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月楓他們從冒城出發的時候,曉雲一行剛離開離城,他們在離開之前已經在離城停留了兩日。
當日孟豪回京復命的時候,便和平王爺、霞妃講了他們回冒城時一路上的遭遇。得知曉雲一路上驚險重重,險些性命不保,平王爺和霞妃都很震怒,又聽說曉雲手上有離城城主顧臣銘作惡的證據,平王爺便馬上到皇上面前參了顧臣銘一本;在霞妃離京前往冒城的時候,京里派出前往離城審查顧臣銘的大臣也從京城出發了。
曉雲他們回京到達離城的時候,顧臣銘的案子進展並不大,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定顧臣銘的罪,直到把當初香袖交給曉雲的那本冊子遞到了審查大臣手裡後,顧臣銘才不得不認罪;顧臣銘一家以及相關聯的一干人員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汪威仁的縣令老爹也沒有逃脫律法的制裁。曉雲找到了香袖,並給了香袖一些銀兩送她回家與她的爺爺和弟弟團聚;香袖一家對曉雲感激涕零,在得知了曉雲是霞妃娘娘的侄女時,祖孫三人又專門到霞妃娘娘和曉雲跟前跪下道謝。
離開離城後,曉雲他們便沒有再在途中耽擱,一直到了離京城十餘里遠的一個莊子。這個莊子是霞妃名下的財產,也是當初為了方便照料梅映彤的墳而買下來的。當年霞妃意外遇到出家為尼的梅香,得知了妹妹的悲慘遭遇後,便讓人把妹妹的墳遷到了這個莊子後面的山上,並買下了這個莊子;莊子裡的田園果林沒有變動,但是裡面的房子卻是全部重新修建的,房屋庭院的布局裝飾甚至院子裡的一草一木全部都是按照霞妃記憶中梅家的格局建造,莊子裡、庭院中都有丫鬟下人打理。
曉雲他們的馬車在莊子外停下,門口早有一群丫鬟下人侯在了那裡,看到主子們下了馬車,他們馬上伺候著主子們上了軟轎向莊內而去。曉雲住的房間布置得清新雅致,霞妃告訴她,房間裡的一切都和梅映彤在家裡時的房間一模一樣。在曉雲房間的窗前有一株碗口粗的梅樹,朵朵紅梅開得正艷,這也是整個莊子裡不多的幾棵梅樹中的一棵——霞妃告訴曉雲,他們家姓梅,但並沒有誰特別喜歡梅花,家裡的幾棵梅樹也只是為了應他們家的姓才種下的。
曉雲和霞妃、季寒在莊子裡休息了半日,然後才到後面山上去。曉雲跪在梅映彤墳前,認真的磕頭焚紙;霞妃雙眼含淚,對「妹妹」說起了曉雲這些年來的遭遇,並讓梅映彤放心,她會照顧好曉雲,讓曉雲過上幸福的生活,看到霞妃如此,曉雲對生母再怎麼沒有感情也表現出難過的樣子,表達自己這個做女兒的對她的哀思。
再回到莊子裡,下人們已經準備好了飯菜,霞妃完全以曉雲姨媽的身份與曉雲一起用飯談心;在曉雲第一次到平王府小住的時候,她便與季寒見過面,季寒對曉雲這個命運多舛的表妹也倍加疼惜,對曉雲就像是大哥哥對一個三歲的小妹妹那樣關心備至、呵護有加,一點也沒有身為小王爺的架子,曉雲絲毫感覺不到季寒平日在人前的那份傲慢和冷漠。霞妃和季寒對曉雲的態度,讓曉雲再次感到自己很幸運,能夠在貴為王妃和小王爺的姨媽、表哥這裡也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這讓曉雲改變了心裡對王爺、王妃固有的認知——那些認知都是以前在二十一世紀裡看電視的時候得來的。
霞妃和季寒在莊上住了一夜,第二天又帶著曉雲回到了平王府,曉雲大禮見過了平王爺。休息了一日後,霞妃設下家宴把曉雲正式介紹給王府里的人認識,並安排曉雲在王府里住下。王府里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生活讓曉雲微微感到不適應,尤其是王府里的各種規矩讓曉雲頗覺不自在,於是才住下沒幾天,曉雲便請求霞妃和王爺准許她住到京郊的莊子裡——曉雲說她想要離母親梅映彤的墳近一點,希望能夠經常到母親墳前祭拜來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
王爺和霞妃答應了曉雲的請求,因為曉雲答應每月都要回來看望他們,最主要的是霞妃看出了曉雲在王府里的不自在。霞妃是最了解王府里的水深火熱的人,明白在王府里生活並不一定會快樂,看到曉雲一臉淡然的樣子,她知道曉雲嚮往的不是這樣的生活,為了讓曉雲生活得快樂,霞妃才答應讓曉雲住到莊子上去,而王爺對於曉雲住在哪裡並不在意,只要霞妃高興就行。
曉雲搬回莊子的第三天,唐嘯天他們才到京城,本來他們早幾日就該到,但是途中車子出了一點小問題,所以才耽擱了。唐嘯天他們先是進了城,到平王府打聽後,才得知曉雲住在京郊的莊子;如蓮和月楓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曉雲,於是三人顧不上吃飯,又馬不停蹄的趕往郊外。
唐嘯天他們到莊子的時候已是下午時分,曉雲聽到下人傳話,得知如蓮夫婦在莊子門口,於是忙趕到前面親自迎接如蓮他們,曉雲並不知道月楓也和如蓮夫婦一起等在門外。
第一百二十一章 永不分離(大結局)
如蓮心裡激動不已,在大門外不停的走來走去,她是鄭家所有人中唯一一個沒有看到曉雲現在的模樣的人,如蓮想像著曉雲現在的樣子,不時的看向大門;唐嘯天和月楓站在旁邊,月楓的眼睛一直盯著緊閉的大門,雙手似隨意的垂著,但緊緊攥著的拳頭讓人一眼看出了他的緊張。
大門打開了,曉雲在四個丫鬟的簇擁下出現在如蓮他們眼前,當曉雲跨出大門的時候,幾個帶刀的護衛恭敬的站在大門兩邊。
當日孟豪回京復命的時候,便和平王爺、霞妃講了他們回冒城時一路上的遭遇。得知曉雲一路上驚險重重,險些性命不保,平王爺和霞妃都很震怒,又聽說曉雲手上有離城城主顧臣銘作惡的證據,平王爺便馬上到皇上面前參了顧臣銘一本;在霞妃離京前往冒城的時候,京里派出前往離城審查顧臣銘的大臣也從京城出發了。
曉雲他們回京到達離城的時候,顧臣銘的案子進展並不大,還沒有足夠的證據定顧臣銘的罪,直到把當初香袖交給曉雲的那本冊子遞到了審查大臣手裡後,顧臣銘才不得不認罪;顧臣銘一家以及相關聯的一干人員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汪威仁的縣令老爹也沒有逃脫律法的制裁。曉雲找到了香袖,並給了香袖一些銀兩送她回家與她的爺爺和弟弟團聚;香袖一家對曉雲感激涕零,在得知了曉雲是霞妃娘娘的侄女時,祖孫三人又專門到霞妃娘娘和曉雲跟前跪下道謝。
離開離城後,曉雲他們便沒有再在途中耽擱,一直到了離京城十餘里遠的一個莊子。這個莊子是霞妃名下的財產,也是當初為了方便照料梅映彤的墳而買下來的。當年霞妃意外遇到出家為尼的梅香,得知了妹妹的悲慘遭遇後,便讓人把妹妹的墳遷到了這個莊子後面的山上,並買下了這個莊子;莊子裡的田園果林沒有變動,但是裡面的房子卻是全部重新修建的,房屋庭院的布局裝飾甚至院子裡的一草一木全部都是按照霞妃記憶中梅家的格局建造,莊子裡、庭院中都有丫鬟下人打理。
曉雲他們的馬車在莊子外停下,門口早有一群丫鬟下人侯在了那裡,看到主子們下了馬車,他們馬上伺候著主子們上了軟轎向莊內而去。曉雲住的房間布置得清新雅致,霞妃告訴她,房間裡的一切都和梅映彤在家裡時的房間一模一樣。在曉雲房間的窗前有一株碗口粗的梅樹,朵朵紅梅開得正艷,這也是整個莊子裡不多的幾棵梅樹中的一棵——霞妃告訴曉雲,他們家姓梅,但並沒有誰特別喜歡梅花,家裡的幾棵梅樹也只是為了應他們家的姓才種下的。
曉雲和霞妃、季寒在莊子裡休息了半日,然後才到後面山上去。曉雲跪在梅映彤墳前,認真的磕頭焚紙;霞妃雙眼含淚,對「妹妹」說起了曉雲這些年來的遭遇,並讓梅映彤放心,她會照顧好曉雲,讓曉雲過上幸福的生活,看到霞妃如此,曉雲對生母再怎麼沒有感情也表現出難過的樣子,表達自己這個做女兒的對她的哀思。
再回到莊子裡,下人們已經準備好了飯菜,霞妃完全以曉雲姨媽的身份與曉雲一起用飯談心;在曉雲第一次到平王府小住的時候,她便與季寒見過面,季寒對曉雲這個命運多舛的表妹也倍加疼惜,對曉雲就像是大哥哥對一個三歲的小妹妹那樣關心備至、呵護有加,一點也沒有身為小王爺的架子,曉雲絲毫感覺不到季寒平日在人前的那份傲慢和冷漠。霞妃和季寒對曉雲的態度,讓曉雲再次感到自己很幸運,能夠在貴為王妃和小王爺的姨媽、表哥這裡也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這讓曉雲改變了心裡對王爺、王妃固有的認知——那些認知都是以前在二十一世紀裡看電視的時候得來的。
霞妃和季寒在莊上住了一夜,第二天又帶著曉雲回到了平王府,曉雲大禮見過了平王爺。休息了一日後,霞妃設下家宴把曉雲正式介紹給王府里的人認識,並安排曉雲在王府里住下。王府里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生活讓曉雲微微感到不適應,尤其是王府里的各種規矩讓曉雲頗覺不自在,於是才住下沒幾天,曉雲便請求霞妃和王爺准許她住到京郊的莊子裡——曉雲說她想要離母親梅映彤的墳近一點,希望能夠經常到母親墳前祭拜來表達自己的一片孝心。
王爺和霞妃答應了曉雲的請求,因為曉雲答應每月都要回來看望他們,最主要的是霞妃看出了曉雲在王府里的不自在。霞妃是最了解王府里的水深火熱的人,明白在王府里生活並不一定會快樂,看到曉雲一臉淡然的樣子,她知道曉雲嚮往的不是這樣的生活,為了讓曉雲生活得快樂,霞妃才答應讓曉雲住到莊子上去,而王爺對於曉雲住在哪裡並不在意,只要霞妃高興就行。
曉雲搬回莊子的第三天,唐嘯天他們才到京城,本來他們早幾日就該到,但是途中車子出了一點小問題,所以才耽擱了。唐嘯天他們先是進了城,到平王府打聽後,才得知曉雲住在京郊的莊子;如蓮和月楓都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見到曉雲,於是三人顧不上吃飯,又馬不停蹄的趕往郊外。
唐嘯天他們到莊子的時候已是下午時分,曉雲聽到下人傳話,得知如蓮夫婦在莊子門口,於是忙趕到前面親自迎接如蓮他們,曉雲並不知道月楓也和如蓮夫婦一起等在門外。
第一百二十一章 永不分離(大結局)
如蓮心裡激動不已,在大門外不停的走來走去,她是鄭家所有人中唯一一個沒有看到曉雲現在的模樣的人,如蓮想像著曉雲現在的樣子,不時的看向大門;唐嘯天和月楓站在旁邊,月楓的眼睛一直盯著緊閉的大門,雙手似隨意的垂著,但緊緊攥著的拳頭讓人一眼看出了他的緊張。
大門打開了,曉雲在四個丫鬟的簇擁下出現在如蓮他們眼前,當曉雲跨出大門的時候,幾個帶刀的護衛恭敬的站在大門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