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赫煊說:“我試試看吧。”

  黃明堂感慨道:“唉,還是年輕好啊,可以為國效力。我這個老頭子行將就木,只能站在旁邊為你們搖旗吶喊了。”

  周赫煊安慰道:“有心為國即是英雄。”

  歷史上,再過半年廣州就要淪陷。而黃明堂以72歲高齡,帶著妻子回廣西老家募兵抗日,結果因旅途勞累,走到半路上就一病不起,抱憾而終。

  第八百五十五章 話不投機

  離開廣州之前,周赫煊還是忍不住見了吳鐵城。

  如今廣州作為中國進口物資的轉運中心,吳鐵城和曾養甫整天都極其繁忙。一方面忙於應付日軍轟炸,組織搶修鐵路和廠房民舍;另一方面忙於戰略物資的運輸調度,裡面彎彎繞繞的事情太多,很多都需要吳鐵城親自過問。

  “子増兄,別來無恙啊!”周赫煊抱拳笑道。

  吳鐵城快速簽署了一份文件,才起身說道:“明誠兄,你怎麼到廣州來了?”

  周赫煊說:“奉中央命令,出訪美國。”

  吳鐵城打著官腔說場面話:“明誠乃國之大賢,在西方名聲顯赫,此去美國定然收穫累累。”

  “子増兄過譽了,略盡綿薄之力而已。”周赫煊謙虛兩句,說道,“我這次來廣州,發現一路上都有日機轟炸,廣州恐怕不久就要成為日寇進攻的目標。”

  吳鐵城頗為自信,擺手說:“明誠勿慮,廣州靠近香港,是英國人的利益重心。日寇是肯定不敢進犯廣州的,否則必然引來英國的干涉。”

  “上海也是列強利益之重心,比廣州更重要。”周赫煊提醒道。

  “那不一樣。”吳鐵城詳細解釋道,“明誠兄雖是國際問題專家,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此事另有內情。早在淞滬會戰剛剛結束時,日寇就準備進攻華南,但因為日機轟炸美國和英國戰艦,引起了英美兩國的強烈抗議。因此在去年底,日寇怕引起列強幹涉,就已經改變了作戰計劃,敵人在未來一兩年內都不會攻打華南。再則,蘇聯跟中國簽署了和平協定,日寇必須派兵在北方防禦蘇聯,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南下。”

  吳鐵城所說的都是實情,也是從老蔣到余漢謀等各級統率,徹底忽視華南防禦的根本原因。

  於是乎,老蔣不但沒有加強廣東防禦,還不斷從廣東抽調粵軍精銳北上。福建和廣東雖被設為第四戰區,但都是樣子貨,只有一個名字而已,連戰區統率機構都沒有建立起來。

  歷史上,在日寇進攻廣州的一個月前,吳鐵城就向老蔣緊急匯報,說得到了日軍要進攻廣州的消息。直到日寇攻打廣州的四天前,吳鐵城又急電老蔣,說香港的英軍情報機構發來消息,日寇將在11日前後發動進攻。

  老蔣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是日本人的謠言,不但沒有指示廣州加強防備,反而繼續抽調粵軍增援武漢。在廣州遭到攻擊的兩天前,老蔣還給余漢謀發命令:“無論如何,須加抽一師兵力向武漢增援。如能增此一師,即可確保武漢。否則武漢將失,粵亦不能保。只要武漢能守,則粵必無慮。切盼吾兄不顧一切,勉抽精兵一師,以保全大局。”

  余漢謀沒有辦法,只能抽調粵軍增援武漢,兵還沒派出去,日寇就已經發動了對廣州的進攻。

  廣州的三位大佬吳鐵城、余漢謀和曾養甫,擱在民國政壇都極有能力,至少不是庸碌無為之輩。但他們被老蔣坑慘了,最後還得站出來為廣州淪陷背鍋,蔣委員長實在害人不淺。

  就拿余漢謀來說,抗日名將啊,後來指揮的兩次粵北會戰打得極為精彩,跟一塌糊塗的廣州保衛戰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這三人雖然屬於背鍋,但也難辭其咎,他們確實在廣州做了太多令人詬病的事情。以至於,三人後來對廣州避而不談,只大肆誇耀他們其他的成就。

  周赫煊感覺自己無法說服吳鐵城,只能退而求其次道:“子増兄,不論如何,日寇肯定是要進攻廣州的,因為廣州乃粵漢線之起點。中國從歐洲購買的軍火物資,都要從廣州運進來,日寇豈能坐視不理?即便像你說的那樣,廣州一年半載之內沒有危險,但一年半載以後呢?所以,我懇請子増兄,趕快下令轉移廣東南部地區的工廠和學校,免得到時候慌亂無促。”

  “不可。”吳鐵城抬手說,“既然日寇沒有攻打廣東的計劃,我們現在就搬遷工廠和學校的話,必然造成社會各界恐慌,屬於自亂陣腳之舉。”

  周赫煊氣得直想發笑,繼續苦勸道:“子増兄,戰爭期間,搬遷工廠和學校屬於正常行為,老百姓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吳鐵城嘆氣道:“明誠兄,實話跟你說吧。廣東現在負擔著重要任務,必須為前線和中央輸送物資。廣州周邊地區大大小小的工廠,每天機器連軸轉,上午被轟炸,下午就要趕緊復工。為了什麼?還不是在為前線和中央生產後勤用品!一旦搬遷,何時才能復工?而在復工之前,又拿什麼輸送到武漢去?”

  周赫煊頓時語塞,他實在無話可說了。

  廣州如此重要的交通樞紐,如此危險的沿海城市,在國府官員的眼中,居然不是潛在前線,而是負責生產輸送物資的戰略大後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