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頁
宛嬪與兄長約定,待孩子長大,有自保能力可以出宮立府時,再揭穿他的身世之秘,於是那些年,為了讓宋思親有足夠能力獨立,宋府上下無不傾盡全力教養,讓他習文學武,各方學問半點不落下。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宋思親長年被關在府里,卻在一次重病請太醫過府問診時被太醫瞧見其容貌。
他那張臉和皇上有八成像,太醫見著,心頭大驚,而宋府上下為著宋思親的病,無心考慮其它,竟忘記拿銀子封住太醫的嘴。
這個疏漏讓整件事飛快傳進宮裡,連皇上都對宋思親起了興趣。
僅管宛嬪極力否認,說宋思親不像皇帝,而是男生女相,樣貌像姑姑,可皇后疑心病重,過不了多久,一把大火燒掉宋家上下幾十口。
這會兒,皇帝再蠢也看出貓膩,他逼著宛嬪說出真相,氣得皇帝跳腳,恨不得把皇后給剁了。 只不過那個孫家,打個噴嚏,朝廷就得傷風一場,皇帝不得不忍辱負重,硬生生憋下口氣。
不久後,宛嬪悲傷故世,皇后拔去眼中刺。
皇帝命人暗中細查,對照名冊,確定宋家少了三個人,仵作細驗屍骨,裡面沒有十三、四歲的年輕人,於是猜測,宋思親沒有死。
多年來,侯一燦一直在幫著尋找宋思親,沒想到他被男生女相四個字給迷了心眼,完全沒把關宥默考慮在內。
知道了關宥墨就是宋思親,皇帝萬分慶幸,除了弒父害親的長子之外,自己還有兒子,而且還是學問武功均屬上乘的兒子,那份心情啊,激昂得說不出話。
這時候,最重要的事當然是認親。
沒想到宋思親瞅了侯一燦一眼,直挺挺地跪在皇上跟前。
態度表明,認親可以,當皇子沒問題,但他有個條件,求皇上賜婚,他要求娶關家女兒關宥慈。
宋思親的要求讓侯一燦氣瘋了,他就知道!宋思親這麼幹脆地認了弟弟妹妹,目的就是監守自盜,虧他還對這隻白眼狼這麼好。
侯一燦銳利的眸光瞪向皇上,他要是敢將胳臂往內彎,偏著自家兒子,他就攪得大周朝堂動盪不安,管他什麼忘年不忘年交。
幸好,皇帝和侯一燦多年默契不是玩假的,皇帝搖頭苦笑,回道:「不行。」
「為什麼不行?」宋思親反問,那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表情和侯一燦如出一轍。
皇帝駁不了侯一燦,卻有最正當的理由駁回宋思親,他向關宥善招手。
關宥善看一眼侯一燦,見他朝自己點點頭,這才跪到皇上跟前。
皇帝摸摸他的頭,低嘆道:「記住了,你娘的名字不是關雨涵,而是關若若,當年關家遭人陷害 ,滿族抄斬,朕為了救你娘,替她改名關雨涵,你不是父不詳的孩子,你爹叫做周鎮邦,知道嗎?」 周鎮邦?當今皇帝?再沒有比這話更嚇人的了,宋思親滿眼驚詫地望著皇上,侯一燦的表情也不遑多讓。
居然、居然兩個都是皇子?!
宋思親想要仰天長嘯,為什麼命運安排關宥慈當他的妹妹?
侯一燦卻想仰天長笑,皇上不是辦公主清倉大會嗎?恰恰好,他就要這一個!
皇帝看著兩個兒子,娓娓道來,「那年,朕在你外公府上見著你娘,這才明白,原來可以這樣喜歡一個女子,我天天盼著你娘快點長大,一心想把她接進宮裡。當時,孫家把持朝政,朕剛繼位,龍椅尚且坐不穩,關相爺性情耿直,與孫立言不合,兩人經常有所爭執,關相爺為清流名士所護,有大功於朝廷,而孫立言性子陰沉、狡詐多計,他視關相爺為敵,於是設計陷害。
「朕明知其中有詐,卻敵不過孫立言的逼迫,下了那道殺令,那是朕胸口中多年疼痛,若是關相爺在,這些年來朕不至於如此窘迫,幸而朕有阿燦,明里暗地助朕一臂之力,這才能順利剷除孫家。
「朕暗中救下若若,為她更名、換戶帖,我將她安置在外,想方設法安排她進宮,沒想到此事被孫皇后得知,她唆使皇太后,關氏、孫氏誓不兩立,仇恨已結,必須斬草除根。於是皇太后出宮一趟,回來時帶著雨涵的屍體,此事造成我們母子間的嫌隙。皇太后雖是孫氏女,但性情比皇后仁慈寬厚,如今想來,必是當年皇太后放了你母親一條生路。」
關宥善點點頭,說道:「皇太后給母親兩條路選擇,灌下絕育藥,進宮服侍皇上,或是離京,終生不見皇上,當時母親已經懷了我和姊姊,決定選第二條路……」
關宥善慢慢說著母親的辛苦,母親對他們的教養,說徐國儒逼娘以妻為妾,徐府對他們母子的欺凌,是侯一燦及時伸手,助他們離了狼窩。
「娘告訴我和姊姊,這個爹我們別要、別認,那不是我們能攀得上的……」說到最後,關宥善熱淚盈眶,他想娘了。
皇帝聞言,涕泗縱橫,沒了平日的威嚴。
現在的他,只是個為心愛女子心痛的男人,他的若若吃了多少苦,才能把一雙兒女教養長大?
摟住關宥善,皇帝無比心酸。
「誰說攀不上?你是朕的兒子,是大周朝堂堂正正的四皇子,父皇要許你一世榮華富貴,許你權力滔天!」抹一把淚水,皇帝轉頭對侯一燦道:「看在你把朕的一雙兒女從狼窩救出來的分上,朕為你賜婚!」
侯一燦立即跪地磕頭,誠誠懇懇地喊一聲,「謝皇上!」
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宋思親長年被關在府里,卻在一次重病請太醫過府問診時被太醫瞧見其容貌。
他那張臉和皇上有八成像,太醫見著,心頭大驚,而宋府上下為著宋思親的病,無心考慮其它,竟忘記拿銀子封住太醫的嘴。
這個疏漏讓整件事飛快傳進宮裡,連皇上都對宋思親起了興趣。
僅管宛嬪極力否認,說宋思親不像皇帝,而是男生女相,樣貌像姑姑,可皇后疑心病重,過不了多久,一把大火燒掉宋家上下幾十口。
這會兒,皇帝再蠢也看出貓膩,他逼著宛嬪說出真相,氣得皇帝跳腳,恨不得把皇后給剁了。 只不過那個孫家,打個噴嚏,朝廷就得傷風一場,皇帝不得不忍辱負重,硬生生憋下口氣。
不久後,宛嬪悲傷故世,皇后拔去眼中刺。
皇帝命人暗中細查,對照名冊,確定宋家少了三個人,仵作細驗屍骨,裡面沒有十三、四歲的年輕人,於是猜測,宋思親沒有死。
多年來,侯一燦一直在幫著尋找宋思親,沒想到他被男生女相四個字給迷了心眼,完全沒把關宥默考慮在內。
知道了關宥墨就是宋思親,皇帝萬分慶幸,除了弒父害親的長子之外,自己還有兒子,而且還是學問武功均屬上乘的兒子,那份心情啊,激昂得說不出話。
這時候,最重要的事當然是認親。
沒想到宋思親瞅了侯一燦一眼,直挺挺地跪在皇上跟前。
態度表明,認親可以,當皇子沒問題,但他有個條件,求皇上賜婚,他要求娶關家女兒關宥慈。
宋思親的要求讓侯一燦氣瘋了,他就知道!宋思親這麼幹脆地認了弟弟妹妹,目的就是監守自盜,虧他還對這隻白眼狼這麼好。
侯一燦銳利的眸光瞪向皇上,他要是敢將胳臂往內彎,偏著自家兒子,他就攪得大周朝堂動盪不安,管他什麼忘年不忘年交。
幸好,皇帝和侯一燦多年默契不是玩假的,皇帝搖頭苦笑,回道:「不行。」
「為什麼不行?」宋思親反問,那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表情和侯一燦如出一轍。
皇帝駁不了侯一燦,卻有最正當的理由駁回宋思親,他向關宥善招手。
關宥善看一眼侯一燦,見他朝自己點點頭,這才跪到皇上跟前。
皇帝摸摸他的頭,低嘆道:「記住了,你娘的名字不是關雨涵,而是關若若,當年關家遭人陷害 ,滿族抄斬,朕為了救你娘,替她改名關雨涵,你不是父不詳的孩子,你爹叫做周鎮邦,知道嗎?」 周鎮邦?當今皇帝?再沒有比這話更嚇人的了,宋思親滿眼驚詫地望著皇上,侯一燦的表情也不遑多讓。
居然、居然兩個都是皇子?!
宋思親想要仰天長嘯,為什麼命運安排關宥慈當他的妹妹?
侯一燦卻想仰天長笑,皇上不是辦公主清倉大會嗎?恰恰好,他就要這一個!
皇帝看著兩個兒子,娓娓道來,「那年,朕在你外公府上見著你娘,這才明白,原來可以這樣喜歡一個女子,我天天盼著你娘快點長大,一心想把她接進宮裡。當時,孫家把持朝政,朕剛繼位,龍椅尚且坐不穩,關相爺性情耿直,與孫立言不合,兩人經常有所爭執,關相爺為清流名士所護,有大功於朝廷,而孫立言性子陰沉、狡詐多計,他視關相爺為敵,於是設計陷害。
「朕明知其中有詐,卻敵不過孫立言的逼迫,下了那道殺令,那是朕胸口中多年疼痛,若是關相爺在,這些年來朕不至於如此窘迫,幸而朕有阿燦,明里暗地助朕一臂之力,這才能順利剷除孫家。
「朕暗中救下若若,為她更名、換戶帖,我將她安置在外,想方設法安排她進宮,沒想到此事被孫皇后得知,她唆使皇太后,關氏、孫氏誓不兩立,仇恨已結,必須斬草除根。於是皇太后出宮一趟,回來時帶著雨涵的屍體,此事造成我們母子間的嫌隙。皇太后雖是孫氏女,但性情比皇后仁慈寬厚,如今想來,必是當年皇太后放了你母親一條生路。」
關宥善點點頭,說道:「皇太后給母親兩條路選擇,灌下絕育藥,進宮服侍皇上,或是離京,終生不見皇上,當時母親已經懷了我和姊姊,決定選第二條路……」
關宥善慢慢說著母親的辛苦,母親對他們的教養,說徐國儒逼娘以妻為妾,徐府對他們母子的欺凌,是侯一燦及時伸手,助他們離了狼窩。
「娘告訴我和姊姊,這個爹我們別要、別認,那不是我們能攀得上的……」說到最後,關宥善熱淚盈眶,他想娘了。
皇帝聞言,涕泗縱橫,沒了平日的威嚴。
現在的他,只是個為心愛女子心痛的男人,他的若若吃了多少苦,才能把一雙兒女教養長大?
摟住關宥善,皇帝無比心酸。
「誰說攀不上?你是朕的兒子,是大周朝堂堂正正的四皇子,父皇要許你一世榮華富貴,許你權力滔天!」抹一把淚水,皇帝轉頭對侯一燦道:「看在你把朕的一雙兒女從狼窩救出來的分上,朕為你賜婚!」
侯一燦立即跪地磕頭,誠誠懇懇地喊一聲,「謝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