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三個問句一個比一個犀利,一個比一個尖銳,幾個膽子小的無不懾服於魯豫非的目光,紛紛狼狽逃開,但還有幾個臉皮厚或者膽子大的不肯輕易放過這個機會。正當他們想要繼續問的時候,外頭忽然衝進了大批禁衛,一個個扼守了東上閣各主要位置,這頓時讓眾人大吃一驚,縱有滿腹疑問也只能暫等片刻。
「魯相爺.」
為首的禁衛根本不理會議論紛紛的朝臣,徑直走到魯豫非面前深深行禮:「長公主有命,請魯相爺先到西上閣。」魯豫非略一點頭。也不多問便隨那禁衛起身離開。他這一走,東上閣中的嗡嗡聲頓時更響亮了,只是礙於大批禁衛在場。眾人不得高聲,但一個個小圈子中的議論卻是愈演愈烈。甚至有人猜測魯豫非和崔夙合謀,要盡誅所有官員。
對於這些亂七八糟地猜測,魯豫非並沒有多少在意,然而,到了西上閣。他卻看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影——坐在一旁太師椅上,滿臉憔悴的陳誠安!短短几日地功夫,這位右相竟然變了個模樣,就是他這個對其異常熟悉的也感到一陣詫異。
「長公主,陳相這是……」
「陳相剛剛恢復,暫時還不能多說話。」崔夙言簡意賅地提了一句,遂朝陳誠安微微頷首示意,這才問道,「東上閣之內大約是議論紛紛了吧?」
「人心原本就是如此。」魯豫非曬然一笑。歷經風霜地那雙眼睛顯得無比淡定,「只要長公主能夠鎮住局面,那些人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俯首貼耳,畢竟。大多數人都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他忽然左顧右盼了一番。然後奇怪地問道,「為何不見徐肅元徐大人?」要知道。他剛剛在東上閣內也沒有看到戶部尚書徐肅元,對方分明是崔夙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為什麼這個節骨眼上反而不見了?
「他今日不能來,有些事情不交待清楚,他這個戶部尚書只怕是坐不穩了。」
對於這件忽然捅出來的事件,崔夙也覺得異常懊惱煩躁。徐肅元的忠誠應該沒有問題,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忽然被人舉報說是挪用戶部存銀高達二百萬兩。在如今戶部整個國庫只有紋銀一千多萬地情況下,從英宗皇帝起就下過旨意妄動國庫者死的情況下,還發生這種事情,不得不說是非同小可的。而最最荒謬的是,徐肅元居然口口聲聲說,是奉了她的旨意,而時間則是在明水堂中待過的某天半夜。
可是,她怎麼就不記得曾經召見過徐肅元?不消說,其中必然是有人暗中動了手腳。這可是兩百萬銀子,不是區區五萬也不是十萬!
「魯相,我想問的是,那樣東西你今天是否帶了?」
魯豫非聞言愕然,見那邊的陳誠安不明所以地看向這邊,他只覺得一顆心怦怦亂跳,最後方才重重點了點頭:「我思量今日可能會派上用場,已經將東西帶來了。」
崔夙見魯豫非從袖中取出上次取出的是一個捲軸,頓時愣了一愣——魯豫非上次拿來地分明是一個黃木匣子。莫非,他一時忍耐不住把裡頭的東西取出來看過了?
「今日大朝會,我若是把那個匣子帶來,只怕是目標過大,所以我一早就打開了那個匣子。」魯豫非依舊是面色沉靜,敘述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沉滯,「這上頭地內容我並沒有看過,絲絛更是未曾解開過,一切都是原封不動。」
如果說話的換成另外一個人,崔夙興許還會有些懷疑。但如今站在面前地是魯豫非,他又這麼說了,她自然不能不信。掃了一眼面前地左相右相,她忽然深深吸了一口氣,旋即解開了那縛在捲軸上的絲絛,將其完全展開了來。此時,魯豫非陳誠安二人同時露出了萬分著意地神情,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崔夙的眼神。
一道簡簡單單的詔書,崔夙前前後後看了三遍,到了最後卻依舊覺得腦袋暈乎乎的。她實在無法想像,太皇太后在臨死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所有的事,做好了所有的準備,這道詔書中,絲毫沒有考慮任何那個人的事,仿佛篤定自己能夠解決那一道難關似的。在太皇太后身邊耳濡目染那麼多年,可此時此刻,她的心中依舊生出了一股高山仰止般的敬意。
「長公主,這詔書上……」
面對魯豫非的詢問,崔夙終於露出了這些天來第一個笑容,而且是如釋重負的笑容。無論是於公於私,這無疑都是她能夠接受的最好結局,想必即使對他來說,那同樣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從來都是一個聰明人。
「傳令下去,百官太極殿站班!」崔夙將捲軸歸入袖中,忽然高聲傳令道。等兩個小太監急匆匆地出了右上閣,她方才對魯豫非和陳誠安點了點頭。
「一切都解決了。」
網友上傳章節 第四卷 日落碧山廬 第五十三章 刀劍所指
終於回到京城了!
儘管不過走了數月,但是,真正踏足京城的時候,李明澤仍然忍不住長長舒了一口氣。這裡是大吳的帝都,無數官員雲集於此,無數詔命從太極殿發往天下八方,無數人兢兢業業削尖了腦袋,只是為了在太極殿謀取一席之地。如今,他終於回來了,而且是堂堂正正地回來!
雖說在城門沒有遭到任何留難,儘管迄今為止尚未有人阻擋在他前行的路上,但是,那些四處晃動的人影他卻決不會忽略。看來,這些人的消息還是很靈通的,大約已經知道了鎮北軍和南北大營的事,但是,倘若不是他有意放走了送信的人,別人又怎麼可能知道他的底細?侍衛親軍司劉成確實是人才,五內所提舉內宮禁衛的劉宇軒同樣也不差,但是,依然沒有人能夠料到他所思所想!
「魯相爺.」
為首的禁衛根本不理會議論紛紛的朝臣,徑直走到魯豫非面前深深行禮:「長公主有命,請魯相爺先到西上閣。」魯豫非略一點頭。也不多問便隨那禁衛起身離開。他這一走,東上閣中的嗡嗡聲頓時更響亮了,只是礙於大批禁衛在場。眾人不得高聲,但一個個小圈子中的議論卻是愈演愈烈。甚至有人猜測魯豫非和崔夙合謀,要盡誅所有官員。
對於這些亂七八糟地猜測,魯豫非並沒有多少在意,然而,到了西上閣。他卻看到了一個意料之外的人影——坐在一旁太師椅上,滿臉憔悴的陳誠安!短短几日地功夫,這位右相竟然變了個模樣,就是他這個對其異常熟悉的也感到一陣詫異。
「長公主,陳相這是……」
「陳相剛剛恢復,暫時還不能多說話。」崔夙言簡意賅地提了一句,遂朝陳誠安微微頷首示意,這才問道,「東上閣之內大約是議論紛紛了吧?」
「人心原本就是如此。」魯豫非曬然一笑。歷經風霜地那雙眼睛顯得無比淡定,「只要長公主能夠鎮住局面,那些人縱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俯首貼耳,畢竟。大多數人都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他忽然左顧右盼了一番。然後奇怪地問道,「為何不見徐肅元徐大人?」要知道。他剛剛在東上閣內也沒有看到戶部尚書徐肅元,對方分明是崔夙一手提拔起來的人,為什麼這個節骨眼上反而不見了?
「他今日不能來,有些事情不交待清楚,他這個戶部尚書只怕是坐不穩了。」
對於這件忽然捅出來的事件,崔夙也覺得異常懊惱煩躁。徐肅元的忠誠應該沒有問題,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忽然被人舉報說是挪用戶部存銀高達二百萬兩。在如今戶部整個國庫只有紋銀一千多萬地情況下,從英宗皇帝起就下過旨意妄動國庫者死的情況下,還發生這種事情,不得不說是非同小可的。而最最荒謬的是,徐肅元居然口口聲聲說,是奉了她的旨意,而時間則是在明水堂中待過的某天半夜。
可是,她怎麼就不記得曾經召見過徐肅元?不消說,其中必然是有人暗中動了手腳。這可是兩百萬銀子,不是區區五萬也不是十萬!
「魯相,我想問的是,那樣東西你今天是否帶了?」
魯豫非聞言愕然,見那邊的陳誠安不明所以地看向這邊,他只覺得一顆心怦怦亂跳,最後方才重重點了點頭:「我思量今日可能會派上用場,已經將東西帶來了。」
崔夙見魯豫非從袖中取出上次取出的是一個捲軸,頓時愣了一愣——魯豫非上次拿來地分明是一個黃木匣子。莫非,他一時忍耐不住把裡頭的東西取出來看過了?
「今日大朝會,我若是把那個匣子帶來,只怕是目標過大,所以我一早就打開了那個匣子。」魯豫非依舊是面色沉靜,敘述的時候絲毫沒有任何沉滯,「這上頭地內容我並沒有看過,絲絛更是未曾解開過,一切都是原封不動。」
如果說話的換成另外一個人,崔夙興許還會有些懷疑。但如今站在面前地是魯豫非,他又這麼說了,她自然不能不信。掃了一眼面前地左相右相,她忽然深深吸了一口氣,旋即解開了那縛在捲軸上的絲絛,將其完全展開了來。此時,魯豫非陳誠安二人同時露出了萬分著意地神情,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崔夙的眼神。
一道簡簡單單的詔書,崔夙前前後後看了三遍,到了最後卻依舊覺得腦袋暈乎乎的。她實在無法想像,太皇太后在臨死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所有的事,做好了所有的準備,這道詔書中,絲毫沒有考慮任何那個人的事,仿佛篤定自己能夠解決那一道難關似的。在太皇太后身邊耳濡目染那麼多年,可此時此刻,她的心中依舊生出了一股高山仰止般的敬意。
「長公主,這詔書上……」
面對魯豫非的詢問,崔夙終於露出了這些天來第一個笑容,而且是如釋重負的笑容。無論是於公於私,這無疑都是她能夠接受的最好結局,想必即使對他來說,那同樣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他從來都是一個聰明人。
「傳令下去,百官太極殿站班!」崔夙將捲軸歸入袖中,忽然高聲傳令道。等兩個小太監急匆匆地出了右上閣,她方才對魯豫非和陳誠安點了點頭。
「一切都解決了。」
網友上傳章節 第四卷 日落碧山廬 第五十三章 刀劍所指
終於回到京城了!
儘管不過走了數月,但是,真正踏足京城的時候,李明澤仍然忍不住長長舒了一口氣。這裡是大吳的帝都,無數官員雲集於此,無數詔命從太極殿發往天下八方,無數人兢兢業業削尖了腦袋,只是為了在太極殿謀取一席之地。如今,他終於回來了,而且是堂堂正正地回來!
雖說在城門沒有遭到任何留難,儘管迄今為止尚未有人阻擋在他前行的路上,但是,那些四處晃動的人影他卻決不會忽略。看來,這些人的消息還是很靈通的,大約已經知道了鎮北軍和南北大營的事,但是,倘若不是他有意放走了送信的人,別人又怎麼可能知道他的底細?侍衛親軍司劉成確實是人才,五內所提舉內宮禁衛的劉宇軒同樣也不差,但是,依然沒有人能夠料到他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