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青是記得西北那一出事的,只是沒料到姬威竟然能忠烈至此,或者說沒想到他能傻到這樣的地步,景王資助西北,往近了說是收攏人心,往深了想,大約是摸清了姬威的性格,算到了這樣的人只要收攏住,不管什麼時候都能給他帶來利益,至少長青是不信一個志在造反的王爺,能有什麼家國大義的。

  在長青看來,姬威的死一點也不值當,若易地而處,他所想的絕不會是什麼忠孝仁義,姬家已是外戚,再有平定南疆之功,大軍在握,不需弄權作勢就能一手遮天,如此大好之局,竟然被下成了一盤散沙,除了可惜,還是可惜。

  沒了姬威,兵合一處,姬鎮率領三十五萬大軍同南疆對峙蜀地,孫朝遠原本發愁的是姬鎮的穩,沒過幾日,就開始發愁姬鎮的瘋了。

  是的,瘋,一向中規中矩的姬鎮像是換了個人,上了戰場簡直不要命,攻城略地險招頻出,雖然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多,但也幾度差點造成全線崩潰,傷亡更是愁人。

  如果不是姬威已經自戕,孫朝遠差點都要以為上戰場的是姬威,誰家打仗經得起這麼消耗?又不是明天不過了。

  然而姬鎮確確實實地用著一種明天不過了的勢頭在打仗,南疆兵馬雖然訓練日久,但天下太平那麼多年,哪來的機會見血?姬鎮帶兵自有一股殺伐血氣,等閒人甚至近了他的身都能被他含煞的眼神嚇退,不過半月,南疆兵馬節節敗退,退守南疆。

  朝廷大軍半月來跟著姬鎮殺敵,又是戴孝出征,撐著喉頭一股熱氣打得激烈,然而這股熱氣來得快散得也快,半月來幾乎每日都要交戰,人困馬乏,姬鎮知道不該,可是看著遠遠的景王軍旗,他還是忍不下心頭的恨意。

  “傳我軍令,全軍整裝,半個時辰後出發,務必在天黑之前追上南軍。”姬鎮冷聲喝令。

  周疆臉上全是來不及清洗的血污,聞言連忙道:“大將軍,兄弟們打了這麼多天,疲憊不堪,何況窮寇莫追……”

  “不必多言,我軍疲乏,敵軍亦然,何況他們一直向平原方向逃竄,無處可伏,正是追擊之時。”姬鎮冷冷看向周疆,眼睛裡滿是紅血絲,臉上帶著平靜的煞意,周疆心裡有鬼,越發惶恐。

  第98章

  前線戰報傳來時,戰事早已結束,南軍雖然潰敗而逃,卻在朝廷兵馬鍥而不捨的追擊下迅速集結起兵力背水一戰,不是伏兵勝似伏兵,鏖戰三日夜,以廂軍傷亡過五萬,留下殿後的半數南軍全部陣亡為結束。

  算得上慘勝的一場戰事,姬鎮並不滿意,亂軍陣中,他親眼看著景王軍旗走脫,離那個男人最近的時候,他甚至能看清他的眼神,然而太多的人悍不畏死攔住他的去路,she出去的箭也數次被親衛擋下,他想起自己的兒子,那個單純又偏執的瘋子似的青年,他若是在這裡,大約就和那些奮不顧身的親衛一樣。

  這一次,姬鎮沒有下令去追,再多的恨也抵不過為帥的本能,他知道自己的將士撐不住了,逞強只會造成更大的傷亡,打仗要的從來不是兩敗俱傷之局。

  正如姬鎮顧慮的那樣,他一反常態打起了消耗戰,傳到京城,第一個拍桌子的就是一力保舉他領兵的烏選,朝廷這些年簡直稱得上風雨飄搖,江南貪墨案,朝堂大清洗,黃河洪澇,疫病,皇權兩易,幼主即位,遠征東瀛,如今景王又趁勢起兵,此時此刻,朝廷需要的是能穩定戰局穩定軍心的大將軍,而不是百戰百勝的寧驍侯。

  “戰事起得太快,本朝也沒有王爺叛亂的先例,所以反應慢了一步,姬鎮也是太胡鬧了!不看著點,還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事情!”烏選語氣很冷,眾人都坐正了身子,知道這是閣老準備派遣督軍上前線,掣肘姬鎮了。

  景王起兵之初聲勢頗大,朝廷明探暗探,探出他發兵二十二萬,卻不曾想這麼多的兵馬竟然還是他藏著掖著的結果,南軍退守不過四五日,重新整軍之後,人數比起發兵時還要多了足足一倍。

  想要將這麼多的兵馬扼死在蜀地,打消耗戰肯定不成,朝廷兵馬不光人數比南軍少,由於國庫空虛的原因,後期軍備也很難跟得上,所以派遣督軍過去,也好讓京城和前線建立更深的聯繫,隨機應變。

  然而大部分朝臣在京城養尊處優久了,沒幾個人願意去到艱苦的戰場,僅有的幾個還都是年輕官員,渴望借著這個機會建功立業,或者說是一步登天,這些人烏選和孫朝遠是看不上的,無關品性,而是這些東西他們能給,景王也能給。

  新婚過後一個月,寶兒才等到長青歸家,那一日下著小雨,門房聽見敲門聲都疑心自己聽錯了,一開門就嚇住了,門口站著的不是自家爺是誰?只是他身後烏壓壓都是淋著雨的騎兵,富貴兒半個身子都被淋濕了,給長青打著傘。

  這會兒天還沒亮,寶兒披了外衣光著腳跑了出來,到走廊上正好看到長青,這麼些日子沒見,他更瘦了,眼底下是厚重的青黑,一看就是許多日子不曾好好休息過,臉上有些沉冷,這樣瞧著,竟然帶出幾分病弱之態。

  “回來收拾點東西,怎麼鞋也不穿就跑出來了?”長青的聲音有些啞,語氣倒是一如既往的平靜。

  寶兒縮了縮腳,好在身後的丫鬟追了上來,連忙半蹲下來給她穿鞋,她看著長青,吶吶道:“我,我給你下碗面去吧?”

  長青擰著眉頭看丫鬟給寶兒把鞋穿上了,才移開視線,聞言微微搖頭,“不用,我剛才在烏大人府上用過些粥,這幾日有雨,出門記得多穿幾件衣裳。”

  寶兒連忙點頭,長青吩咐富貴兒幾句,讓他去收拾行禮,抬腳往房裡走去,寶兒愣了一下,跟了上去。

  房間早就不是那晚的擺設了,雕龍畫鳳的精美紅燭被撤下,換成了簡單的白蠟,垂掛著的紅綢除去,金繡牡丹紅花帳也換成了富貴人家最尋常的紗簾,用來隔絕蚊蟲,是他喜歡的樣子。

  長青的視線落在紗簾後的床榻上,戲水鴛鴦的錦被沒換下,有些亂,床底下擺著冰盆,一股涼意傳進鼻端,微微清透。

  “是要搬去京城住嗎?前線的事很忙了?”寶兒看著富貴兒在外間忙來忙去,連長青那一卷不常用的鋪蓋都搬走了,要知道那可是入冬蓋的棉被,這會兒才是夏尾近秋。

  長青在桌邊坐下,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還沒喝,聽到寶兒的話,微嘆一口氣,道:“很忙了,得有些日子不能回來,你在家裡好好的,別讓我掛念。”

  寶兒張了張嘴,還是把話說出了口,“我能跟你一起去嗎?你放心,我不打攪你,我就是……”

  “不是京城,是前線。”長青一口飲盡杯盞中冷透的茶水,“前線事緊,我得去督軍,少則一年半載,多則三年五年。”

  平常時候,督軍算是軍職,西北軍中就有三個督軍,然而戰時的督軍卻不同,不僅有督察之權,更有代天行事之名,緊急時候甚至可以先斬後奏罷免一軍主帥,權柄還在姬鎮之上,如今正是景王叛亂的節骨眼上,若非年老體弱,孫朝遠和烏選這兩個內閣主事怕要自己上。

  長青並不是要貪這份功,也不是很覬覦督軍的職權,而是恰當的時候,恰好是他,更無法推拒,於他而言,這是一份責任。

  寶兒看著長青臉上不經意流露出的疲憊之色,只覺得心底一抽一抽地疼,她想跟他說別去了,我們回鄉,管他外面誰當皇帝誰做將軍,只要人活著就很好了,可是話到了嘴邊,卻成了:“我能跟你走嗎?”

  和上一句沒什麼區別的話,長青幾乎以為她沒注意聽他說話,眉頭一皺,抬眼卻見寶兒正小心翼翼地看著他,眼裡幾分希冀,幾分忐忑。

  寶兒的膽子一直不大,她不欺軟,卻很怕硬,小戶人家沒什麼愛子為之計深遠的心思,就養成了她好欺負的性子,被人欺負了,受了委屈了,她一直是這樣小心翼翼的,然而對著他,從開始的拘謹含羞到懵懂愛戀,再到之後平平淡淡地過日子,她仿佛是一個生來適合他的女人,本能地親近他,相識這麼多年,她從來就沒對他露出過這樣的表情。

  從什麼時候開始,她在他的面前竟然也會怕?長青回想了一會兒,似乎是從自己習慣起夜宿東廠,習慣起隔幾日回來看她,習慣起忙時在她面前消失個十天半月,或者更早一點,從他出宮掌權之後,從他見過了更廣闊的世界之後。

  他貪戀她的溫暖,更貪戀她眼裡的單純,他說著會讓她變得更好,潛意識裡卻讓她愈發認清自己和那些貴女夫人的距離,他見識過官場的黑暗,清楚那些言笑晏晏的女眷背地裡有多少人不乾不淨。而且他怕啊,他怕她懂的更多,會發現他其實並沒有她想得那麼好。

  是啊,他有什麼好的?他不過就是貓狗房裡最低賤的童監出身,因著那幾分出眾的容貌,他也想過自己的身世會不會有什麼波折,翻看過入宮記錄,才知道沒什麼曲折離奇,跟大多數人一樣被親生爹娘送進宮,尋摸到故里,幾片土牆支棱。

  這世上多少人抱著金山銀山生下來,仿佛來人世間這一趟就是為了享盡王權富貴,也有人出身下賤,心比天高,他不過就是比別人多了幾分運氣,遇上一個不好不壞的主子,比別人多讀了幾本書,更會裝腔作勢一點,骨子裡他還是個低賤的東西,連心思都是洗不乾淨的齷齪。

  長青發覺自己竟然有些不敢去看寶兒的眼睛,那雙二八少女一樣單純清澈的眸子是他刻意留住的,是他給自己劃出的淨土,是他這輩子見過的唯一的乾淨地方,然而此刻他自己都不敢看了。

  得不到回應,寶兒越發忐忑了,她咬了咬下唇,小聲地說道:“我沒有要跟你搗亂的意思……可是你一個人不會照顧自己,你看看你,這才多長時間,人都瘦成這樣了。”

  長青由著寶兒撫摸上自己的臉頰,似乎想說什麼,寶兒卻怕他嘴裡吐出拒絕的話語,按上他的唇:“以前還在宗人府的時候,我都能跑出來跟著你,你那會兒什麼都沒有,日子不還是照樣過?現在你什麼都有了,我連跟著你都不成了嗎?”

  她表達的意思不大對,雖然很像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樣子,難掩笨拙的口才,長青卻能理解她想說的話。

  “前線很苦……”長青低嘆一聲,這話說出口的同時,他就知道自己的心裡已經妥協了,索性也就不再多言,只道:“收拾些衣物吧,冬衣也備上。”

  寶兒眨了眨眼睛,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似的,長青失笑,拍了拍她的腦袋,寶兒反應過來,歡喜地在他臉頰上親了一記,一轉身去收拾行禮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