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9頁
可他卻能夠想像,有了這個東西,意味著鄉村、城邑、齊魯、秦楚將會在將來的某一日,連為一體,再難分割。
一個時辰二十四里,未必有馬跑得快,但卻可以日夜不停,更可以裝載數百人、上萬斤的貨物,這便大大勝過了馬匹。
況且,他自小經歷了射程準度都不如弓箭的火門槍一步步淘汰了弓箭的亂世,很清楚這些東西有些無限的潛力。
看著最後一張報紙,衛鞅感嘆道:「昔年,墨子被人質問如何解決兼愛。墨子用道理來回答愛魯人勝過愛越人的問題。」
「現在,諸夏之人用這些器械,而不是用道理,解決了這個問題。」
「自此之後,齊到魯不過幾日,魯到月不過三天,哪裡還有什麼魯人越人齊人?自然也就沒有了魯人愛魯人勝過愛越人的問題。」
「早些年我來泗上求學的時候,先生尸子尚在,很多年前了。我看到過泗上煤礦所用的那種燒煤的提水機,卻不想幾十年後,這種當時只能提水的器械,如今已經可以用在方方面面。」
「這天下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現在不敢去想,我想誰也不敢想。」
「昔年適子做《樂土》,讖緯之言,《七月》之韻,其時以為那樣的樂土便已經不可觸摸。五十年後,那樣的樂土卻已經不值一提。」
「是故我說,中原風物,非西域可比。」
一路走來,他見了太多,雖然這所謂的火車還只是試驗性質,在從西邊走來的路上並未見到,可他卻見到了許多以前不敢想像的東西。
那些一個人可以生產原本幾十人勞作的蒸汽的紡紗機、那種取代了原本家庭作坊的冒著濃煙的繅絲作坊……這些東西一點點擊潰了這些前來談判之人最後的一點信心。
短短十二年,不要說天下之中,便是這些人再抵達秦人故地關中的時候,關中父老卻已經開始對他們毫無親熱。
看上去,到處都有傳統的殘餘,可看過去一切都又截然不同。
長在中原的那個秦人外交人員見衛鞅感慨這麼多,便指著遠處一群正在那裡修築什麼的人道:「大良造所感慨的火車,泗上已有。當年試車的時候,萬人去看,雖然只走了二十里便出了問題,而且跑起來的時候怕是跑的快一點的人都可以趕得上。如今卻已不同。」
「那些正在修築的人,就是要做一條鐵軌路。」
眾人聞聲望去,影影綽綽,卻是有許多人在遠處忙碌。
勝綽的曾孫拿出望遠鏡,看了一下,嘖嘖一聲道:「中原卻也於秦無甚不同。我只看到許多髡刑之人。以刑徒修路,倒與秦政無異。」
「我曾聞言,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宮者使守內,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積。」
「多有傳聞,墨翟受過墨刑,所以對於守城、守門之事極為精通。如今墨者竟治天下,卻讓同受五刑之髡刑之人修路,倒也有趣。」
那個知曉中原情勢的秦人笑道:「那些髡頭之人,倒不是受刑了,而是主動剃的。」
勝綽的曾孫大驚道:「這豈非夷狄之俗?中原風物,我自小仰慕,難不成如今竟是遍地夷狄之風?」
那秦人搖頭道:「這倒不是。主要是如今泗上多有作坊,蒸汽為驅,悶熱潮濕。束髮多有不便,且容易生虱子,而且悶熱之下著實難受,故而有人便主動剃髮。」
「再一個,一些大的冶鐵作坊多用機械,以至於束髮一旦散開,多有被夾在機械之中的事故。那些器械動輒九牛二虎之力,頭髮若被夾住,則多半沒命,故而一些在作坊做工之人皆剃短髮。」
「此事又涉及到一些貧富平等之事,凡做工者多髡髮,而作坊主或者地主則多束髮,故而一眼便知窮富。所以墨家以昔年墨翟禿頂無發為由,鼓動墨者也都髡髮,以移風俗,雖不禁止束髮,但也儘可能表示墨家依舊希望建立一個真正平等的天下。」
「其實不過是墨家所謂的道義正確而已,不敢去深究這些不平等的起源,倒是在諸如紙錢替代名器、鼓勵髡髮以免出現肉眼可見的差距這樣的小事上做平等的文章。農家這些年頗為不滿,仍舊堅稱自己才是真正平等派。」
第二百七十九章 終章(三)
秦人於小丘頂部感嘆著天下的變化,並沒有人打擾。
不多時,春日的天空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幾片雲,隨後落下了冰涼的雨。
隨從們取出了油紙傘撐開,詢問著衛鞅要不要回馬車裡。
正在這時,小丘遠處傳來一陣奔跑的聲音,間或夾雜著年輕人特有的那種充滿活力的吶喊聲。
青春活力的聲音透過了濕漉漉的雨,仿佛讓著被雨浸成一團的天地都被這些活力的聲音給震開了。
最前面奔跑的幾個人,露著上半身,赤膊。
春日的雨,還有些涼,可這些人卻仿佛很享受這種在雨中奔跑的感覺。
這一行人看起來年紀都不大,大的也就三十歲不到,年輕一點的也就二十一二歲。
除了那幾個赤膊奔跑的,裡面還有幾個人的打扮很特別,打著草鞋,穿著短褐,剃著作坊工人的髡髮,但很顯然這些年輕人並不是作坊的工人,若是做工的哪有時間來這種地方呢。
這幅模樣打扮的人,要麼是墨家內部激進的自苦以極派的,要麼就是農家分出來的另一個派別真正平等派的。
一個時辰二十四里,未必有馬跑得快,但卻可以日夜不停,更可以裝載數百人、上萬斤的貨物,這便大大勝過了馬匹。
況且,他自小經歷了射程準度都不如弓箭的火門槍一步步淘汰了弓箭的亂世,很清楚這些東西有些無限的潛力。
看著最後一張報紙,衛鞅感嘆道:「昔年,墨子被人質問如何解決兼愛。墨子用道理來回答愛魯人勝過愛越人的問題。」
「現在,諸夏之人用這些器械,而不是用道理,解決了這個問題。」
「自此之後,齊到魯不過幾日,魯到月不過三天,哪裡還有什麼魯人越人齊人?自然也就沒有了魯人愛魯人勝過愛越人的問題。」
「早些年我來泗上求學的時候,先生尸子尚在,很多年前了。我看到過泗上煤礦所用的那種燒煤的提水機,卻不想幾十年後,這種當時只能提水的器械,如今已經可以用在方方面面。」
「這天下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現在不敢去想,我想誰也不敢想。」
「昔年適子做《樂土》,讖緯之言,《七月》之韻,其時以為那樣的樂土便已經不可觸摸。五十年後,那樣的樂土卻已經不值一提。」
「是故我說,中原風物,非西域可比。」
一路走來,他見了太多,雖然這所謂的火車還只是試驗性質,在從西邊走來的路上並未見到,可他卻見到了許多以前不敢想像的東西。
那些一個人可以生產原本幾十人勞作的蒸汽的紡紗機、那種取代了原本家庭作坊的冒著濃煙的繅絲作坊……這些東西一點點擊潰了這些前來談判之人最後的一點信心。
短短十二年,不要說天下之中,便是這些人再抵達秦人故地關中的時候,關中父老卻已經開始對他們毫無親熱。
看上去,到處都有傳統的殘餘,可看過去一切都又截然不同。
長在中原的那個秦人外交人員見衛鞅感慨這麼多,便指著遠處一群正在那裡修築什麼的人道:「大良造所感慨的火車,泗上已有。當年試車的時候,萬人去看,雖然只走了二十里便出了問題,而且跑起來的時候怕是跑的快一點的人都可以趕得上。如今卻已不同。」
「那些正在修築的人,就是要做一條鐵軌路。」
眾人聞聲望去,影影綽綽,卻是有許多人在遠處忙碌。
勝綽的曾孫拿出望遠鏡,看了一下,嘖嘖一聲道:「中原卻也於秦無甚不同。我只看到許多髡刑之人。以刑徒修路,倒與秦政無異。」
「我曾聞言,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宮者使守內,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積。」
「多有傳聞,墨翟受過墨刑,所以對於守城、守門之事極為精通。如今墨者竟治天下,卻讓同受五刑之髡刑之人修路,倒也有趣。」
那個知曉中原情勢的秦人笑道:「那些髡頭之人,倒不是受刑了,而是主動剃的。」
勝綽的曾孫大驚道:「這豈非夷狄之俗?中原風物,我自小仰慕,難不成如今竟是遍地夷狄之風?」
那秦人搖頭道:「這倒不是。主要是如今泗上多有作坊,蒸汽為驅,悶熱潮濕。束髮多有不便,且容易生虱子,而且悶熱之下著實難受,故而有人便主動剃髮。」
「再一個,一些大的冶鐵作坊多用機械,以至於束髮一旦散開,多有被夾在機械之中的事故。那些器械動輒九牛二虎之力,頭髮若被夾住,則多半沒命,故而一些在作坊做工之人皆剃短髮。」
「此事又涉及到一些貧富平等之事,凡做工者多髡髮,而作坊主或者地主則多束髮,故而一眼便知窮富。所以墨家以昔年墨翟禿頂無發為由,鼓動墨者也都髡髮,以移風俗,雖不禁止束髮,但也儘可能表示墨家依舊希望建立一個真正平等的天下。」
「其實不過是墨家所謂的道義正確而已,不敢去深究這些不平等的起源,倒是在諸如紙錢替代名器、鼓勵髡髮以免出現肉眼可見的差距這樣的小事上做平等的文章。農家這些年頗為不滿,仍舊堅稱自己才是真正平等派。」
第二百七十九章 終章(三)
秦人於小丘頂部感嘆著天下的變化,並沒有人打擾。
不多時,春日的天空不知道什麼時候多了幾片雲,隨後落下了冰涼的雨。
隨從們取出了油紙傘撐開,詢問著衛鞅要不要回馬車裡。
正在這時,小丘遠處傳來一陣奔跑的聲音,間或夾雜著年輕人特有的那種充滿活力的吶喊聲。
青春活力的聲音透過了濕漉漉的雨,仿佛讓著被雨浸成一團的天地都被這些活力的聲音給震開了。
最前面奔跑的幾個人,露著上半身,赤膊。
春日的雨,還有些涼,可這些人卻仿佛很享受這種在雨中奔跑的感覺。
這一行人看起來年紀都不大,大的也就三十歲不到,年輕一點的也就二十一二歲。
除了那幾個赤膊奔跑的,裡面還有幾個人的打扮很特別,打著草鞋,穿著短褐,剃著作坊工人的髡髮,但很顯然這些年輕人並不是作坊的工人,若是做工的哪有時間來這種地方呢。
這幅模樣打扮的人,要麼是墨家內部激進的自苦以極派的,要麼就是農家分出來的另一個派別真正平等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