。尤其令人稱道的,是他善養良臣。他留給顯昭帝的朝廷,幾乎是歷史上相對最為健康、乾淨、年輕、向上的一個班子。文臣武將,哪一個拿出來,放在別的朝代,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偏偏又能協調一致,戮力同心,共謀國是——真真叫人讚嘆。”
“這話有點意思。”藍爺爺頷首,“對了,這一趟可有什麼別的收穫?”
“嗯,是有點新東西。我在梵西博物館見到了《熔情補天寶鑑》的兩張殘頁——應該是真的。”
老爺子騰地站起來,抓住孫子的肩膀:“當真?是咱們家抄本上的,還是江氏原本上的。”
“那筆字……”藍錦夏顯出迷醉的表情,“真是漂亮啊,讓人無法用語言形容。真沒想到,他本人的字有這樣的意境,後世可再沒有誰能寫出來……”
“這麼說,是丹青親筆所書的江氏原本?”藍爺爺搓著手,“快快,訂機票去,我要親眼去看看!”
“爺爺!”藍錦夏笑,“對方已經答應,只要咱們把鎮館的幾幅畫借給他們展覽一個月,他們也把這份殘頁借給我們,還附送一份複製品。”
藍爺爺重新坐下,好容易才平息了激動的情緒。長嘆一聲,慢慢道:“這本書,是江氏傳家寶,這世上可就只有咱們藍家有一份抄本。它是臨仿一行在錦夏朝達到巔峰的見證。上邊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法,你我尚得窺一二,其他同行可是聞所未聞。古人智深如海,功奪造化,不是今天可以想像的。”
“沒想到江氏原本還能有殘頁存世。”
“是啊。當年江家和皇室糾纏過深,等到改朝換代之際,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咱們家尚有一支僥倖退入江湖,江家可完全沒有退路,只能給趙氏江山陪葬了。否則的話,臨仿一事,又怎會艱難至此?”
看爺爺情緒不好,藍錦夏轉移話題:“這書的名字起得也有意思。熔情可補天——古人當真浪漫。”
“為了這麼一點事,讓陛下親自跑一趟,實在過意不去。”心裡卻想:“一家人麼,不用客氣。”
承安只帶了幾個親近高手,微服而來。把丹青安頓在車裡,又聽海懷山叮囑了幾句,就要離開。
江自修遞過來一個套著絲囊的畫軸:“這樣東西,是去年柜上的夥計無意中收進來的。王先生在世時,認出應是丹青父母的遺物。自從師傅生病,他心情一直不好,我也沒敢拿給他,就做主送給陛下吧。”
坐在車裡,把畫軸拿出來展開一看,是一幅金粉觀音圖。
丹青身世,承安這些年也清楚了。想到命運在那麼遙遠的地方,已經開始醞釀這一段糾纏,忽然覺得,也許這糾纏能生生世世繼續下去。
畫中人和懷裡的人,竟生出重疊之感,一時如痴如醉。
兩個月後,丹青有一天對承安道:“你不是說等到小煦十八歲?”
“怎麼?”
“也沒幾年了。你給我找點事做,我在宮裡陪你。”
承安含著眼淚仰天長嘆:感謝師傅在天之靈保佑啊。
這一日下了朝,往御花園而來。忽聽假山前頭大樹底下有人說話。揮揮手叫跟著的人遠遠站住,自己悄無聲息的踱過去。
“小煦,照你這個爬法,是爬不上去的。”
“啊?丹青哥哥,你會爬樹?”
“略知一二。”
兩人嘀咕一陣。
“哎,先把外衣脫下來,省得不小心哪裡掛壞了,讓你大哥知道。”
“對對對。丹青哥哥,你真是深得我心啊深得我心。”
“沒大沒小——我可跟你說了,上去看看就好,別把鳥蛋掏下來,那東西沒御膳房的芙蓉蛋好吃,還害人家斷子絕孫。”
不一會兒,上樹的那個下來了。
“你今天怎麼不用上朝?”
“我這個不是……病還沒好麼……”
“你大哥也真是,哪有叫十幾歲的孩子天天陪著五鼓上朝的,換了我也裝病。這麼辛苦,不用裝也病了。”
“是啊是啊,大哥真的好恐怖。”承煦露出心有餘悸的表情,“我十歲那年,楚州大水,大哥離京一個月。走之前,逼著我立軍令狀,保證如常上朝,替他監國。還說……還說,萬一他回不來,叫我馬上做皇帝,留下一大堆人名給我……”承煦嘆口氣,“害我做了差不多半年噩夢。”
“小煦,你覺得上朝有意思麼?”
“沒什麼意思。反正上了這麼多年,也習慣了。”
丹青想一想,正色道:“你父親駕崩那年,本該傳位給你哥哥。”
“我知道,哥哥從小身體不好……”
“你又只有八歲……”
“我那時候真是什麼都不懂。”
“你大哥沒有辦法,只好把皇位接過來。他以前在蜀州,可不知道有多滋潤。”丹青萬分誠摯的看著承煦,“所以,你有沒有想過,不是你替他上朝,是他在替你上朝。本來就是該你做的事情啊。”
承煦呆住。原來真相是這樣的。
“再說,你不是長子,偏偏輪到了你。這說明,你是上天選中的人,天將降大任,怎麼能辜負蒼天的厚愛呢?”
啊?還有這麼一說?承煦一顆熱血少年心頓時澎湃起來。
“唉,說實話,上朝也不是完全沒有意思。有些事情,慢慢懂了,能聽出門道,就不那麼無聊了。而且……
“而且……那些大臣們都好好玩哦。比如吏部尚書印宿懷印大人,一跟大哥說話眼裡就熱情似火。而戶部尚書舒至純舒大人卻正好相反,總是冷冰冰的,跟大哥說話的時候,比平時還要冷上三分……”
丹青一腦門黑線。
“更有意思的是,我看大哥反而欣賞冷冰冰的那個,著實信任倚重……你說他是不是受虐狂?”
越說越不像話,承安再也忍不住衝出來:“小煦!從今天開始,把《前四史》從頭到尾給我抄一遍!”承煦嗷嗷慘叫著落荒而逃。
丹青笑得直不起腰。
“‘丹珠碧樹樓’就要竣工了,去看看吧。”
丹青一直幫著整理內府字畫。這些年宮中收藏日豐,承安乾脆新蓋了一座三層閣樓。不顧丹青反對,起了這麼一個惡俗的名字。
“你最近怎麼變得這麼有錢?”
“還不是你那個戶部尚書的哥,撈錢的本事一套又一套。”國庫一年比一年充盈,而且不傷民生。就算整天對著一張棺材板臉,又有什麼關係?
“你最近好像也閒了不少啊。”
“這個就要感謝你那個替我把著御史台的義兄了,百官都被他盯得死死的,誰敢不用心幹事?”——丹青和俞明溪,早已重逢相認。
一路大笑。
洪正十年年底。
承安退位,承煦即位。
丹青笑道:“你這皇帝幹得不錯,多干幾年也無妨。”
“天下事,哪裡幹得完?要陪的人,卻只有一個。兒孫自有兒孫福,叫他們自己干去吧。”
阿堵挾著一把三弦上場,坐穩了,叮叮咚咚一番撥弄,開唱:紅塵有幸識丹青,
幾番魂夢不回身。
白玉何辜刀斧鏤,
碧血怎經水火侵。
風流再造出嫵媚,
繁華落盡現真淳。
世事每能難刻意,
人間自是苦多情。
痴心只共天地老,
傲骨可同日月新。
江山無恙極目賞,
風月依然側耳聽。
素尺結緣摹錦繡,
紅塵有幸識丹青。
……
鞠躬,謝幕。
餘韻
千載之下。
藍錦夏從首都國際機場出來,攔了一輛車回京師博物院。
他剛剛應國外幾個最知名的博物館的邀請,去修復重裱一些館藏的東方字畫。以前是爺爺去,現在爺爺年紀太大,這差使就落到他頭上了。差不多隔一兩年,就要跑一趟。
是的,藍錦夏有一份非常特別的工作。爺爺和他,祖孫二人都是京師博物院的字畫裝裱師。
穿過氣派輝煌的大廳,來到博物院後頭的老樓。別看房子老,這裡才是博物院書畫部的核心地帶。庫房都在這裡。由藍爺爺一手設計,充分利用天時地利,比很多現代的通風照明設施都管用。
走進工作間,爺爺正靠在躺椅上,手裡拿著那部常年看不厭的《錦夏通鑑》。
錦夏一朝,是大夏國五千年歷史上最最繁盛的時代。不僅政治經濟繁榮昌盛,文化上的成就更是讓後世無法企及。在這樣一個時代里,上演了無數多姿多彩、可歌可泣的故事。而藍氏的家族史,本身就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個。
所以,藍爺爺把一脈單傳的孫子起名為“錦夏”。
看見孫子,藍爺爺坐起來:“咦,錦夏,你這次出門,空著手?”
藍錦夏的習慣,也喜歡隨身帶著《錦夏通鑑》,時不時翻看。
從口袋裡把MP4掏出來:“換電子版了。爺爺,你落伍了。”
“如今復古是時尚,懂不懂?我還琢磨著弄一部竹簡的來看呢。”藍爺爺對孫子手裡的金屬盒子表示不屑,“說說看,又有什麼心得?”
“在飛機上重讀了從元武帝到顯昭帝這一段,確實有些新的想法。”
“哦?願聞其詳。”
“縱觀錦夏朝前幾任皇帝,除了元武帝,無不是青年登基,壯年退位或駕崩,都可以說奮發有為。因此,整個國家持續蒸蒸日上,到顯昭帝趙承煦手裡,終於達到頂峰,成就了最輝煌的時代。”
“你說這話,不算新鮮,早有公認。”
“但是,歷來學界都喜歡把研究的重點放在開國的元武帝和實現輝煌的顯昭帝身上。我倒覺得,趙承煦之所以能成為一代太平聖主,完全是因為睿文帝趙承安給他打的底子好。”
“此話怎講?”
“趙承安在位十年,行善政,除流弊,這些且不說。他最大的功勞,莫過於一個‘養’字。接班人趙承煦由他一手教養;各項政策都著眼於富民養民。尤其令人稱道的,是他善養良臣。他留給顯昭帝的朝廷,幾乎是歷史上相對最為健康、乾淨、年輕、向上的一個班子。文臣武將,哪一個拿出來,放在別的朝代,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偏偏又能協調一致,戮力同心,共謀國是——真真叫人讚嘆。”
“這話有點意思。”藍爺爺頷首,“對了,這一趟可有什麼別的收穫?”
“嗯,是有點新東西。我在梵西博物館見到了《熔情補天寶鑑》的兩張殘頁——應該是真的。”
老爺子騰地站起來,抓住孫子的肩膀:“當真?是咱們家抄本上的,還是江氏原本上的。”
“那筆字……”藍錦夏顯出迷醉的表情,“真是漂亮啊,讓人無法用語言形容。真沒想到,他本人的字有這樣的意境,後世可再沒有誰能寫出來……”
“這麼說,是丹青親筆所書的江氏原本?”藍爺爺搓著手,“快快,訂機票去,我要親眼去看看!”
“爺爺!”藍錦夏笑,“對方已經答應,只要咱們把鎮館的幾幅畫借給他們展覽一個月,他們也把這份殘頁借給我們,還附送一份複製品。”
藍爺爺重新坐下,好容易才平息了激動的情緒。長嘆一聲,慢慢道:“這本書,是江氏傳家寶,這世上可就只有咱們藍家有一份抄本。它是臨仿一行在錦夏朝達到巔峰的見證。上邊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法,你我尚得窺一二,其他同行可是聞所未聞。古人智深如海,功奪造化,不是今天可以想像的。”
“沒想到江氏原本還能有殘頁存世。”
“是啊。當年江家和皇室糾纏過深,等到改朝換代之際,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咱們家尚有一支僥倖退入江湖,江家可完全沒有退路,只能給趙氏江山陪葬了。否則的話,臨仿一事,又怎會艱難至此?”
看爺爺情緒不好,藍錦夏轉移話題:“這書的名字起得也有意思。熔情可補天——古人當真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