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63年5月26日,春城昆明陽光明媚。在昆明機場的跑道上,停著一架印度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機。

  一大批中外記者等候在候機廳的門口。在候機大廳內,中印政府官員和國際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正在輕鬆地交談。

  幾輛大轎車駛到了候機大廳門口。第一個從大轎車上下來的是印軍第7旅旅長達爾維准將,他身穿筆挺的藏灰色毛料西裝,臉色紅潤,面帶微笑向記者們擺手。跟在他身後的是幾十名被俘的印軍校級軍官。其中只有一名滿腔鬍鬚的印軍老兵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第11旅庫馬盎營土兵車隆。

  車隆被羅茲中校獨自丟在原始森林中,靠樹皮苦撐了三天三夜,一位頭部負傷的中國軍官上尉連長李榮漢,在水構里發現了昏死的車隆。

  李榮漢用負傷的身子,背著車隆,爬出了原始森林。在山角下李榮漢攔住了一輛中國軍隊的吉普車。從車上下來的是丁盛和韋統泰。

  “報告首長,這裡有一名印軍傷兵。”

  丁盛將軍走到路邊,彎下腰問:“他還活著嗎?”

  “還有一口氣”李榮漢回答。

  車隆吃力地睜開眼睛,映入他眼帘的是中國將軍臂上的金星。他嚇呆了,這是他第一次看到中國軍隊的高級將領。

  韋統泰看了一下手錶:“馬上用車把他送到後方醫院,要全力搶救,告訴院長這是我的命令!”

  車隆終於活了下來,而且今天將返回他的故鄉。

  《泰晤士報》記者韋爾娜小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車隆先生,聽說是一名中國上尉和兩各中國將軍協力救了你的命,對此你有何感想?”

  車隆顯得非常激動:“我當時嚇呆了,我不敢相信,神話,這是神話,毗瑟那(註:“那”原字為:上奴下手,與那字同音。“毗瑟那”:印度教中的保護之神)下凡,只有毗瑟那才有如此善心。”

  周圍的記者都笑了。

  “你在中國的感受如何?”

  “我樂意一輩子當中國的俘虜,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以前我恨他們,那是以前。”

  達爾維准將被記者們團團圍住;他面對記者眾多的問題,已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我想說,中國對待戰俘是充滿人道主義的,是非常尊重人權和人格的。我巳經多次給我的妻子寫信,告知她,我在中國很好。我早己肯定的告訴他,我將很快返回印度。”

  有記者問:“難道你從來沒有考慮過中國會不會處決戰俘?”

  “這一點我是清楚的,戰前在陸軍總部我曾經認真研究過中國的戰俘政策,沒想到我又親自嘗試了一下,中過不會那樣做。”

  法新社記者問;“您對這場戰爭有什麼見解?”

  “我不想談更多的,我們的武器裝備勝過中國,訓練素質也不比中國差。但是我們誰也不會想到中國士兵會用身體滾過雷區,用胸口去抵槍眼。這是我們無法預料的。還有他們的俘虜政策,如果戰前印軍士兵了解了這一點,我想我們恐怕比現在更難指揮。”

  戰俘魚貫登上飛機。車隆擁抱著中國醫護人員,聲淚

  俱下。站在一邊的印度政府官員尷尬的轉過瞼去。記者們抓緊時機按動照相機的快門。他們知道這種真實場面,不可能是中國政府精心安排的。

  達爾維准將最後一個登上飛機,就象面對中國軍隊的進攻,他最後一個撤出章多一樣,仍然保持著他軍人的風度和尊嚴。

  他舉目遙望了最後一眼中國蒼翠如碧似錦如畫的山河,心頭竟浮起一絲惜別之情。

  達爾維准將回國後,曾兩次得到提拔。1965年指揮一個旅,參加過印巴戰爭。但他始終沒有被提為少將。這些都沒有影響他在陸軍中被公認為是一名傑出的將領。達爾維的重要軍事著作《喜馬拉雅的失策》對中印邊境戰爭的獨特看法,使其成為一部軍事名著。

  印度國防部於1965年發表了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陸軍損失的數字:

  死亡:1383名

  失蹤:1696名

  被俘:3968名

  失蹤人數大於死亡人數,這的確是一個奇特的現象。如果中國軍隊推遲宣布停火,如果印度士兵了解中國的戰俘政策,那麼情況又會怎樣呢?

  在中國軍隊停火之後,至少有五千到七干名印度士兵,從原始森林中得以生還。

  中國遣返了全部戰俘,僅有26名印軍士兵因重傷搶救無效死亡。中國方面全部附有詳細的病歷和搶救記錄。

  七

  停火之後,東部軍區司令森中將,第4軍軍長考爾中將,第四師師長帕塔尼亞少將,幾乎同時向喬杜里參謀長提出了辭職。

  喬杜里中將批准了森中將和帕塔尼亞少將的辭呈。他勸說考爾到旁遮普邦從事軍訓工作。考爾一口回絕了。

  尼赫魯曾勸說考爾不要辭職。他在給考爾的信中寫道:

  親愛的畢奇:

  對你的辭職。我感到遺憾。我曾努力勸你不要這樣,但是既然你堅持要這樣做,我也就無能為力了。導致你辭職的事件是傷心的,我們中間許多人也為此感到苦惱。但是我相信,關於這些事件也不能特別責怪你。有許多人要對這些事件負責,也許這些事件只是由於當時的環境所造成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