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襄蹦到沿海的石堤上走著,吳鴻生穩穩的牽住她。

  她邊走邊說,「要快一點呢可以坐艇,想看風景就坐街渡。」

  周襄看看蔚藍的天空,自己想了想,轉頭對他說,「時間還早,我們坐街渡吧。」

  畢竟是冬季,海風吹來是挺冷的,他們上了街渡就奔到二層有窗戶隔著的位子,還是有遊客的,所以周襄把圍巾拉的高了些。

  開船時的鳴笛嗚嗚作響,能隱約聽見海潮拍打著船體的聲浪。

  她在吳鴻生的臂彎里,指著遠處的沙洲說,「那是橋咀洲,它跟那邊的橋頭島是連著的。潮水退下來的時候,可以從中間的沙堤走過去。」

  吳鴻生靜靜地聽著她滔滔不絕的介紹,「……夏天有很多人來這裡滑水的。」

  周襄卻沒感覺自己,對這裡是那麼的了解。

  走在窄街中,四周的樓房熟悉而又陌生。擠擠挨挨的招牌都換了,原來她記得有一家特別好吃的蛋撻店還在,比兩旁的店門裝修風格要老舊些。

  周襄站在一棟樓房下,嘴角還沾著酥餅的碎,對吳鴻生抬了抬下巴,「這裡就是我小時候住的地方。」

  吳鴻生指腹輕輕掃開她嘴邊的碎屑,就聽她笑著說,「我樓下的阿公,缺了兩顆門牙,平時不愛說話,因為怕人笑話他漏風。」

  她話音剛落,就聽見身後傳來,「誒?」

  周襄下意識的回過頭,老婦人戴著毛線帽子,從鬢角可以看出滿頭的銀髮,佝僂著背,一手拄著拐杖,另一手提著袋桃子。

  她步履蹣跚往前挪了兩步,仔細的瞧瞧周襄,「哎呀,你是唔系樓上的?」

  周襄抿唇,艱難的咽下喉頭的酸澀,「……阿婆。」

  記得當時離開這裡,周襄還給樓下的阿公打了聲招呼。阿公背對著她靠在躺椅里,看著電視,只是抬手揮了揮。

  面對供桌上紅框裡的黑白照片,周襄脫下圍巾的手有些顫抖。

  照片裡的阿公緊閉著嘴,表情似笑非笑,有點滑稽,可能還是怕人說他的門牙,才不願意笑開。

  阿婆手很軟,打了幾下火,才點著香,「你那天走啊,阿公估話你是出去玩嘢。」

  「誰知道呢,阿公再也沒等到你回來。」她笑著把細長的香,遞給周襄。

  祭拜過後,阿婆讓她吃桃子,但是周襄哭的淚流滿面,最後只能抱著盒紙巾擦眼淚。

  阿婆又讓忙著給周襄擦眼淚的人吃桃子,被吳鴻生婉拒了之後,阿婆眯起眼睛,指著他,「哎呀,你是唔系……」

  直到他們揣著個桃子走時,阿婆也沒想起來吳鴻生的名字。

  午間日頭正好,冬天的陽光,暖暖地撲在前面買紅豆沙的他身上。難怪人都說,男人掏錢的時候最迷人,雖然吳鴻生只是買一杯紅豆沙。

  吳鴻生轉身,就看見她隨意的坐在攔街道的鎖鏈上,琥珀色的瞳孔里只有他,帶著繾綣的笑意。

  陽光下有毛茸茸的塵埃在浮沉。

  周襄握著杯紅豆沙,一勺餵給他,一勺舀給自己。

  兩人快要走到一條橋上,周襄仰頭喝完最後一口紅豆沙,拍拍他的手臂,「前面那個叫魚排。」

  遠處用塑料桶拼起來的海上平台,也是西貢的特色。橋的兩旁是數十條停泊的船,頭尾相連,船里都是一筐筐的海鮮。

  橋上都是圍觀拍照的遊客,多數是中年人,沒認出他倆。

  「一般外地的遊客來啊,都是到餐廳去吃海鮮,特別貴呀。」

  周襄看看四周,悄悄地說,「其實只要去魚排找漁民買海鮮很便宜的,直接拎到餐廳就可以讓他們煮。」

  吳鴻生笑著,也低聲問,「為什麼不讓他們聽見?」

  周襄聳肩,「好歹也是這裡長大的,不能讓人沒錢賺啊。」

  吳鴻生露出瞭然的表情,和她一起做了個噓聲的手勢。

  提著兩個裝滿魚蝦蟹黑袋子,他們找了一間不大的小餐館,周襄領著他熟門熟路的繞過門口挑海鮮的一面水箱,直接將買來的海鮮撩在廚房裡的空籃子中。

  老闆一看她這舉動,知道是這地方的人,也不廢話就過來打開袋子,從腰包里掏出計算器,劈里啪啦的按著,跟她算著價格。

  吳鴻生此時張望著廚房裡的火光飛升,有點躍躍欲試的感覺,最終被周襄拉出了廚房。

  搬開椅子坐下後,她說著,「還說給我治病呢,怎麼好像變成我帶著你旅遊來了。」

  吳鴻生幫她打開汽水,氣泡嘶的聲音,伴隨著他語調平緩的說,「為了補償你,過幾天帶你去加拿大旅遊,我來當導遊。」

  周襄蹙著眉,「別用旅遊的藉口,你是想讓我見公婆吧。」

  吳鴻生笑了起來,「我太太真的不好騙啊。」

  其實在歐洲,長輩們對子女的婚姻幾乎是不干涉的,不過見一見也好。

  海鮮上桌的時,周襄剛舉起筷子,手機先嗡嗡嗡地在口袋裡震動。她放下筷子,掏出手機來,顯示的聯繫人是大老闆。

  Joey刷微博刷到路人在機場拍的她和吳鴻生,本著敬業的態度告訴了周延清。

  所以周襄一接電話,就是對方吼過來句,「你跑哪兒去了?」

  她卡了下,「呃,我回西貢了。」

  周延清在聽到她說的這個地名時,不可例外的愣了愣。不僅僅是周襄,對這裡有著回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