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212年,劉備和劉璋反目成仇,大舉進攻益州。經過兩年多惡戰,終於迫使劉璋投降。214年,劉備成了新的益州牧。7年後的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立國號為“漢”,年號“章武”。

  正如侍中董扶所預言,益州果然有了天子之氣。只不過,這天子不是劉焉,也不是劉璋,而是外來的劉備——假如劉焉地下得知,該作何感想?

  ☆、第六零七章 荊蜀歸漢,天下一統 中

  話說回來,劉焉居心叵測在益州打造的安樂窩可謂給劉備做了嫁衣,是咎由自取。眼下,劉備不再,換做李陵到此,同樣要把如此天府之國收入囊中。

  當然,劉備是打進來的,即便那時候是暗弱的劉璋掌權益州,而不是他老子劉焉。而此時,李陵想要從更野心勃勃的劉焉手中取回益州,那麼同樣只剩下一條路——打。

  但與劉備揮兵攻取益州不同,即便是遇到了豬對手劉璋,他也是花了三年才攻下的,而李陵則是“特種作戰”。

  那時益州的主人劉璋,相比較而言,這個能力是比較差的,他守不住,所以曹操、孫權、劉備這三隻虎就都盯住了益州這隻羊。

  按照魯肅當年給孫權規劃的東吳版的“隆中對”的規劃,孫權是要拿下荊州,進而拿下益州,然後和曹操劃江而治,益州還是必須拿的。

  我們知道孫權的根據地是在江東,孫權要取益州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走旱路,也就是走北路,這要通過曹操的防地,這是不可能的,曹操怎麼會讓他過去呢;第二條是走水路,也就是走南路,順江西進,這要通過劉備的地盤,劉備也不同意,所以孫權是很困難的。

  怎麼辦呢?孫權就想出一個主意來,就向劉備提出來說聯合取蜀,就是我們孫劉兩家還組成聯軍,去把這個劉璋幹掉,把蜀郡拿下來。

  剛取下荊州南部四郡的劉備,正雄心勃勃,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他想自個兒一家把蜀郡給吞了,不能分給孫權,所以聯合取蜀劉備不會同意的。

  但是這個時候孫權還是不能得罪的,他們還是盟軍,怎麼辦呢?於是表面上答應他聯合取蜀,但是又說剛剛得到江南四郡,天下不太平,他們的軍隊不能動,按兵不動,讓孫權一個人去打蜀。

  孫權想攻打蜀國卻是沒有路,那麼孫權就退兵了,可見《三國志·先主傳》上的記載。

  建安十六年的時候,曹操就讓鍾繇去討伐漢中張魯,而張魯的駐地緊臨益州,並且名義上還是益州統屬,聽調不聽宣的那種,也因此曹操一宣布打張魯,益州的劉璋就緊張了。

  曹操討伐張魯,實際的目的是要逼反關中的馬超和韓遂,將馬超和韓遂逼反後,曹操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蕩平關中。但出兵之前,曹操放出的風聲是討伐張魯。

  劉璋一緊張,就引狼入室了,請劉備來幫忙,他認為劉備和自己名義上是一家子,劉皇叔嘛,都是漢室宗親,而且和曹操是死對頭,如果劉備能夠進入漢中取代張魯,替他擋住這個門戶,不就安全了嗎?!

  事實上,也由不得劉璋不引狼入室,益州這個地方根本不像表面上那麼安靜,那麼太平。他手下的很多將領都一個個居功自傲,甚至有謀反的動機。

  這個時候如果曹操拿下了漢中,來攻打他們蜀郡,那麼敵攻其外、民攻其內,一定是敵人在外面打,裡面造反,那個時候就不好辦了。

  這成了劉璋的心病,因為劉璋他這個政權是他父親劉焉建立的,劉焉建立的這個政權它是一個外來政權,它依靠的是劉焉從外面帶進來的以及從外面流浪進來的、避難進來的那樣一批人,形成了一個集團叫做東州集團。

  這個東州集團和土著的,也就是蜀郡土生土長的那些益州人,是有矛盾的,那些人也形成了一個集團叫做益州集團。

  現在是外來的東州集團在統治著土著的、土生土長的、本地的益州集團,這個矛盾是很激烈的。劉焉在世的時候就鎮壓了一次,劉璋繼位以後又鎮壓了一次,但是按下葫蘆起了瓢,這些人是口服心不服,劉璋最怕的就是這個。

  那麼他就打了一個如意算盤:

  他說我要把劉備請來,請來以後我並不讓他進蜀郡,我是讓他去打漢中,去打張魯;打下張魯以後漢中這塊地方我就送給劉備,反正這個漢中也不聽我的話,給誰不是給。

  而劉備在那個地方,北邊他給我擋住曹操,南邊他幫我看住蜀中諸將,因為蜀中諸將都知道又來了一個姓劉的,我們姓劉的都是一家子;雖然我們益州這麼大,名義上我還是益州牧,劉備在漢中他可以獨立自主,我們可以相安無事,不存在一國不容二君的這樣一個問題,反而可以形成一個唇齒相依的關係,不是很好嗎?

  所以,劉璋其實是打了一個如意算盤。但是可惜啊,劉備的算盤珠子不是由劉璋來撥動的,劉璋有劉璋的算盤,劉備有劉備的算盤。

  結果,當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的時候,從涪城出發,走到葭萌,葭萌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在涪城和張魯的陽平之間,在那個地方他就停下來了,不走了,幹什麼呢?廣樹恩德,收買人心,等待機會。

  不久便尋覓到機會,殺掉了劉璋在白水關的守將,調過頭來攻打涪城。進入蜀地的劉備突然反戈一擊,毫無準備的劉璋被迫自食其果,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地盤一點點丟失,劉備的大軍長驅直入,最後迫於無奈開門投降了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