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種能夠提高自己的機會,並不太多,更別說還有出國、升職、提薪等直接的好處。

  不過,大華實業的風格卻非如此。或者說,國企能做的事,正規化的私企是不能做的。

  閆學燦則是被那大秘所謂的「發揚風格」給逗樂了,使勁的咳嗽了兩聲,道:「LNG船的技術要求太高了,按照安裝要求,所有工人上船施工以前都要檢查身體,心跳過快,血壓太高,甚至情緒不好,都不能施工,休息不好的更不行,所以,除非我們培訓的人數有現在的兩倍以上,否則基本不能深夜施工了。」

  延長工作是一件,自然是更不可取。

  那大秘有點尷尬,呵呵的笑道:「能降低工人的工作強度,那自然是極好的……」

  「榮總。」蘇城轉頭揭過了這個話題,道:「大華船業新近購入了一些機器,準備再擴張一個總段工廠和多個配套廠,中船若是有興趣的話,我們一起做採購計劃,能便宜不少。」

  一句話,就把榮尚國陷到了裡面,輕聲問:「大華準備投入多少?」

  「3億左右吧。美元。」大華船業最初開始做LNG船的時候,資本金也就是3億美元。當然,94年的美元還是相當堅挺的,看原油價格就知道了,同樣的工業裝備放在2014年,少說得20億美元。

  然而,榮尚國雖然是總經理,卻沒有這麼大的權限,心裡躊躇片刻,只能道:「我們考慮一下。」

  這麼多錢,中船重工其實是拿不出來的。

  其實,不能擴張也沒什麼關係,中船重工從80年代開始,投入的本來就不多。但是,給大華船業做配套,就必須追得上大華船業的發展速度,否則,外包越做越少,利潤反而會越來越低的。

  換言之,大華船業一旦擴張,中船重工也要配合著擴張。

  但錢從哪裡來?榮尚國想了想發改委目前的窮困樣兒,已經開始考慮,是否有其他的解決之道了。

  比如,轉出更多的股份?

  或者,賣出一些固定資產?榮尚國想了半天,趁著別人沒有注意,才小聲對自己的大秘道:「看看咱們暫停使用的港口、碼頭還有倉庫什麼的有多少,估個價出來。」

  「好,我立刻去做。」大秘一轉腦筋就知道他的意思了,還挺振奮。停用的港口碼頭或者倉庫,大都是早年跑馬圈地得到的,屬於沉沒資產的非常多,要是能換出現錢和設備,那是再好不過了。

  ……

  第六百六十三章 舊事重提

  中船重工做了厚厚的一本資產報告書。雖然他們每年都有做這樣的報告書,但這一次明顯更認真,內容也更翔實和真實。

  榮尚國並沒有將之交給蘇城,而是先向幾家國有大銀行提出抵押貸款的申請,同時邀約幾位熟識的銀行官員吃飯。

  不出意外,幾家銀行基本上都拒絕了他的要求,最多也只是象徵性的給予千多萬元的貸款。

  這還是看在中船重工利潤豐厚的份上,他們才願意將幾塊沒用的土地放入自己的抵押名單。相反,要是中船重工用自己的原料或船隻做抵押的話,貸出來的錢會多的多。不過,用原料和船隻做抵押有一點不好,是每當要從倉庫中提取的時候,就得向銀行申請和說明。

  但不管是用什麼方法,中船重工都不可能得到3億美元,就是相當於牌價的30億人民幣也不能可能。放在20年以後,以中船重工的資產,他們或許能輕鬆的貸出幾百億元人民幣,或者幾十億美元,可在這個時間段,他們要用名下的地產和設備從銀行套出錢來,就太艱難了。

  一方面,國內的銀根在縮緊,另一方面,像是中船重工的企業都很不景氣。當然,中船重工本身是挺景氣的,要是沒有下面的三產和分支機構的連累,還可以說是相當不錯,但銀行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假帳、人情關係等等問題讓國內的銀行經常只能做出一刀切的決策,尤其是如此大宗的貸款,哪個銀行要是貸給了中船重工,立刻就會有其他的央企來找他們,到時候給是不給都很麻煩。

  因此,榮尚國堂而皇之的嘗試很快失敗。這時候,他方才在碰頭會上提出自己的建議:將封存的部分固定資產出售給大華實業,從而盤活資產,購買新設備以擴張產能。

  在90年代,擴張產能在國企中還是很有誘惑力的,無論是「做大做強」還是「多元化發展」,說的都是擴張。而不能擴張的國企,往往會陷入衰落和退步,所謂的抓大放小,理論上都會讓央企活下來,但到了具體的企業頭上,這還是一支懸在腦門上的利劍。

  榮尚國的前期工作做的極好,很快徵得了班子成員的同意,繼而在正式會議上通過了決議。

  接著,他才向上級機關報告了自己的想法。

  雖然出售數億美元資產的事兒不算小,可到了國家層面,就不是特別關心的話題了。

  榮尚國親自監督,用了幾天時間,將所有的流程完成,然後找上了蘇城。

  ……

  「不行,我不贊成。」大華的投資項目都會經過季潤之,他生怕蘇城抹不開面子,立即否決道:「榮總拿出來的這些地產要麼處於偏遠的港口區,要麼是郊區的倉庫,流動性很差,價格也不便宜,與其購買中船重工的資產,我們不如直接從銀行購買打包的抵押資產,更划算不說,問題也更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