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太子見宿誼如此說,只得遺憾點頭。
易苒給了太子一個隱晦的得意的眼神,太子心中再次給自己愚蠢的弟弟記了一筆。
四人吃得十分開心,作為最大的老大,全程都沒有人前來敬酒。不知道是自由敬酒環節還沒到,還是臣子跑到皇帝面前敬酒不符合禮儀。皇帝也沒有召其他人來喝酒的意思,自顧自的和兒子們吃了頓飽飯。
大概對於這一位皇帝而言,聽那些人的阿諛奉承,不如吃頓飽飯更重要。
歌功頌德什麼的,換來換去都是那些詞,皇帝已經聽膩了。對於周圍那些國家的使臣皇帝也絲毫沒有好感,只想狠狠敲一筆,並不想給他們什麼好處。
當年他四處征戰的時候,沒少被周邊小國家坑。他當皇帝這麼多年,也就今年把匈奴打敗了,這些國家的使臣才急匆匆的趕來。誰是一開始就決定來的,誰是後來急忙趕路來的,皇帝會不知道?
雖然皇帝明白宿誼所說的“弱國無外交”,“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的意思,但他還不能不慡一下嗎?
皇帝整個宴會沒有接待任何外國使臣,讓那些使臣也惴惴不安。最後他們琢磨著,跟皇帝一起吃飯的,除了兩位皇子,便只有國師了。國師地位超然,且不是皇室中人,接近國師也不會讓皇帝警惕,不如從國師處下手。不知有什麼可以引起國師興趣,讓國師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
雖然宿誼的名聲已經傳到周邊國家,且更加神異,仿佛仙神下凡一般,不僅包佑昱朝年年豐收,還讓昱朝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不對,不是所向披靡,是莫名其妙就勝利了。
不過正因為宿誼的名聲太響了,太神奇了,那些國家上層人士倒是將信將疑,不過是有些興趣罷了,就像是匈奴那位擄人的大汗一樣。
但無論他們心中如何想,宿誼的地位就讓他們必須做足了尊敬的姿態。他們對宿誼的討好,自然也是各種奇珍異寶。
不過宿誼作為昱朝的國師,什麼奇珍異寶沒見過,或許要符合他國師的身份一點,才更能讓其高興?就算不會讓他多高興,好歹能引起他興趣。
這群人冥思苦想,最終決定用自家新奇的宗教和“奇物”來吸引宿誼注意力。作為一個道士,宿誼應該對其它宗教和神奇的東西感興趣吧。
宿誼感興趣嗎?宿誼當然不感興趣。要討好他,送這些還不如送他各地特產美食呢。
……
皇帝大壽,從宮門到城門那一條街,兩邊都搭滿了彩棚,有唱戲的,有說書的,有彈唱的,十分熱鬧。這熱鬧要足足持續半月,百姓們此時仿若過年一般走街串巷,京中喜氣洋洋,讓宿誼再次感慨,這的確已經是盛世的開端了吧。
這麼熱鬧的景象,耗費的金銀自然也不是個小數目。不過皇帝陛下暗戳戳出海的船已經回來,真的是用一船商品換回了一車金子。不是金銀,是真金子。
那做生意的人十分上道,雖然有收銀錢,但一路上都用銀錢換商品繼續賣,金子則留下。實在沒有金幣,金質的器具也成。歐洲那地方,對金子做器具十分流行,要換金子很容易。
宿誼想,以金礦存儲量,咱們這難能叫遍地黃金之地,他們那裡才是啊。特別是非洲。可惜他不知道非洲金礦的位置,不然能昱朝就暫時不擔心金錢了吧。就算擔心國內通貨膨脹,但現在世界貿易網絡還沒建立,用金錢在國外買東西,可不會造成國內通貨膨脹。
宿誼覺得自己的主意太贊了,等這次皇帝老爹過完生日,他就跟皇帝老爹說這事。
皇帝大壽,百姓很開心,官員們則很忙碌,比平日更忙碌。慕晏作為青州刺史,皇帝特許他在自己壽辰之後再回青州,反正青州安穩著,沒有特意需要慕晏去處理的事。慕晏本以為自己這半月可以閒下來,誰知道皇帝直接抓壯丁,讓他負責宮中秩序,以及那些使臣的安保。
慕晏十分無語,連忙請辭。他現在是外放之臣,怎麼能突然又領了宮中實職?不過這時候朝堂幾乎是皇帝陛下一言堂,對於皇帝陛下並非抽風的旨意,幾乎沒人反對。何況這群人也是慕晏的老熟人了,自己這麼忙,看著慕晏這麼悠閒,心中都十分不慡,自然十分贊同慕晏也忙起來。何況皇帝並非又給慕晏什麼新職位,只是讓慕晏領旨幹活,並不給官職。
朝臣們都覺得,慕晏這聖眷實在是讓人羨慕啊,羨慕到忍不住幸災樂禍的程度。
至於宿誼,他非常開心的成了唯一高官中悠閒的人。如果他那虛階也算高官的話。
宿誼覺得自己出了忽悠人什麼都不會,而那群使臣有朝臣們忽悠,用不上自己。自己何必湊上去沒事找事?還不如好好悠閒一下。
前不久受了那麼多苦,他覺得自己現在也需要休息。
何況他以前在京城,也是一直休息,沒去摻和什麼事,乖乖當一個技術宅。
現在他家中又有了一架新的鋼琴,沒事還可以彈彈琴,看看書,做做實驗,多愜意啊。
皇帝和慕晏等人知道宿誼只是單純犯懶,其餘人則以為宿誼剛從昏迷中醒來,是應該好好休息。
宿誼休息的時候,世家中也有許多老人家休息。這些老臣都已經退居二線,除了教導教導兒孫,順帶教導教導兩位皇子,每日過上了釣魚遛鳥下棋聽戲的退休老幹部生活。碰巧宿誼也沒事,便日日約著宿誼一起去悠閒。
宿誼拒絕了幾次,後來自己也覺得一個人無聊,好友又全被重用,連從北邊回來的王博源送了一群牛給他之後,都被皇帝抓壯丁不知道忙什麼去了,若得空,偶爾和這群老爺子聚聚也不錯。聽聽他們年輕時的崢嶸歲月,聽聽他們念叨晚輩們的黑歷史,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很快宿誼就成為老年之友,老年人聚會嘗嘗會叫上他。這些老年人都是家中最有地位的人,有風景優美的莊子供他們遊玩,身邊伺候的人也長得賞心悅目,玩的那些項目也適合宿誼這種慢節奏的人。且因為這些人早就過了裝逼的年紀,現在各個都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行為舉止上都很灑脫,甚至有些老頑童的感覺,並沒有那麼多講究,讓宿誼覺得比一些年輕人聚會,更輕鬆一些。
宿誼最開始倒是擔心會被他們套話,走入什麼套路。後來他一想,自己好像也沒什麼可套話的,而且這群老人家都是好友家的長輩,都是皇帝陛下信任的老臣,應該不會給自己下套子。相處之後果然,這些人從是說些吃的玩的,以及吐槽各種小輩,完全不會涉及宿誼那些神異之事,也沒有弄什麼文雅的聚會。
宿誼和這些老臣子混在一起,皇帝頗有些哭笑不得。這年紀輕輕就成為老年人之友,他兒子是不是太老成了一些。不過經過這群老年人的薰陶,宿誼的氣度更加沉穩,以前一驚一乍的時候幾乎看不到了。
宿誼悠閒的很,那些使臣則著急了。他們想引起宿誼的注意,卻連見到宿誼的途徑都沒有,送東西也全部被擋了回來。
國師連昱朝朝臣的東西都不收,還會收別人家的嗎?
第152章
宿誼聽聞有人送東西給他的時候, 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想給他送東西的人多得是, 不差外邦人。
京中官宦得知之後,不由好笑。這群人倒是會找,但連他們的東西國師都不收,怎麼會收外邦人的禮?
宿誼每日跟著一群老爺爺逛園子,正悠閒的不知今朝是何朝,以為自己跟這幫來朝的胡人不會有任何關係, 卻在正跟人評價那隻鳥叫的更好聽事, 接到急急趕來的內侍的旨意,說讓其立刻趕往皇宮。
宿誼本想回去換一身一副, 內侍道皇帝陛下下旨,衣服都不用換,直接去就成了。國師不拘小節, 怎麼灑脫怎麼來。
宿誼看了看自己一身簡單布衫:“好歹換身道袍吧?”
就穿這個去?看上去就像是隨處可見的書生似的。宿誼不喜身上佩戴過多配飾,若人看不出來他這一身衣衫和頭上玉簪造價, 說不準還以為他就是一普通家境讀書人。
“這身就成了。”太子聲音響起, “國師本就不需見那些蠻夷, 如今見一面,哪用這麼講究。”
眾人齊齊向太子行禮。宿誼驚訝:“殿下,你怎麼來了?”
“來請國師怎可能遣一下人來,”太子道, “孤不過慢了一步。”
說罷,他還瞪了那內侍一眼。
內侍也不害怕,笑眯眯告罪道:“老奴性子急, 殿下恕罪。”
太子冷哼一聲。
宿誼看了看那內侍,又看了看太子,滿頭霧水。
“孤回東宮換了一身衣服。”太子悶聲道,“跟人比劍時被割破了衣袖。”
宿誼頓時皺眉:“誰會跟你比劍?!”
胡人使臣?但他們就算有膽子提,陛下也不會同意。
太子低頭不語。
宿誼看周圍還有這麼多老臣,這幾位老臣中有一半都是身兼東宮輔臣職位,要給太子講課的。這些老臣正目光炯炯的瞪著太子,好似太子說出來,他們立刻就會擼袖子罵人似的。
不是好似,這事情,他們真能做出來。
宿誼乾咳一聲:“先進宮,別讓陛下等久了。”
既然陛下說不換衣服,那便不換吧。他本來是想穿正式一點,行頭上就裝出個高人模樣。但在陛下面前都穿這麼隨意,好似比盛裝打扮更像高人了。
皇帝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康樂啊,你可要好好勸勸陛下,太子身份貴重,怎能冒險?”王詡道。
宿誼點頭:“貧道明白。各位大人,貧道先行告辭。”
馬車就停在門口,宿誼和太子同馬車,向著皇宮駛去。路上宿誼詢問太子,太子小心翼翼道:“西邊一幫小國聯合在一起,請求與昱朝切磋。”
“切磋需要你應戰?”宿誼道,“有人挑釁?”
太子在宿誼面前一直十分老實,半點沒有在外人面前傲氣:“鮮卑來賀,鮮卑首領點名與我切磋。”
“然後割破你衣袖後故意輸了,大讚昱朝太子殿下威武,表示歸順昱朝?”宿誼挑眉。
太子傻笑。
宿誼忍不住捏了捏太子臉頰:“好吧好吧,老爹一定是知道這事,才故意演了這齣戲,順帶消除外界對你不擅長武藝的言論。”
太子被宿誼捏著臉頰仍舊露出傻乎乎的笑容,一個勁兒的點頭。
宿誼鬆開手,看著太子臉上不明顯的手指印,又替太子揉了揉臉頰,太子沒羞沒恥的在宿誼手上蹭了蹭,道:“父皇讓我來迎大哥,並趁此機會將衣服換了。桂和也真是,跑那麼快幹什麼。”
易苒給了太子一個隱晦的得意的眼神,太子心中再次給自己愚蠢的弟弟記了一筆。
四人吃得十分開心,作為最大的老大,全程都沒有人前來敬酒。不知道是自由敬酒環節還沒到,還是臣子跑到皇帝面前敬酒不符合禮儀。皇帝也沒有召其他人來喝酒的意思,自顧自的和兒子們吃了頓飽飯。
大概對於這一位皇帝而言,聽那些人的阿諛奉承,不如吃頓飽飯更重要。
歌功頌德什麼的,換來換去都是那些詞,皇帝已經聽膩了。對於周圍那些國家的使臣皇帝也絲毫沒有好感,只想狠狠敲一筆,並不想給他們什麼好處。
當年他四處征戰的時候,沒少被周邊小國家坑。他當皇帝這麼多年,也就今年把匈奴打敗了,這些國家的使臣才急匆匆的趕來。誰是一開始就決定來的,誰是後來急忙趕路來的,皇帝會不知道?
雖然皇帝明白宿誼所說的“弱國無外交”,“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的意思,但他還不能不慡一下嗎?
皇帝整個宴會沒有接待任何外國使臣,讓那些使臣也惴惴不安。最後他們琢磨著,跟皇帝一起吃飯的,除了兩位皇子,便只有國師了。國師地位超然,且不是皇室中人,接近國師也不會讓皇帝警惕,不如從國師處下手。不知有什麼可以引起國師興趣,讓國師在皇帝面前美言幾句。
雖然宿誼的名聲已經傳到周邊國家,且更加神異,仿佛仙神下凡一般,不僅包佑昱朝年年豐收,還讓昱朝在戰場上所向披靡,不對,不是所向披靡,是莫名其妙就勝利了。
不過正因為宿誼的名聲太響了,太神奇了,那些國家上層人士倒是將信將疑,不過是有些興趣罷了,就像是匈奴那位擄人的大汗一樣。
但無論他們心中如何想,宿誼的地位就讓他們必須做足了尊敬的姿態。他們對宿誼的討好,自然也是各種奇珍異寶。
不過宿誼作為昱朝的國師,什麼奇珍異寶沒見過,或許要符合他國師的身份一點,才更能讓其高興?就算不會讓他多高興,好歹能引起他興趣。
這群人冥思苦想,最終決定用自家新奇的宗教和“奇物”來吸引宿誼注意力。作為一個道士,宿誼應該對其它宗教和神奇的東西感興趣吧。
宿誼感興趣嗎?宿誼當然不感興趣。要討好他,送這些還不如送他各地特產美食呢。
……
皇帝大壽,從宮門到城門那一條街,兩邊都搭滿了彩棚,有唱戲的,有說書的,有彈唱的,十分熱鬧。這熱鬧要足足持續半月,百姓們此時仿若過年一般走街串巷,京中喜氣洋洋,讓宿誼再次感慨,這的確已經是盛世的開端了吧。
這麼熱鬧的景象,耗費的金銀自然也不是個小數目。不過皇帝陛下暗戳戳出海的船已經回來,真的是用一船商品換回了一車金子。不是金銀,是真金子。
那做生意的人十分上道,雖然有收銀錢,但一路上都用銀錢換商品繼續賣,金子則留下。實在沒有金幣,金質的器具也成。歐洲那地方,對金子做器具十分流行,要換金子很容易。
宿誼想,以金礦存儲量,咱們這難能叫遍地黃金之地,他們那裡才是啊。特別是非洲。可惜他不知道非洲金礦的位置,不然能昱朝就暫時不擔心金錢了吧。就算擔心國內通貨膨脹,但現在世界貿易網絡還沒建立,用金錢在國外買東西,可不會造成國內通貨膨脹。
宿誼覺得自己的主意太贊了,等這次皇帝老爹過完生日,他就跟皇帝老爹說這事。
皇帝大壽,百姓很開心,官員們則很忙碌,比平日更忙碌。慕晏作為青州刺史,皇帝特許他在自己壽辰之後再回青州,反正青州安穩著,沒有特意需要慕晏去處理的事。慕晏本以為自己這半月可以閒下來,誰知道皇帝直接抓壯丁,讓他負責宮中秩序,以及那些使臣的安保。
慕晏十分無語,連忙請辭。他現在是外放之臣,怎麼能突然又領了宮中實職?不過這時候朝堂幾乎是皇帝陛下一言堂,對於皇帝陛下並非抽風的旨意,幾乎沒人反對。何況這群人也是慕晏的老熟人了,自己這麼忙,看著慕晏這麼悠閒,心中都十分不慡,自然十分贊同慕晏也忙起來。何況皇帝並非又給慕晏什麼新職位,只是讓慕晏領旨幹活,並不給官職。
朝臣們都覺得,慕晏這聖眷實在是讓人羨慕啊,羨慕到忍不住幸災樂禍的程度。
至於宿誼,他非常開心的成了唯一高官中悠閒的人。如果他那虛階也算高官的話。
宿誼覺得自己出了忽悠人什麼都不會,而那群使臣有朝臣們忽悠,用不上自己。自己何必湊上去沒事找事?還不如好好悠閒一下。
前不久受了那麼多苦,他覺得自己現在也需要休息。
何況他以前在京城,也是一直休息,沒去摻和什麼事,乖乖當一個技術宅。
現在他家中又有了一架新的鋼琴,沒事還可以彈彈琴,看看書,做做實驗,多愜意啊。
皇帝和慕晏等人知道宿誼只是單純犯懶,其餘人則以為宿誼剛從昏迷中醒來,是應該好好休息。
宿誼休息的時候,世家中也有許多老人家休息。這些老臣都已經退居二線,除了教導教導兒孫,順帶教導教導兩位皇子,每日過上了釣魚遛鳥下棋聽戲的退休老幹部生活。碰巧宿誼也沒事,便日日約著宿誼一起去悠閒。
宿誼拒絕了幾次,後來自己也覺得一個人無聊,好友又全被重用,連從北邊回來的王博源送了一群牛給他之後,都被皇帝抓壯丁不知道忙什麼去了,若得空,偶爾和這群老爺子聚聚也不錯。聽聽他們年輕時的崢嶸歲月,聽聽他們念叨晚輩們的黑歷史,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很快宿誼就成為老年之友,老年人聚會嘗嘗會叫上他。這些老年人都是家中最有地位的人,有風景優美的莊子供他們遊玩,身邊伺候的人也長得賞心悅目,玩的那些項目也適合宿誼這種慢節奏的人。且因為這些人早就過了裝逼的年紀,現在各個都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行為舉止上都很灑脫,甚至有些老頑童的感覺,並沒有那麼多講究,讓宿誼覺得比一些年輕人聚會,更輕鬆一些。
宿誼最開始倒是擔心會被他們套話,走入什麼套路。後來他一想,自己好像也沒什麼可套話的,而且這群老人家都是好友家的長輩,都是皇帝陛下信任的老臣,應該不會給自己下套子。相處之後果然,這些人從是說些吃的玩的,以及吐槽各種小輩,完全不會涉及宿誼那些神異之事,也沒有弄什麼文雅的聚會。
宿誼和這些老臣子混在一起,皇帝頗有些哭笑不得。這年紀輕輕就成為老年人之友,他兒子是不是太老成了一些。不過經過這群老年人的薰陶,宿誼的氣度更加沉穩,以前一驚一乍的時候幾乎看不到了。
宿誼悠閒的很,那些使臣則著急了。他們想引起宿誼的注意,卻連見到宿誼的途徑都沒有,送東西也全部被擋了回來。
國師連昱朝朝臣的東西都不收,還會收別人家的嗎?
第152章
宿誼聽聞有人送東西給他的時候, 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想給他送東西的人多得是, 不差外邦人。
京中官宦得知之後,不由好笑。這群人倒是會找,但連他們的東西國師都不收,怎麼會收外邦人的禮?
宿誼每日跟著一群老爺爺逛園子,正悠閒的不知今朝是何朝,以為自己跟這幫來朝的胡人不會有任何關係, 卻在正跟人評價那隻鳥叫的更好聽事, 接到急急趕來的內侍的旨意,說讓其立刻趕往皇宮。
宿誼本想回去換一身一副, 內侍道皇帝陛下下旨,衣服都不用換,直接去就成了。國師不拘小節, 怎麼灑脫怎麼來。
宿誼看了看自己一身簡單布衫:“好歹換身道袍吧?”
就穿這個去?看上去就像是隨處可見的書生似的。宿誼不喜身上佩戴過多配飾,若人看不出來他這一身衣衫和頭上玉簪造價, 說不準還以為他就是一普通家境讀書人。
“這身就成了。”太子聲音響起, “國師本就不需見那些蠻夷, 如今見一面,哪用這麼講究。”
眾人齊齊向太子行禮。宿誼驚訝:“殿下,你怎麼來了?”
“來請國師怎可能遣一下人來,”太子道, “孤不過慢了一步。”
說罷,他還瞪了那內侍一眼。
內侍也不害怕,笑眯眯告罪道:“老奴性子急, 殿下恕罪。”
太子冷哼一聲。
宿誼看了看那內侍,又看了看太子,滿頭霧水。
“孤回東宮換了一身衣服。”太子悶聲道,“跟人比劍時被割破了衣袖。”
宿誼頓時皺眉:“誰會跟你比劍?!”
胡人使臣?但他們就算有膽子提,陛下也不會同意。
太子低頭不語。
宿誼看周圍還有這麼多老臣,這幾位老臣中有一半都是身兼東宮輔臣職位,要給太子講課的。這些老臣正目光炯炯的瞪著太子,好似太子說出來,他們立刻就會擼袖子罵人似的。
不是好似,這事情,他們真能做出來。
宿誼乾咳一聲:“先進宮,別讓陛下等久了。”
既然陛下說不換衣服,那便不換吧。他本來是想穿正式一點,行頭上就裝出個高人模樣。但在陛下面前都穿這麼隨意,好似比盛裝打扮更像高人了。
皇帝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康樂啊,你可要好好勸勸陛下,太子身份貴重,怎能冒險?”王詡道。
宿誼點頭:“貧道明白。各位大人,貧道先行告辭。”
馬車就停在門口,宿誼和太子同馬車,向著皇宮駛去。路上宿誼詢問太子,太子小心翼翼道:“西邊一幫小國聯合在一起,請求與昱朝切磋。”
“切磋需要你應戰?”宿誼道,“有人挑釁?”
太子在宿誼面前一直十分老實,半點沒有在外人面前傲氣:“鮮卑來賀,鮮卑首領點名與我切磋。”
“然後割破你衣袖後故意輸了,大讚昱朝太子殿下威武,表示歸順昱朝?”宿誼挑眉。
太子傻笑。
宿誼忍不住捏了捏太子臉頰:“好吧好吧,老爹一定是知道這事,才故意演了這齣戲,順帶消除外界對你不擅長武藝的言論。”
太子被宿誼捏著臉頰仍舊露出傻乎乎的笑容,一個勁兒的點頭。
宿誼鬆開手,看著太子臉上不明顯的手指印,又替太子揉了揉臉頰,太子沒羞沒恥的在宿誼手上蹭了蹭,道:“父皇讓我來迎大哥,並趁此機會將衣服換了。桂和也真是,跑那麼快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