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這是他很久以來就想說的話,只是一直都憋在心裡無從出口。人都是有私心的,從他當初出仕地那一天起。就期待著君明臣賢,能夠君臣相得地度過這一輩子。可惜,他的運氣終究還是不太好。英宗皇帝很早就身體不佳,他那時候還遠遠夠不上高官之列。君明臣賢更是一種奢望。然而。他卻遇到了太皇太后。
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第一次作為宰相面對群臣時的滿足——當然,伴隨著這種滿足的還有沉甸甸的責任。太皇太后的那句話他自始至終銘記在心。所謂權力,是需要負責的。地位越高,摔下來的時候就越慘——就猶如尋常小官若有疏失不過是被貶,但若是宰相,個不好就有可能掉腦袋,而換作君王,若是真的有摔下來地那一天,只怕更是禍及無數。
太皇太后是女人,但那種高瞻遠矚就是一般英偉男兒也不能及。甚至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即使被時人譽為英主的先先帝英宗皇帝,在某些地方尚不及太皇太后。興許有一句暗地裡流傳很廣地話說得好,英宗皇帝最大的政績,不是因為他剷除了帝室根基上地毒瘤,而是因為他立了陳雲慕為中宮皇后。
所以,即使太皇太后兩次廢帝,即使先帝李隆運死得不明不白,他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太皇太后地決斷。即使是太皇太后史無前例地封了崔夙作鎮國公主,甚至令其監國,他也從來沒有任何異議。然而,如今的局勢太詭異太奇怪了,尤其是上次那個暗中來見他地黑衣人說的話,更是讓他每每想起就覺得汗毛根直豎,更不用說他珍藏著的那樣東西了。
應付這些鼠目寸光的人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三兩下的功夫,相形之下,反而是剛剛宮裡傳來的消息最為令人擔憂——內宮九門忽然全部封閉!而在此之後,侍衛親軍司更是出動了大批人馬,直接封閉了朱雀大街。
這一系列的舉動無不表明,宮中再次出事了!
怎麼辦?他這個朝廷首相應該怎麼辦?陳誠安那個老傢伙,往日苦心孤詣地謀求權勢,如今終於成了左相,偏偏卻得了失語症,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還有,魯王李隆昌上竄下跳了這麼久,怎麼說瘋了就瘋了,說死了就死了?
亂套了,一切都已經亂套了!來來回回踱了許久的步子,他卻依舊心下難安,最後只得出聲叫來了一個心腹家僕。
「可有長公主的消息?」
那家僕囁嚅了好半晌,最後終於說道:「小人剛剛得來消息,說是長公主去了魯王府,後來似乎又趕往長公主府去了。」
魯豫非聞言大怒:「如此大事,為何不早些前來報我?」
那家僕少有看見主子如此暴怒的表情,竟是嚇得膝蓋一軟,情不自禁地跪了下來:「相爺息怒,只因為這消息剛剛來,小的聽說相爺正在會客,不敢打擾……」
「就算天塌了也應該先報我知道!」魯豫非厲聲打斷了那家僕的話,狠狠瞪了他許久,最終一字一句地道,「倘若無事便罷,倘若因為你的延誤出了什麼大事,我必定不會饒你!滾!」
見那家僕跌跌撞撞地沖了出去,魯豫非只覺心頭異常煩躁。反反覆覆思慮良久,他便到門前查看了一下,竟是親手上了門閂,這才回身走到書架前,挪動了好幾本書之後,捧出了一個不起眼的黃木匣子。
這裡頭的東西他一直都沒有看過,只因為那人的吩咐太過駭人。如今時刻非常,他究竟該不該打開來看一看,哪怕是一眼?
網友上傳章節 第四卷 日落碧山廬 第三十八章 推心置腹
「魯豫非求見?」
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崔夙本能地皺了皺眉。原因很簡單,朝中那麼多大臣,她看得多了打交道得也多了,但惟有魯豫非這個人,她一直都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想籠絡無從籠絡起,想排斥無從排斥起。最最重要的是,她無法弄清這個人究竟需要什麼。
不同於陳誠安的執著於權勢,魯豫非看上去很恬淡,即使是在榮升左相,成為名副其實的朝廷第一人的時候,他也一直保持著虛懷若谷的姿態,因此從上至下大多數官員都服他。若是算魯黨,大約朝中有幾乎四分之一的官員可以歸進去,或是同鄉或是同門或是門生弟子。總而言之,如此一個人,如此一組盤根錯節的勢力,絕對不是能夠輕易撼動的。「請魯相到這裡來!」
雖說不知道魯豫非的來意,但崔夙還是開口吩咐了一聲。不多時,蕭馥便親自引著魯豫非到了這裡,旋即奉上兩杯香茗後,便知機地躬身退去。
輕輕呷了一口杯中香茗,崔夙忖度良久也沒有猜著魯豫非的用意,只得開口問道:「魯相急著到這裡找我,不知所為何事?難道不能等到我回宣政殿再說麼?」
魯豫非定睛看了崔夙良久,面上的笑容忽然斂去無蹤:「長公主,無緣無故封了朱雀大街,難道不怕百姓有議論麼?」
這種淡定中卻顯得咄咄逼人的語調讓崔夙心頭一陣不舒服,正想強打精神反駁回去,她猛地感到一陣難言的悸動,到了口邊的話忽然變成了另一句:「魯相,倘若我不封朱雀大街.只怕明日街頭便有無數流言蜚語,只怕明天便有莫名其妙的旨意頒下。你是朝廷首相,應當知道孰輕孰重。」
這一席話聽似含含糊糊。其實卻清清楚楚表明了一個意思。自從進屋子以後便一直神態自若地魯豫非終於勃然色變,手中的茶盞險些不穩。顫抖著將茶盞擱在了旁邊。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旋即沉聲問道:「長公主,我再次問一句,太皇太后……」
他永遠不會忘記自己第一次作為宰相面對群臣時的滿足——當然,伴隨著這種滿足的還有沉甸甸的責任。太皇太后的那句話他自始至終銘記在心。所謂權力,是需要負責的。地位越高,摔下來的時候就越慘——就猶如尋常小官若有疏失不過是被貶,但若是宰相,個不好就有可能掉腦袋,而換作君王,若是真的有摔下來地那一天,只怕更是禍及無數。
太皇太后是女人,但那種高瞻遠矚就是一般英偉男兒也不能及。甚至說一句大逆不道的話,即使被時人譽為英主的先先帝英宗皇帝,在某些地方尚不及太皇太后。興許有一句暗地裡流傳很廣地話說得好,英宗皇帝最大的政績,不是因為他剷除了帝室根基上地毒瘤,而是因為他立了陳雲慕為中宮皇后。
所以,即使太皇太后兩次廢帝,即使先帝李隆運死得不明不白,他從來都沒有懷疑過太皇太后地決斷。即使是太皇太后史無前例地封了崔夙作鎮國公主,甚至令其監國,他也從來沒有任何異議。然而,如今的局勢太詭異太奇怪了,尤其是上次那個暗中來見他地黑衣人說的話,更是讓他每每想起就覺得汗毛根直豎,更不用說他珍藏著的那樣東西了。
應付這些鼠目寸光的人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三兩下的功夫,相形之下,反而是剛剛宮裡傳來的消息最為令人擔憂——內宮九門忽然全部封閉!而在此之後,侍衛親軍司更是出動了大批人馬,直接封閉了朱雀大街。
這一系列的舉動無不表明,宮中再次出事了!
怎麼辦?他這個朝廷首相應該怎麼辦?陳誠安那個老傢伙,往日苦心孤詣地謀求權勢,如今終於成了左相,偏偏卻得了失語症,這都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還有,魯王李隆昌上竄下跳了這麼久,怎麼說瘋了就瘋了,說死了就死了?
亂套了,一切都已經亂套了!來來回回踱了許久的步子,他卻依舊心下難安,最後只得出聲叫來了一個心腹家僕。
「可有長公主的消息?」
那家僕囁嚅了好半晌,最後終於說道:「小人剛剛得來消息,說是長公主去了魯王府,後來似乎又趕往長公主府去了。」
魯豫非聞言大怒:「如此大事,為何不早些前來報我?」
那家僕少有看見主子如此暴怒的表情,竟是嚇得膝蓋一軟,情不自禁地跪了下來:「相爺息怒,只因為這消息剛剛來,小的聽說相爺正在會客,不敢打擾……」
「就算天塌了也應該先報我知道!」魯豫非厲聲打斷了那家僕的話,狠狠瞪了他許久,最終一字一句地道,「倘若無事便罷,倘若因為你的延誤出了什麼大事,我必定不會饒你!滾!」
見那家僕跌跌撞撞地沖了出去,魯豫非只覺心頭異常煩躁。反反覆覆思慮良久,他便到門前查看了一下,竟是親手上了門閂,這才回身走到書架前,挪動了好幾本書之後,捧出了一個不起眼的黃木匣子。
這裡頭的東西他一直都沒有看過,只因為那人的吩咐太過駭人。如今時刻非常,他究竟該不該打開來看一看,哪怕是一眼?
網友上傳章節 第四卷 日落碧山廬 第三十八章 推心置腹
「魯豫非求見?」
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崔夙本能地皺了皺眉。原因很簡單,朝中那麼多大臣,她看得多了打交道得也多了,但惟有魯豫非這個人,她一直都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想籠絡無從籠絡起,想排斥無從排斥起。最最重要的是,她無法弄清這個人究竟需要什麼。
不同於陳誠安的執著於權勢,魯豫非看上去很恬淡,即使是在榮升左相,成為名副其實的朝廷第一人的時候,他也一直保持著虛懷若谷的姿態,因此從上至下大多數官員都服他。若是算魯黨,大約朝中有幾乎四分之一的官員可以歸進去,或是同鄉或是同門或是門生弟子。總而言之,如此一個人,如此一組盤根錯節的勢力,絕對不是能夠輕易撼動的。「請魯相到這裡來!」
雖說不知道魯豫非的來意,但崔夙還是開口吩咐了一聲。不多時,蕭馥便親自引著魯豫非到了這裡,旋即奉上兩杯香茗後,便知機地躬身退去。
輕輕呷了一口杯中香茗,崔夙忖度良久也沒有猜著魯豫非的用意,只得開口問道:「魯相急著到這裡找我,不知所為何事?難道不能等到我回宣政殿再說麼?」
魯豫非定睛看了崔夙良久,面上的笑容忽然斂去無蹤:「長公主,無緣無故封了朱雀大街,難道不怕百姓有議論麼?」
這種淡定中卻顯得咄咄逼人的語調讓崔夙心頭一陣不舒服,正想強打精神反駁回去,她猛地感到一陣難言的悸動,到了口邊的話忽然變成了另一句:「魯相,倘若我不封朱雀大街.只怕明日街頭便有無數流言蜚語,只怕明天便有莫名其妙的旨意頒下。你是朝廷首相,應當知道孰輕孰重。」
這一席話聽似含含糊糊。其實卻清清楚楚表明了一個意思。自從進屋子以後便一直神態自若地魯豫非終於勃然色變,手中的茶盞險些不穩。顫抖著將茶盞擱在了旁邊。他深深吸了一口氣,旋即沉聲問道:「長公主,我再次問一句,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