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據悉:汪敬煦布建在各階層的線民比鄭為元任內要多出一倍,它的觸鬚可延伸至文教界、學術界、新聞界、影劇界,甚至連黨外“主要人物”身邊的朋友,都是他親自布的線。

  可是他也是歷任麻煩最多的“總司令”。因為,從他上任後,黨內外的衝突,就不斷的發生。從“中山堂事件”、“余登發案”、“許信良事件”到“美麗島事件”都是在他任內發生。

  汪敬煦做事勤快,搜集“情報”十分積極,他廣泛布建,幾乎無孔不入,令人心驚。可惜的是,他能控制事件的發展。卻無法阻止事件的發生。從林宅滅門血案、陳文成命案至今懸而未破的過程看來,汪敬煦作為最高負責人,實在難辭其咎。

  第八任“總司令”陳守山:合籍將領出掌“警總”時代1981 年11 月25 日,由於陳文成命案等影響,蔣經國為改善“警總”的形象,特意拔擢台籍將領陳守山出任“警備總司令”。所以,陳守山上台後,喊出“大家的警總”的口號,可是,時間證明“大家的警總”,卻成為“查禁的警總”,這是陳守山“力不從心”還是有違諾言呢?

  陳守山的女兒,嫁給台灣大富豪王永慶的兒子,因而與王家歸姻親,但陳守山的兒子因倒閉而卷進債務醜聞。陳守山能有今天的地位,他心知肚明。

  所以,他上任後,只能無為而治——“對上負責、對下服務”,造成“政戰勢力”與“科員政治”再度崛起,而當局有意剝奪“警總”的權勢,將原先“警總”承辦的業務,盡予分割給其他單位,使陳守山難以插手過問。

  事實上,從陳守山上任後,“警總”成員多半是聽命於“副司令”劉弋侖指令行事;或一切以政戰部主任馬首是瞻。如1932 年3 月,陳守山上任不久頻頻與外界的溝通之際,“警總”政六處卻邀集部分右翼人士及線民,發動圍剿陶百川的計劃,此事件經王寵鈞披露後,輿論大嘩;事後陳守山查辦有關人員,並向陶百川道歉了事。從這事件可看出,陳守山在“警總”內部的地位是相當的脆弱。

  陳守山5 年的任期,可謂是“警總”挑戰不斷的時代。在他任內,“小案”不斷,如查禁雜誌風波,取締結社風波,拘捕黨外人士等問題時常波折迭起,當局心目中,雖能肯定他在軍方的”地位”,卻無法讓他放手一搏,尤其在李亞苹事件處置不當,又被美國“將軍”後,他似乎從公開場合中消失了,有人說他善於“明哲保身”,也有人說他在“韜光養晦”以待晉升,可是以陳守山所處地位而言,“有職無權”,正是具體寫照。

  附錄二

  神秘的“軍事情報局”據台灣有關資料披露,現制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是個新機構,它是1985 年7 月1 日成立——由原來的國民黨“國防部情報局”及“國防部特種情報室”合併而成。這兩個機構合併時的“情報局”局長是汪希苓,中將銜,而“國防部特情室”主任是張健人少將。合併後,第一任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局長由汪希苓擔任,張健人為副局長。不久,汪希苓因“江南案”受囚,張健人則退休,繼任局長是黃世忠中將。

  “國防部情報局”乃是由“軍統”系統演變面來,它的前身為“軍統局”和“保密局”,至於“國防部特種情報室”,則是賴名湯當“參謀總長”時所成立。據說,曾任“警備總司令”、“參軍長”的汪敬熙是第一任“國防部特情室”主任。“情報局”與“特情室”這兩個單位的工作內容完全相同,都是“敵後情報作戰”,分為兩個機構的原因乃是以往情報特務“雙軌制”的傳統所致,俾使其內部競爭,達到內部的制衡。但自兩者合併之後,“軍事情報局”的權力已開始集中於“參謀總長”手上。

  作戰單位分為9 處

  目前的“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所在地仍是芝山岩老“國防部情報局”的舊址,其內部組織架構如下:

  (一)作戰單位:主管均為少將銜。

  (1 )一處:政策規劃以及總體情報作戰計劃。

  (2 ) 處:情報研整與指導:研整之情報資料分別發送及呈閱“總統”、“總長”、各軍種。

  (3 )三處:主管海外地區基地的發展、人事、作為、指導等。

  (4 )四處:“敵後”情報人員的發展與派遣。

  (5 )五處:主管“敵後武力”組織之發展。

  (6 )六處:主管心戰策反及謀略。

  (7 )電子作戰處:主管電波偵測、通訊截聽、防制“匪波”、破解密碼等。“電子作戰處”在台灣許多地方都設有軍事情報專門電台。

  (8 )交通中心:主管與“敵後”及海外基地的聯絡事項,包括聯絡辦法的制定、通訊材料的送達、情報人員的進出等。

  (9 )情報研究室:主管專門作戰計劃之研究、情報資料之研整與彙編等。

  (二)行政支援單位:主管亦均為少將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