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頁
但不等他們行動,賢王派的人就找來了,告訴他們安心等,馬上有人上府採訪了。
這人老了,就喜歡回憶,談談曾經的光輝事跡,民報的出現讓他們有了一個傾述的大舞台,自然就想趁著沒死前,也跟賢王一樣,傳點名聲出來。
董策的效率就沒有慢的時候,早上在賢王府待了半個時辰,立即就去了呂坊,這可把呂家人嚇了一跳。
“都別圍著,該幹什麼就去干,國師是來採訪老太爺的,哎呀你們這幫丫頭沒聽到嗎?怎麼你們這幫臭小子也來湊熱鬧,去去去,都滾回去讀書。”
說話的,乃是如今的姑蘇府令,呂進庸的二哥,也就是呂簫簫的二伯呂進德,四十左右,氣度威嚴,但即使如此,面對董策還得小心翼翼的!
不過呂家的年輕人可真沒規矩了,聽說國師來了,就堵在大道上圍著董策唧唧喳喳的問個沒完。
“國師記不記得我啊?我是簫簫親姐姐!在藝苑我們見過的!”
“國師啊,您是不是來採訪太爺爺的?我剛看了今天的日報,不是說太祖攻進洛陽後太爺爺就會宣讀新法嗎,可我沒看到啊?是不是漏了?”
“哎呀,國師和賢王豈會不知道,不寫是因為這個個人事跡,賢王與國師也是敬重太祖才故意為之,變現兩人事跡,你這榆木腦袋自然看不明白,我是不是很聰明呀國師?小女子呂月季,與素姐姐交情甚好,國師可莫要忘記哦!”
“啊國師,我……”
呂進德不由怒了,不等這小子說完,一聲令下,讓那些丫鬟僕人把自家公子娘子全部拉走,這才讓董策走出來。
“有勞呂府令。”董策苦笑道。
“國師哪裡話,都是這幫小子,平日裡管教少了,沒規沒距的,讓國師見笑了。”呂進德說完,讓開身子道:“老太爺已經得知了,正在堂內恭候國師呢,請。”
董策點點頭,沒有多禮,畢竟他雖不在朝,卻仍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區區地方四品府令,如果他還客氣,這不僅沒有讓人感到他和藹,反而是打臉!
官場自有官場的規矩,國師雖然不在官場,卻勝於官場中人,誰讓他能直達天聽呢!
第五百七十一章 那些年
風起漣漪,吹過荷塘泛起粼粼光澤。
爐煙順風而飄,在亭中飄散,隱隱讓人嗅到點兒檀香之氣。
呂老相公披著錦緞,坐在輪椅上喃喃低語,董策低頭默默書寫,他很少啃聲,就算回應,也只是輕輕的一聲“嗯。”
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知是否因呂老相公的美化,它顯得很唯美!
兵荒馬亂中夾雜兒女情長,血腥里竟能讓人感到溫馨,殺戮的盡頭是新的希望。在年代,不會有人用這種方式闡述歷史,特別是他所經歷那段往事。
就是同朝為官的死對頭,一看到那張臉就恨不得撲上去咬死的傢伙,在如今的呂老相公眼裡,竟是那般的可愛。述說這些往事時,能讓他像個孩子一樣,天真的笑著。
“我們啊,每次口舌之爭後,就是大打出手,最終太祖就如家中長輩般,劈頭蓋臉的把我們都臭罵一頓。你是不知道啊,當時李相那張臉啊,就像……就像,哈哈哈,一個受氣的小娘們你知道嗎,委屈得眼淚止不住的流啊,哭啊,可一出了宮,這廝,瞬間變了一張臉,那叫一個氣度威嚴,把當朝一品的架勢全部擺出來了,我最討厭的就是他這點,可如今想來,唉,李相走了,十二年了,他是鞠躬盡瘁,我是留著吧老骨頭,嗚嗚嗚……”
說著說著,呂老相公哭了。
董策走了,為避免糾纏,他從側門離開了。
回去之後他和柳素花了整整兩天,把呂老相公的事跡編輯好後,用了五刊才把這段往事述說完,很長,亦如董策給這段故事起的簡單名字《那些年》。
呂相那些年的過往雲煙出奇的受到好評,就連其他老傢伙也百口莫辯,這說明呂相沒有誇誇其詞,他只是在述說,真實的講述了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不過董策更忙了,不僅因為呂老相公的事跡刊登出來,讓他們蠢蠢欲動,更因為在不久之後,呂老相公就過時了,他早已經不能下地,兩年多,他就癱瘓了,終日躺在床上受人照顧,後來董策的輕便輪椅在江南問世,他才經常坐輪椅出來轉轉,能撐到現在,可以說已經很難得了。
八十二歲高齡,喜喪。
聽呂家人說,呂老相公走得很開懷,終日抱著講述他故事的五篇日刊,反覆看,時而笑,時而哭,讓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是高興,還是傷心。
說實話,董策還真怕呂家人找麻煩,呂老相公都這把年紀了,突然之間的大喜大悲,然後一命嗚呼,這怪誰呢?
不過呂家還是理智的,不僅沒有痛恨董策,反而更為尊敬,這人走到生命盡頭,能大喜大悲一場,可以說是幸事,比往日裡,愁眉不展,默默等死的結束好了太多。
“我的那些年啊……”
一位來至杭州,還是董策故人,吳國公!
吳國公是來祭奠呂老相公時,特地拜訪董策,也是為了述說他的事跡。
他的那些年也不平淡,甚至很多地方比呂老相公還出彩,他曾馳騁沙場,戰功卓著,也由此,他的故事中充滿了殺戮與血腥,不美,但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激昂,恨不得也拿起戰刀沖入戰場,戰個一醉方休。
這人老了,就喜歡回憶,談談曾經的光輝事跡,民報的出現讓他們有了一個傾述的大舞台,自然就想趁著沒死前,也跟賢王一樣,傳點名聲出來。
董策的效率就沒有慢的時候,早上在賢王府待了半個時辰,立即就去了呂坊,這可把呂家人嚇了一跳。
“都別圍著,該幹什麼就去干,國師是來採訪老太爺的,哎呀你們這幫丫頭沒聽到嗎?怎麼你們這幫臭小子也來湊熱鬧,去去去,都滾回去讀書。”
說話的,乃是如今的姑蘇府令,呂進庸的二哥,也就是呂簫簫的二伯呂進德,四十左右,氣度威嚴,但即使如此,面對董策還得小心翼翼的!
不過呂家的年輕人可真沒規矩了,聽說國師來了,就堵在大道上圍著董策唧唧喳喳的問個沒完。
“國師記不記得我啊?我是簫簫親姐姐!在藝苑我們見過的!”
“國師啊,您是不是來採訪太爺爺的?我剛看了今天的日報,不是說太祖攻進洛陽後太爺爺就會宣讀新法嗎,可我沒看到啊?是不是漏了?”
“哎呀,國師和賢王豈會不知道,不寫是因為這個個人事跡,賢王與國師也是敬重太祖才故意為之,變現兩人事跡,你這榆木腦袋自然看不明白,我是不是很聰明呀國師?小女子呂月季,與素姐姐交情甚好,國師可莫要忘記哦!”
“啊國師,我……”
呂進德不由怒了,不等這小子說完,一聲令下,讓那些丫鬟僕人把自家公子娘子全部拉走,這才讓董策走出來。
“有勞呂府令。”董策苦笑道。
“國師哪裡話,都是這幫小子,平日裡管教少了,沒規沒距的,讓國師見笑了。”呂進德說完,讓開身子道:“老太爺已經得知了,正在堂內恭候國師呢,請。”
董策點點頭,沒有多禮,畢竟他雖不在朝,卻仍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國師,區區地方四品府令,如果他還客氣,這不僅沒有讓人感到他和藹,反而是打臉!
官場自有官場的規矩,國師雖然不在官場,卻勝於官場中人,誰讓他能直達天聽呢!
第五百七十一章 那些年
風起漣漪,吹過荷塘泛起粼粼光澤。
爐煙順風而飄,在亭中飄散,隱隱讓人嗅到點兒檀香之氣。
呂老相公披著錦緞,坐在輪椅上喃喃低語,董策低頭默默書寫,他很少啃聲,就算回應,也只是輕輕的一聲“嗯。”
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不知是否因呂老相公的美化,它顯得很唯美!
兵荒馬亂中夾雜兒女情長,血腥里竟能讓人感到溫馨,殺戮的盡頭是新的希望。在年代,不會有人用這種方式闡述歷史,特別是他所經歷那段往事。
就是同朝為官的死對頭,一看到那張臉就恨不得撲上去咬死的傢伙,在如今的呂老相公眼裡,竟是那般的可愛。述說這些往事時,能讓他像個孩子一樣,天真的笑著。
“我們啊,每次口舌之爭後,就是大打出手,最終太祖就如家中長輩般,劈頭蓋臉的把我們都臭罵一頓。你是不知道啊,當時李相那張臉啊,就像……就像,哈哈哈,一個受氣的小娘們你知道嗎,委屈得眼淚止不住的流啊,哭啊,可一出了宮,這廝,瞬間變了一張臉,那叫一個氣度威嚴,把當朝一品的架勢全部擺出來了,我最討厭的就是他這點,可如今想來,唉,李相走了,十二年了,他是鞠躬盡瘁,我是留著吧老骨頭,嗚嗚嗚……”
說著說著,呂老相公哭了。
董策走了,為避免糾纏,他從側門離開了。
回去之後他和柳素花了整整兩天,把呂老相公的事跡編輯好後,用了五刊才把這段往事述說完,很長,亦如董策給這段故事起的簡單名字《那些年》。
呂相那些年的過往雲煙出奇的受到好評,就連其他老傢伙也百口莫辯,這說明呂相沒有誇誇其詞,他只是在述說,真實的講述了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
不過董策更忙了,不僅因為呂老相公的事跡刊登出來,讓他們蠢蠢欲動,更因為在不久之後,呂老相公就過時了,他早已經不能下地,兩年多,他就癱瘓了,終日躺在床上受人照顧,後來董策的輕便輪椅在江南問世,他才經常坐輪椅出來轉轉,能撐到現在,可以說已經很難得了。
八十二歲高齡,喜喪。
聽呂家人說,呂老相公走得很開懷,終日抱著講述他故事的五篇日刊,反覆看,時而笑,時而哭,讓人都不知道他到底是高興,還是傷心。
說實話,董策還真怕呂家人找麻煩,呂老相公都這把年紀了,突然之間的大喜大悲,然後一命嗚呼,這怪誰呢?
不過呂家還是理智的,不僅沒有痛恨董策,反而更為尊敬,這人走到生命盡頭,能大喜大悲一場,可以說是幸事,比往日裡,愁眉不展,默默等死的結束好了太多。
“我的那些年啊……”
一位來至杭州,還是董策故人,吳國公!
吳國公是來祭奠呂老相公時,特地拜訪董策,也是為了述說他的事跡。
他的那些年也不平淡,甚至很多地方比呂老相公還出彩,他曾馳騁沙場,戰功卓著,也由此,他的故事中充滿了殺戮與血腥,不美,但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激昂,恨不得也拿起戰刀沖入戰場,戰個一醉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