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頁
11月13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主持召開了革命指揮委員會和執政的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聯席會議,會議發表的一項聲明宣布:立即驅逐隸屬於特委會中的美國籍武器核查人員出境.這是伊拉克對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加重對其制裁的1137號決議作出的正式反應.聲明同時表示,伊拉克將繼續同聯合國特委會以及其他武器核查人員進行合作同一天,應美國政府要求,安理會經過緊急磋商後發表一項主席聲明,對伊拉克驅逐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美籍工作人員的決定表示最強烈的譴責.
11月14日,除少數留守人員外,68名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離開巴格達撤往特委會的後勤基地巴林.這些武器核查人員是根據聯合國特委會主席巴特勒13日作出的一項決定撤離的.與此同時,伊拉克也提出一項新的建議,即調整武器核查小組人員的構成,使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核查小組中擁有同等權力.如果這一點得到同意、伊拉克將允許美國核查人員返回伊拉克.
這一建議被美國方面拒絕.白宮發言人麥柯里說:"伊拉克無權決定武器核查人員的組成."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則稱,伊拉克的新建議是尋找外交途徑解決危機努力的一部分.
11月18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美國將再次向海灣派遣6架B-52轟炸機和6架F-117隱形戰鬥機,以及協同這些飛機運作的KC-130空中加油機和其他後援飛機,以增強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實力.
就在美國增兵海灣時,外交調解也進入關鍵時期.11月18日,俄羅斯外長普里馬科夫向新聞界宣布,俄總統葉爾欽當天在位於莫斯科郊外的總統官邸會見了伊拉克副總理阿齊茲,雙方就避免武力解決伊拉克危機問題制定了明確的計劃.普里馬科夫還表示,希望舉行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會議,討論政治解決伊拉克危機問題.
11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代表在日內瓦結束關於伊拉克危機的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希望看到伊拉克"無條件"接受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人員重返伊拉克,根據安理會1137號決議的規定開展正常工作.
就在同一天,危機終於出現轉機.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主持下,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和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舉行聯席會議,正式決定同意特委會和武器核查小組包括美國人在內的所有核查人員從即日起返回伊拉克恢復武器核查工作.這項聲明說,在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通過信件密切磋商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提出建議,希望尋求一條平衡的政治解決這場危機的辦法.伊拉克接受了俄羅斯的建議.聲明強調,通過對話解決目前危機所取得的結果雖然並非伊拉克的全部要求,但伊拉克對此仍表示滿意.
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正式磋商後,同意聯合國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組成員於21日返回伊拉克.當日,包括美國人在內的特委會的77名武器核查人員從後勤基地巴林乘坐聯合國飛機返回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1月22日,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正式恢復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這次核查危機獲得政治解決.
伊拉克這次以美國核查人員刺探情報為由,向美國核查人員下了逐客令,還威脅準備隨時擊落侵犯其頜空的美U-2間諜飛機.這顯然是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發起挑戰.美國感到,不給以嚴厲懲罰,就在會某種程度上動搖它作為超級大國說一不二的地位.然而,美國在這次危機中並沒有達到懲罰伊拉克的目的.一位美國前政府官員風趣地說:"大家無非是按照薩達姆的曲調跳了一場舞."美國一方面在嘴上說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危機,另一方面卻向海灣調集了大批戰機和戰艦,使美國在海灣地區的戰機猛增至300多架,戰艦增至20多艘.整個伊拉克都置於美國機載、艦載戰斧式飛彈的射程之內.美國的用意很明顯,那就是以武力為後盾,以懲罰為目的,迫使伊拉克就範.
然而,正當美國開動軍事和輿論機器的時候,伊拉克卻回到了原先的立場,使美國一下子失去了對伊實施軍事打擊的口實.難怪許多美國人感到,這次他們分明是被伊拉克給耍弄了.
1998年1月12日,伊拉克政府宣布,伊拉克將從13日起禁止特委會下屬的一個武器核查小組在伊執行任務,直到該小組重新組成並保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人員在小組中的比例達到平衡.
伊拉克所指的這個小組是由美國人斯科特.里特率領的一支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該小組中包括9名美國人、5名英國人、1名俄羅斯人和1名澳大利亞人,於11日抵達巴格達.顯然,在伊拉克看來,16人中14人來自英美的比例妨礙了檢查的公正性.
伊拉克不僅對核查人員組成提出異議,還指出里特本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務,因此不能接受他們的核查.里特36歲,1984年從賓夕法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馬歇爾學院畢業後,加入海軍陸戰隊.海灣戰爭期間,他在沙特的美軍司令部當情報分析員.戰爭結束後他進入聯合國特別委員會從事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組,退役時軍銜是海軍陸戰隊上尉.伊拉克媒介宣稱,里特在武器核查中的行動"像條賽拘一般,對伊拉克的國家安全全然沒有半點尊重",並說他派到伊拉克來是"為了製造危機,並且來執行特委會以外的任務.他在核查中的表現威脅著伊拉克的安全與主權,他是為了間諜任務而非禁止武器任務而來的."伊副總理阿齊茲則是罵他是個"搗亂者",說他"偽造事實、製造謊言、故意拖延核查進程以及給安全委員會提供假報告".
11月14日,除少數留守人員外,68名聯合國武器核查人員離開巴格達撤往特委會的後勤基地巴林.這些武器核查人員是根據聯合國特委會主席巴特勒13日作出的一項決定撤離的.與此同時,伊拉克也提出一項新的建議,即調整武器核查小組人員的構成,使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在核查小組中擁有同等權力.如果這一點得到同意、伊拉克將允許美國核查人員返回伊拉克.
這一建議被美國方面拒絕.白宮發言人麥柯里說:"伊拉克無權決定武器核查人員的組成."而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則稱,伊拉克的新建議是尋找外交途徑解決危機努力的一部分.
11月18日,美國國防部宣布,美國將再次向海灣派遣6架B-52轟炸機和6架F-117隱形戰鬥機,以及協同這些飛機運作的KC-130空中加油機和其他後援飛機,以增強美軍在該地區的軍事實力.
就在美國增兵海灣時,外交調解也進入關鍵時期.11月18日,俄羅斯外長普里馬科夫向新聞界宣布,俄總統葉爾欽當天在位於莫斯科郊外的總統官邸會見了伊拉克副總理阿齊茲,雙方就避免武力解決伊拉克危機問題制定了明確的計劃.普里馬科夫還表示,希望舉行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會議,討論政治解決伊拉克危機問題.
11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的代表在日內瓦結束關於伊拉克危機的會談後發表聯合聲明,希望看到伊拉克"無條件"接受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人員重返伊拉克,根據安理會1137號決議的規定開展正常工作.
就在同一天,危機終於出現轉機.在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主持下,伊拉克革命指揮委員會和復興黨地區領導機構舉行聯席會議,正式決定同意特委會和武器核查小組包括美國人在內的所有核查人員從即日起返回伊拉克恢復武器核查工作.這項聲明說,在同伊拉克總統薩達姆通過信件密切磋商後,俄羅斯總統葉爾欽提出建議,希望尋求一條平衡的政治解決這場危機的辦法.伊拉克接受了俄羅斯的建議.聲明強調,通過對話解決目前危機所取得的結果雖然並非伊拉克的全部要求,但伊拉克對此仍表示滿意.
聯合國安理會進行正式磋商後,同意聯合國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組成員於21日返回伊拉克.當日,包括美國人在內的特委會的77名武器核查人員從後勤基地巴林乘坐聯合國飛機返回伊拉克首都巴格達.11月22日,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正式恢復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工作,這次核查危機獲得政治解決.
伊拉克這次以美國核查人員刺探情報為由,向美國核查人員下了逐客令,還威脅準備隨時擊落侵犯其頜空的美U-2間諜飛機.這顯然是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發起挑戰.美國感到,不給以嚴厲懲罰,就在會某種程度上動搖它作為超級大國說一不二的地位.然而,美國在這次危機中並沒有達到懲罰伊拉克的目的.一位美國前政府官員風趣地說:"大家無非是按照薩達姆的曲調跳了一場舞."美國一方面在嘴上說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危機,另一方面卻向海灣調集了大批戰機和戰艦,使美國在海灣地區的戰機猛增至300多架,戰艦增至20多艘.整個伊拉克都置於美國機載、艦載戰斧式飛彈的射程之內.美國的用意很明顯,那就是以武力為後盾,以懲罰為目的,迫使伊拉克就範.
然而,正當美國開動軍事和輿論機器的時候,伊拉克卻回到了原先的立場,使美國一下子失去了對伊實施軍事打擊的口實.難怪許多美國人感到,這次他們分明是被伊拉克給耍弄了.
1998年1月12日,伊拉克政府宣布,伊拉克將從13日起禁止特委會下屬的一個武器核查小組在伊執行任務,直到該小組重新組成並保證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人員在小組中的比例達到平衡.
伊拉克所指的這個小組是由美國人斯科特.里特率領的一支聯合國武器核查小組.該小組中包括9名美國人、5名英國人、1名俄羅斯人和1名澳大利亞人,於11日抵達巴格達.顯然,在伊拉克看來,16人中14人來自英美的比例妨礙了檢查的公正性.
伊拉克不僅對核查人員組成提出異議,還指出里特本人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務,因此不能接受他們的核查.里特36歲,1984年從賓夕法尼亞州的富蘭克林和馬歇爾學院畢業後,加入海軍陸戰隊.海灣戰爭期間,他在沙特的美軍司令部當情報分析員.戰爭結束後他進入聯合國特別委員會從事對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組,退役時軍銜是海軍陸戰隊上尉.伊拉克媒介宣稱,里特在武器核查中的行動"像條賽拘一般,對伊拉克的國家安全全然沒有半點尊重",並說他派到伊拉克來是"為了製造危機,並且來執行特委會以外的任務.他在核查中的表現威脅著伊拉克的安全與主權,他是為了間諜任務而非禁止武器任務而來的."伊副總理阿齊茲則是罵他是個"搗亂者",說他"偽造事實、製造謊言、故意拖延核查進程以及給安全委員會提供假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