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這樣也好,讓永嘉得以喘口氣。
這些時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她和他、她和皇兄,這些日子她見不到他,得以閒下心思好好地思忖自己和他的事。漸漸地,心裡那些或大或小的疙瘩都消了,他好像和祁隱融成了一個人。
隆順帝道:「哦,那等你們再成婚了,但是我要去邊關了,就不來喝你們的酒了。」
「皇兄就這麼想去邊關嗎?」
「嗯。」隆順帝眯著眼睛,長睫掃下淡淡的陰影,「我喜歡那些風沙,喜歡騎著好馬馳騁,喜歡天地茫茫一片無拘無束。這兒太悶了,京城太悶了。」
永嘉斂了眸,藏住眼中的淚光,輕聲道:「好,我會和裴清說的。」
她到了後園,欲上車馬前去宮中參加家宴,卻見另一輛熟悉的馬車停靠在她的車駕邊,立著的那個熟悉的人笑望著她。
第98章 終局(3)裴清,祁隱,裴……
熟悉,但也有幾分陌生,因為好些時日沒見了。裴清這段日子當真是忙得腳不沾地,比從前在禮部時還要忙,永嘉看著他,覺得他好像清減了些。
她有些不自在地停了步子,問:「怎麼了?」
「我來接你。」
她訝然道:「我今夜去宮中呢,你來接我做什麼?你又不和我一同去。」
裴清挑了挑眉:「我為什麼不和你一同去?」
永嘉疑惑道:「裴大人,你是皇親嗎?冬至家宴,你也來?」
裴清輕輕哼了一聲,快步走上前來,卻沒逾矩地拉她的手或是擁著她,而是笑著作了一禮:「臣是奉太子殿下的旨意接殿下入宮的。太子殿下說樂春園離宮遠,恐怕生了什麼意外,讓臣前來護駕。」
永嘉的嘴角抽了抽。樂春園遠不遠且不提,誰敢劫她的車駕?
裴清又道:「至於家宴呢,臣雖不是駙馬爺了,但好歹還是殿下從前那個孩兒的生身父親,難免也算半個皇親。太子殿下便開了恩,讓臣一同與了家宴。」
永嘉噎了噎。哪門子的孩兒?全然是她杜撰出來的,他倒給自己臉上貼金。
她沒搭理他,走上前去,在兩架馬車前稍定了定,哼了一聲上了裴清的車駕。車裡暖融融的,熏了香,備了錦毯和湯婆子,矮桌上還放了一個六角漆紅食盒。
裴清坐到她一側,先問她:「殿下餓不餓?」
「不餓。」
「江月樓的梅花糕好吃。」
「不吃。」
裴清只好將食盒收好,望向她,面上帶著些委屈:「殿下生微臣的氣了?」
「裴大人,你我井水不犯河水,我生你的氣幹什麼?」永嘉冷哼一聲。
想來她是覺得自己這段時日清閒了,也能將自己之前糾結的事情想好,但是一想好,驀然發覺往日黏在她身邊的那人不黏了。倒不是她非要他如此忙碌的時候還要來見他,而是旁的緣故。
人不來,那信可以來,卻沒有。誠然是他忙到連信都沒空寫,那也好,讓人送一瓶子花或些吃食或些旁的物件也成,卻沒有。
最要緊的,是他絲毫沒有請旨賜婚的動作。
永嘉糾結了五日,疑惑了五日,再惱怒了五日,最終吩咐小德子道:「去!你去看看裴府上是不是多了什么女人。」
小德子義憤填膺地去了,夾著尾巴回來了,訕訕道:「沒有呢,裴大人他讓人把每間屋子都打開給奴婢看了,一個女人也沒有,一點兒女人的物件也沒有!哦,只有殿下從前落下的一點兒物件,裝在一個盒子裡,說只讓殿下一人看。」
永嘉開了木盒看了,看到的一剎那耳尖就變得血紅,砰地一下關上了盒蓋。
她的一件肚兜。
誠然裴清沒有別的女人,但是她如此暗戳戳地提醒了一遭,他卻不為所動。於是她生了氣。
裴清認真地盯著她,永嘉以為,至少憑他從前的習慣,會哄一哄她。
但裴大人卻說:「殿下沒生氣就好。」
接下來的一路永嘉都沒搭理他。
二人入殿時碰著了齊王,齊王瞧著一個冷著臉不大高興的樣子,另一個卻仍舊笑得如沐春風,眼珠子溜了一圈還是向著裴清道:「妹夫!我與你許久未吃酒了。」
永嘉瞪了眼齊王哥哥,嘟噥道:「早就撤了他的玉碟了。」
「叫慣了,叫慣了。」齊王向妹妹拱拱手,再笑嘻嘻地看向裴清,「我見著你們兩個一塊兒來,還以為裴清你又成了我妹夫了呢。」
裴清謙遜道:「是太子殿下吩咐臣去樂春園中接殿下的。」
永嘉懶得同他們說話,便先入了殿中。人差不多已經齊了,宮女引著她入了座,卻見她那席旁仍有一席空著,問了一句,宮女回道:「是內閣裴大人的席。」
永嘉默默地收回了目光。
裴清向主座上見了禮,待入座前又獨獨向她見了一禮,像是二人方才未見過似的。待他入了座,永嘉輕飄飄道:「拿腔作調的。」
身旁那人笑眯眯道:「做臣子的本分。」
「臣子可不該來家宴上。」
身邊那人的目光在她身上停了一會兒,永嘉不自在地抿了口酒,待小十二開了口說話,才將那道執著專注的目光移了開去。
酒過三巡,上了歌舞,永嘉漸覺得睏倦。裴清仍舊迎來送往著,同這些皇親打交道打得甚至比她還熟絡,儼然成了一副自個兒也是皇親的樣子。
待永嘉看得氣悶時,裴清忽地探了身子向她,輕聲道:「微臣帶殿下去一個地方。」
「不合規矩吧,裴大人。」她咬了咬唇,輕哼了一聲,「你我一同去,恐怕別人要說閒話。」
裴清輕笑道:「若有太子殿下的吩咐,旁人如何說閒話?」
話落了,座上便突如其來地道了一句:「永嘉姐姐不勝酒力,裴先生帶姐姐出去吹吹風吧。」
永嘉愣怔了一下,轉而怒目看著裴清,
沒好氣地從座中站起來,自個兒先出了殿。裴清緊緊地跟著她,待轉到屏風後時三步並作兩步地上前來拉了她的手。
永嘉啪地將他的手打開了,自顧自向外走:「裴大人的膽子越來越大了,不怕本宮找人綁了你?」
裴清轉身拿過月若手中的狐氅,充耳未聞她的話,仍舊貼了上來:「你先別生我的氣,待我帶你去了那地方,你再考慮要不要生我的氣。」
她稍稍停了步子,半是拿著架子半是露了真情的望著他:「去哪兒?」
「長明宮。」
他們沒有坐軟轎,也沒有讓人跟著,只兩個人靜靜走著。永嘉雖不再用話來嗆他,但是因著這段時日許久不見生出來的氣悶,還是走得離他遠了些。
漸漸地,他卻越走越近。
肩上,狐氅絨絨的毛和正紅的官袍的綢料輕貼著,直至袖口處都碰在了一起。他伸出手,指尖輕輕搭上她的手背,沒有向往常一般不由分說地就拉住。
輕輕地,像是在詢問。
她沒說話,斂了眸,冬至是最冷的一天,可她卻覺得自己的臉頰發著燙。她將手向外移了些,狐氅的口子開大了,他感受到她的動作,一瞬的停頓後,徑直將她的手包裹住。
長明宮裡,燈火明亮。
沒有人侍奉,該是在他們來之前就將所有東西都打點好了。她站在熟悉的殿宇外,一時卻不敢走進去,又有些怯地想將手抽回來,但被他握得很緊。
她有一點兒猜得出他會給她看什麼,可真的要看到時,卻怯了。
「你要給我看什麼呢?」她問。
他沒說話,笑著輕輕搖了頭,拉著她的手,推了殿門。
她嫁入裴府後,就將從前長明宮的一應物件都帶走了,大婚第二日回宮家宴時,她與他也曾來過長明宮。彼時這兒黑漆漆、空蕩蕩的,可眼下卻......
所有的物件都一應俱全,小到她放在軟榻上的填漆戧金炕桌上擺著的茶盞,大到她特地尋來的根雕花幾,這些東西明明都已經被她帶走了,可是現在卻好端端地放在這兒。
連帶著殿中裊裊燃起的薰香,都是那時候——她十七歲時喜歡用的香味,一股淡淡的藥香。
十七歲以前她喜歡甜膩些的花香,可是後來見到他的時候,就被他身上縈繞著的那股藥香勾去了魂,後來便覺得花香果香都太甜太膩,唯有泛著苦味的藥香最為合宜。
十七歲之後,卻再未燃起過。因為睹物思人、觸景生情,這樣熟悉的氣息,總讓她想到他,總讓她失了神。
她愣愣地走了進去,好似再一次走進自己的十七歲。
那時候,她有喜歡的人在身邊,父皇和太子哥哥還活著,多年未見的秦王哥哥也回了京。這是她最幸福的年歲。
她緩緩地、有些失神地走進書房,見著那張圓桌上攤放著三四本書,還有高高的一摞放在旁邊。紫毫筆隨意地擱在筆山上,面對面,有兩副。
硯台里,朱墨、黑墨,在燭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是剛剛才有人磨好的。磨墨的那人悄然走了,墨卻還留在這裡。<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些時日發生的事情太多了,她和他、她和皇兄,這些日子她見不到他,得以閒下心思好好地思忖自己和他的事。漸漸地,心裡那些或大或小的疙瘩都消了,他好像和祁隱融成了一個人。
隆順帝道:「哦,那等你們再成婚了,但是我要去邊關了,就不來喝你們的酒了。」
「皇兄就這麼想去邊關嗎?」
「嗯。」隆順帝眯著眼睛,長睫掃下淡淡的陰影,「我喜歡那些風沙,喜歡騎著好馬馳騁,喜歡天地茫茫一片無拘無束。這兒太悶了,京城太悶了。」
永嘉斂了眸,藏住眼中的淚光,輕聲道:「好,我會和裴清說的。」
她到了後園,欲上車馬前去宮中參加家宴,卻見另一輛熟悉的馬車停靠在她的車駕邊,立著的那個熟悉的人笑望著她。
第98章 終局(3)裴清,祁隱,裴……
熟悉,但也有幾分陌生,因為好些時日沒見了。裴清這段日子當真是忙得腳不沾地,比從前在禮部時還要忙,永嘉看著他,覺得他好像清減了些。
她有些不自在地停了步子,問:「怎麼了?」
「我來接你。」
她訝然道:「我今夜去宮中呢,你來接我做什麼?你又不和我一同去。」
裴清挑了挑眉:「我為什麼不和你一同去?」
永嘉疑惑道:「裴大人,你是皇親嗎?冬至家宴,你也來?」
裴清輕輕哼了一聲,快步走上前來,卻沒逾矩地拉她的手或是擁著她,而是笑著作了一禮:「臣是奉太子殿下的旨意接殿下入宮的。太子殿下說樂春園離宮遠,恐怕生了什麼意外,讓臣前來護駕。」
永嘉的嘴角抽了抽。樂春園遠不遠且不提,誰敢劫她的車駕?
裴清又道:「至於家宴呢,臣雖不是駙馬爺了,但好歹還是殿下從前那個孩兒的生身父親,難免也算半個皇親。太子殿下便開了恩,讓臣一同與了家宴。」
永嘉噎了噎。哪門子的孩兒?全然是她杜撰出來的,他倒給自己臉上貼金。
她沒搭理他,走上前去,在兩架馬車前稍定了定,哼了一聲上了裴清的車駕。車裡暖融融的,熏了香,備了錦毯和湯婆子,矮桌上還放了一個六角漆紅食盒。
裴清坐到她一側,先問她:「殿下餓不餓?」
「不餓。」
「江月樓的梅花糕好吃。」
「不吃。」
裴清只好將食盒收好,望向她,面上帶著些委屈:「殿下生微臣的氣了?」
「裴大人,你我井水不犯河水,我生你的氣幹什麼?」永嘉冷哼一聲。
想來她是覺得自己這段時日清閒了,也能將自己之前糾結的事情想好,但是一想好,驀然發覺往日黏在她身邊的那人不黏了。倒不是她非要他如此忙碌的時候還要來見他,而是旁的緣故。
人不來,那信可以來,卻沒有。誠然是他忙到連信都沒空寫,那也好,讓人送一瓶子花或些吃食或些旁的物件也成,卻沒有。
最要緊的,是他絲毫沒有請旨賜婚的動作。
永嘉糾結了五日,疑惑了五日,再惱怒了五日,最終吩咐小德子道:「去!你去看看裴府上是不是多了什么女人。」
小德子義憤填膺地去了,夾著尾巴回來了,訕訕道:「沒有呢,裴大人他讓人把每間屋子都打開給奴婢看了,一個女人也沒有,一點兒女人的物件也沒有!哦,只有殿下從前落下的一點兒物件,裝在一個盒子裡,說只讓殿下一人看。」
永嘉開了木盒看了,看到的一剎那耳尖就變得血紅,砰地一下關上了盒蓋。
她的一件肚兜。
誠然裴清沒有別的女人,但是她如此暗戳戳地提醒了一遭,他卻不為所動。於是她生了氣。
裴清認真地盯著她,永嘉以為,至少憑他從前的習慣,會哄一哄她。
但裴大人卻說:「殿下沒生氣就好。」
接下來的一路永嘉都沒搭理他。
二人入殿時碰著了齊王,齊王瞧著一個冷著臉不大高興的樣子,另一個卻仍舊笑得如沐春風,眼珠子溜了一圈還是向著裴清道:「妹夫!我與你許久未吃酒了。」
永嘉瞪了眼齊王哥哥,嘟噥道:「早就撤了他的玉碟了。」
「叫慣了,叫慣了。」齊王向妹妹拱拱手,再笑嘻嘻地看向裴清,「我見著你們兩個一塊兒來,還以為裴清你又成了我妹夫了呢。」
裴清謙遜道:「是太子殿下吩咐臣去樂春園中接殿下的。」
永嘉懶得同他們說話,便先入了殿中。人差不多已經齊了,宮女引著她入了座,卻見她那席旁仍有一席空著,問了一句,宮女回道:「是內閣裴大人的席。」
永嘉默默地收回了目光。
裴清向主座上見了禮,待入座前又獨獨向她見了一禮,像是二人方才未見過似的。待他入了座,永嘉輕飄飄道:「拿腔作調的。」
身旁那人笑眯眯道:「做臣子的本分。」
「臣子可不該來家宴上。」
身邊那人的目光在她身上停了一會兒,永嘉不自在地抿了口酒,待小十二開了口說話,才將那道執著專注的目光移了開去。
酒過三巡,上了歌舞,永嘉漸覺得睏倦。裴清仍舊迎來送往著,同這些皇親打交道打得甚至比她還熟絡,儼然成了一副自個兒也是皇親的樣子。
待永嘉看得氣悶時,裴清忽地探了身子向她,輕聲道:「微臣帶殿下去一個地方。」
「不合規矩吧,裴大人。」她咬了咬唇,輕哼了一聲,「你我一同去,恐怕別人要說閒話。」
裴清輕笑道:「若有太子殿下的吩咐,旁人如何說閒話?」
話落了,座上便突如其來地道了一句:「永嘉姐姐不勝酒力,裴先生帶姐姐出去吹吹風吧。」
永嘉愣怔了一下,轉而怒目看著裴清,
沒好氣地從座中站起來,自個兒先出了殿。裴清緊緊地跟著她,待轉到屏風後時三步並作兩步地上前來拉了她的手。
永嘉啪地將他的手打開了,自顧自向外走:「裴大人的膽子越來越大了,不怕本宮找人綁了你?」
裴清轉身拿過月若手中的狐氅,充耳未聞她的話,仍舊貼了上來:「你先別生我的氣,待我帶你去了那地方,你再考慮要不要生我的氣。」
她稍稍停了步子,半是拿著架子半是露了真情的望著他:「去哪兒?」
「長明宮。」
他們沒有坐軟轎,也沒有讓人跟著,只兩個人靜靜走著。永嘉雖不再用話來嗆他,但是因著這段時日許久不見生出來的氣悶,還是走得離他遠了些。
漸漸地,他卻越走越近。
肩上,狐氅絨絨的毛和正紅的官袍的綢料輕貼著,直至袖口處都碰在了一起。他伸出手,指尖輕輕搭上她的手背,沒有向往常一般不由分說地就拉住。
輕輕地,像是在詢問。
她沒說話,斂了眸,冬至是最冷的一天,可她卻覺得自己的臉頰發著燙。她將手向外移了些,狐氅的口子開大了,他感受到她的動作,一瞬的停頓後,徑直將她的手包裹住。
長明宮裡,燈火明亮。
沒有人侍奉,該是在他們來之前就將所有東西都打點好了。她站在熟悉的殿宇外,一時卻不敢走進去,又有些怯地想將手抽回來,但被他握得很緊。
她有一點兒猜得出他會給她看什麼,可真的要看到時,卻怯了。
「你要給我看什麼呢?」她問。
他沒說話,笑著輕輕搖了頭,拉著她的手,推了殿門。
她嫁入裴府後,就將從前長明宮的一應物件都帶走了,大婚第二日回宮家宴時,她與他也曾來過長明宮。彼時這兒黑漆漆、空蕩蕩的,可眼下卻......
所有的物件都一應俱全,小到她放在軟榻上的填漆戧金炕桌上擺著的茶盞,大到她特地尋來的根雕花幾,這些東西明明都已經被她帶走了,可是現在卻好端端地放在這兒。
連帶著殿中裊裊燃起的薰香,都是那時候——她十七歲時喜歡用的香味,一股淡淡的藥香。
十七歲以前她喜歡甜膩些的花香,可是後來見到他的時候,就被他身上縈繞著的那股藥香勾去了魂,後來便覺得花香果香都太甜太膩,唯有泛著苦味的藥香最為合宜。
十七歲之後,卻再未燃起過。因為睹物思人、觸景生情,這樣熟悉的氣息,總讓她想到他,總讓她失了神。
她愣愣地走了進去,好似再一次走進自己的十七歲。
那時候,她有喜歡的人在身邊,父皇和太子哥哥還活著,多年未見的秦王哥哥也回了京。這是她最幸福的年歲。
她緩緩地、有些失神地走進書房,見著那張圓桌上攤放著三四本書,還有高高的一摞放在旁邊。紫毫筆隨意地擱在筆山上,面對面,有兩副。
硯台里,朱墨、黑墨,在燭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是剛剛才有人磨好的。磨墨的那人悄然走了,墨卻還留在這裡。<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