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們在幹什麼?」東邊炕上玩著棋子的阿陶不知道幾時走了過來,站在榻下仰著下巴好奇地盯著他們倆。

  宋澈四肢血全往臉上涌,頓時羞了個面紅耳赤。

  徐瀅倒是淡定地坐直,清嗓子道:「你父親在跟我商量送什麼壽禮給太后呢。」

  阿陶狐疑地看看宋澈又看看她,說道:「可是父親跟我商量事情的時候,沒有啃嘴啊。」

  宋澈沖他揚了揚拳頭。

  「你父親跟你商量事情?」徐瀅瞄一眼宋澈,笑道,「什麼事情?」

  「父親昨天拽著我說,如果我再跟母親告他的狀,他就再也不帶我出去了。」

  徐瀅一記眼刀甩過去,宋澈老血都噴了出來。

  (二)

  宋澈老是要帶著拖油瓶出門,其實是有原因的。

  正如當初他給孩子們起的名一樣,阿陶兩歲的時候阿嫣出生了。阿嫣兩歲的時候阿圭又出生了——當然本來是要起名阿貴的,但是因為跟商虎的兒子同名。所以宋澈就給他改成了阿圭。

  三個傢伙都纏著徐瀅,她還要管著中饋,當然是吃不消的。

  阿嫣是個女孩子,很乖巧,也很聰明,有小姑姑宋鵑和二嬸許氏幫著帶帶,再加上還有個顧氏生的年紀跟阿嫣一樣大的小叔一塊玩耍。還算省心。

  阿圭這小子比阿陶威武。生下來就有八斤多,一餓就哭,一哭起來那陣勢能把房頂都給掀了。阿陶常常望著他發愣。很驚愕他自己這麼風雅俊秀,為什麼卻會有個這麼五大三粗的弟弟。

  宋澈心疼老婆,卻又不知道怎麼分憂。

  徐瀅就讓他出門的時候也帶上阿陶,他是長子。早些跟著出去歷練歷練是很有好處的。而且也有利於結識一幫脾性相投的髮小。

  宋澈興致勃勃,覺得他一直被人當長不大的孩子。如今能帶著兒子出去應酬了,總不會有人再看輕他了。

  端親王卻不這麼認為。他說:「阿陶跟著你,那還不如跟著我。」至少他比他靠譜,他是肯定不會在外頭隨便動手打人。給孫子孫女樹立壞榜樣的。而且,他斷定宋澈干不來這活兒。

  宋澈怎麼可能把這麼得意的任務讓給老爺子?

  果然,起初他還渾身是勁。到了後來,他就悔得腸子都青了。

  (三)

  剛才說到宋澈還打人。這真不是端親王冤枉他。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天生就含著金湯勺出生的親王世子,怎麼可能會因為娶個老婆生幾個兒女就轉性呢?

  只不過是妻兒帶給他的幸福捋順了他很多逆毛,所以看上去沒那麼容易動怒了而已。

  可是只要觸犯了他的底線,那他真不管皇親國戚都會開打的。

  上個月他帶著阿陶去逛古玩街,因為是瞎溜達嘛,就穿得比較平常,省得被小偷盯上。

  阿陶在路邊看中了一隻很漂亮的青銅小香爐,宋澈看了看估摸著是真的,跟攤主老頭兒談好了價錢,取錢的當口卻被一人硬擠了進來,以同樣的價錢強行把它給要下了。

  阿陶急得上前把那香爐抱在懷裡:「這是我們買了的!」

  對方那人鄙夷地看了他一眼,低頭把玩著香爐。

  一旁就有狗腿的下人站出來:「小兔崽子,你可知道咱們爺是誰麼?說出來不怕嚇死你,我們爺可是宜親王的郡馬,祈陽郡主的夫婿!我們爺看中的東西你也敢搶?」

  宜親王是蘭太妃之子,皇帝登基之後宜親王就之國去了西南。這次應該是為賀太后壽而進京。

  一個勞什子郡馬也敢在他們面前呈威風?

  宋澈沉了臉。

  但是他也沒做聲,牽著阿陶就往回走。

  上馬直奔宜親王一家所居之處,也不說話,就帶著阿陶坐在上頭。

  阿陶也氣,配合默契一言不發。

  宜親王跟皇帝及端親王並非同胞,在端親王面前本就低了一頭,這一見到這父子倆活似黑白無常來討命的,都嚇傻了。

  一會兒郡馬帶著大半口袋古玩回到府里前來獻殷勤,一抬頭見到這兩尊神,兩條腿也有些不聽使喚。

  宋澈道:「兒子,誰欺負的你,告訴給宜親王聽。」

  阿陶揣手斜睨著郡馬,幽幽道:「我人小,記性不好,只記得他剛才沖我叫小兔崽子,我祖上乃是金戈鐵馬平定中原的太宗皇帝,我祖父是人人稱讚的賢王端親王,我不知道我怎麼就成了兔崽子了?

  「我是小孩兒,膽子小,要認錯人了惹大麻煩就不好了。要不郡馬爺再叫一聲,讓我聽聽聲音看是不是你?」

  郡馬也察覺到了點不好,但他是昨天才進京的,還不認識宋澈父子,只以為是京中哪個一二品的官宦子弟。他指著身邊下人:「小公子果然記錯了,小兔崽子是他叫的,可不是我。」

  宜親王妃撲通一聲暈倒在地下。

  宜親王臉也綠了!

  這郡馬是長了幾個膽子,居然敢叫宋澈兒子兔崽子?他們跟他宜親王府可是同宗啊,他這麼叫,豈不是等於罵皇帝罵先皇?縱然這聲兔崽子不是他叫的,可這有區別嗎?!

  這不等於自己跟皇帝奏報自己素日治家不嚴為害鄉里嗎?

  簡直沒有二話,郡馬被拖著出門去了。

  宋澈不放心,牽著阿陶大喇喇跟上去,接過木杖親自打了起來。

  郡馬被打得皮開肉綻,宜親王府沒一個敢求情告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