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38章

  惠平帝自打九層高台被燒毀後,整個人的精神幾乎垮掉,雖然強撐著主持朝堂政務,廢掉了太子,但臉上的老態也是愈來愈明顯。還不到五十歲的人,卻已添了白髮,說話時都透著虛弱。

  徐琰在雍和殿內看到他這幅模樣的時候,心裡只覺得心酸。

  惠平帝依舊是坐在三清像前,沒有往日裡的沉迷,只是抬頭看著,目光里滿是茫然。見到徐琰的時候,他的精神總算好些,「這兩天必定是高興壞了,這麼晚才進宮。」

  徐琰便笑道:「臣弟頭一次當父親,自然覺得新鮮,耽誤了兩天,還請皇兄見諒。」

  「說什麼見諒不見諒的話,總算是當了父親,往後做事更該穩重了。」惠平帝這會兒閒著無事,便招呼徐琰過來下棋,順便說說這兩天裡的心情。徐琰便毫不遮掩的跟他分享喜悅,慢慢的感染了惠平帝,叫他臉上也露出不少笑意。

  一局棋罷,惠平帝便起身道:「太妃那裡也一直惦記著,一起過去吧。」

  徐琰本就有去給崔太妃請安的意思,當下跟著惠平帝出了雍和殿,往永福宮去。

  冬日裡萬物凋敝,整個皇宮瞧著空空蕩蕩的,兄弟兩個到了永福宮裡的時候,竟意外的碰見了五皇子徐承平。

  五皇子還是那副樣子,少年人的蓬勃朝氣里有蘊藏著穩重,端端正正的行了禮,等惠平帝坐下的時候就侍立在側。

  崔太妃倒是老樣子,仿佛這一年來的所有風起雲湧,於她並沒有太深的關係。宮裡的火盆燒得極暖,她穿著半新的宮裝,面前的桌上放著剛抄到一半的佛經,笑著埋怨徐琰,「真是當個爹高興得把什麼都忘了,我這裡巴巴兒的盼著聽消息,你倒是拖到現在才來。」

  徐琰便陪笑,「是兒臣的不是,一時間得意忘形,叫太妃掛心了。」

  崔太妃便問:「孩子都好吧?我聽著嬤嬤說是個大胖小子,只是沒有親眼看見,終歸不放心。」

  徐琰便又說孩子無恙,謝過崔太妃的賞賜,順帶著將沈妱問安的話轉達過去。

  崔太妃覺著臉上有光,便笑得合不攏嘴,「端王妃做了母親,倒是越來越懂規矩了。這裡正好新貢來了些補藥,我留著沒用,回頭叫人送到你那裡去,好好補補。端王妃畢竟身材纖秀,生了個孩子怕是用了一半的心血,得好生養著。」

  徐琰便是謝恩。

  這樣冷清的冬日,圍爐而坐的時候總有幾分閒話家常的氛圍。幾個人說了一陣子,難免提起旁邊的徐承平來,崔太妃讚不絕口,「往常就見他聰明愛讀書,今兒叫他過來幫我抄經,你瞧,這字兒寫得比老五可好多了。」

  徐琰對崔太妃的打算心知肚明——眼瞧著惠平帝身子一日差似一日,將來這皇位必定落在徐承平的手裡,這時候便順勢兒照拂照拂,拉點感情出來。

  他對徐承平倒滿懷希冀,笑著瞧他一眼,「承平這手書法倒是承了皇兄的功底,像我那時候偷懶,那手書法確實不大能拿得出來。」

  惠平帝以前不怎麼看中徐承平,如今卻也慢慢的看進眼裡了,拿了那抄好的經書過來一瞧,便道:「字是不錯,腕力也夠,只是失於練習。今後每天臨一副字拿來給我看。」

  這就是要親自指點徐承平書法的意思了。

  說是指點書法,到時候父子倆在一處,教些別的事情也是說不定的。

  徐承平自然明白這層意思,連忙謝恩。

  回到端王府的時候,徐琰跟沈妱提起此事來,沈妱便是感嘆,「前年這個時候魏王和太子都是風頭無兩,誰曾把五皇子放在心上呢?這一年裡天翻地覆,魏王自盡了,太子也失勢出了東宮,倒是五皇子一直悶聲不響,安安穩穩的走到了最後。」

  「也是這孩子心地純正,又有才能肯上進,否則太傅們也未必願意幫他。」

  沈妱點著頭,「種瓜得瓜吧。殿下進宮謝個恩,怎麼現在才回來?」

  「說起這個——」徐琰將沈妱攬進懷裡,哂笑了一聲,「稟性難移這句話果真沒錯。皇兄哪怕經了這麼多風浪,也還是多疑,今天跟太妃謝恩過後,他又叫我去雍和殿裡,你猜他說什麼?」

  「沒聽說一孕傻三年麼,我哪猜得出來。」沈妱堂而皇之的裝傻。

  徐琰便哈哈一笑,在她唇上啄了一口,「皇兄說承平以前沒參與過朝堂上的事情,況且還年幼,他的身體每況日下,說將來若他駕鶴飛升了,想叫我做個攝政王。」

  「殿下怎麼回答呢?」

  「我當然不樂意。」

  沈妱便吃吃的笑著,「古來做攝政王的,能有幾個有好的出路。別說五皇子聰穎才幹,哪怕他資質稍稍平庸些,翻過年也十七了,哪裡還是年幼的孩子?皇上縱然身體不大好,有太醫們調理著,總還能多教他幾年吧。」

  夫妻私房說話的時候,徐琰對有些問題並不是很避諱,搖頭道:「我瞧皇兄經歷了這幾次打擊,身子是徹底垮了。以前他沉迷在道法裡,吃了不知多少丹藥,身子本來就不好,之後江閣老枉死、魏王自盡、樂陽長公主謀逆、太子和皇后不軌,崔詹那個孩子本來就給他心裡添了堵,這九層高台算是最後一點支撐著他的東西了,卻又被一場火燒了個乾淨。皇兄他,唉。」

  這麼一算,惠平帝在這兩年裡還真是接連不斷的遭受打擊,難怪要一年到頭都纏綿病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