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2頁
周春、羽靈、陶然客等人與守正真人商定,中秋在聞醉山仙府外的峰頂平台上「飲宴」,同時雙方主盟之人「論道」而定兩崑崙之約。與我以前設想的一樣,我與周春之間免不了有一場正面的交鋒。周春不會以我的想法立約,論道不會有結果只會起衝突,我要做的就是儘量將衝突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爭取一戰而定。
第216回 清風聞仙醉,明月喚夢回
《神遊》十八卷216回,終於只剩最後一回,本周日晚間一次發布全書結局。我寫了十六個月,總共一百六十多萬字,醞釀的時間又要長得多。直到今天才敢相信我真的寫出來了!
在「自序」中曾說過「寫一部我自己想看又沒有看過的小說」,因此我一直是以既是作者也是讀者的態度去寫的。今天終於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評一評自己這本書,我有一種感覺,欣賞它的人會很喜歡,不欣賞的人……我也無話可說。
縱觀全書,首先有一點要說,那就是本書的第一主角理所當然是風君子!抱歉我一直沒有挑明,但讀者完全可以看出來,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當有人質疑「主次不分」的時候,我在電腦後面偷笑。
至於以第一人稱出現的石野,他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文中所有的人和事以及思考感悟的過程。還有另一個「對立面」的人物七葉也很重要,他很複雜,不是一個單純的反派。這兩個人物形象與風君子一起構成了支撐全書立意的三角形支點。我知道這種寫法在網絡文學中很不討巧,但這不是我所考慮中最重要的問題。
出於對傳統人文精髓的酷好,形而上的文化蘊意在書中也嘗試著描述。比如儒、禪、道三家的代表人物是三個重要的配角:唐老頭、法澄、守正真人。我沒有做太多的個人發揮,而是儘量追溯它們的原貌。例如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我甚至在書中將唐卿描寫為守正曾經的弟子。
風君子這個人身上寄託了我太多的理想與思考,以至於很多讀者說他是我自己的理想化身。我想通過寫這本書探索一種理想化的存在狀態,於是有了風君子這個人。說實話,石野這個人物的存在狀態是真正理想化的、超脫的,所以他才能作為一面鏡子。而風君子是不脫離現實的理想化寄託,因此他的地位更重要。
《神遊》的結局不會寫到石野與周春的一戰,因為那已經沒有必要。如果勉強去寫也不過是堆砌場面的畫蛇添足,有昭亭風葉決鬥在前就足夠了。
※※※※
風君子十年前就告訴我要藉機當眾除了周春,我心裡也明白——除非我不想殺他,要出手就應是震懾天下的雷霆絕滅一擊。我不會仙術誅心鎖,但我也不操心周春是否會轉生幾十年後再來,殺他一次大勢已定就夠了。況且正一三寶合擊有天刑之威,他的陽神不一定跑得掉。
守正真人從西崑侖回,陪同他一起的還有西崑侖回訪的使者陶然客。本來根據兩崑崙的約定,這十年東崑崙修行人可以行走西崑侖,但西崑侖的修行人暫時不能行走東崑崙,只有陶然客例外,因為我單獨向他發出了邀請。無論以身份還是與東崑崙的關係,陶然客做使者是最適合不過的。
為了表示對守正真人的尊敬,我沒有在梅花聖鏡也沒有在茫碭山洞天迎接陶然客,而是率東崑崙一眾修行尊長在正一三山等候。陶然客在守正真人的陪同下先去拜訪了茫碭山洞天,對東崑崙眾人為西崑侖準備的這座仙府感佩不已。他沒想到須彌神罩落到風君子手裡居然成了這個用處,真是用心良苦,既以此凝聚東崑崙各派人心同時也巧妙的化解兩崑崙之間茫碭山一戰的恩怨。
須彌神罩可以說是千年以來修行界的第一神器,被風君子收去他卻沒有據為已有,真乃仙人風懷!
陶然客在正一三山受到了以我為守的東崑崙各派熱情歡迎。也許是從沒有行走俗世,陶然客這一路對人世間的一切都很好奇。他的打扮也很有意思,不再是墨綠長袍,而是換了一套咖啡色的休閒裝,穿著輕便的旅遊鞋。更有意思的是他那件夾克上全是兜,揣著各種各樣在路過的集市中買來的小玩意。再看他留的長髮,就像一位老盲流藝術家。
正一三山中的迎接只是一個儀式,公布聞醉山中秋聚會的一些事宜。我本來就讓守正真人全權而定,當然不會有什麼異議,只不過藉此機會再轉達給東崑崙各派而已。儀式之後自然是宴席,各門高人陪陶然客喝上幾杯。正一三山的廚師水平一般,但陶然客對席上的酒菜卻讚賞有加。我笑著對他道:「今日宴席上有各家修士,眾口難調因此做的都是素齋,口味也是極淡的。如果陶道友不忌口,我在蕪城俗世中還有一家酒樓,自認為酒菜是很不錯的,明日單獨請你去小酌一番如何?」
陶然客:「一入人世才知道紅塵如此精彩。我想西崑侖眾道友也應當行走閱歷。我回去之後一定會將此地人煙景象詳細轉告。石盟主身為東崑崙之首,居然也在市井中做一酒家翁,如此說來紅塵內外相安之道果有玄機。……石盟主要請客,在下當然求之不得。」
次日,陶然客拜別眾人,臨行前我請他到蕪城知味樓,在君子居中單獨小酌一番,特意吩咐容成上的都是最拿手的酒菜。陶然客是讚不絕口。席間他問我:「石盟主,東西兩崑崙會盟轉眼就到,以老夫看來,你與周宗主之間必有一番爭鬥。你知道周宗主這十年來都在做什麼嗎?」
第216回 清風聞仙醉,明月喚夢回
《神遊》十八卷216回,終於只剩最後一回,本周日晚間一次發布全書結局。我寫了十六個月,總共一百六十多萬字,醞釀的時間又要長得多。直到今天才敢相信我真的寫出來了!
在「自序」中曾說過「寫一部我自己想看又沒有看過的小說」,因此我一直是以既是作者也是讀者的態度去寫的。今天終於可以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評一評自己這本書,我有一種感覺,欣賞它的人會很喜歡,不欣賞的人……我也無話可說。
縱觀全書,首先有一點要說,那就是本書的第一主角理所當然是風君子!抱歉我一直沒有挑明,但讀者完全可以看出來,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當有人質疑「主次不分」的時候,我在電腦後面偷笑。
至於以第一人稱出現的石野,他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文中所有的人和事以及思考感悟的過程。還有另一個「對立面」的人物七葉也很重要,他很複雜,不是一個單純的反派。這兩個人物形象與風君子一起構成了支撐全書立意的三角形支點。我知道這種寫法在網絡文學中很不討巧,但這不是我所考慮中最重要的問題。
出於對傳統人文精髓的酷好,形而上的文化蘊意在書中也嘗試著描述。比如儒、禪、道三家的代表人物是三個重要的配角:唐老頭、法澄、守正真人。我沒有做太多的個人發揮,而是儘量追溯它們的原貌。例如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我甚至在書中將唐卿描寫為守正曾經的弟子。
風君子這個人身上寄託了我太多的理想與思考,以至於很多讀者說他是我自己的理想化身。我想通過寫這本書探索一種理想化的存在狀態,於是有了風君子這個人。說實話,石野這個人物的存在狀態是真正理想化的、超脫的,所以他才能作為一面鏡子。而風君子是不脫離現實的理想化寄託,因此他的地位更重要。
《神遊》的結局不會寫到石野與周春的一戰,因為那已經沒有必要。如果勉強去寫也不過是堆砌場面的畫蛇添足,有昭亭風葉決鬥在前就足夠了。
※※※※
風君子十年前就告訴我要藉機當眾除了周春,我心裡也明白——除非我不想殺他,要出手就應是震懾天下的雷霆絕滅一擊。我不會仙術誅心鎖,但我也不操心周春是否會轉生幾十年後再來,殺他一次大勢已定就夠了。況且正一三寶合擊有天刑之威,他的陽神不一定跑得掉。
守正真人從西崑侖回,陪同他一起的還有西崑侖回訪的使者陶然客。本來根據兩崑崙的約定,這十年東崑崙修行人可以行走西崑侖,但西崑侖的修行人暫時不能行走東崑崙,只有陶然客例外,因為我單獨向他發出了邀請。無論以身份還是與東崑崙的關係,陶然客做使者是最適合不過的。
為了表示對守正真人的尊敬,我沒有在梅花聖鏡也沒有在茫碭山洞天迎接陶然客,而是率東崑崙一眾修行尊長在正一三山等候。陶然客在守正真人的陪同下先去拜訪了茫碭山洞天,對東崑崙眾人為西崑侖準備的這座仙府感佩不已。他沒想到須彌神罩落到風君子手裡居然成了這個用處,真是用心良苦,既以此凝聚東崑崙各派人心同時也巧妙的化解兩崑崙之間茫碭山一戰的恩怨。
須彌神罩可以說是千年以來修行界的第一神器,被風君子收去他卻沒有據為已有,真乃仙人風懷!
陶然客在正一三山受到了以我為守的東崑崙各派熱情歡迎。也許是從沒有行走俗世,陶然客這一路對人世間的一切都很好奇。他的打扮也很有意思,不再是墨綠長袍,而是換了一套咖啡色的休閒裝,穿著輕便的旅遊鞋。更有意思的是他那件夾克上全是兜,揣著各種各樣在路過的集市中買來的小玩意。再看他留的長髮,就像一位老盲流藝術家。
正一三山中的迎接只是一個儀式,公布聞醉山中秋聚會的一些事宜。我本來就讓守正真人全權而定,當然不會有什麼異議,只不過藉此機會再轉達給東崑崙各派而已。儀式之後自然是宴席,各門高人陪陶然客喝上幾杯。正一三山的廚師水平一般,但陶然客對席上的酒菜卻讚賞有加。我笑著對他道:「今日宴席上有各家修士,眾口難調因此做的都是素齋,口味也是極淡的。如果陶道友不忌口,我在蕪城俗世中還有一家酒樓,自認為酒菜是很不錯的,明日單獨請你去小酌一番如何?」
陶然客:「一入人世才知道紅塵如此精彩。我想西崑侖眾道友也應當行走閱歷。我回去之後一定會將此地人煙景象詳細轉告。石盟主身為東崑崙之首,居然也在市井中做一酒家翁,如此說來紅塵內外相安之道果有玄機。……石盟主要請客,在下當然求之不得。」
次日,陶然客拜別眾人,臨行前我請他到蕪城知味樓,在君子居中單獨小酌一番,特意吩咐容成上的都是最拿手的酒菜。陶然客是讚不絕口。席間他問我:「石盟主,東西兩崑崙會盟轉眼就到,以老夫看來,你與周宗主之間必有一番爭鬥。你知道周宗主這十年來都在做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